文言文阅读。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文言文阅读。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文言文阅读。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2分)
(1)鸢飞天(     )   (2)窥谷忘(      )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每题2分,共4分。)
(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小题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写出了江水气势磅礴的动态美。《三峡》中类似写江水的句子是                           。(2分)
小题4: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

小题1:至     通“返”,返回。(每题一分)
小题1:(1)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相互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重点词未翻译出来扣0.5分,语句不够流畅扣0.5分)(2)急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波浪好象飞奔的马。(要求同上)
小题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每空一分)
小题1: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留恋、向往之情,对官场世俗和追名逐利之徒的鄙夷,以及避世隐居的高洁志趣。(每点一分)
解析

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突出重点词。
小题1:学生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学会用原文理解和概括内容。
小题1:从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功名利禄之徒的鄙弃两个角度来作答。
举一反三
阅读文言文《伤仲永》,完成以下题目(14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词:(4分)
① 父异焉,借旁近之②即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③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④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②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小题3:事实上,方仲永如同常人的原因有很多,其一,从乡邻的角度来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二,从其父的角度来看,“_____________  _”;其三,从方仲永本身来看,“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引用原文)(3分)
小题4:从方仲永的遭遇来看,你得到了什么启发?(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核舟记》选段,完成后面题目(16分)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小题1: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不要求加标点符号)(2分)
鲁 直 左 手 执 卷 末 右 手 指 卷 如 有 所 语。
小题2:解释划线词的意思(4分)
(1)其两膝相者(         )(2)右臂支船(       )
(3)其船背稍(         ) (4)盖桃核修狭者为之(          )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2)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小题4:按照下面括号内的提示,用文中相关词语填空(2分)
(1)苏东坡(肖像特征):                                     
(2)佛印(神态特征):                                       
小题5:“嘻,技亦灵怪矣哉!”这一句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马说》,完成下面题目。(12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栗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1:哪两组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或用法相同?(4分)【   】【   】
A.一或尽栗一石;不饱
B.食不能尽其材;吾欲辱(《晏子使楚》)
C.之不以其道;执而临之
D.策之不其 ;可调素琴(《陋室铭》)
E.  且欲与常马等不得;潭中鱼百许头(《小石潭记》)  
小题2:文章第三段中作者认为“千里马”被摧残埋没体现在哪些方面?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2分)
小题3:文中“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一句强调了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着决定的作用,韩愈用伯乐、千里马比喻什么?你对二者的关系有什么看法?(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此使。
《世说新语·容止第十四》
[注]魏武:魏武帝,曹操         床 : 古时一种坐具,指坐榻。
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
②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宋仁宗忍饿》一文,完成后面题目。(14分)
宋仁宗一日晨兴,语近臣曰:“昨夕因不寐而甚饥,思食烧羊。”侍臣曰:“何不降旨取索?”仁宗曰:“比闻禁中每有索取,外面遂以为例。诚恐自此逐夜宰***,以备非时供应。则岁月之久,害物多矣。岂不可忍一夕之馁,而启无穷之***也。”
【注】①兴:起身。 ② 比:最近 ③禁中:皇宫里。④诚:实在。⑤逐:每。⑥馁:饥饿。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近臣  (       )    ②比禁中每有索取   (       )
③诚自此逐夜宰*** (       )    ④岁月之久    (       )
小题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一夕之馁
A.石青糁之(《核舟记》)B.纸灰之类(《活板》)
C.千里之能(《马说》)D.何陋之有(《陋室铭》)
小题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诚 恐 自 此 逐 夜 宰 ***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昨夕因不寐而甚饥,思食烧羊。
(2)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魏学洢《核舟记》)
小题5:从“宋仁宗人忍饿”这个故事中你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