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完成下面小题。(13分)(1)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文言,完成下面小题。(13分) (1)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2)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小题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停顿一次)。(1分) 余 闻 之 也 久 小题2:请写出出自选文(2)的一个成语。 (1分) 小题3: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4分) (1)但当涉猎,见往事( )耳 (2) 不能称前时之闻( ) (3)日扳( )仲永环谒于邑人(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小题5:吕蒙跟方仲永求学经历有什么区别,谈谈你从这两个人物身上所受到的启示。 |
答案
小题1:余闻之也/久 小题1:吴下阿蒙或刮目相待 小题1:往事(历史)称(相当)扳(通攀,牵,引)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小题1:(1)从此指定一个事物让他作诗立刻完成,它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可以观赏的地方。(2)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吴下的阿蒙了。 小题1:略 |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文言句子断句遵循结构原则、意思原则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对成语典故的认知能力。只要读懂文章以及平时的成语积累,是很容易解答此题的。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能力。围绕两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言之有理即可。 |
举一反三
文言文阅读(11分) 童趣 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小题1:解释词语。请解释下列划线的字。2分 徐喷以烟( ) 鹤唳云端( ) 凹者为壑( ) 方出神( ) 小题2:读准节奏,请用“/”标示出朗读的节奏(划两处)。1分 故 时 有 物 外 之 趣。 小题3:翻译句子 2分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小题4:夏天人们都要把蚊子驱出蚊帐外,而“我”为什么偏偏要“留蚊于素帐中”?这表现了“我”怎样的特点?2分 小题5:“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庞然大物”是一只癞虾蟆,那么“山”和“树”又是什么呢?为什么“我”要这样称呼它们?2分 小题6:你有过这种“童趣”吗?请简要叙述出来,与大家分享。2分 |
设若单单只有阳光,那么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小题1:括号处应填的一个标点是:( )1分 小题2:文段第一句是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1分 小题3: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着落: 慈善: 小题4:文段中划线的两个“它们”的意思是否一样,请简要说明。2分 小题5:济南为什么是个理想的境界?2分 小题6:文中“晒”“睡”“醒”用得很贴切,你是怎样理解的?2分 小题7:“小摇篮”比喻 ,作用是 ,“小”照应了前面 一词。3分 |
榕树,生命进行曲(节选) 刘再复 我爱恋的榕树,不知道使多少陌生人为它兴叹过,倾倒过。 真是太壮阔了。只要你接近它,就会感到它的全身,都充满着一种最动人的东西,这就是生命。 善于思辩的哲学家说,美就是充满生命的人和物。我相信,因为榕树,我才相信。 几乎是整个童年时代与少年时代,我都在观赏这种洋溢着生命的大树。 我喜欢这种绿色世界在无风中的平静、雍容、丰盛、满足,像沉默的大山一样岿然而立。 我更喜欢它在风中的时刻。榕树的每一片绿叶,都像风帆那样善于捕捉最弱的微风。因此,当轻风吹拂的时候,它的叶子就会颤动起来,刹那间,树上好像千百万绿色的蝴蝶,在一开一翕地扇着翅膀,共同编织着生命的织锦。 更使我陶醉的是雄风吹动的时候。此时的榕树,瞬息间从沉默的大山变成汹涌的大海,波浪在树梢上澎湃着,时时发出拍打蓝天的沙沙响声。 有一位很重感情的北方朋友告诉我,他第一次见到南国土地上的高大榕树时,几乎吓呆了。榕树那企图笼罩大地的浓阴,那企图吞没白云的树冠,那企图饮尽地下全部水分的根群,那陡立而又弯曲多节的巨枝所构筑的殿廊、山脉、峡谷和道路,一起在放射着生命的光波与音波。这种柔和而强大的波浪,把他的心灵摇撼得很久很久。 在撼动中,他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另一种强大的生命所照明,所溶解,所征服。觉得自己完全被这种强大的生命所俘虏,并且被剥夺了身上的渺小、卑琐、颓唐与消沉。在树下,澄清的空气中,他觉得自己的灵魂升腾起来了,仿佛也变成了一只扇动着翅膀的绿蝶,也在这个充满生命的葱茏世界中快乐地翔舞。 我比这位北国的友人更了解榕树,生命里积淀着更多的榕树的碧叶。 小时候我迷恋过一棵倔强的小榕树。它就在几乎没有泥土的地方发展它的生命。它那生的征程,就在我家屋后的一块浑圆形的岩石上进行。大约三年时光,我一直追随着它的足迹,注视着它那平衡而坚实的脚步。 我不知道它是在岩缝的哪一处破芽而出,只看着它从缝穴里长出来的最初的嫩枝。这株嫩枝在岩石的悬崖上,沉着地、缓慢地跋涉,攀登,开拓着本没有路的路,本没有前方的前方。当它发现岩石身上的小坑洼处,有一点薄薄的尘土,就果断地在那里扎下了根,扎下一个营寨,然后又向前伸延,迈进,不倦地继续寻找着前方险峻的路,险峻的希望。 更使我惊讶的是,它在找不到任何营寨的时候,竟从生命深处撒出一束根须,像蚕儿抛出的银丝。柔韧的丝朝下生长,直至亲吻到地面上的小草。后来,我才知道,这就是所谓气根。在没有泥土的时候,气根凭借它奋发的天性,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然后把自己养育成榕树另一翼的生命线。 突破、挣扎、发展、挺进,这是一支青绿色的生命进行曲,这是一支铁流似的生命凯旋曲。 正是这支无声、无畏的歌,把巍峨的韧性,第一次灌进了我的贫穷而干旱的童年,灌进了我的还在襁褓中的人生。 小题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2分) 一开一翕 撼动 倔强 颓唐 小题2:从上文看,作者对故乡榕树的情感有:爱恋、 、 、 、 、赞叹。(用文中词语填空)2分 小题3:“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2分 小题4:作者说“我比这位北国的友人更了解榕树”,作者还了解到榕树的哪些特点? 2分 小题5:本文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散文。请你以读书笔记的形式,摘录两处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并作简要的点评。(友情提醒:点评,可谈语句的表达效果,可说自己喜欢的理由。)3分 小题6:谈谈你的阅读体会 。 |
文言文比较阅读(15分)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①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②能讽诵③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④,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①患:担心 ②俟sì:等待。③讽诵:出声诵读,抑扬顿挫地诵读。 ④博闻强志:形容见闻广博,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的意思。(3分) (1) 稍稍宾客其父 ________________ (2)尝主编《资治通鉴》________________ (3)及长,遍览古籍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2分) 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小题3:《伤仲永》一文运用了___表现手法,有力地表现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1分) 小题4:试比较仲永与司马光两人的不同经历,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2分) |
阅读【甲】、【乙】两个语段,回答小题(8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①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②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③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吾之谓也。且夫吾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④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选自《庄子·秋水》) (注释:①涘:水边。 ②河伯:传说为黄河之神。 ③旋:改变。 ④子:指大海。)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含义。(2分) ①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 ②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③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 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小题2:翻译句子。(2分)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吾之谓也。 小题3:【甲】【乙】两篇文章都描写了水,请谈谈相同点是什么?(2分) 小题4:【甲】【乙】两文中,郦道元和河伯表达出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请分别说出。(2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