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比较阅读《桃花源记》(节选)和《大道之行也》,回答问题。(15分)【甲】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

(三)比较阅读《桃花源记》(节选)和《大道之行也》,回答问题。(15分)【甲】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三)比较阅读《桃花源记》(节选)和《大道之行也》,回答问题。(15分)
【甲】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1)阡陌交通(          )(2)便还家。   (              )
(3)选贤能(         ) (4)盗窃乱贼而不(              )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芳草为人知B.便船  屋俨然
C.前行不出焉D.处处之 寻向所
小题3:.、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小题4:.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之后,源中人“皆叹惋”,你认为他们因何而“感叹惋惜”?(2分)
(2)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和“大道之行也”描绘得“大同”社会有何异同之处?请作简要分析。(3分)
同:                                                                      
异:                                                                      
答案

小题1:(1)阡陌交通(交错相通 )(2)便要还家。( 同 邀 邀请 )
(3)选贤与能( 同 举  推举 )(4)盗窃乱贼而不做(兴起)
小题1:C
小题1:(1)(桃花源中的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时代,竟然不指导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朝和晋朝了。
(2)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小题1:(1)桃花源中的人为桃花源外世道的变迁、百姓生活的苦难以及战乱不断的世道而叹惋。
(2)同: 物质上富有  精神上文明、和谐 ,如关爱子女,孝顺老人,勤劳耕作,和平相处等。                                                                  
异:用自己的话 或 引用原文皆可。
示例:
世外桃源:土地平旷……怡然自乐。 或 环境优美,风尚纯朴,热情好客,精神富足,和谐相处。
大道之行: 老有所终……己。   或: 人人都得到关爱, 人人安居乐业,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解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共10分)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咦!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2分)
(1)可爱者甚                (       )
(2)亭亭净                   (         )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陶后有闻芳草美,落英缤纷
B.菊爱便扶向路,处处志
C.中外直初极狭,才
D.陶后鲜有此人一一为具言所
小题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4:.鲁迅青年时期在《莲蓬人》中写道“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它的立意和语言受益于《爱莲说》中的那两句名言?(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下列各题。(12 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4分)
(1)晓雾将(           ) (2)未复有能其奇者(            )
(3)怀民亦未(           )(4)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
小题3: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         ”和“          ”。乙文写景的名句是“                     ”。
小题4: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的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沉醉山水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                                      
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语句中。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三峡》一文,回答下面题目(18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4分)
(1)略无处(       )           (2)沿阻绝(        )
(3)王命急宣(        )        (4)飞其间(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小题3:根据选文内容理解填空。(4分)
“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以“清”字状_________,以“荣”字状___________,以“峻”字状____________,以“茂”字状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记承天寺夜(苏轼)(12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1)无与乐者   (2)怀民亦未
(3)竹柏影也   (4)至承天寺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小题3:本文表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14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 《三峡》
【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①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②,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③以来,未复有能与④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注释】①五色:形容“石壁”色彩缤纷。 ②歇:消散。 ③康乐:指山水诗人谢灵运。 ④与:参与,引申为赞赏。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4分)
无阙处(       )               ⑵虽乘御风(          )
沉鳞竞跃(         )             ⑷夕日欲(           )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⑴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分)
⑵高峰入云,清流见底。(3分)
小题3:两文都写到了“猿鸣”,请分别说明“猿鸣”各渲染了怎样的气氛。(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