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岳阳楼记》(节选),完成下列题目。(8分)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

阅读《岳阳楼记》(节选),完成下列题目。(8分)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岳阳楼记》(节选),完成下列题目。(8分)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4分)
(1)南潇湘(            )       (2)浊浪空(           )
(3)春和明(            )       (4)或异二者之(           )
小题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译文:                                                                          
小题3:.与范仲淹一样关注国家命运、关注民众疾苦的历史人物很多。请你任选两位,并写出其与此相关的名句。(2 分)
答案

小题1:(1)尽 (2)冲向 (3)日光 (4)心理活动(或心情) (4分)
小题1: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2分)
小题1:示例: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顾炎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2分)
解析

举一反三
(二)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21—23题。(8分)
及长,爱花成癖,喜剪盆树。识张兰坡①,始精剪枝养节之法,继悟接花叠石之法。花以兰为最,取其幽香韵致也,而瓣品之稍堪入谱者不可多得。兰坡临终时,赠余荷瓣素心春兰一盆,皆肩平心阔,茎细瓣净,可以入谱者,余珍如拱璧,值余幕游于外,芸②能亲为灌溉,花叶颇茂。不二年,一旦忽萎死起根视之皆白如玉且兰芽勃然。初不可解,以为无福消受,浩叹而已,事后始悉有人欲分不允,故用滚汤灌***也。从此誓不植兰。                           (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注释】①张兰坡:人名。 ②芸:沈复的妻子。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余珍如拱璧(珍:珍惜)       B.从此誓不植兰(植:直立)
C.而瓣品之稍堪入谱者不可多得(而:表转折关系,相当于“却”)
D.可以入谱者(以:用来)
小题2:请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三处。(3分)
一旦忽萎死起根视之皆白如玉且兰芽勃然。
小题3:沈复所养的这盆兰花为什么会死?请从选文中找出交代原因的句子。(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一)我听见花开的声音
丁立梅
①1300多年前,年近不惑的法钦禅师,云游至余杭径山。径山的钟灵清幽,系住了这位远道而至的僧人的脚步,从此,他在山上结庐定居,种茶礼佛。他断不会想到,日后,他所结之庐,会建成规模宏大的径山寺,位居江南五山十刹之首。南宋孝宗皇帝曾亲笔御题寺额:径山兴圣万寿禅寺。
②寺兴,自然引来善男信女无数。跋山涉水来此参禅的僧人,亦是络绎不绝。鼎盛之际,寺内有众僧3000余人。文人墨客,也多有造访。其中最著名的,当数苏轼,他一访再访,留下洗砚池一方,诗作数篇,如“雪眉老人朝叩门,愿为弟子长参禅”。而法钦禅师所种之茶,因其味鲜芳,特异他产,成了远近闻名的径山茶,庇护了一代又一代径山人。他们在山上栽种茶树,以茶养家,活得如茶一样的滋润与芬芳。
③秋末的一天,我慕名去访径山寺。询问当地人,都知道呢,他们黑红的脸上,漾起笑来,哦,是去山上看庙啊。他们用了一个“看”字,亲切、随意,没有距离感。像去看一个关系亲密的人。
④曲曲折折的径山古道,宛如一条巨蟒,盘旋而上。道旁遍布植物,野草野花自不必说,时有一棵两棵的枫树,顶着一树火红的叶,站在草的青绿、橙黄与野花的粉白之中,令人惊艳。这自然的色彩的分布,原也是有张有弛的。
⑤竹多,漫山遍野。都是挺拔蓊郁的。路一程,竹一程。拐过一个弯,以为到尽头了,哪知一块山石横截,路又拐了弯去,盘旋而上。竹也跟着拐了弯去,高低错落。午后的阳光,透过浓密的竹叶,碎碎的,落在古道之上,像一群可爱的小银鱼,在铺着的大小不一的石块上,活活泼泼地游着。蝴蝶是山上最快乐的生灵了,它们在竹林间,在花草间,自在地穿来穿去,捉迷藏一般的。
⑥静。风不吹,竹不动。听得见花开的声音,蝴蝶飞舞的声音,阳光掉落的声音。走累了,随地而坐吧,摊开一张纸,蘸着阳光,画画眼前的景。一只蝴蝶,把我的纸误当作花朵了,它飞过来,停息在上面。那一刻,我不敢发出一点声息,我盯着这只蝴蝶看,我确信,它也在盯着我看。在蝴蝶的眼里,我是一棵竹,一株草,还是一朵花呢?
⑦有人声从竹林深处传过来,如鸟鸣。是些挖笋的山民。路上我遇到几个,提了布袋和小锄头,他们的头上肩上,有阳光的影子在跳跃。他们弯腰在路边,在落叶与草丛中随便一拨弄,一棵肥硕的笋,就到了他们手上。我立在一边看,惊奇地问,怎么知道这下面有笋的?他们答,一看就知道啊。我笑了,他们这话说的,禅意得很。
⑧站在高处的亭台上,俯瞰下去,满眼的重峦叠嶂。一畦一畦的茶树,像一条一条的绿带子,镶在半山腰。阳光蒸腾,竹海成浪,一波一波。我由衷地羡慕法钦禅师,这等的好去处,他一住就是几十年。他应算是,把佛文化与茶文化融在一体的第一人了。佛心即茶心,清茶一杯在手,内心澄清,世事通透。
⑨过十八罗汉台,东坡洗砚池,御碑亭,千年古刹就展现在眼前。黄的围墙,红的屋顶与翘起的飞檐,在参天古木的掩映之下,隐隐约约,尤显安谧与宁静。高大的寺门,上书“径山万寿禅寺”。禅院深深,里面有保存完好的古建筑钟楼,有气宇不凡的新建筑鼓楼。晨钟暮鼓,世间时光,便在此一轮一轮地,悠悠度过。
⑩游人三三两两,都是轻轻的,生怕惊动了佛门清静。有梵音从大雄宝殿后面传过来,袅袅不绝。我以为,世上好听之音莫过于梵音,它如水似风,能让人在瞬间安静。尘事纷扰,没有什么不能放下的,以一颗洁净的灵魂,面对吧。
⑾我在悠扬的梵音里驻足,发痴。我想的是,这古道之上,这古刹门前,谁的脚印叠着谁的脚印?每一脚下去,都有相逢相亲的欢喜。我对着每一个与我擦肩而过的陌生人微笑,能在这古刹门前相遇,我们都是有缘人。
(摘自2010年11月28日《杭州日报·西湖副刊》)
小题1:.文章写“我”探访径山古寺,开头一段是否可删去?(3分)
小题2:.本文语言形象生动,感情含蓄,请试赏析下面两句话(6分)
①午后的阳光,透过浓密的竹叶,碎碎的,落在古道之上,像一群可爱的小银鱼,在铺着的大小不一的石块上,活活泼泼地游着。
②在蝴蝶的眼里,我是一棵竹,一株草,还是一朵花呢?
小题3:.第⑦段写山民有什么用意?请作简要分析。(3分)
小题4:. 文章标题是“我听到花开的声音”,通读全文,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作者“听到”的是什么?要表达怎样的情感?(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马说 (15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4分)
辱于奴隶人之手                                死于槽枥之间                           
才美不外                                      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小题2:.下面划线“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策之不以其道”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徐喷B.丛草为林C.是人多以书假余D.不物喜,不以己悲
小题3:.翻译下面句子:(3分)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4:.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回答。(3分)
小题5:、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分别是什么?(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二)爱莲说(11分)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4分)
(1)可爱者甚  ▲  (2)亭亭净  ▲  (3)出淤泥而不  ▲  (4)清涟而不妖 ▲          
小题2:.翻译文中划线句。(3分)
小题3:.古人往往借助外物表达自己的理想情怀。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借陋室表达__________      __;周教颐借“莲”表达____  _▲ _       ___。(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三)(12分)
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虽嬉戏玩耍,务令忠厚,毋为刻急①也。平生最不喜笼中养鸟,我图娱悦,彼在囚牢,何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至于发系蜻蜓,线缚螃蟹,为小儿玩具,不过一时片刻便折拉而死。上帝②亦心心爱念,吾辈竟不能体天之心以为心,万物将何所托命乎?我不在家,儿子便是你管束。要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不得以为犹子③而姑纵惜也。家人④儿女,总是天地间一般人,当一般爱惜,不可使吾儿凌虐他。凡鱼飧⑤果饼,宜均分散给,大家欢嬉跳跃。若吾儿坐食好物,令家人子远立而望,不得一沾唇齿;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⑥,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剜肉乎!
【注释】①刻急:苛刻严峻。②上帝:老天。③犹子:兄弟之子。④家人:仆人。⑤飧(sūn):熟食品。⑥无可如何:无可奈何。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3分)
(1)务忠厚  ▲  (2)而必屈物之性以吾性乎  ▲  (3)然爱之必以其 ▲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之”的意思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3分)
A.岂有不爱B.驱其残忍C.醉翁意不在酒D.辍耕垄上
小题3:. 翻译文中划线句(3分)
小题4:.文中作者希望弟弟把儿子教育成怎样的人?(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