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阅读《愚公移山》一文(节选),完成题。 (12分)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

文言文阅读。阅读《愚公移山》一文(节选),完成题。 (12分)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文言文阅读。阅读《愚公移山》一文(节选),完成题。 (12分)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2分)
① 年且九十(      )           ② 寒暑易节(   )
③ 杂然相许(        )             ④ 甚矣,汝之不惠(       )
小题2:从文段中另找出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例。(2分)
①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② 面山而居 。                                                        
小题3:将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3分)
译文:                                                                    
小题4:作者在叙述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写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
                  
写愚公与智叟辩论的作用是                                       。(2分)
小题5: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愚公的“移山”行为?(3分)
                                                                         
答案
小题1:① 将要 ② 改变、变换 ③ 答应 、赞同 ④ 聪明
小题2:① 山之一毛(“之”作助词的句子)(1分) ② 聚室而谋(或:笑而止之)(1分)
小题3:凭着(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力气,连山上的草木都不能除掉,又能把这些土石怎样呢?(“以、曾、毛、如……何”翻译正确得2分,整体表达流畅1分)
小题4:说明愚公移山的行为得人心(1分) 突出愚公移山意志之坚(1分)。
小题5:愚公移山体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1分),这种精神可以鼓励人们战胜工作中的困难(1分)。因此,愚公精神永远有价值,有意义(1分)。
解析

举一反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毛:
(2)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
(3)惧其不已也         已:
(4)无陇断焉            断: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甚矣,汝之不惠!
(2)何苦而不平?
小题3:从课文学习中知道, “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河阳”“汉阴”等。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请分别写明下列城市所处山水的位置。
(1)江(长江)阴_____________;   (2)洛(洛河)阳  _____________;
(3)衡(衡山)阳_____________; (4)华(华山)阴_____________;
小题4:在人和山这对矛盾中,愚公和智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愚公认为:子孙无穷,人力无限,而山不加增,人定胜山;智叟认为:人是“残年余力”,山却高大难平,愚公不自量力。你的看法呢?谈谈你对二人的评价。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甲)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更,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乙)明万历年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阖其扉,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巡自穴中出,见猫,怒奔欲食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跃下。如此往复,不啻百次。众咸谓猫怯,以为无能为者也。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齕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启扉急视,见鼠首已嚼碎矣。然后知猫向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注释)①阖:关闭。②逡巡:因顾忌而行动迟缓的样子。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
(1)虎大骇,远遁  遁:          (2)驴不胜怒,蹄之  蹄:       
(3)适异国来贡狮猫  适:        (4)启扉急视 启: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译文:                         
然后知猫向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译文:                         
小题3:填空。
(甲)文中老虎对驴的认识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从“        ”到“觉无异能者”,最后认为“        ”。(乙)文中“         ,        ”这句话可见鼠害之重。(用文段中的原句填空,)
甲乙两文都写了动物斗争的过程,但描写的方法不尽相同:(甲)文侧重对虎的    描写;(乙)文侧重对猫的    描写。
小题4:从驴或猫的身上你得到了说明启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各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小题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小题3:千余年来,中国的读书人,一直把桃花源当成一个洞天福地。这是为什么?
                                                          
小题4:请就选文和下面链接材料,进行比较阅读。
【链接材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  选文所描写的美好景象可用一个成语概括,链接材料所抒发的情怀也可概括出一个成语,请分别将其工整地填写在下面田字格内。(2分)
 
(2)选文与链接材料表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试作简要说明。(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各题。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
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予始四望惨淡  予:           (2)泫然不能自已也  已:    
小题2:眼前的景物不同,作者的心情也不同,请根据上面语段加以概括。
(1)风渐劲时:                   (2)猛风大起时:                                                        
小题3:请用自己的语言描写出“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的景象。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众必害①之。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乃上疏言:"霍氏泰盛 ,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书三上,辄报闻②。其后霍氏诛灭,而告霍氏者皆封,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③,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④,馀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 "主人乃寤而请之。  --《资治通鉴》
【注释】
①害:妒忌,怨恨。②报闻: 汉代制度,上书言事,皇帝不采用的,就来个"报闻",意思是知道了,表示作罢。 ③ 突:烟囱。④上行(háng):上位。
小题1: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2 分)
A.而又行以逆道道:道理B.宜以时抑制 宜: 应该
C.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过: 拜访D.终亡火患 亡: 通"无"
小题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6 分)
(1) 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 (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曲突徙薪"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上书人引用"曲突徙薪"的故事用意是什么 ? (4 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