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0分)甲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比较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0分) 甲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文: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选自《史记》) 小题1:用“/”给下面句子划出朗读节奏。(1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①曾益其所不能( )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 ) ③吴既赦越 ( ) ④与百姓同其劳( )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2分) 女忘会稽之耻邪? 翻译: 小题4:甲文首段列举古代六位贤士的事例,是为了说明 的道理,文中的中心论点是 。乙文故事可以用成语 来概括其主要内容。(3分) 小题5:品读甲乙两文,谈谈忧患意识有怎样的现实意义?(2分) |
答案
小题1:舜/发于/畎亩之中(1分)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① 通“增”,增加 ② 犯错误 ③ 赦免 ④ 劳动 小题1: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遭受的耻辱了吗? (2分) 小题1:在艰苦磨练中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 (意近即可) (1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分) 卧薪尝胆(1分) 小题1: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2分) |
解析
第一题考点是划分节奏停顿,学生只要知道常见的划分法是主谓和谓宾之间停顿,就能正确答出本题。值得指出的是,命题者若能明确示意划分一处还是两处,则学生答题更具有明确性。本题难度较低,属于送分题。 第二题属于考察学生词语意思,第一处考的是通假字,学生答题需规范还需,才不至扣分,第二处考的是名词或用作动词,第三处和第四次只要用加字法就可以解释正确。本题中规中矩考察学生是否把书读细读透,有一定区分度。 第三题考点是正确翻译文言语句。其中,第一小题要注意通假字“女”意为“汝”,你。还有一个反问句的翻译,也要注意,学生要注意这个“邪”加问号通常都表示反问。本题难度适中。 第四题考点是对文意的理解。第一处考论据的作用,第二处归纳中心论点,三处则联系常用成语“卧薪尝胆”,学生不难解答,但需注意平常积累,字不能写错。本题难度适中,又有一定区分度。 第五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关键在于围绕题目要求,又要结合选文具体内容,不能过于空洞。语句通顺,稍具文采。若能具备一定思辨能力,对忧患意识作一分为二的辩证分析,则更易获得阅卷老师青睐。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l2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者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③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④。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晏子自称)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⑤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景公:齐景公。②霁:雨雪停止,天放晴。③同“披”,披着,穿着。④堂侧陛:堂,朝堂。陛,台阶。⑤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________ (2)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_________ (3) 晏子入见,立有间_______ (4) 逸而知人之劳__________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 小题3:文段【甲】中以“舍鱼而取熊掌”这一生活常理为喻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4:文段【乙】所讲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2分) |
比较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段),完成下列各题。(16分) [甲]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大小不齐,示其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第二年),始治(修建)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空中落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共同)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biàn高兴、喜欢)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同“嘱”,劝请)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一再,频频)饥,狱讼(诉讼)繁兴而盗贼滋炽(更加猖獗)。则吾与二三子(指诸位客人),虽欲优游(悠闲自得的样子)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则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1)树林阴翳: (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以名其书: (4)而吾亭适成: 小题2:请用“/”给下面两个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只划一处)(2分) (1)……太 守 之 乐 其 乐 也 (2)今 天 不 遗 斯 民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喜雨亭记》突出表现苏轼______________ _的思想感情,这与欧阳修《醉翁亭记》的主旨____________ ___ 有共通之处。(2分) 小题5:从句式的角度看,甲文和乙文首段在语言表达上有何共同点?有何妙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唯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6分) 恐前后受其敌 一狼洞其中 屠自后断其股 狼自苫中探爪入 方缚以带 以吹豕之法吹之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6分) (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 (2)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 ▲ 小题3:甲文主要展示屠夫的 ▲ 乙文主要展示屠夫的 ▲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狼正常是一个 ▲ 的形象,如成语 ▲ 。 而现在有部分服装品牌又用狼来冠名,如“七匹狼”、“与狼共舞”是因为狼还具有 ▲ 品质。(5分) |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则文字,完成下面题目。(11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乙】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自读课本》《五柳先生传》 小题1:解释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便要还家( ▲ )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 (3)性嗜酒( ▲ ) (4)造饮辄尽( ▲ ) 小题2:哪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 ▲ )(1分)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 B.遂与外人间隔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为坛而盟 |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吾闻二世少子也 |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分) ▲ (2)好读书,不求甚解。(2分) ▲ 小题4: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4分) ▲ ▲ |
(二)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可爱者甚蕃( ) (2)亭亭净植( ) (3)出淤泥而不染( ) 小题2:翻译下面句子。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小题3:写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甚爱牡丹”有什么作用? 小题4:古人往往借助外物表达自己的理想情怀。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在《马说》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周教颐借“莲”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