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入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1.选文是抓住闻一多先生言行方面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闻一多先生说的哪句话体现了他“是以生命作为代价”这一点的?请用波浪线标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一段中的“小声说”“声音越来越大”是指声音的高低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读全文,请你概括文中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做的三件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作者在文章最后为什么赞扬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和“行的高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说了就做。
2.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3.不是。闻一多先生是一位学者,民主战士,开始他仅仅作为一名进步知识分子,不满于反动派的统治;后来逐渐成为一名民主战士。从小声到大声,反映了他思想的转变过程。
4.神态描写。表现了闻一多奋不顾身、英勇无畏的品格。(意对即可)
5.①起稿争取民主、反对独裁的政治传单;
  ②在群众大会上演说,大骂特务;
  ③参加游行示威。(意对即可)
6.既有鼓舞人心,极具震撼力的言论,又有伟大的行动实践,言行一致,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①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    )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    
  ②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无际,(    )万里。有时流到很(    )的境界,两岸丛山(    ),绝壁断崖,江河流于其间,回环曲折,极其险峻。民族生命的进程,其经历亦复如是。    
  ③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坦荡平原,有时是崎岖险路。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兴兴地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    
  ④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                 。在这一段道路上,实在亦有一种奇绝壮绝的景致,使我们经过这段道路的人,感到一种壮美的趣味。但这种壮美的趣味,没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能够感觉到的。    
  ⑤我们的扬子江、黄河,可以代表我们的民族精神,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地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目前的艰难境界,哪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着进行的曲调,在这悲壮歌声中,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1、为①、②段空缺处填上适当词语。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横线上补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阐释文中最提倡的“雄健的精神”,并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怎样理解文中“奇趣横生”“一种冒险的美趣”“一种壮美的趣味”“人生最有趣味的事”中的“趣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第③段写到“走到崎岖的境界”后,为什么连用两个“愈”字和两个“趣”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今天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长征途中还要不要雄健的精神?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马的确难画,竹有什么难画呢?照我们现在这种描法,岂不很容易又很好看吗?”“容易固然容易;但是这么‘依样画葫芦’,终究缺乏画意,不过好玩罢了。画竹不是照真竹一样描,须经过选择和布置。画家选择竹的最好看的姿态,巧妙地布置在纸上,然后成为竹的名画。这选择和布置很困难,并不比画马容易。画马的困难在于马本身上,画竹的困难在于竹叶的结合上。粗看竹画,好像只是墨笔的乱撇,其实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都要讲究,所以在中国画法上,竹是一专门部分。平生专门研究画竹的画家也有。”
  “竹为什么不用绿颜料来画,而常用墨笔来画呢?用绿颜料撇竹叶,不更像吗?”“中国画不注重‘像不像’,不像西洋画那样画得同真物一样。凡画一物,只要能表现出像我们闭目回想时所见的一种神气,就是佳作了。所以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符量只要用墨笔就够了。原来墨是很好的一种颜料,它是红黄蓝三原色等量混合而成的。故墨画中看似只有一色,其实包罗三原色,即包罗世界上所有的颜色。故墨画在中国画中是很高贵的一种画法。故用墨来画竹,是最正当的,倘然用了绿颜料,就因为太像实物,反而失却神气。所以中国画家不喜欢用绿颜料画竹;反之,却喜欢用与绿相反的红色来画竹。这叫做‘朱竹’,是用笔蘸了朱砂来撇的。你想,世界上哪有红色的竹?但这时候画家所描的,实在已经不是竹,而是竹的一种美的姿势,一种活的神气,所以不妨用红色来描。”爸爸说到这里,丢了手中的木炭,立起身来结束说:“中国画大都如此。我们对中国画应该都取这样的看法。
1.“依样画葫芦”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段最后爸爸话中的“如此”和“这样的看法”分别指代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文中画线的句子,你能理解中国画表现出的我们闭目回想时所见的一种神气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运用了对比手法,有什么作用?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最后似乎领悟了父亲话语的深意,也看懂了吴昌硕的墨竹。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看!——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_______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_______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_______了。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好一个安塞腰鼓
1.把“亢奋”“飞溅”“燥热”三个词分别填入文中的空缺处。
2.文章开头是一个“看”字,阅读第二段,看到的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舞蹈,能概括这舞蹈特质的三个短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的语句表现了后生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选文第七段回答:这是一股什么劲?它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全文,说说文中加粗句子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看秦腔
  每到农闲的夜里,村里就常听到几声锣响:戏班排演开始了。演员们都集合起来,到古庙里去。秦川的风俗:父和子不能不有其序,兄与弟媳无正事不能多言。但是一到台上,秦腔面前人人平等,兄可以拜弟媳为帅为将,子可以将老父绳绑索捆。
  戏排成了,全村振奋,扳着指头盼那上演日期。戏台是全村人的共同事业,宁肯少吃少穿也要筹资积款,买上好的木石,请高强的工匠来修筑。村子富不富,就比戏台阔不阔。一演出,半下午就去占位了,未等戏开,台上锣鼓震天,台下万头攒动。
  终于台上锣鼓停了,大幕拉开,角色出场。哪个演员唱得好,台下就跟着唱,哪个演员唱走了调,台下就有人纠正,说穿了,看秦腔就图过过瘾,最可贵的是那些老一辈秦腔迷,他们没力气挤到台下,也没好眼力看清演员,却一溜地蹲在戏台两侧的墙根,慢慢将秦腔品尝……
  秦腔在这块土地上,有着神圣不可动摇的基础。秦川人最高级的接待是陪着客人看一场秦腔,实在不逢年过节,就合家唱一会乱弹。他们一生最崇敬的只有两种人,一是国家***,一是当地的秦腔名角。而谁要侮辱秦腔,必会得到终生的教训。每每村里过红白丧喜之事,那必是要包一台秦腔的,生儿以秦腔迎接,送葬以秦腔致哀,似乎这个人生的世界,就是秦腔的舞台,人只要在舞台上,生,旦,净,丑,才各显了真性,恶的夸张其丑,善的凸现其美,善的使他们获得了美的教育,恶的也在丑里化作了美的艺术。
  广漠旷远的八百里秦川,只有这秦腔,也只能有这秦腔,八百里秦川的劳作农民只有也只能有这秦腔使他们喜怒哀乐。秦人自古是大苦大乐的民众,他们的家乡交响乐除了大喊大叫的秦腔还能有别的吗?
1.文章标题用“看”而不用“听”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腔演员间的关系用文中的语句来表示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第四段写秦腔在秦川“有着神圣不可动摇的基础”,这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秦川农民嗜好秦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回答问题。
[甲]
  一段一段的舞蹈表演过(小妹妹拉达,有时单独舞蹈,有时和姐姐配合,她是一只雏凤!形容尚小而功夫已深,将来的成就也是不可限量的),我们发现她们不但是表现神和人,就是草木禽兽:如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都能形容尽致,尽态极妍!最精彩的是“蛇舞”,颈的轻摇,肩的微颤:一阵一阵的柔韧的蠕动,从右手的指尖,一直传到左手的指尖!我实在描写不出,只能借用白居易的两句诗“珠缨炫转星宿摇,花鬘斗薮龙蛇动”来包括了。
  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舞蹈、音乐、雕刻、图画……都如同一条条的大榕树上的树枝,枝枝下垂,入地生根。这么多树枝在大地里面息息相通,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它的食粮的供养,而这大地就是印度的广大人民群众。
  卡拉玛和拉达还只是这棵大榕树上的两条柔枝。虽然卡拉玛以她22岁的年华,已过了17年的舞台生活;12岁的拉达也已经有了4年的演出经验,但是我们知道印度的伟大的大地母亲,还会不断地给她们以滋润培养的。
  最使人惆怅的是她们刚显示给中国人民以她们“游龙”般的舞姿,因着她们祖国广大人民的需求,她们又将在两三天内“惊鸿”般地飞了回去!
  北京的早春,找不到像她们的南印度故乡那样的丰满芬芳的花朵,我们只能学她们的伟大诗人泰戈尔的充满诗意的说法:让我们将我们一颗颗的赞叹感谢的心,像一朵朵的红花似的穿成花串,献给她们挂在胸前,带回到印度人民那里去,感谢他们的友谊和热情,感谢他们把拉克希曼姐妹送来的盛意!(选自《观舞记》)
[乙]
  清丽、优美的芭蕾舞剧《睡美人》序曲奏响了,可是扮演公主奥罗拉的女A角却“失踪”了。
  “砰!”化妆间的小门开了,一名女演员报告:“找遍了,哪儿也没有。”导演阴沉着脸,心中紧扣着的一线希望也随着这一声响给绷断了。突然,他的手指向了端坐在一边的女B角:“你上。”
  女B角激动地站起身,双手抚摩着短裙,眼里闪着倔强和自信的光。只见她,踮起脚尖,一个优雅的旋转,轻盈地提着舞裙,飘然来到台上……
  导演余怒未息,女A角有丰富的舞台经验,和扮演菲利浦的男A角又是老搭档,今天的汇报演出正是胜败定局的关键时刻,万一女B角腿一软……他不禁打了个冷战。
  ……女B角在追光下独舞。多么典雅雍容的舞步,多么飘洒翩翩的舞姿……
  ……英俊的王子出现了,两人在月光如水的舞台上跳起了双人舞。导演紧张地眯起了眼,这是最令人担心的,女B角和男A角的第一次同台演出。奇怪,导演的眼前,女B角分明被爱情拥托而出,漂浮在浪花之上,乘着白色双翼……她和男A角的搭档真是天衣无缝!
  导演的拳头松开了,他暗暗惊讶,我平时怎么没有发现呢?是由于她的倔强和顶撞?是由于她的执著、自信大于技巧?……
  ……哀怨、激昂的主题如泣如诉,在轻叩观众的心扉。一个个音符,飘坠在导演的心湖上,泛起圈圈涟漪。女B角不是曾经要求和男A角搭档吗?而我却用“A”“B”角这道坚固的厚墙将一对“情人”隔开,导演了一出“悲剧”,唉!
  ……奥罗拉醒了!安睡了100年后,由于王子纯真的爱情,她,死而复苏了!而女B角,这位现实生活中的“睡美人”,恰似许多沉睡着的美,她,春花怒放了!
  “哗”,忽然,剧场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女B角噙着泪,微笑着向观众躬身回礼;可是,她的目光在某一观众席上凝滞了——
  女A角正微笑着坐在那儿鼓着掌……(选自《睡美人》)
1.[甲]、[乙]两文分别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来描写舞蹈家的舞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文中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和[乙]文中女B角的舞蹈给我们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中卡拉玛姐妹舞技精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乙]文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文是怎样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的?请以导演为例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