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一面》选段,完成1—3题。  内山老板大概看出点什么苗头,就笑着回头对里面说了一句日本话,原先和内山说话的那个老人咬着烟嘴走了出来。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

阅读《一面》选段,完成1—3题。  内山老板大概看出点什么苗头,就笑着回头对里面说了一句日本话,原先和内山说话的那个老人咬着烟嘴走了出来。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一面》选段,完成1—3题。  内山老板大概看出点什么苗头,就笑着回头对里面说了一句日本话,原先和内山说话的那个老人咬着烟嘴走了出来。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象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你要买这本书?”他看了我一眼。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的抚摩似的。
  “是的。”我低低地说。
  他从架上扳下一本书来,版式纸张和《毁灭》一模一样,只是厚一点点,封面上印着两个八分体的字:铁流。
  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
  “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 
  他是谁?对我这样一个平日被人轻视的工人下那样诚恳的劝告?我一进门的时候本来就有点疑惑,现在更加疑惑了;虽然猜不出是谁,但自己断定:一定是一个不平常的人。 
  我一翻那定价:一元八角! 
  “先生,我买不起,我的钱不够……”我的话低得连自己都听不见了,我不知道怎样才好。 
  我低了头,头脑里轰隆轰隆的。我不敢看他的脸。我只听见一个声音在问我: 
   “一块钱你有没有?一块钱!” 
  “有!”我抬起头,顿时恢复了勇气。 
  “我卖给你,两本,一块钱。” 
  什么?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这时,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 
  “哦!您,您就是——”  
  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他!不会错,一定是他!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
1.鲁迅博物馆一面大墙板上排列着“风声”“及锋”“越山”“且介”等一百四十多个笔名。结合选文,说说《一面》作者是否能理解为什么鲁迅用如此众多的笔名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两句话的表达效果有何差异,请说说你的理解。
A.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
B.他的面孔黄里带白,大病新愈,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紧密结合选文及以下链接,说说这篇文章里鲁迅是怎样的形象?
  链接:鲁迅独子周海婴在访谈中说:“您刚才讲了鲁迅逝世有那么多的人为他送葬,那是因为他像斯巴达克斯一样带领人们在与黑暗势力的斗争中冲锋陷阵。” 他听周建人叔叔评价父亲:“我从没看见过你爸爸发脾气,最多的时候,谈不拢就不说了,也就是文人所说的那种,话不投机半句多就是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鲁迅写文章不仅要用曲笔,而且真实的名字也要藏在“旗帜”的背后,不这样,就不能躲开那些“嗅觉灵敏”的鼻子。选文最后一句:“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他!不会错,一定是他!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 由此可见作者能理解鲁迅所处的环境极其险恶。 
2.A句多了一句“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好像”一词表明作者的推测,作者和鲁迅只是一面之缘,初次见面,不完全知晓鲁迅的健康状况,如果舍去“好像”与实际情况不符。同样是外貌描写,但原文更带有作者的感情色彩,“瘦得教人担心”写出鲁迅健康状况不佳,不顾惜自己身体忘我工作,更能表现出“我”对鲁迅先生的关切和热爱。 
3.兄弟周建人眼中的鲁迅很少发脾气,《一面》文中鲁迅在进步青年面前表现了同志、朋友、父亲、师傅等灵魂柔软的一面, “对我这样一个平日被人轻视的工人”极其慈爱和诚恳。同时,文中 “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 “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等外在形象也表现出了他不畏环境险恶与黑暗势力敢于斗争的坚强一面。在儿子、兄弟、青年者等不同人眼里,展现出了一个爱憎分明、真实立体的鲁迅形象。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1—5题。妈妈是绿色的
方益松
  ①刚搬到这个小区,常常见一个5岁左右的男孩,剃阿福头,走路外八字,目光呆滞,说话也结结巴巴、语无伦次。时间久了,我也渐渐地知道,男孩原本有一个很幸福的童年。父亲是私营企业的厂长,事业有成、家境富裕。然而不幸的是,男孩两岁时,一场大病使他从此痴呆。再后来,像万千个出轨故事的主角一样,男主人公只丢给母子俩一套房子,毅然决然地离开了这个家。从此母子俩相依为命。
  ②孩子的妈妈我见过,30岁不到,鱼尾纹却过早地爬上了眼角,头上的白发也依稀可见。白天,她要去清扫马路,就把儿子托给好心的邻居,小男孩不哭不闹。常常见小男孩一个人,在妈妈回家的路口一直等着,无论严寒酷暑。小区里,每个人都很同情他。爷爷奶奶们常常给他一些吃的,或者给他披件衣服。有事没事地,大家总要问他几句:“妈妈好吗?想不想爸爸?”男孩不言语,只是一个劲傻笑,或者回答:“妈妈是绿色的!”也只有在这个时候,男孩的语气,才铿锵有力,充满自豪与满足。
  ③听的次数多了才知道,这不是小男孩的随口乱答。可是,他为什么会说妈妈是绿色的?妈妈又怎么会是绿色的呢?这句话从此就烙入我的记忆。
  ④直到有一天,区里发放救济品,我和街道的领导一起到男孩家探视。一进门,我惊奇地发现:室内好多地方,以及家中的每一种电器开关,都被涂上了红绿两种绿色。红色是危险或不可触及的,而绿色则代表安全。比如,饮水机和浴室里的热水器调节阀,开水的那一端被涂成红色,而温水的一端则涂成绿色;冰箱里,熟食那一格涂成绿色;家中的接线板和低矮的线路,甚至连电源总闸、菜刀柄、墙角,以及家中一切不可触碰的尖锐物体也涂成了红色。
  ⑤看到我们不解的神色,孩子的妈妈对我们说,儿子比较顽皮,分辨能力又不强,所以,不是被开水烫伤手臂,就是被刀具割伤手指。后来,自己就试着让儿子远离红色,接受绿色为保护色。正因为如此,家里从来不敢买绿颜色的保温瓶。“可是,为什么一定要选择绿色呢?”我们继续问。“我在想,即使将来有一天,儿子走失了,再也回不来,他也不会因为闯红灯而被汽车撞伤。最起码,我会知道,在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我的儿子还在,还好好地活着。”说这句话的时候,孩子妈妈声音哽咽,眼眶里噙满了泪花。
  ⑥好好活着,不期待儿子长成参天大树,但最起码让儿子的生命之树充满绿色,不会枯萎。这就是一个妈妈最虔诚的心愿。那一刻,我们一行人,都有了一种深深的震撼。我也终于知道,小男孩为什么总是说妈妈是绿色的了:在他的心目中,绿色就是安全和畅通无阻,同时,也代表着妈妈的无限关爱。而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妈妈更是煞费苦心,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赋予儿子所能接触到的物体以颜色,以便让他简单的思维能够懂得远离伤害。
  ⑦母爱,本无所谓颜色。所谓颜色,就是天下每一个母亲盼望儿女健康成长的拳拳爱心,以及她们用自己柔弱的肩膀,为孩子撑起的那一片广阔的蓝天。
1.第②段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孩子的妈妈为什么把家里的物品都涂上了红绿两种颜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好好活着,不期待儿子长成参天大树,但最起码让儿子的生命之树充满绿色,不会枯萎”,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⑥段中说“那一刻,我们一行人,都有了一种深深的震撼”,“我们”为什么有了一种深深的震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题为“妈妈是绿色的”,说说“绿色”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课内阅读。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     )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     )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填出文段括号中的两个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写到了哪几个季节?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段文字中找出 “我”猜测后来被“家里的人”送到“三味书屋”这个“全城中最为严厉的书塾”读书的一个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出画线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出作者在百草园泥墙根一带所做的事。  
如:拔何首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文中加粗的句式“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广东省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乌兰巴统大草原上的九匹马
阮殿文
  已经二十年没有这么近距离地靠近一群马了。     
  这天午后,乌兰巴统大草原上空的太阳突然隐入低低的云层,我一个人从一座杂草丰茂的丘陵上跑下来,见同伴们都到别处玩去了,就独自在草原上游荡。就在这个时刻,我看到了被圈在围栏里的九匹马。九匹马颜色各异,站立姿态也各不相同,尤其是脸上,各有各的神情和幽思。它们被九根缰绳拴在栏杆上,短短的缰绳与周围辽阔的草原一点也不相称。     
  其中有一匹马给我印象最深。这是一匹烈性马,它在围栏里踢蹬来踢蹬去制造凼的杂乱声,打破了围栏里的沉寂。我走近它后,它似乎收敛了一些,稍稍安静了下来,只是不停地打着响鼻,似乎想要对我表白或是吐露什么;其实,不用它说,我也知道它想表达什么。面对眼前这片面积如此辽阔、花草如此丰茂的草原,谁也不忍心让它成为荒无人烟、无生命在上面奔跑的死寂疆域。     
我几次想伸出手去摸摸这匹烈性马的头。我发现,它和我一直在心里仰视的那个自己是如此地相像,在被一根缰绳拴着,而面前又是广阔的疆野时,总是不愿放弃一丝一毫的抗争,即便被捆缚住了,也要发出声声嘶呜,既喊出了愤怒,又唱出了抗争者的欢乐。     
  忘了告诉大家,这是围栏里唯一的一匹白色大马,个头比另外八匹马都要高,加之八匹马此刻都或耷拉或低垂着头,个个露出一副随遇而安的沮丧样,这匹白色大马的神采和英姿便更显昂然。     
这时,一个中年人突然出现在我身后,问我干什么。我说我在看马。他问我,要骑吗?我问他骑一次要多少钱,他说骑一个小时五十元.,我说我不骑。,出于好奇,我问他这九匹马平均下来一个月能为他挣多少钱,他说除去场租费和饲料费等开支,一个月下来能挣三四千元。我细算了一下,就算是四千元,一匹马一个月下来才为他挣四百多一点.,     
  我一下子说不出话来。为四百无钱,这些本属于辽阔草原的马,就这样被短短的缰绳长年累月地拴在一个狭窄的围栏里。     
  我都不好意思称呼它们骏马了,这个“骏”字已经远远地脱离了它们。,这时有人喊我的名字,我们要去另一个地方了,、我叉看了白马一眼,有点不舍地转身向同伴走去。     
   在我转身走出二十米后,我突然感觉到脊背凉丝丝的,马上意识到会有什么东西从后面袭来,果然,就在这股凉意正往我的身上四处传送之际,我听到一声响亮的嘶鸣。这声嘶鸣,在此刻死寂的草原上,显得十分刺耳。     
  不用猜我就知道,这是那匹白马的嘶呜。其实,在离开它之前,我就有种预感,这匹白马不会就这样与我默默告别,它一定会采取一个什么方式,至少也要.打个响鼻。     
  我心里突然出现一阵剧烈震动,紧跟着眼里热热的,并有大哭一场的强烈***。     
  我提醒自己不要回头看,以免增添我心里的堵。但是,往前走出一段后,觉得这样做会让它一直等着,甚至会让它对我这个不是来自草原的人更加失望,于是,还是以回头的方式向它表示了回敬、、谁曾想,才见我回过头,它又仰起头发出了一声嘶鸣,而且是一次长鸣,像是在告诉我刚才那一声嘶呜是它发出的,又像是再一次和我作别。     
  这时候,我突然渴望手上有一把利刃,可以割断那根短短的缰绳的利刃… 
1.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清根据提示完成内容概括。
首先写:初见九匹马的印象;接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写:与中年人的对话;最后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从全文看,大白马哪些方面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提到围栏“狭窄”、草原“死寂”,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和中年人交谈后,“我”为什么“一下子说不出话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把本文的结尾改换成下面一句话,好不好?为什么?这时候,我突然渴望手上有一把可以割断那根短短的缰绳的利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6题。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9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草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向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这几段文字主要写了闻一多哪些方面的“说”和“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外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我们要准备向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这两句话体现了闻一多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体现了闻一多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请问闻一多先生“巨”在何处?“高”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历史上像闻一多一样的人还有很多,你能列举一个人物,并简述他的事迹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山东省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4题。邂逅霍金
  ①自从《时间简史》在中国翻译出版后,知道霍金的人越来越多。青年人争相阅读《时间简史》,一时颇有洛阳纸贵之势。我没有看过这本书,但我对霍金以高度残疾之身写出如此经典著作的精神和业绩,却充满了深深的敬意。
  ②我知道霍金是剑桥大学的,想不到在来剑桥的第二周就见到了他。
  ③那天下午,当我们经过剑桥河边的时候,忽然我见到前面缓缓驶来一辆轮椅车,上面坐的正是霍金——和以前在照片上见到的完全一样。
  ④车驶近了,我却吊滞了。是敬仰,是震惊,是凝视,是沉思?都是,或许都不是。在他经过我身边的那段时间,我什么也没有做,只是目送他静静地过去。
  ⑤这是一弱小的身躯,稍向右侧倾斜地靠在——或者说是被安放在轮椅车背上。除了他的目光,似乎见不到他有其他的动作。他的目光显得异乎寻常,显示着超常的魅力;我想走上前去,又下意识地摸着照相机。但我既没有移步,也没有拍照,连拍一下他的背影的念头也很快被自己否定了。
  ⑥或许是霍金独特的形象震撼了我。对于这样一位随时面对逼近的死神却依然像超人那样奋斗的人,对他的任何干扰都是一种罪恶,更不用说任何好奇的举动或过分热情的表现。
  ⑦或许是周围的人感染了我。当霍金经过时,一切都是那么平静,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人都毫无异样,就连照料他的老护士也不靠近他的轮椅,只是默默地跟着,大家都尊重他作为一个正常人的生存权利。
  ⑧霍金的轮椅渐渐消失了,就像路上无数过往的行人一样。
  ⑨霍金是不幸的,在风华正茂时遭遇了罕见的疾病。他要用很大的努力才能举起头来;他不写字,看书必须依赖一种翻书页的机器,读文献时必须让人将每一页摊平在一张大办公桌上,然后他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地逐页阅读。
  ⑩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被疾病固定在轮椅上三十多年的人,却坚持说自己是个快乐的人。他的思维穿越时间和空间,追寻着宇宙的尽头、黑洞的隐秘。他凭着敏锐的直觉和严密的推理,直接挑战已被人广泛认同的传统量子力学、大爆炸理论甚至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霍金是幸运的。他生活在一个人的价值得到充分尊重的时代,他也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要不,他如何能完成他的著作,如何能继续他的生命和工作?他的轮椅上装满了大大小小的机械和电脑,他的身前就有显示屏和特殊的键盘,这是IBM公司专为他设计制造的,所以他才能自如地操纵轮椅,才能传达自己的思维,才能延续他的生命。
  我更庆幸霍金生活在剑桥,他完全可以像常人一样生活,不必随时面对镜头、鲜花、握手和掌声,不用应付集会、宴请、报告和表彰,因为大家都懂得个人的价值和时间的宝贵。
  愿霍金在平静中度过他不平凡的一生。
1.结合全文回答,霍金“超常的魅力”除目光以外,还表现在哪些方面?(不少于三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⑤段中,作者为什么“既没有移步,也没有拍照,连拍一下他的背影的念头也很快被自己否定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说“霍金是幸运的”,其理由是什么?请分条陈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段中,作者为什么希望霍金能够在“平静”中度过他的一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山东省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