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美丽的故事 有个塌鼻子的小男孩,因为两岁时得过脑炎,智力受损,学习起来很吃力。打个比方,别人写作文能写二三百字,他却只能写三五行。但即便这样的作文,他同样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一个美丽的故事 |
有个塌鼻子的小男孩,因为两岁时得过脑炎,智力受损,学习起来很吃力。打个比方,别人写作文能写二三百字,他却只能写三五行。但即便这样的作文,他同样能写得美丽如花。那是一次作文课,题目是《愿望》,他极认真地想了半天,然后极认真地写,那作文极短,只有三句话: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妈妈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真聪明”第二个是,老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一点也不笨。” 于是,就是这作文,深深地打动了他的老师,那位妈妈式的老师不仅给了他最高分,在班上带感情朗诵了这篇作文,还一笔一画地批道:你很聪明,你的作文写得非常感人,请放心,妈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老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大家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捧着作文本,他笑了,蹦蹦跳跳地回家了,像只喜鹊。但他并没有把作文本拿给妈妈看,他是在等待,等待着一个美好的时刻。 那个时刻终于到了,是妈妈的生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那天,他起得特别早,把作文本装在一个亲手做的美丽的大信封里,信封上面画着一个塌鼻子的男孩儿,那小男孩儿咧着嘴笑得正甜。他静静地看着妈妈,等着妈妈醒来。妈妈刚刚睁眼醒来,他就甜甜地喊了声“妈妈”,然后笑眯眯地走到妈妈跟前说:“妈妈,今天是您的生日,我要送给您一件礼物。” 妈妈笑了:“什么?” 他笑笑:“ 我的作文。”说着双手递过来那个大信封。 接过信封,妈妈的心在怦怦地跳! 果然,看着这篇作文,妈妈甜甜地涌出了两行热泪,然后一把搂住小男孩儿,搂得很紧很紧,仿佛他会突然间飞了。 是的,智力可以受损,但爱永远不会,它朝气蓬勃,永远垂着绿阴,开着明媚的花,结着芳香的果。 1.你知道这个小男孩的作文为什么能“深深地打动他的老师”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式的老师”是什么样子的,你能想象出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最后一段,从表达方式上看,属_________________,这个段落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个美丽的故事”是用什么编织的,你知道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过短文,你有什么感想?请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他是用真挚的童心表达自己真挚的感情。 2.具有妈妈那样的慈祥、细心、耐心、富有爱心等特点。 3.议论兼抒情;点明短文的主旨。 4.用爱心编织。 5.“略”。 |
举一反三
阅读。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婶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顽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的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没有对于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婶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妻道:“张婶,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张婶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婶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扳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张婶!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婶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我以为它真是“畏罪潜逃”了。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的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以上文段是写作者一家养第三只猫的经过。试选用文中词语简要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理解文段中划线句子表达的作者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全文说说结尾句“自此,我家永不养猫。”在结构和内容上各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养猫的经历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题。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①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②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③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④“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⑤“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⑥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作者:鲁迅 节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词语理解。 ① “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方正”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渊博”在 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第①段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段中划线的句子用了什么描写?先生为什么有这样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味书屋”原名“三余书屋”,即“公余、饭余、茶余”,是希望学生们利用三余的时间来读书,考取功名。后来改成“三味”,取意“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寿老先生改名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5题。 |
站在烦恼里仰望幸福 |
(1)人生烦恼无数。 (2)先贤说,把心静下来,什么也不去想,就没有烦恼了。先贤的话,像扔进水中的石头,而芸芸众生在听到“咕咚”一声闷响之后,烦恼便又涟漪一般荡漾开来,而且层出不穷。 (3)幸福总是围绕在别人身边,烦恼总纠缠在自己的心里。这是大多数人对幸福和烦恼的理解。差学生以为考了高分就可以没有烦恼,贫穷的人以为有了钱就可以得到幸福。结果是,有烦恼的依旧难消烦恼,不幸福的仍然难得幸福。 (4)烦恼,永远是寻找幸福的人的命中的劫数。 (5)寻找幸福的人,有两类。 (6)一类像是在登山,他们以为人生的最大的幸福在山顶,于是,气喘吁吁,穷尽一生去攀登。最终却发现,他们永远登不到顶,看不到头。他们并不知道,幸福这座山,原本就没有顶、没有头。 (7)另一类也像在登山,但他们并不刻意登到哪里。一路上走走停停,看看山岚、赏赏虹霓、吹吹清风,心灵在放松中得到某种满足。尽管不得大愉悦,然而,这些琐碎而细微的小自在,萦绕于心扉,一样芬芳身心、恬静自我。 (8)对于心灵来说,人奋斗一辈子,如果最终能挣得个终日快乐,就已经实现了生命最大的价值。 (9)有的人本来很幸福,看起来却很烦恼;有的人本来该烦恼,看起来却很幸福。 (10)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烦恼。这是因为,清醒的人看得太真切,一较真儿,生活中便烦恼遍地,而糊涂的人,计较得少,虽然活得简单粗糙,却因此觅得了人生的大境界。 (11)所以,人生的烦恼是自找的。不是烦恼离不开你,而是你撇不下它。 (12)在这个世界上,为什么烦恼的人都有。为权、为钱,为名,为利……人人行色匆匆,背上背着个沉重的行囊,装得越多,牵累也就越多。 (13)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追逐着人生的幸福。然而,就像卞之琳《断章》所写的那样,我们常常看到的风景是:一个人总在仰望和羡慕着别人的幸福,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别人仰望和羡慕着。 (14)其实,每个人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在别人的眼里。(作者:马德 选自《读者》2008年第19期) 1.从本文看,作者认为人生的烦恼是如何形成的?(请用原文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2)自然段中划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3)自然段中,作者列举了差学生和贫穷人的例子,其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4)自然段在文章的结构上起到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烦恼”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完本文,请联系你的现实生活,谈谈你将会如何对待烦恼,如何仰望你的幸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文后1~4题。 |
鹰志 王族 |
1.一只小鹰出生六七天后,母鹰为了防止它学会 爬行,就会对它进行残酷的训练,让它生命的第一反 应就是飞翔。因为肥行对鹰来说是耻辱,而飞翔则是高贵和勇敢的象征。等小鹰能飞起来了,母鹰就会把它们翅膀中的大部分骨骼折断,然后把它们从高处推下去。小鹰虽然因折断了翅膀中的骨骼而浑身剧痛,但它必须挣扎着飞翔,否则就会摔死。挣扎使它们的翅膀得到了供血,在短时间内便可痊愈,而痊愈后的翅膀将坚硬如铁,更具力量。 2.有很多小鹰在翅膀中的大部分骨骼被折断后,没有挣扎着飞翔起来,便坠落到山谷中摔成了一朵朵血淋淋妁骇人之花。 3.有的小鹰长到了可以爬行的时候,母鹰就把它推到巢边,让它向悬崖下张望。崖下的冷风和暗淡的光线使它浑身发抖,想缩回身子进入母鹰的怀抱。这时候母鹰突然从巢中飞出,在崖边上下起伏,让身躯画出漂亮的弧线。母鹰是为了让小鹰看看飞翔是怎样的。作为一只鹰,是不应该恐惧悬崖和黑暗的。 4.母鹰盘旋一会儿后,回到巢中,用身体将小鹰一点一点向巢外推去。小鹰吓得缩紧了身子,岩壁布满荆棘,有棱角尖利的岩石,还有深不见底的河流和尖叫着跑来跑去的土拔鼠。母鹰长鸣一声,用力将小鹰推了出去,小鹰哀叫着,身体在空中飘来飘去。母鹰将小鹰推向崖谷的同时,振翅而起,飞向山谷后面去了。小鹰在坠落中想攀住树枝和藤蔓,但都没有成功。眼看就要落地了,宅突然在挣扎中展开了双翅,盘旋出一条漂亮的弧线,向上飞起。 5.它缓缓地向上飞行,最后落在山顶的一块石头上。崖谷依然幽暗而无声,小鹰看着深崖,好像刚刚才认识它似的,久久没有转动一下头颅。后来,小鹰发出一声呜叫,从石头上向远方飞去。天空高远,阳光炽烈,它慢慢变成了一个小黑点。 6.鹰的生存中充满很多游戏规则。鹰时常会对捕获的猎物抓而又放,放而又抓,一直到将它们折腾得筋疲力尽。鹰有时会毫无惧色地扑向比它大数倍的动物,追逐和吓唬它们,以此验证自己的胆量;有时还会从巢中兴奋地飞到空中追逐飞行的昆虫,学习这些飞行小动物进攻和逃避进攻的方法,以增强自己的捕食技巧。天气好的时候,鹰会在天空中翱翔、翻飞,速度疾如箭矢,令人惊叹。大多数鸟儿都喜欢阳光、草地、鲜花和河流,喜欢从中寻找快乐,享受幸福。鹰却不,它们总是待在光线昏暗的山林里,或隐身于洞穴中,不管外面怎样热闹,它们从来都不会张望。 7.鹰不会等死,它感到自己快不行了的时候,就飞到悬崖中,在岩壁上把自己撞死。悬崖深不见底,所以谁也不会见到鹰的尸骨。 8.鹰的寿命与其他鸟类相比可谓最长,它可以活到七十岁。而要维持如此长的寿命,它就必须在四十岁时为自己的生命作出一个重要的决定。这个决定是无比痛苦的,却可以让它的生命获得新生。原来,在高空飞翔、在荒野中抓捕猎物的鹰到四十岁左右时,它那尖利的双爪便开始老化,不能苒像以前那样伸展自如地抓捕猎物;它的喙上也已经结上一层又长又弯的茧,一动便可碰到胸膛,对进食阻碍很大;最让它痛心的是,双翅上的羽毛也厚厚地堆积在一起,使它不能再像以往一样在天空中轻盈地飞翔。 9.这时候,它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要么等死,要么经过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让生命获得新生。 10.鹰都会选择让生命新生。首先,它会在飞翔中突然撞向悬崖,把结茧的喙狠狠地磕在岩石上。它会用很大的力气,一下子便把老化的喙和嘴巴连皮带肉磕掉。它满嘴流着血飞回洞穴,忍着剧痛等待新喙长出。 11.新喙终于长了出来,它立刻进行第二道工序,用新喙把双爪上的老趾甲一个个拔掉。那同样又是一次血淋淋的更新。不久,新的趾甲长出来了,它紧接着进行第三道工序,用新的趾甲把旧的羽毛扯掉,再等五个月,新的羽毛又长出来了。只有经过这一系列残酷的更新,鹰才可以再次在蓝天上飞翔,并收获三十年的生命。 12.它的这一系列生命更新充满了危险,极有可能使自己疼死或饿死,但它依旧勇于向自己挑战,勇于让自己在死亡的边缘获得再生。 (摘自《散文》2009年第10期,有删改) (1)本文让我们对雄鹰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第11段写道:“只有经过这一系列残酷的更新,鹰才可以再次在篮天上飞翔。”“这一系列”的“更新”具体指哪些?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1段说,“等小鹰能飞起来了,母鹰就会把它们翅膀中的大部分骨骼折断,然后把它们从高处推下去”。揣摩一下母鹰此时的心理,试将其心理活动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认真阅读下列各句,体会作者在加粗词语里所蕴含的情感。 ①有很多小鹰在翅膀中的大部分骨骼被折断后, 没有挣扎着飞翔起来,便坠落到山谷中摔成了一朵朵血淋淋的骇人之花。 ②眼看就要落地了,它突然在挣扎中展开了双翅,盘旋出一条漂亮的弧线,向上飞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题目为“鹰志”,可第⑥段中写了大多数鸟儿喜欢寻找欢乐,享受幸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
母亲石 梁衡 |
①那一年我到青海塔尔寺去,被一块普通的石头深深打动。 ②这石其身不高,约半米;其形不奇,略瘦长,平整光滑。但它却是一块真正的文化石。当年宗喀巴就是从这块石头旁出发,进藏学佛。他的母亲每天到山下背水时就在这块石旁休息,西望拉萨,盼儿想儿。泪水滴于石,汗水抹于石,背靠石头小憩时,体温亦传于石。后来,宗喀巴创立新教派成功,塔尔寺成了佛教圣地,这块望儿石就被请到庙门口。这实在是一块圣母石。现在每当虔诚的信徒们来朝拜时,都要以他们特有的习惯来表达对这块石头的崇拜。有的在其上抹一层酥油,有的撒一把糌粑,有的放几丝红线,有的放一枚银钟。时间一长,这石的原形早已难认,完全被人重新塑出了一个新貌,真正成了一块母亲石。就是毕加索、米开朗琪罗再世,也创作不出这样的杰作啊。 ③我在石旁驻足良久,细读着那一层层的,在半透明的酥油间游走着的红线和闪亮的银针。红线蜿蜒曲折如山间细流,飘忽来去又如晚照中的彩云。而散落着的细针,发出淡淡的轻光,刺着游子们的心微微发痛。我突然想起自己的母亲。那年我奉调进京,走前正在家里收拾文件书籍,忽然听到楼下有“笃笃”的竹杖声。我急忙推开门,老母亲出现在楼梯口,背后窗户的逆光勾映出她满头的白发和微胖的身影。母亲的家离我住地有几里地,街上车水马龙,我真不知道她是怎样拄着杖走过来的。我赶紧去扶她。她看着我,大约有几秒钟,然后说:“你能不能不走?”声音有点颤抖。我的鼻子一下酸了。父亲文化程度不低,母亲却基本上是文盲,她这一辈子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小时每天放学,一进门母亲问的第一句话就是:“肚子饿了吧?”菜已炒好,炉子上的水已开过两遍。大学毕业后先在外地工作,后调回来没有房子,就住在父母家里。一下班,还是那一句话:“饿了吧。我马上去下面。” ④我又想起我第一次离开母亲的时候。那年我已是17岁的小伙子,高中毕业,考上北京的学校。晚上父亲和哥哥送我去欠车站。我们出门后,母亲一人对着空落落的房间,不知道该做什么,就打来一盆水准备洗脚。但是直到几个小时后父亲送完我回来,她两眼看着窗户,两只脚搁在盆边上没有沾一点水。这是寒假回家时父亲给我讲的。现在,她年近80,却要离别自己最小的儿子。我上前扶着母亲,一瞬间我觉得我是这世上一个最不孝顺的儿子。我还想起一个朋友讲起他的故事。他回老家出差,在城里办完事就回村里看老母亲,说好明天走前就不见了。然而,当他第二天到机场时,远远地就看见老母亲扶着拐杖坐在候机厅大门口。可怜天下父母心,儿女对他们的报答,哪及他们对儿女关怀的万分之一。 ⑤我知道在东南沿海有很多望夫石,而在荒凉的西北却有这样一块温情的望儿石,一块伟大的圣母石。它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所有慈母的爱,也照出了所有儿女们的惭愧。(选自《青年博览》2010年第4期) 1.文章第③段画横线句子在描写上很有特点,试作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说出第④段中加粗的句子所表达的母亲复杂的内心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中,作者为什么要说“一瞬间我觉得我是这世上一个最不孝顺的儿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分析第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第①段中说母亲石是”一块普通的石头”,第②段中又说“但它却是一块真正的文化石”,读完全文,说说你对这两种说法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