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青春无美衣》一文,完成问题。  走下楼梯,远远地看见外婆正孤孤单单地站在萧瑟的秋风里,白发和落叶一起飞扬。在空旷的操场上,她瘦弱的身影显得那么的无助与苍老

阅读《青春无美衣》一文,完成问题。  走下楼梯,远远地看见外婆正孤孤单单地站在萧瑟的秋风里,白发和落叶一起飞扬。在空旷的操场上,她瘦弱的身影显得那么的无助与苍老

题型:江苏期末题难度:来源:
阅读《青春无美衣》一文,完成问题。
  走下楼梯,远远地看见外婆正孤孤单单地站在萧瑟的秋风里,白发和落叶一起飞扬。在空旷的操场上,她瘦弱的身影显得那么的无助与苍老,我心一酸,眼泪掉了下来。
  外婆是来给我送生活费的,还给我买了一件牛仔背带裤。
  背带裤是我向往已久的,但捧着它时心里却是沉沉的。五十块钱!那是外婆拾多少垃圾,倒多少个马桶才凑齐的?
  很小我就能够管住自己,抵挡小伙伴身上那一件件漂亮衣裳的诱惑,因为我很小就没了爸爸妈妈,年迈的外婆独自负担我的学习和生活已是万分艰难。
  十六七岁的女孩,潜意识里总渴望别人的注目,而我总是失望,总是被人忽略被人冷落,只因为我身上永远是外婆缝制的土里土气的、穿也穿不完的灰色的与藏青色的衣服。
  永远不能忘记,那天班里要拍短剧参加学校会演,没人愿意参加,我站起来说:“我可以演。”当时爆发出的哄笑深深刺痛了我的心。也不能忘记,和几个同学参加区里的歌咏比赛,训练时,那位以貌取人的老师把我晾在一边不教,令我感到十分难堪与愤怒。
  是的,我不漂亮。无论是盛夏还是隆冬,我必须利用每个假日蹬着三轮车给杂货店送货以贴补家用,所以我的头发很黄,皮肤很黑,手指很粗,走路不文雅。可是,你们为什么不看看我的心呢?
  那次歌咏比赛我获得了一等奖。面对那位老师惊讶的神色,我在心里一字一顿地重复着《简·爱》里的话,泪如泉涌——
  “你以为我贫穷、卑微、不美、瘦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
  逆境,可以使人沉沦,也可以使人奋起。感谢我倔强的不服输的个性,它使我在别人轻视我的时候没有自轻,反而因此而奋起。
  我的成绩一直优异,我的文章发表在各级刊物上,我参加市里学生辩论赛获得“最佳辩论员”的称号,在学校的庆功会上,校长拍着我的肩膀,对着话筒说:“你是学校的骄傲!”
  面对无数双热情赞扬的眼神,我心静如水。是的,一个人可以凭自己的容貌和家境让人羡慕,而当你无法拥有这一切的时候,你只有凭自己的努力赢得别人的尊重,否则,你将永远被人看不起。
  每个人都是爱美的,我也不例外。无数次的夜里,我梦见清晨起床,惊喜万分地发现床上放着一件亮晶晶的白纱裙,梦醒后那种巨大的失望是一张结实的网,我被网在里面很久挣脱不出来。
  拿到最多的稿费是一百元“巨款”,我告诉自己要买一件最漂亮的衣服。穿梭在五彩缤纷的服装一条街,面对那么多美丽的衣服,我的心“突突”地跳着。而就在那时,在烈烈的阳光下,我看见外婆提着一只塑料袋,正弓着腰跪在地上,吃力地掏着阴沟里的一个矿泉水瓶,汗水顺着她脸上纵横的“沟渠”留下来,满头的白发,在阳光的辉映下,亮得令我心酸。泪水一下子涌到我的眼眶里。我飞快地转身,买了一个大冰激凌,递到外婆面前。外婆开心地嗔怪着说:“这得发多少钱啊?孩子,外婆不吃,你吃吧。”我说:“我们还是一起吃吧。”于是一人一口,在路人异样的眼光中,舔出了笑声和温情。那一瞬间我发现自己是那么的幸福,我拥有再多的钱也买不来的真情,我是精神上的百万富翁。
  我把那条背带裤卖给了宿舍里的一位女同学,并用这钱买了那本我向往已久的《文化苦旅》,剩下的钱给外婆买了双保暖鞋——因为一到冬天外婆的脚就会裂口子。
  青春无美衣,我并不遗憾。漂亮的衣服可以把女孩装扮成一朵花,而我曲折的经历赋予我坚韧、纯朴、勤奋的品质,会使我成为一棵松树。花总有凋谢的时候,而松树却可以长青。
1.“青春无美衣,我并不遗憾”,作者为什么不遗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我飞快地转身,买了一个大冰激凌,递到外婆面前”时候,外婆却“开心地嗔怪”我,这里的“开心”和“嗔怪”矛盾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的开头写了“萧瑟的秋风”、“飞扬的落叶”、“空旷的操场”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那次歌咏比赛后,“面对那位老师惊讶的神色,我在心里一字一顿地重复着《简·爱》里的话”,这反映了“我”当时怎样的心理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漂亮的衣服可以把女孩装扮成一朵花,我虽然没有美丽的衣裳而我曲折的经历赋予我坚韧、纯朴、勤奋的品质,会使我成为一棵松树。花总有凋谢的时候,而松树却可以长青。
2.不矛盾,“开心”是因为外孙女给自己买了一个冰激凌,说明外孙女懂事了,自己长期的艰辛得到了回报,她打内心里高兴;“嗔怪”是因为这又要花了一笔钱,太可惜了。
3.用这些来烘托外婆孤单、无助、苍老的形象和“我”的心酸。
4.《简·爱》里的那句话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我”的感情,是成功之后对以往的“难堪与愤怒”的一种宣泄,一种自我反抗意识的表达。(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日出
刘白羽

  但是,我却看到了一次最雄伟、最瑰丽的日出景象。不过,那既不是在高山之巅,也不是在大海之滨,而是从国外向祖国飞航的飞机飞临的万仞高空上。现在想起,我还不能不为那奇幻的景色而惊异。是在我没有一点准备、一丝预料的时刻,宇宙便把它那无与伦比的光华、丰采,全部展现在我的眼前了。当飞机起飞时,下面还是黑沉沉的浓夜,上空却已游动着一线微明,它如同一条狭窄的暗红色长带,带子的上面露出一片清冷的淡蓝色晨曦,晨曦上面高悬着一颗明亮的启明星。飞机不断向上飞翔,愈升愈高,也不知穿过多少云层,远远抛开那黑沉沉的地面。飞机好像惟恐惊醒人们的安眠,马达声特别轻柔,两翼非常平稳。这时间,那条红带却慢慢在扩大,像一片红云了,像一片红海了。暗红色的光发亮了,它向天穹上展开,把夜空愈抬愈远,而且把它们映红了。下面呢?却还像苍莽的大陆一样,黑色无边。这是晨光与黑夜交替的时刻,这是即将过去的世界与即将到来的世界交替的时刻。你乍看上去,黑夜还似乎强大无边,可是一转眼,清冷的晨曦变为磁蓝色的光芒。原来的红海上簇拥出一堆堆墨蓝色云霞。一个奇迹就在这时诞生了。突然间从墨蓝色云霞里矗起一道细细的抛物线,这线红得透亮,闪着金光,如同沸腾的溶液一下抛溅上去,然后像一支火箭一直向上冲,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光明的白昼由夜空中进射出来的一刹那。然后在几条墨蓝色云霞的隙缝里闪出几个更红更亮的小片。开始我很惊奇,不知这是什么?再一看几个小片冲破云霞,密接起来,融合起来,飞跃而出,原来是太阳出来了。它晶光耀眼,火一般鲜红,火一般强烈,不知不觉,所有暗影立刻都被它照明了。一眨眼工夫,我看见飞机的翅膀红了,窗玻璃红了,机舱座里每一个酣睡者的面孔红了。这时一切一切都宁静极了,宁静极了。整个宇宙就像刚生过婴儿的母亲一样温柔、安静,充满清新、幸福之感。再向下看,云层像灰色急流,在滚滚流开,好让光线投到大地上去,使整个世界大放光明。我靠在软椅上睡熟了。醒来时我们的飞机正平平稳稳,自由自在,向我的亲爱的祖国、向太阳升起的地方航行。黎明时刻的种种红色、灰色、黛色、蓝色,都不见了,只有上下天空,一碧万顷,空中的一些云朵,闪着银光,像小孩子的笑脸。
1、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作者说“我却看到了一次最雄伟、最瑰丽的日出景象”?在文中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句所写“在高山之巅”,“在大海之滨”看日出,跟下文所写从飞机上看日出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对这次的日出是怎样通过三层来描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全文内容说说日出的象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文中找出一两处使用修辞的语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将句子摘抄下来,再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寂寞红柳
山谷

  ①车一过托克逊,就进入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除脚下一条黑色的柏油路,两旁和天尽头都是浩瀚无际的黄沙,近处是黄褐色的块状戈壁,稍远处是连绵起伏的沙丘,弥漫着没有任何生命迹象的一片死寂。汽车朝瀚海深处驶去,临近塔里木河流域,蓦地钻出一株两株、一丛两丛胡杨树,枯槁的树干和顶端的新绿,在荒漠中挺出一片片绿阴,让人眼睛为之一亮,瞪大双眼仔细观察,还见匍匐在沙丘的地表上有一层翠绿,车渐渐驶近,方辨识出那是一丛丛蓬勃的细柳一般的植物,中间蓬***嫩紫的新红,像姑娘脸上刚刚洇开来的胭脂痕。
  ②同行的新疆朋友告诉我们,这是红柳。
  ③端详这在大荒野中也不失昂扬的一分笑意,禁不住怦然心动,一股热流在胸中回荡,久久难以释怀。这一份身处险恶环境中的自在、散漫同时不失美好的生命,兀地让人想起刑场上的视死如归,想起身处绝境之中的从容镇定,想起蛮荒之远的处变不惊,也让人联想起壮汉胸前素手的抚摸,想起干涸心田清泉的滋润……
  ④我不知道有无关于红柳的民间传说,如果依我猜想,她该是侠肠柔骨的女子宁死不屈的灵魂的再现。她要在这天地之间,留下她的凄情哀婉,她的绝唱,在甩下一串潇洒和浪漫后,昂起头嫣然一笑,毅然决然地走向天涯,走向大漠深处。她依旧年年岁岁开花,在蓝天旷野中,在无人注目欣赏的孤城绝域,以自己的一腔柔情照耀天地,将微笑将柔情留存在天地方圆之间。
  ⑤我看见了红柳的妩媚,那一抹于深绿丛中散发出来的美丽,粉紫的细细的叶子,衬出柳枝的翠绿和旷野的落寞,那一份顽强、专注,让每一个多看她两眼的人生出无限的爱怜和敬意。她把她惊人的美丽和执著、倔强,留在天地之间,宁愿与大漠瀚海相伴,也不在繁嚣的江南内地水草丰茂之处留连,那儿有着太多是非和说不清道不明的拉拉扯扯,有太多的勾心斗角和朋比为奸,只是为了占有一丁点的蝇头微利,一丁点的风光名头,从而搅得内心不得安宁。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比心灵的安静使人更为高贵和脱俗的了。红柳安心在这寂寞之中。
  ⑥这荒漠瀚海,可是红柳们的天地啊,她的微笑,她的爽朗,她的高傲,是天地之间的另一种颜色和性格。(选自《扬子晚报》)
1、本文写的是红柳,而第①自然段却又写了胡杨树。请简要分析作者写胡杨树的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第③段说“端详这在大荒野中也不失昂扬的一分笑意,禁不住怦然心动,一股热流在胸中回荡,久久难以释怀。”
(1)结合文意,扼要分析作者为什么“怦然心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下文,简析作者“难以释怀”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⑤自然段末说“红柳安心在这寂寞之中”,简析作者为什么要突出红柳的“寂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日历
  我喜欢用日历,不用月历。
  厚厚一本日历是整整一年的日子。每扯下一页,它新的一页——光亮而开阔的一天——便笑嘻嘻地等着我去填满。我喜欢日历每一页后边的“明天”的未知,喜欢它隐含着一种希望。“明天”乃是人生中最富魅力的字眼儿。生命的定义拥有明天。它不像“未来”那么过于遥远与空洞。它就守候在门外。走出了今天便进入了全新的明天。明天会是怎么样呢?当然,多半还要看你自己的。你快乐它就是快乐的一天,你无聊它就是无聊的一天,你匆忙它就是匆忙的一天;如果你静下心来就会发现,你不能改变昨天,但你可以决定明天。有时看起来你很被动,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是不是?
  每年元月元日,我都把一本新日历挂在墙上。随手一翻,光溜溜的纸页花花绿绿滑过手心,散着油墨的芬芳。这一刹那我心头十分快活。我居然有这么大把大把的日子!我可以做多少事情!前边的日子就像一个个空间,生机勃勃,宽阔无边,迎面而来。我发现时间也是一种空间。历史不是一个空间吗?人的一生不是一个漫长又巨大的空间吗?一个个“明天”,不就像是一间间空屋子吗?那就要看你把什么东西搬进来。可是,时间的空间是无形的,触摸不到的。凡是使用过的日子,立即就会消失,抓也抓不住,而且了无痕迹。也许正是这样,我们便会感受到岁月的匆匆与虚无。
  我不能天天都从容地扯下一页。特别是忙碌起来,或者从什么地方开会、考察、访问归来,看见几页或十几页过往的日子挂在那里,暗淡,沉寂和没用;被时间掀过的日历好似就是废纸。可是当我把这一dié(   )用过的日子扯下来,往往不忍丢掉,而把它们塞在书架的缝隙或夹在画册中间。就像从地上拾起的落叶。它们是我生命的落叶!
  别忘了,我们的每一天都曾经生活在这一页一页的日历上。
  记得1976年唐山大地震那天,我住的亭子间被彻底摇散,震毁。我一家三口像老鼠那样找一个洞爬了出来。当我的双腿血淋淋地站在洞外,那感觉真像从死神的指缝里侥幸地逃脱出来。转过两天,我向朋友借了一架相机,爬上我那座狼咬狗啃废墟般的破楼,钻进我的房间——实际上已经没有屋顶。我将自己命运所遭遇的惨状拍摄下来。我要记下这一切。我清楚地知道这是我个人独有的经历。这时,突然发现一堵残墙上居然还挂着日历——那蒙满灰土的日历的日子正是地震那天:1976年7月28日,星期三,丙辰年七月初二,我伸手把它小心地扯下来。如今,它和我当时拍下的照片,已经成为了我个人生命史中刻骨铭心的珍藏了。
  由此,我懂得了日历的意义。它原是我们生命忠实的记录。从“隐形写作”的含义上说,日历是一本日记。它无形地记载我每一天遭遇的、面临的、经受的,以及我本人的应对与所作所为,还有改变我的和被我所改变的。
  然而人生的大部分日子是重复的——重复的工作与人际,重复的事物与相同的事物都很难被记忆。所以我们的日历大多页码都是黯淡无光的。过后想起来,好似空洞无物。于是,我们就碰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关于人本的话题——记忆。人因为记忆而厚重、智慧和变得理智。更重要的是,记忆使人变得独特。因为记忆排斥平庸。记忆的事物都是纯粹而深刻个人化的。所有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案”。记忆很像艺术家,潜在心中,专事刻画我们自己的独特性。你是否把自己这个“独特”看得很重要?广义地说,精神事物的真正价值正是它的独特性。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种文化。记忆依靠载体。一个城市的记忆留在它历史的街区与建筑上,一个人的记忆在他的照片上、物品里、老歌老曲中,也在日历上。
  然而,人不能只是被动地被记忆,我们还要用行为去创造记忆。我们要用情感、忠诚、爱情、责任感,以及创造性的劳动去书写每一天的日历。把这一天深深qiàn(   )入记忆里。我们不是有能力使自己的人生丰富、充实以及具有深度和分量吗?
  为此,每每到了一年最后的几天,我都是不肯再去扯日历。我总是把这最后几页保存下来。这可能出于生命的本能。我不愿意把日子花得净光。你一定会笑我,并问我这样就能保存住日子吗?
  正像保存葡萄最好的方式是把葡萄变成酒;保存岁月最好的方式是致力把岁月变成永存的诗篇或画卷。
(1)根据文中的注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一dié(   )qiàn(   )入
(2)“有时看起来你很被动,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表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喜欢用日历”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以“日历”为题,后半部分为什么着重写“记忆”?请根据文章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具体语言环境,说说文章第⑵段中用“笑嘻嘻地等着”形容新的一天的到来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第⑹段详细记下“1976年7月28日,星期三,丙辰年七月初二”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你从取材和语言两方面,对本文做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甘肃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①别忘了,我们的每一天都曾经生活在这一页一页的日历上。
  ②记得1976年唐山大地震那天,我在长沙路思治里12号那个顶层上的亭子间被彻底摇散,震毁。我一家三口像老鼠那样找一个洞爬了出来。当我双腿血淋淋地站在洞外,那感觉真像从死神的指缝里侥幸地逃脱出来。转过两天,我向朋友借了一架方形铁盒子般的海鸥牌相机,爬上我那座狼咬狗啃废墟般的破楼,钻进我的房间——实际上已经没有屋顶。我将自己命运所A________(①遭遇 ②经受 ③面临)的惨状拍摄下来。我要记下这一切。我清楚地知道这是我个人独有的经历。这时,突然发现一堵残墙上B________(①仍然 ②赫然 ③居然)还挂着日历——那蒙满灰土的日历的日子正是地震那一天:1976年7月28日,星期三,丙辰年七月初二。我伸手把它小心地扯下来。如今,它和我当时拍下的照片,已经成了我个人生命史中甲________(铭刻在心灵深处。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的珍藏了。
  ③由此,我懂得了日历的意义,它原是我们生命忠实的记录。从“隐形写作”的含义上说,日历是一本日记。它无形地记载我每一天遭遇的、面临的、经受的,以及我本人的应对与乙________(指人所做的事),还有改变我的和被我改变的。
  ④然而人生的大部分日子是重复的——重复的工作与人际关系。重复的事物与相同的事物都很难被记忆,所以我们的日历大多页码都是丙________(形容失去光彩)。过后想起来,好似丁________(空空洞洞,没有什么内容)。于是,我们就碰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关系人本的话题——记忆。人因为记忆而变得厚重、智慧和理智。更重要的是,记忆使人变得独特。因为记忆排斥平庸。记忆的事物都是纯粹而深刻个人化的。所有的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案”。记忆很像艺术家,潜在心中,专事C________(①描绘 ②刻画 ③塑造)我们自己的独特性。你是否把自己这个“独特”看得很重要?广义地说,精神事物的真正价值正是它的独特性。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种文化。记忆依靠载体。一个城市的记忆留在它的历史的街区与建筑上,一个人的记忆在他的照片上、物品里、老歌老曲中,也在日历上。
  ⑤然而,人不能只是被动地被记忆,我们还要用行为去创造记忆。我们要用情感、忠诚、爱心、责任感,以及创造性的劳动去书写每一天的日历。把这一天深深D________(①印到 ②刻进 ③嵌入)进记忆里。我们不是有能力使自己的人生丰富、充实以及具有深度和分量吗?
  ……
  ⑥为此,每每到了一年最后的几天,我都是不肯再去扯日历。我总把这最后几页保存下来。这可能出于生命的本能。我不愿意把日子花得精光。你一定会笑我,并问我这样就能保存住日子吗?
  ⑦正像保存葡萄最好的方式是把葡萄变为酒;保存岁月最好的方式是致力把岁月变为永存的诗篇或画卷。
  现在我来回答文章开始时那个问题:为什么我喜欢日历?因为日历具有生命感。或者说日历叫我随时感知自己生命并叫我思考如何珍惜它。
1.在选文甲、乙、丙、丁四处,根据后面的解释,各填上一个成语。
甲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
丙____________
丁____________
2.结合选文语境,在A、B、C、D从后面括号里选一个最恰当的词语填入横线上。
A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
3.选文第②段详细记下“1976年7月28日,星期三,丙辰年七月初二”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课文以“日历”为题,而后面为什么又着重写“记忆”?请用选文中的原句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作者“喜欢用日历,不用月历”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作者说“人的一生是一个漫长又巨大的空间”,也思考“要把什么东西搬进来”充实这空间。联系实际想想,在生活中你已经或者打算拿什么把自己的日子填满?请写一段话表述出来。(不超过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那条河流》,完成问题。

那条河流

  我怀念那条河流。
  远远地看,它就像一根孤独的琴弦绷在原野上,任风雨和岁月弹拨。
  我是生长在它旁边的一双耳朵。当时我不觉得幸运,以为这音乐、这波涛的诉说、
  这不尽激情的灌注,都是理所当然的。以为这柳荫是理所当然的,洋槐洁白芳香的花絮是理所当然的,竹林里布谷鸟黄鹏鸟的啼鸣是理所当然的,两岸湿润的炊烟和歌谣是理所当然的。当时幼稚的心里,却有一个与生俱来的念头:这河流以及与它有关的一切,理所当然属于我们。
  我在河湾里学会了游泳。我把蝴蝶的姿势、青蛙的姿势展示给水中的鱼;我仰躺在水床上,看天,在天蓝和水蓝之间,我是漂浮的梦。我捉螃蟹,石缝里小小的反抗弄疼了我的手,而它并没有多余的恶,小小的身体上全是武器,一生都在战争的恐惧里度过,最大的成功仅仅是防止过分的伤害。在横波河湾的时候,我遭遇过一条水蛇,小小的头昂着,更小的眼睛圆睁着打量陌生的天空,它也在不测的水里横渡它的命运。
  我在竹林里制作了第一管竹笛,摹仿北斗的指法(它也是七个音孔),我在静夜里向身后的村庄和远方的岁月吹奏。
  当时,我不觉得这一切都是奇迹,我不觉得我内心的水域,有一多半来自这河流的灌溉。我那浮浅、单纯、蒙昧的心里,以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我没有想过这河流会有断流的时候,我没有想过它似乎源远流长的水,是来自哪里?它的温柔碧波和浩然激流,是怎样一点一滴汇成?
  带着它的涛声和波光,我湿淋淋地走了。我走到哪里,就把它带到哪里,我是它站起来行走的一部分,我的记忆里流淌着它的乳汁。
  我仍然觉得它理所当然存在于那里,理所当然属于我,属于我们,而且永远。
  年前回家,我愕然了。我再也看不到那条河流。横卧在面前的,是它干涸的遗体,横七竖八的石头,无言诉说着沧桑;岸上的柳林、竹林、槐林、芦苇荡都已消失,荒堆上,有人在埋头挖坑淘金;三五个小孩,在放一只风筝,几双眼睛一齐向上,望着空荡荡的天空,和那只摇摇晃晃的风筝。
  我已找不到当年游泳的地方,那让我感到河水深度、照过我少年倒影、用蓝色的旋涡激起我最初诗意想象的地方,已被高大的垃圾堆覆盖。
  我多想,我多想找到死去的源头,去大哭一场,让泪水复活这条梦中的河流。
  这时候,才痛彻心肺地明白:天地间没有理所当然永远属于我们的事物。
  理所当然,理所当然地去珍惜——这才是惟一属于我们的理所当然。
  我们不过也是游荡于河流中的另一种鱼。我们不愿成为干鱼,但我们很可能要把自己折腾成干鱼。许多河流枯竭了,污染了。爱,枯竭了;我们内心的河床,不再是碧波倒影,而是注满了污水,堆满了垃圾。
  我该怎样打开内心的纯洁水源,复活那死去的河流?(节选自《散文》2001·2)
1.结合语境,揣摩并解释下列加粗词语的含义及表达作用。
①“我捉螃蟹,石缝里小小的反抗弄疼了我的手,而它并没有多余的恶,小小的身体上全是武器,一生都在战争的恐惧里度过,最大的成功仅仅是防止过分的伤害。”两个“小小的”描写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战争的恐惧”、“过分的伤害”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再也看不到那条河流,横卧在前面的,是它干涸的遗体,横七竖八的石头,无言诉说着沧桑。”本句采用了拟人手法,“遗体”描写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惨境,“无言诉说”呈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气氛,全句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2.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说“我们很可能要把自己折腾成干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要求填空
统观全文,作者用了对比的写法:写河流,当初__________________,现在________________,反差强烈;写“我”对河流的认识,当初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在意识到要“____________________”,变化巨大。
4.请根据你对本文的感受,以“我怀念……,它曾使我……”的形式写一句话。(不超过2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北京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