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曾必荣《梅叶》一文,完成问题。  ①刚上大学时,经常到校园的东北角去散步。那里有一片树林,一条清粼粼的小河。河岸边有一棵梅树,我总少不了从它的身旁经过。  

阅读曾必荣《梅叶》一文,完成问题。  ①刚上大学时,经常到校园的东北角去散步。那里有一片树林,一条清粼粼的小河。河岸边有一棵梅树,我总少不了从它的身旁经过。  

题型:江苏模拟题难度:来源:
阅读曾必荣《梅叶》一文,完成问题。
  ①刚上大学时,经常到校园的东北角去散步。那里有一片树林,一条清粼粼的小河。河岸边有一棵梅树,我总少不了从它的身旁经过。
  ②初见那棵树,我以为它只是一棵普通的树,样子平淡无奇。秋天里,那棵树无花无果,叶子青里有黄,黄中带青,既不像枫叶那般地火红,也不似香樟树的叶片那样地翠绿,倒是早早现出了衰败的气息。以至于我不愿意多看它几眼。
  ③那个冬日的下午,我刚走到小河边时,忽闻一缕清香扑鼻而来。咦,哪来的香气?伫足,眼望处,我惊讶地看到那棵不起眼的树,原来是梅树啊!树上的梅花,有的打着红红饱满的花蕾,有的通红地绽放开来。此时此景,真的是“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怎不令人心生喜欢。
  ④有点奇怪的是,梅树上竟找不到一片梅叶了。看地下,有许多的梅叶,有的枯黄发脆,有的发黑残缺,被无数双脚踩踏过的痕迹。抬头赏梅花,低头看梅叶,我顿生出一些感动来。
  ⑤古往今来,有多少诗词文赋咏赞梅花?有多少支画笔描绘过梅花?数也数不清。赞美和倩影,都属于梅花,梅叶则像个永不入世的隐者,默默无闻
  ⑥无疑是梅叶经春天,历夏秋,吸取阳光雨露的养分,积攒能量使梅花得以开放。梅花开了,梅叶就毫无倦意地纷纷离去,而且一枚不剩。我想,梅叶的心思,应是为了更加突出梅花的静好,不扰人视线,让人们一心把所有的情感都倾注在梅花上吧。
  ⑦人世间,没有哪一种花的叶子,能像梅叶那样豁达和淡定。蔷薇花虽美,却少不了被人说“红花也得绿叶扶”。桂花很香,无奈浓密的叶子,遮掩住了一树好花。
  ⑧在家庭,如果说梅花是儿女,那么梅叶就是慈祥的父母;在校园,如果说梅花是学生,那么梅叶就是甘当“人梯”的老师;…………
  ⑨梅花凌寒独自开,超凡脱俗的人格精神,值得大家敬仰。梅叶的宽厚仁爱,更加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⑩在我的人生旅程中,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以为梅树是不长叶子的。那时的我,犹喜锦上添花,人云亦云,以为这就是做人和处世的真谛。
  当年,“白梅和尚”目睹风雨打落白桃花,而遁入空门。我见满地梅叶,感悟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才是做人和处世的根本。
答案
举一反三
题型:浙江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安徽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1,4
1.A
2.在工厂,如果说梅花是徒弟,那么梅叶就是悉心指导不求回报的师傅。
3.用比喻和对比的手法赞美梅叶默默奉献,宽厚谦虚的品格。
4.示例:豁达淡定,宽厚仁爱,乐于奉献,甘当配角。
(意对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塔上有棵树

  我的居室临河。河的那面有座古塔,塔上有棵树。那树挺立在塔顶之上,和我隔着一段空间为邻。
  那树不很高大,但很古老。树叶纷披,撑一团墨绿。郁郁葱葱,四季不凋。有人说它是胡椒树,也有人说它是香樟树。那树是怎么上去的?有人说那树的种籽,一定是小鸟衔上去的,也有人说是修塔人遗落的。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因了这树,这千年古塔,才有了生机的葱笼和生命的蓬勃。
  塔之树,是一曲生命之歌。
  塔是锥形的。塔顶原有三个相叠的宝瓶,远远看去,像一串葫芦。那里没有土壤,没有泉水。塔树只能在一层薄薄的尘埃里,在砖头的缝隙里存活。这是生命的奇迹。它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注定了它不能在沃野里扎根,不能在旷野里扶风摇云。它只能在那一无所有的塔尖,以自己的坚韧和顽强,经营自己的日子。它面对大地,却得不到大地气脉的扶持,它面对江河,却得不到江河涓滴的滋润。生地的失位,这不是它自己的选择。落脚绝地,使它失去很多,更增加了它生的困厄和艰辛。
  风吹来,雪飘来,风暴和雷击也劈面而来,它都无法回避,它只能挺身相迎。烈日炎炎,炙烤着它,从日出到日落,也只能苦苦地支撑着。风刀霜剑严相逼,它只能默默地忍受着。塔之树是不幸的,时时都在承受着大自然的磨难。它又是幸运的,它远离尘嚣,地面上的树,被砍了一茬又一茬,大片的森林都从地面上消失了,而它却躲过了人世间的劫难。还有那年,日本飞机来轰炸古城,从空中撒落的炸弹,撞落了塔尖上的宝瓶,塔树却安然无恙。而今,它是活得更古拙而宁静了。
  塔树像从大自然的炼狱里脱颖而出的一位哲人。它默默地俯览大地,闲闲地静观江河在流、城市在变。静观世人一代一代地在繁衍,繁衍出城市的进步和文明,也繁衍出许多的荒谬和悲欢离合的故事。
  每天,它第一个迎接朝阳,最后送走落日。风从哪里来,雨往哪儿去,春花秋月何时了,它都知道。因为大自然的风云变幻,都在他头上演绎。
  它独立云空,与月儿相守,与星星对峙,与行云为伍,也与寂寞为邻。一任脚下的江河,水涨水落,一任身边的野草,草绿草黄。它只伴随大自然的韵律,守着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天籁。
  塔树立于塔顶,脚下是拥挤的人,头上是拥挤的星。它像一位禅者,昭示世人,保持自己的独立和秉性,不坠风尘。把人间的富贵荣华,看做是身边的野草闲花。把地上走动的人,看做是天上流动的云。它面对人世间的对对错错,天上的日升月落,也只闲闲而观,默默无语。它无喜无悲,无功过得失。它以自己的方式存在着,撑一团生命的绿。它不成材,成材又如何?它不结果,结果又如何?它崇尚的只是大自然。金风乍起时,偶然也垂下一片两片落叶,或者从塔顶坠下几缕清香,不知是为了它生命的真实存在,还是为了回报塔身立足的那片土地。
  我常坐于窗前,和它对视。它存在的本身,就时时在启示:生地的不详,不是自己的选择。但生命价值的定位和升华,应由自己来主宰。只有禁得起风雨的磨难,才能显示出生命的本色。
  塔树立身塔顶,失去大地的滋润,却也逃过了人间劫难。祸福消长,得失在天。
1.作者抓住塔上的树的哪些特点来展开议论抒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说”塔之树,是一曲生命之歌“,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下列句子表达的含义。
①塔树像从大自然的炼狱里脱颖而出的一位哲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它像一位禅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联系自身实际,谈谈塔上的树带给了你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田野的树
  ①我喜欢树。人在路上走,看到田野里一株一株独立的树,心总是难免为它所触动。秋天里,庄稼都已经收割回家,田野里更加空阔辽远,一株树孤零零站在那里,有如一个孤独的人。特别是一株小树,恰像一个孤独的少年,尤其使人牵念。陶渊明诗云:“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我觉得很有意思。一株独立的树是自足的,它不依赖于别的什么东西而存在,它本身就是一个世界。
  ②昨天,我在路上走,看到了几株孤独的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③有一种树长在远处,我叫不上它的名字。当然,我叫不上它的名字只能怪我,不能怪树。我就见过这种树中的一株,这株树长得很有意思。它的树冠从一个中心向四周辐射,像是凝固了的绿色爆炸,或者像攀固了的焰火。它的周围没有别的树,也没有什么庄稼,它就孤独地自己站着,持久地演示着绿色辐射的特技。
  ④白杨一般总是作为行道树,给栽在大路的两边。站成一排的白杨很是威风,也很有看头。不过还不如单独长着的白杨更有意味。茅盾曾说,白杨是一种力争上游的树,又说它的枝丫决不旁逸斜出。我想,他的白杨,是在新疆和河西走廊看到的,所谓的新疆杨,与我们这儿的杨树不同。我们这儿的白杨,也是有一根主干,努力地向上伸展,下面的枝丫如何,它好像就顾不上了。杨树的干是很直的,不过那不是几何学意义上的直线,远远看去,它像是书法名家笔下的线条,极有意味,又富于变化。它的树枝细而且短,向左向右参差地伸展,树叶也稀稀落落,漫不经心。这不要紧,只要有了那条贯通上下的主干,这株树就显得极有章法。直说了吧,单独长在田野里的一株杨树,那是很美的。
  ⑤不过,最让人感到震撼的还是那株梧桐。
  ⑥我在冠县东北部的兰沃乡看到一株梧桐。兰沃是水果之乡,多是梨树,路边都植白杨,那株梧桐显得突兀。我老远就看见了它,并惊异于它的沉着和大气。这株梧桐异常高大,异常雄伟。已经是晚秋天气,它还披挂齐整,似乎尚未感到秋的来临。它的树干很粗,很直,也很高,树冠也很宽博,枝杈一层层地堆叠着,充分使用着每一寸空间。那绿色是秋之绿,是不可摧折的生命力的体现,是历尽沧桑的波澜不惊。它自然达观,心平气和,不骄不矜,不怨不怒,如一个历尽忧患、火气消尽的老人,又像一个无忧无惧、心胸博大的树之王。
  ⑦看到田野上孤独的树,一般是在晴好的白天。到了傍晚,或者遇到雨雪的天气,人们都要回到屋顶之下,剩下那树在地里孤单单地站着。我没有观赏过风雨之中那孤独的树是一种什么样姿态。不过,那美丽的白杨和沉着的梧桐,应该是不怎么惧怕风和雨的。即使再严重的境遇,我想,那树也会坦然承受,至少不会失态。
  ⑧与成片的树和成排的树相比,孤独的树更能体现个性,因此更易让人辨识。我喜欢独自生长的树。我觉得,孤独的树一般都显得落落寡合,也很是谦虚,这我很喜欢。我真希望自己能有陶渊明的悠闲,提一壶酒,走到田野里的一棵树下,将酒壶挂在枯枝上,或席地而坐,或干脆就躺在树下,那种时光真是叫人神往。
1.文中写了哪三株孤独的树?作者是如何评价这三株树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第⑤段在内容、结构上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①段和第③段分别引陶渊明、茅盾作品中的句子,各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品味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两句任选其一)
A.它的树冠从一个中心向四周辐射,像是凝固了的绿色爆炸,或者像凝固了的焰火。
B.它自然达观,心平气和,不骄不矜,不怨不怒,如一个历尽忧患、火气消尽的老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全文看,作者喜欢独自生长的树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湖北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江西省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姥姥的端午
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问题。
蝉声
郭枫
  我爱听蝉,打从很小的时候起。
  夏来了,蝉声呼唤着绿阴,绿阴涨满了黄河两岸。
  黄河之水天上来,绿阴天上来,蝉儿们的鸣声天上来。多么丰富的夏,多么忙碌的夏!
  庄稼汉成群地像一阵风似的出发。然而,六月的北方,可没有风!风是蝉儿的鸣声,风是人的歌唱。风,是喜悦;吹起,自人们心中。
  麦天活动了,那些牛一样的汉子,收割的镰刀比着快,飞扬的山歌比着响。太阳,把兴奋搽在他们脸上,蝉声起劲地做着啦啦队。
  谁能忘记那一片蝉声呢?在太阳能把人烤焦的三伏天,看哪!那一树青条的老柳,垂挂着多少殷勤。赶着路的,做够了活儿的,来吧!到绿阴里来,到柳丝中来,到蝉声里来。这里有的是成缸的绿豆汤或大麦茶,别问是谁家的,你只管喝吧!喝着凉茶,听着蝉声。蝉声在枝头,弹声在心头——撒给你满身的清爽。
  谁能忘记那一片蝉声呢?日正当中,老牛在树下嚼沫,老人在树下打着盹,上半天忙累的人,用斗笠盖着脸,东倒一个,西歪一个,各自去寻梦。麦场上,暴晒着的新收的小麦,黄澄澄的,每一个颗粒都散放着希望的光彩。心房中,存放着祖传的敦厚,傻乎乎的,每一张脸,都流露着自得的颜色。那一片恬静,一片安详!谁都知道:啄食的小鸡知道,散步的小猫知道,连呆模呆样在一旁喘气的小花狗也知道。可是,谁也无法说得出来,谁也无法描画出来。只有蝉,才会高踞枝头,吟着赞美的诗篇。
  谁能忘记那一片蝉声呢?当小麦收割之后,高粱便连天地地扯起了“青纱帐”,青纱帐是孩子们的儿童乐园,他们的儿童乐园不要票,不要票却送给人大把大把的快乐。孩子们在青纱帐里追逐、打滚、采食甜甜的野甘蔗。从城里回来的“学生”,却不妨装模作样地去寻试去唱情歌,去骗那些天真的小姑娘,让她们瞪大圆圆的眼。热了,累了,跑向那古老的黄河,开始另一场战争,然后转移阵地,大伙呼啸着去进攻果林或瓜园,蹲在那种很原始的瓜棚下,随便地去享受瓜地甜美。一切都满足了,才班师回家。沿着高愉老柳的浓阴,一路追逐着蝉声;而蝉声,却又一路追逐着他们。
  那一片蝉声,真美。
  那一片蝉声是图画,那一片蝉声是音乐,画许多绿色的记忆,谱无数优美的灵魂。
  那蝉声也是我们生活的课本。
  读着蝉的歌唱,吮着泥土的乳汁,快乐而又痛苦地成长起来的人们,都喜爱那一片泥土的芳香,懂得蝉声中那种潇洒、低回、激越的感情,也学会了自由自在地生活,信仰着热切的人生。
  在黄河两岸:那些褪了色的城,那些灰黯黯的村落,那些泥土路,那些守信用的花朵……都像课本,都像蝉声,向我们述说同样的故事——生活,应该恬淡、勤恳和拙朴——而那无边的大平原,那浩浩荡荡的黄河,那飞扬着的黄沙,狂舞着的白雪,和突然而来突然而去的风暴,却又教给我们另一种榜样——人啊,应该活得爽快,死得坚强。
  那些把根扎在黄土里的人们,生与死,都有着绚丽的光彩。当抗日的战场,呼啸而去。那些倔强的女人,却擦干了眼泪,挺起腰杆,撑起家的担子。凡是以暴力加给我们的,我们要把暴力还给他们;凡是耀武扬威来的,我们要让他抱头鼠窜地回去。这是打不倒的族类。中国的希望不灭,人们的心中有火。——选自漓江出版社《99篇震撼心灵美文》
1、要想理清文章思路,你会抓住文中的哪几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说说“那一片蝉声,真美。”自成一段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课文谈谈“蝉声”寄托了怎样的情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那蝉声也是我们生活的课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以“谁忘记那一片蝉声呢?”为中心句,另选一角度写一段话。(自由表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爱的语言
丁立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