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空荡荡的汉江》,完成问题。  ⑴空荡荡的汉江依然美丽。  ⑵两岸的油菜花笑得很精神。还有那么多野桃花也开得很风雅。春风刚刚露出欢颜,就被善于自我表现的蜜蜂

阅读《空荡荡的汉江》,完成问题。  ⑴空荡荡的汉江依然美丽。  ⑵两岸的油菜花笑得很精神。还有那么多野桃花也开得很风雅。春风刚刚露出欢颜,就被善于自我表现的蜜蜂

题型:江苏期末题难度:来源:
阅读《空荡荡的汉江》,完成问题。
  ⑴空荡荡的汉江依然美丽。
  ⑵两岸的油菜花笑得很精神。还有那么多野桃花也开得很风雅。春风刚刚露出欢颜,就被善于自我表现的蜜蜂吻了一下。吻过之后又是何等景致?惟有江水珍藏着两岸的风采,渲染着两岸的风姿。
  ⑶江水依然流呀流,岸上的人们依然行呀行。我却觉得汉江很可怜:几乎很久很久没有一只船从江上驶过,岂不可惜了一江春水!
  ⑷难道江水不深,载不起恋人的深情?难道江水不清,沁不湿诗人吟诵的月光?难道鹅卵石不精致,填不进棋手对弈的方城?难道江风不温柔,吹不走黄昏后春意阑珊的忧愁?
  ⑸然而,我并未彻悟:惟有空荡而美丽,不沾惹人的韵味,才独具大自然的馨香。
  ⑹我苦口婆心地用高价买通一只小船的一段水路。这船早已萎缩于江边,任我纵它驶入江中之后,我正是王维《汉江临泛》中的“波澜”:“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群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⑺一路江风,可曾把昨日的梦魇冲散?一江碧水,可曾把朦胧的焦虑荡尽?一路花香,可曾开放在被春光遗忘的心扉?在摇橹的兴奋之余,在独立船头的傲然之时,我没有任何疑问可以向大自然发问,汉江也没有任何过错,可以由我去指责,我全然地交给了一江春水。只有这样全身心地投入,偏执的小我才能被除去,而臻至于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境界中去。
  ⑻可是,倾囊买下的一段水路已到终点,人生时时面对的严肃主题——我们的岸。
  ⑼此刻,如果我能永不上岸,长久地沉浸于与天地精神的往来之中,将会怎样?
  ⑽钟情有时终归钟情。
  ⑾岸,那是必须要上去的。并非我们不理解江水古意斑驳、天地的浩浩之气;并非我们不晓得,长江最钟爱的女儿——汉江,终究要投入母亲的怀抱;只是因为我们常常自命为:人乃是大自然的上帝。
  ⑿成了上帝,无论在画中还是在画外,我们都是即兴的一瞬。永恒的力量却属于汉江的神韵:无论有人无人有船无船有桥无桥进入她的风景里,她依然美丽,而空荡荡的时候更美丽。
1.结合文章内容,理解下面划线词语的含义。
⑴两岸的油菜花笑得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如果我能永不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体会文章第四小节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六段中引用的王维的《汉江临泛》,你能说说引用这首诗的好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空荡荡”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说“我们常常自命为:人乃是大自然的上帝。”人真的是大自然的上帝吗?结合现实生活,说说人类应该怎样与大自然相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⑴精神:充满生机活力,生气勃勃。⑵岸:即指江岸,又指现实生活。
2.运用排比反问的修辞手法,引发读者的思考,表现了汉江因为不沾惹人的韵味,才独具大自然的馨香,才显得空荡而美丽。
3.引用王维的诗歌,一方面增加了文章的文采,另一方面,则表明我已经化作“波澜”,与汉江融为一体了,“全然地交给了一江春水”,物我两忘。
4.一方面指汉江游人少,不沾惹人的韵味显得自然而馨香;另一方面又指人要抛开世俗的名利、焦虑、偏执……活得简单而美丽。
5.人并非大自然的上帝。现实生活中很多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常常让人类无所适从。我们应该爱护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山的图腾》,完成问题。

山的图腾

  ①一到西宁,便感觉到青海山川的不同凡响。这里的奇峰峻岭和条条深邃的沟壑,使我的心灵受到阳刚的洗礼,引起我精神上的强烈震撼。
  ②那天我们乘车沿山谷间的栈道盘旋而去寻觅黄河的源头时,只见山路侧旁皆为红色的高山峻岭。车子行驶于其中,如同盘旋在燃烧的火焰之中,让我内心升腾起一种从未有过的冲动。友人邓友梅在途中看见山上耸立着的一块充满曲线美的红石时,诙谐地喊道:“看呐!那是诗人舒婷在山巅上向大地吟唱她的新诗呢。”这个比喻可谓天衣无缝,因为那天舒婷刚好穿着一件红色的外衣,亭亭玉立之姿,颇像峰顶上那块婀娜多姿的红石。舒婷没有反驳,她看着窗外的大山,自语道:“人在旅途中,已是美的享受。”她的喃喃之语道破了高原上红色大山诱人的奇丽与娇美。
  ③我也沉醉于大山的遐想之中:我曾游历过美国西部的“红石山国家公园”,那儿的地质地貌与这儿红色山峦极其近似,但是从气魄上来衡量,“红石山”显得太小家子气了,那就如同一匹孤驼与一条绵延无尽的棕红色的驼队之分。这是远古天崩地裂时,天地造物之神,让大海沉沦地下,让红色高山凸起于东方大地上的杰作。它诱惑一切游人的想象,因为这里不仅有友人戏言的“舒婷读诗”,还有纯天然的“亭”、“台”、“楼”、“阁”;如果将它和时代的距离拉得更近一些,这层层叠叠耸立于云间的山峰,有的像原子弹爆炸后升腾起的蘑菇云,有的像是一条条虹鳟鱼遨游于太空……其形之怪,其貌之绝,真是让我目不转睛,直到我双眼酸涩时,才愿意眨一眨眼皮。
  ④我询问司机大山的姓名。他说:“这峡谷叫‘拉水峡’”。
  ⑤第二座令我为之动情的山峦,当属日月山了。它古时的名字叫赤岭,但是密密的青稞与碧树绿草覆盖了整座山,凸显出它生命的永恒青春。间或,可遥见有一束束彩绸,飘逸在山间,导游告知我,那儿是藏族兄弟举行天葬的祭台。
  ⑥导游的一句话,便把我们带进了原始古老的氛围中:噢!这是到了古代汉、蕃的分界地了。因而,当汽车向日月山的山脊上攀时,一个古老的故事盘升于我的心头。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就是穿越这个山口进入西藏的。翻越这座大山时,她因惜别故土,曾拿出父王赐她的日月宝镜,观看镜中“八水绕长安”的美景,泪水凄然而下。此情此景,被奉命来接她的使臣发现,这使臣为驱散她的离情悲楚,偷偷把宝镜换成了石镜。聪颖过人的文成公主见到石镜后,便将宝镜摔碎了,以示诀别故土、踏进西藏的决心。她没想到,此举成了日月山之名称的来由——后人为纪念文成公主那颗亮若太阳和月亮般的心,将“赤岭”改为“日月山”。“日月山”这圣洁的名字,一直延续至今。
  ⑦下车后,我无论如何也未曾想到,山顶的风有那么大,我差点被吹了个跟头。在这一刻,我才意识到自己是到了海拔3520米的青藏高原,它不仅让我倍感寒冷,而且心跳加剧、呼吸急促。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去遥想当年宫廷中长大的文成公主,要经历这般磨砺,该有多么艰难!但她没有退却,而是为了民族和谐和中华大业,毅然迈过了这座山,进入海拔更高的西藏。
  ⑧我和友人把一路上藏族朋友送给我们的哈达都找了出来,将其系在祭台之上。这既是向文成公主表示后来人的敬意,也是向日月山献上一份中华的赤子情怀——因为这座日月山已然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和山岳中的精灵了
  ⑨青藏高原的山,是迷人的。西行路上,我在与大山无数次的对视中,心灵得到了最为完美的陶冶。故而写此文,作为青藏高原之行的永恒纪念。(作者丛维熙,原文有删改)
1.文章写了两座令“我”“动情”的山,请阅读文章②-⑧段,填写表格。
             山的特征     “我”的情感状态
拉水峡  (1)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
日月山  (3)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
2.结合文章的相关内容,简要谈谈自己对第⑧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③段有许多句子写得很精彩,请你结合具体语句作简要赏析。(不超过12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北京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江苏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诗意的生活
俞敏洪
阅读《诗意的生活》完成问题。

诗意的生活
俞敏洪

  ①诗几乎可以表达人类生活的所有情感。人类离不开诗,也从来没有离开过诗。其实每一个人心中都为诗留着一片圣地,只不过随着岁月的流逝,琐碎的生活用厚厚的尘埃把我们心中的这块圣地封闭了起来,而远离诗歌的我们变得日渐庸俗,我们似乎忘了生活中还有诗歌存在。但在我们心底深处,诗歌这片圣地却永远不会消失,只要一有机会,它就像花树遇到春风一样,一夜之间就能够开出灿烂的花朵来。一个人只要心中怀有诗意,就已经达到了诗的境界;而一个人生活的最高境界,就是诗意的生活。诗意的生活是一种感觉,是一种把现实生活中琐碎的情感升华为美好情感的过程。只要我们愿意,诗意总是可以找到的。
  ②什么是诗意的生活呢?在学校里,如果除了每天在教室里听课、在图书馆看书之外,除了匆匆穿行于宿舍、食堂、教室三点一线之外,你也有过躺在草坪上看白云飘过的时候,也有过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池塘边发呆的时候,也有过在黑夜里被教室的灯光所感动的时候,也有过春天看枯草泛绿、秋天叹秋风落叶的时候,也有过枕靠在床上就着昏暗的床头灯捧着自己心爱的书舍不得放下的时候,那你就已经有了诗意的生活。在工作或生活中,除了朝九晚五奔波忙碌之外,你也有过在办公桌上放一盆绿色植物并细心养护的时候,也有过抬头眺望夕阳正慢慢地下到山那边的时候,也有过轻轻哼唱自己最喜欢的流行歌曲放松心情的时候,也有过喝上一杯咖啡让自己的想象随着咖啡的芳香一起飘飞的时候,那你也已经有了诗意的生活。诗意的生活不是刻意去寻找的,而是这样一种能力——身处琐碎的日常事务却不被日常事务所淹没,总能在不经意间抬头看一看天空,想一想远方,做一做白日梦。很多人陷入世俗事务的纠葛中,就像一个不会游泳的人跳进水中一样,除了痛苦的挣扎和绝望什么都没有。而懂得诗意生活的人就像一个会游泳的人,在水中能够悠然自得,既能够和水相融,也能够体会到搏击大海、劈波斩浪的快感。那些懂得生活的人总能够从平凡的日子中找到美好,找到让自己心灵获得营养的诗意瞬间。
  ③诗意的生活也意味着我们要为自己留出一些空白。“留白天地宽”,就像一幅画得太满的画不会给观赏者留下想象的空间一样,充塞着各种世俗事务的生活也不会给人留下太多的诗意空间。我们需要留白的空间和时间才能活得更加从容,才能释放种种压力达到内心安宁的平衡,而只有内心安宁的人才会拥有欣赏世界上美好事物的眼睛,才能进入诗意的生活状态。《圣经》描述上帝在一开始创造世界的时候就是工作六天休息一天,现在我们已经做到了工作五天休息两天,表面上看比上帝还会生活,其实不然。我们常常用这两天的时间更加拼命地学习或工作,拼命地联络或应酬来构建所谓的社会关系,往往疲惫之感比工作的五天还甚。还记得小时候很喜欢星期天,因为一到星期天我们就可以在原野上追逐蝴蝶,奔跑撒欢。而现在的一些孩子常常害怕周末,因为周末一到,家长安排的无数课外学习和补习在等着他们,他们根本没有时间享受童年。孩子从小的生活就没有了诗意,长大后除了成为工作狂或厌世者,很难成为一个从容生活、有诗意的人。
  ④因此,请从这一刻开始,暂时放下手中的学习和工作,关掉电脑和手机,闭上眼睛,调整呼吸,把脑子里令人烦恼的世俗事务驱逐出去。然后,再睁开眼看一眼窗外的天空,想象窗外的大地,那里鲜花正在盛开,河水正在奔流,百鸟正在歌唱,每一株草、每一棵树都在等待着你,等你去寻找一种诗意的生活……(文章略有删改)
1.阅读第①段,请解释“诗意的生活”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第②段中“懂得诗意生活的人就像一个会游泳的人,在水中能够悠然自得,既能够和水相融,也能够体会到搏击大海、劈波斩浪的快感”一句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章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这篇文章后,你一定有所感悟,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感想。(不少于8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鼎湖山听泉》片段,完成问题。
  入夜,山中万籁俱寂。借宿寺旁客房,如枕泉而眠。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入深潭。至于泉水绕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则轻重缓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互不相同的音响。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我俯身倾听着,分辨着,心神犹如融于水中,随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像泉水汨汨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啊,我完全陶醉在泉水的唱歌之中。说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却道,“山不在名,有泉则灵”。蕴育生机,滋润万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
  这一夜,只觉泉鸣不绝于耳,不知是梦,是醒?
  梦也罢。醒也罢。我愿清泉永在。我愿清泉常鸣。
1、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上面语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古以来,文人们表现泉水多从其形貌入笔,而谢大光在《鼎湖山听泉》中却另辟蹊径,从___________入手,将层次___________丰富的表现得淋漓尽致。
3、“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这别有的“滋味”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由听泉而产生了哪些人生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语段中把流淌的泉水描绘得别有情趣。下面是一段对海潮进行描绘的文字,试将其和语段中描写泉水的文字作比较,简要谈谈两者在描写内容及描绘方法上的异同。
  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地,轻轻地,像威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
  海睡熟了。
内容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枯枝与鲜花
  ①那是一棵什么树呢?在这深秋,黄叶已纷纷坠落的时候,它却是繁花满枝,显出一种青春和欢乐来。这是什么样的一棵充满了奇迹的树呢?
  ②清晨,走进园子,远远的,就看见一树鲜花,红的花,紫的花,在晨风中轻轻摇曳着。
  ③当我一步步走近那树时,才看清了,那不过是一株秋叶落尽的枯枝,缠绕着刚刚绽开的牵牛花。枯树,把它的身躯借给了柔弱的牵牛花的长藤,而牵牛花,也便把鲜艳的花簪上了枯树的头顶。于是它们便复活了,和谐地美丽地生活在一起,使你猛然间感到他们原本就是浑然一起的。
  ④枯树哟,你不厌弃新生者的柔弱,以你的坚硬支持了它,所以你也得到了美。
  ⑤柔藤哟,你不厌弃那长者的衰老,以你的活力装点着它,所以你的美得到了发挥。
  ⑥我看过一些枯枝傲然地挺立着,身上落满了肮脏的鸟粪,脚下卷过萧条的风。我也看过一些牵牛花,找不到支撑,委弃在地上,被荒草吞没。
  ⑦望着这一棵树,我微笑着。
1.在第①段,作者描写了”一棵充满了奇迹的树“。
(1)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不超过1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全文看,作者为什么称这是奇迹(不超过1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第③段中,作者写枯树和牵牛花各做了什么?结果怎么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第④⑤⑥段,填写下面的空白。
文章的这部分运用了的__________修辞方法和__________的写法,表达了对枯树和柔藤__________的生命现象的赞美。
4.文章在结尾说”望着这一棵树,我微笑着“,你觉得作者从枯树和鲜花的生命现象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