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段,完成1-6题。  ①是为摆脱那饥寒交迫的日子,你才无可奈何的跳下那悬崖?是为免遭那场被俘的耻辱,精疲力竭之后你才义无返顾的投落这峭壁?  ②历史感怀着

阅读文段,完成1-6题。  ①是为摆脱那饥寒交迫的日子,你才无可奈何的跳下那悬崖?是为免遭那场被俘的耻辱,精疲力竭之后你才义无返顾的投落这峭壁?  ②历史感怀着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文段,完成1-6题。
  ①是为摆脱那饥寒交迫的日子,你才无可奈何的跳下那悬崖?是为免遭那场被俘的耻辱,精疲力竭之后你才义无返顾的投落这峭壁?
  ②历史感怀着你,岁月铭记着你。
  ③那一天,你确真跳下来了,像俯冲捕猎的那只雄鹰,像划破静寂的那颗流星。
  ④然而,你并没有死,一道峭壁救助了你,一捧贫瘠的泥土养育了你。生根,发芽,长叶……从此,你就在这里安家落户。日日夜夜,年年岁岁,终于顽强的活下来了,长大起来了,一直长成了一簇令人刮目的风景。
   ⑤这便是故乡那座大山的悬崖峭壁间一棵摇曳在我记忆里30年之久的酸枣树;一棵在夹缝中生存,在磨难中挣扎,在逆境中巍峨的酸枣树。
  ⑥那是一棵怎样的树啊!
  ⑦它高不足尺,阔不盈杯;干细枝弱,叶疏花迟。云缠它,雾迷它;雨抽它,风摧它;霜欺雪压,雷电轰顸。大自然中的所有强者,几乎都在歧视它,虐待它。仿佛只有立刻把它从这世界除掉才肯罢休。然而,酸枣树并没有被征服,它不低头,不让步,于数不尽的反击和怒号中,练就了一身铮铮铁骨,凝聚了一腔朗朗硬气。
  ⑧一次次,它在风雨中抗争呐喊;一回回,它把云雾撕扯成碎片;它以威严逼迫霜雪乖乖地逃遁;它以刚硬驱逐雷电远避他方……
  ⑨它像大山的一名哨兵,时时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它像一位忠诚的使者,及时报告着八方信息;它是一面飘扬的旗帜,召唤着,引导着,冲锋着,战斗着,率领着大山里所有的草草木木们,从一个春夏秋冬奔想又一个春夏秋冬……
  ⑩它明知道自己成不了栋梁高树,却还是努力地生长着;它明知道自己不可能荫庇四邻,却还是努力地茂盛着。它不像山前的桃树,山后的梨树,一个个娇生惯养的让人伺候、抚慰,动辄就使性子调脸子给点颜色瞧瞧。也不像贪图热闹的杨树柳树们,一个个占据了水肥土美的好地方,便忘乎所以的摆首弄姿,轻飘飘只知炫耀自己。而酸枣树,却默默地兀立看,不鄙己其位卑,不薄己其弱小,不惧己其孤独。与春天紧紧握手,与日月亲切交谈。天光地色,尽纳尽吮。从不需要谁的特别关照与爱抚,完全依靠了自己的力量长成了那堵峭壁上的生命,让人领略那簇动人的风采。它真诚而没有嫉妒,它纯朴而从不贪婪;招手向路人致意问候,俯手向胜利者庆贺祝福,似乎是它的本能。
  那是我亲眼看见的,那一年秋天,于不知不觉中,它竞结出一粒小小的酸枣。是的,只有一粒,而且小的几乎为人们所不见。
  那酸枣是春光秋色日月星辰的馈赠,是一片浓缩的丹霞云霓。亮亮的,红红的,像玛瑙,像珍珠,像一团燃烧的火焰,像那万仞峭壁的灵魂。
  见到它果实的那一刻,当初我还陡地生出一个奇怪的想法:小酸枣,或许正是那棵酸枣树苦修苦熬数十年而得道的一颗心吧!有了心它便会有梦,便会更加热烈的去拥抱世界了吧!
  转眼远离故乡三十年,我再没有见到过那棵酸枣树。不过我想眼下这世界风光正好,它生长的一定很茁壮,很茂盛,一定是干粗枝旺,叶郁果丰。长成了一个典型的男子汉形象,再也没有谁歧视它,再也没有谁敢欺辱它了。并且有很多小鸟常去它那里做客,和它一起歌唱。那歌声清韵悠扬,荡漾山谷。
                                                                                                                  (选自张庆和《           》)
1.请给选文拟定一个合适的标题,填写在文后的书名号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第⑨段的内容和句子的特点,发挥你的想像力,给省略的部分再补写一个句子。
  它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①一⑨段说说文中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酸枣树生存条件的恶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的线索是________。跟《白杨礼赞》一样,本文在写酸枣树时,写了桃李杨柳,这是________写法,其目的是为了突出酸枣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中国文学作品,不论古今,常用_________的手法来表现思乡之情。王维诗云“________生南国,春来发几枝”;余光中感叹“小时侯/乡愁是________ ”;本文也把深沉的乡思寄寓在________的酸枣树上。
6.“有了心它便会有梦,便会更加热烈的去拥抱世界了吧!”读完该句,你有什么感触?你能把它写出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峭壁上那棵酸枣树
2.提示:运用比喻句来写酸枣树的个性特点。(意对即可)
3.酸枣树生长在峭壁上的一棒贫瘠的泥土中;受到风雨、霜雪、雷电的欺压。
4.酸枣树的成长经历   对比  生命力顽强,不慕虚荣,甘于平淡的品格。
5.托物寄情  红豆  一枚小小的邮票  村间地头常见的极普通平常。
6.提示:可从梦想、理想能产生持久动力等方面来谈。(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壶口,壶口
莫伸
  ①在中国北方浩瀚的群山中,有无数条蜿蜒伸展的沟谷。由于地势的羁束,这些沟谷都多少显出一种挤手夹脚的尴尬和无奈,而地处陕西宜川和山西吉县一带的秦晋大峡谷却是个例外。
  ②黄河有幸,倚身此中。
  ③此前的黄河尽管强悍凶猛,却不得不委屈着自己,默默无闻地在峻粱雄峁中曲意周旋,它只能选择忍受和服从。但黄河是雄心勃勃的,它从来都不屑隐忍,不甘迁就,更不愿受辱。它像一条蓄爪待扑的巨龙,随时都在等待机会。而现在,秦晋大峡谷终于为它提供了一个释放的舞台,它没有丝毫犹豫便腾空而起,狂奔劲舞,瞬间便造就出一个自然景现中的伟大和不朽!
  ④这就是壶口瀑布。
  ⑤壶口瀑布诞生在一个地地道道的壶口中——瀑布之前,黄河的河床足有上千米宽,而到了这里,两岸岩石陡然一缩,形成了一条只有二三十米左右的狭槽。不仅如此,槽道下又奇特地出现了一个高低悬殊、落差极陡的深谷。于是,漫天而来的黄河水流在这里聚为一股,齐心协力地朝狭槽里奔涌喷吐,由此形成了壶口瀑布。 
  ⑥壶口瀑布的壮美是难以用语言描述的。
  ⑦离壶口瀑布足足还有几公里的距离,你便可以远远地看见峡谷里腾起一团团飘冉的云团,那是瀑布迸溅形成的飞雾。飞雾如霞似烟,弥漫在河床上空,形成了一道令人惊骇且永不消散的奇景。屏息凝听,空气中伴有一种不绝不灭的震吼。好像来自天际,又似乎源于地底;仿佛惊雷滚地,犹如万骏疾走;声音撼天动地,包容万千。【A】那是一种捶胸哭天的苍凉,又是一种国难共赴的悲壮;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刚烈又是一种壮士的豪雄;是一种惊天泣鬼的神勇,又是一种众志成城的顽强。
   ⑧在种种难以描述的感受中,最让人难忘的当数与瀑布贴身相逢又抬头仰望的时候。相信那一刻,任何人都难以摆脱一种灵魂出窍的感觉。那些在远处看去吼喊奔扑的洪流,在近处看去更有着一种如山倾倒的壮烈。那种疯狂和奋勇的喷扑让坚硬如钢的岩层不得不退让,无法不动容。狂放不羁的黄河水流在壶口的限制下,有了核心,得着凝聚,统一和团结使它们的力量排山倒海。瀑布从高处奔涌而下,每一滴水珠,每一朵浪花都不分彼此,都争先恐后,用一种近乎疯狂的急迫向“壶口”流泻和迸射。它们凝成一团,形成一根根粗大的浪柱,又由这浪柱组合成宽阔的扇面,齐刷刷地向下垂落。水浪在岩石上,迸出冲天的水柱,也迸成残酷的碎片。这种冲击和对抗实在是太猛烈,碎片已完全不是我们想像中的小水珠或者小水滴,而是一种完完全全的肢解,直至肢解成用手无法捕抓、用舌无法舔触的水汽。一霎时,雾气漫天升腾,而脚下那些没有来得及牺牲的黄河水流们前仆后继地、毫不间歇也毫不犹豫地继续疯狂朝前!
  ⑨我们全看呆了。或许世界上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伟大力量,或许生活中还翻演着无数撼人心魄的 壮烈冲击,但没有哪一种能像眼前这样,让我们感受到一种空前的震撼。那是愤怒的极致,激昂的顶端,凶猛的无限,力量的空前!那是需要我们永远体味和追求的精神的全部!
  ⑩哦,千古黄河,伟大的河,我们民族的母亲河!我们几乎每天都行走在你的身边,也接受着你的泽润,那些日常的行走和接触使我们对你有了一种熟视无睹的平淡和麻木,但是只有此刻,我们才顿然醒悟:【B】为什么志士仁人都本能地要到你身边来一览姿容!为什么作家和歌者都虔诚地要到你身边来聆听涛吼!为什么你能够被众口一致地尊为我们伟大民 族的不朽魂魄! 
                                                                                                                                       (选文有改动)
1.为什么说倚身于秦晋大峡谷,“黄河有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壶口瀑布的壮美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分点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好在哪里。
(1)那种疯狂和奋勇的喷扑让坚硬如钢的岩层不得不退让,无法不动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浪在岩石上,进出冲天的水柱,也迸成残酷的碎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从文中【A】【B】两处画线的语句中任选一处,针对其中最鲜明的语言特点加以赏析,并概括该句的深刻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倾听生命行走的声音
  ①秋日里,我从遥远的大山往公路边扛木头,一截黑糊糊的用来做拐棍的干枯杨木桩,被我顺手捎回,插在了院子内的土堆上。
  ②之后,我很快便把它忘掉了。只有母亲,偶尔会把一个湿筐子或一块刚洗出的旧布挂在它上面晾晒,它干裂皱巴的躯体因而浸上了一层湿漉漉的水渍。
  ③过了一段时间,我突然惊奇地发现,这截木桩的到来,使院子里有了很大的改变。以前,院子里只有一棵小枣树,孤零零的。风刮来时,是一种寡不敌众很无奈且软弱无力的声音,听了,总叫人感到沮丧。现在不一样了,有天晚上,当尖利的吼叫声将我从梦中惊醒时,我还以为是凶猛的野兽呢。仔细辩听,才知是从杨木桩上发出的声音。它不像枣树那样弯腰屈膝,总想尽力摆脱风的肆虐,把落在自己身上的风再推给别人,结果是被风撕扯得披头散发,没有了往日的形状。杨木桩不慌不乱,静立在那里迎接风的挑战,一副岿然不动的样子。它让风从身边溜过,又吸收着风,让风进入自己的毛孔,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它们是朋友而不是仇敌。
  ④杨木桩使得落在院子里的雨也仿佛有了灵性。多数情况下,雨会在院子的东西两边布出疏密不同的两种雨幕,每回西边的杨木桩被淋得直往下流水,东边的小枣树却干渴得蔫巴巴的没一点儿精神。母亲心疼小枣树,细心地用木棍围住它,给它浇水,还多次想在杨木桩旁为小枣树再造一个新居,因怕把枣树挪死,才终未为其迁址。
  ⑤大雪天,小枣树裹着棉絮,被冰雪盖得严严的,几乎看不见任何枝梢。而杨木桩却光溜溜、水亮亮的,冰雪一附上去即刻就化,从不积存。一样的雪,一样的严冬,却是两种情景。是风有意所为,还是枣树和杨木桩内部的原因?困惑中的我总涌起太多说不清的神秘猜测。
  ⑥无风无雨的天气,我总能听出一种声音。这声音隐约而清晰,细微而执著,愈来愈深,就像是一个人在奋力行走,一会儿翻山,一会儿趟河,一会儿在清风丽日下奔跑,一会儿又走在烟雨迷蒙的山间小径——开始的时候,我怀疑是自己的耳朵在作怪,产生了误听。后来,无意中,当我的目光触到杨木桩上那几片嫩黄的叶芽,那饱胀着绿色汁液的肌体时,我似乎也看到那早已扎牢结实得再也拔不出来的根须,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由一截枯木桩成为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这之间,是一种怎样的生命行走啊。固然是我捡拾了它,但如果它自己就此停止生命的脚步,树便永远只能成为一个虚幻的影子了。 
  ⑦小枣树依旧灰黑着,山风把它的枝梢摧折得七零八落,我轻轻地拍了拍它的枝干。此时,它还在沉睡,在被动地等待着季节的到来,看不出它对未来有什么特别的打算。这是许多生命共有的选择,是它们共同的生命方式,似乎也不应苛责,毕竟,成长太惨烈,抗争太艰难了。
  ⑧无喜无忧的杨木桩,静静地指向天空,指向天幕上一颗很明亮的星。我双手搂着它,如同在抚摸一个冬天的童话。
1.感知内容。说说文章是怎样从不同的角度表现杨木桩这一形象的。
 自身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存状态:在风霜雨雪中经受磨砺。
 内在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揣摩语句。作者在第③段说杨木桩和风“是朋友而不是仇敌”。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味细节。具体分析第④段画线的语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杨木桩和小枣树有着不同的生命行走方式,作者赞颂前者,也不愿苛责后者。你如何看待生命的行走呢?请结合课外积累,说说你真实的感受。(1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5题。江南陶公柳
  ①早春二月,乍暖还寒,江南陶公柳率先从严冬中苏醒过来,最早报送春的信息。
  ②江南陶公柳,生长在鄂州城区环洋澜湖畔,宛如一条柔媚的绸带缠绕在几千米的长堤上。早春时节,柳芽初萌,星星点点散落在大小树枝上,嫩芽在蒙蒙细雨里舒展,弥漫着别样的柔情;初生的柳叶,色泽嫩黄,渐变渐浓,变成翠绿色;柳叶细长,犹如美人的秀眉;柳条轻拂,表达出绵绵的情意。  
  ③漫步在陶公柳林间,沉醉在圣洁的山水中,我仿佛看到晋武昌(今鄂州)太守陶侃正向我们款步走来。他虽身居高位,但决不居功自傲、养尊处优,始终克勤克俭,以爱民和清廉流芳后世。他在征战生涯的41年中,有30年是在鄂州度过的。在鄂州期间,他曾带领官吏和百姓植树造林,在武昌城四周广植柳树。“陶公柳”“武昌柳”之名由此而来。唐代诗人钱起在《晚泊武昌》中云:“晚泊武昌岸,津亭疏柳风。数株曾手植,好事忆陶公。”孟浩然在《溯江至武昌》中云:“残冻因风解,新正度腊开。行看武昌柳,仿佛映楼台。”千百年来,陶公柳经南北隋唐之风,沐宋元明清之雨,绿染千年古城,焕发人文光芒。
  ④陶公柳,是坚忍的树木。它适应力强,不怕严寒酷热,不畏水涝干旱,即使被害虫咬光叶子,被烈焰烧焦树冠,甚至被雷电拦腰劈断,只要春风一吹,那深埋于地下的根须,便破土发芽。初春之际,冰冻刚解,春寒料峭,它顽强地吐露出芽苞,率先向人们报告春天来临的消息。
  ⑤陶公柳,是宽容的树木。在一棵棵、一排排陶公柳下,有草坪、月季、小黄杨等,它们和睦相处、团结友爱,共同抗击严寒酷暑。
  ⑥陶公柳,是质朴的树木。它没有松柏之风、翠竹之节,也不像腊梅暗香浮动、牡丹婀娜娇艳。它质朴无华,恬静淡泊,不事张扬,默默奉献。它浑身是宝:枝条可制成柳篮、柳筐和柳箱等,树干可加工成桌、椅、床、柜等家具,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叶、茎、皮、根皆可入药,具有很高的医药价值;它可以净化空气,绿化环境,使青山常在、碧水长流,具有良好的环保价值。
  ⑦陶公柳,本是一种很普通的大众树木,但它早已融合到中华历史文化之中,历尽千年沧桑却依然美丽。
  ⑧陶公柳是鄂州的象征,我爱江南的陶公柳。(选文有改动)
1.简述“陶公柳”这个名称的来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③段引用古人吟咏“陶公柳”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陶公柳”具有怎样的品格?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从语言方面对文章第②段进行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1~5题。

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
赵丽宏

  ①果然,你喜欢那几株腊梅了,我的来自南方的朋友。
  ②你的钦羡的目光久久停留在我的书桌上,停留在那几株刚刚开始吐苞的腊梅上。你在惊异:那些看上去瘦削干枯的枝头,何以竞结满密匝匝的花骨朵儿?那些看上去透明的、娇弱无力的淡黄色小花,何以竟吐出如此高雅的清香?那清香不是静止的,它无声无息地在飞,在飘,在流动,像是有一位神奇的诗人,正幽幽地吟哦着一首无形无韵、然而无比优美的诗。腊梅的清香弥漫在屋子里,使我小小的天地充满了春的气息,尽管窗外还是寒风呼啸、滴水成冰。我们都深深地陶醉在腊梅的风韵和幽香之中。你久久凝视着腊梅,突然扑哧一声笑起来。
  ③假如下一辈子要变成一种植物的话,我想做一株腊梅。你呢?
  ④你说着笑着就走了,却留给我一阵好想。假如,你真的变成一株腊梅,那会怎么样呢?
  ⑤我默默地凝视着书桌上的几株腊梅,它们仿佛也在默默地看我。如果那流动的清香是它们的语言的话,那它们也许是在回答我了。
  ⑥好,让我试着来翻译它们的语言,你听着——
  ⑦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假如你乐意成为我们家族中的一员,那么你必须坚忍,必须顽强,必须敢于用赤裸裸的躯体去抗衡暴风雪。你能么?
  ⑧当北风在空旷寂寥的大地上呼啸肆虐,冰雪冷酷无情地封冻了一切扎根于泥土的植物,当无数生命用消极的冬眠躲避严寒的时候,你却应该清醒着,应该毫无畏惧地伸展出光秃秃的枝干,并且要把毕生的心血都凝聚在这些光秃秃的枝干上,凝结成无数个小小的蓓蕾,一任寒风把它们摇撼,一任严霜把它们包裹,一任飞雪把它们覆盖……没有一星半辩绿叶为你遮挡风寒!你能忍受这种煎熬么?也许,任何欢乐和美都源自痛苦,都经历了殊死的拼搏,但是世人未必都懂得这个道理。
  ⑨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你必须具备牺牲精神,必须毫无怨言地奉献出你的心血和生命的结晶。你能么?
  ⑩当你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迎着风雪开放出你的小小的花朵,你一定无比珍惜这些美丽的生命之花。然而灾祸常常因此而来。为了在万物肃***时你的一枝独秀的花朵,为了你的预报春天信息的清香,人们的刀斧和钢剪将会无情地落到你的身上,你能承受这种牺牲么?也许,当你带着刀剪的创痕进入人类的厅堂,在一只雪白的瓷瓶或者一只透明的玻璃瓶里默默完成你生命的最后乐章时,你会生出无穷的哀怨,尽管有许多人微笑着欣赏你,发出一声又一声由衷的赞叹。如果人们告诉你:奉献和给予是一种莫大的幸福,你是不是同意呢?
  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你必须忍受寂寞,必须习惯于长久地被人们淡忘冷落。你能么?
  请记住,在你的一生中,只有结蕾开花的那些日子你才被世界注目。即便是花儿盛开之时,你也是孤零零的,没有别的什么花卉愿意和你一起开放,甚至没有一簇绿叶陪伴你。好花须得绿叶扶,这样的格言与你毫不相干。当冰雪消融,当温暖的春风吹绿了世界,当万紫千红的花朵被水灵灵的绿叶扶衬着竞相开放,你的花儿早已谢落殆尽。这时候,人们便忘记了你,春之圆舞曲是不会为你奏响的。
  假如你问我:那么,你们何必要开花呢?
  我要这样回答你:我们开花,决不是为了炫耀,也不是为了献媚,只是为了向世界展现我们的风骨和气节,展现我们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当然,我们的傲骨里也蕴藏着温柔的谦逊,我们的沉默中也饱含着浓烈的热情。这一切,人们未必理解。你呢?
  我把做一株腊梅的幸与不幸、欢乐与痛苦都告诉你了。现在,请你告诉我,你,还想不想做一株腊梅?
  哦,我的南方的朋友,我把腊梅向我透露的一切,都写在这里了。当你在和煦的暖风里读着它们,不知道你还会不会以留恋的心情,想起我书桌上的那几株腊梅。此刻,北风正在敲打着我的窗户,而我的那几株腊梅,依然在那里默默地绽蕾,默默地吐着清幽的芬芳……
1.读完全文,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文中所赞美的腊梅,具备怎样的精神和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所阐述的腊梅开花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段写道:“我把做一株腊梅的幸与不幸、欢乐与痛苦都告诉你了。现在,请你告诉我,你,还想不想做一株腊梅?”假如你就是作者的朋友,请你来回答这个问题,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的最后写道:“此刻,北风正在敲打着我的窗户,而我的那几株腊梅,依然在那里默默地绽蕾,默默地吐着清幽的芬芳……”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3题。读山
张腾蛟
  群群的山峦如部部丰厚的卷册。
  迤通复迤逦,连绵复连绵,在时间的长流中。
  裸其奥义,隐其真髓,于大地之上。
  我,乃是一个饥饿了很久的,读者。
  我是常常去读山的,远远地读其苍茫,近近地读其清幽;精读其豪放,细读其深沉。读青、读绿、读和/谐、读静谧。
  我常常去读那些嶙峋峥嵘的峻岩;读它们的容颜,读它们的生活,读它们的风貌,读它们的历史。读它们是用一种什么样子的步子走出了洪荒;读它们是以一种什么样子的姿态去承受亿万年的风风雨雨。然后,我也去读它们的威武,也去读它们的温顺。读它们为什么会耐得住永恒的寂寞,为什么会耐得住永恒的蹲坐。读它们为什么会有那么好的气度,可以容忍一些错综复杂的根须在它们的身边作蛮横的盘缠。
  茂密的林木,在山中凝聚起了片片青翠,突现出这些丰厚卷册中的美丽的篇章,我就这样静静地读着它们。
  读那些嫩芽如何成长,如何茁壮,如何把一些枝丫交给了它们的子孙,然后,它们又如何回到泥土中。
  读一条细长的根须,如何穿过一段泥土,然后在另外的一个石隙中钻出头来,成长起另外一个新的生命。
  读一根瘦弱的树枝,如何自阴暗的一角伸出手来采摘阳光,然后去营养自己,成长起另外一个新的生命。
  山林的本身就是一个丰富的世界,在这里可以觅得一切。有一天,当我正在读那棵爬藤如何借着一株枯树而站了起来的时候,便骤然发现了那棵枯树的笑颜,我已经意会出来,它是因为那棵爬藤为它装饰了绿意而笑的。又有一天,当我正在读着另外的一摊浓绿时,发现一条蜿蜒的小径,非常自在地从我的身旁伸向了山巅,我想,谁是这条小径的母亲呢?会选择在这样的一个山野中踩下了他的第一个步子?像这么一条瘦小的小径,为什么可以负荷得了那么多脚步的践踏呢?
  这样的山野并不纯然是静谧的,可以读到吱吱喳喳的虫叫,也可以读到啁啁啾啾的鸟鸣。有时候,在一堆非常繁茂的草丛里,还可以发现到昆虫世界中的小小的战争。
  在读山的时候,也会读到一些偶发的事件。就像那年春天,当我正在初读一片新鲜的山林时,听到喊声自四面八方响了起来,并且,在喧嚣中还隐隐约约听到一些******砍砍的声音,我便立刻攀登山巅,举目远眺!看到了,山脚下,一群群勇壮的嫩芽,正在追撵着一个败阵的冬天。
  山是一部丰厚的卷册,怎样读也读不完它,读了境岩再读山林,还有那挺耸的峰呢?还有那些深幽的谷呢?
  我是一个读山的人,但是我知道,有时候人家也会读我的,当我就像是一个短短的句子般地投向山林时。
1.本文题为“读山”,实际上作者着重读出了“山”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名为“读山”实际上是在读人,本文读出了哪些人格特质?
内容:(限10字内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质:(限20字内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开篇写道:群群的山峦“裸其奥义,隐其真髓”。请结合全文内容回答:“奥义”和“真髓”分别指的是什么?
“奥义”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它是因为那棵爬藤为它装饰了绿意而笑的”一句有何含意?(限20字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我就像是一个短短的句子般地投向山林时”,试推断和想像人家会怎样读“我”?(限30字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