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才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才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

题型:广东省期中题难度:来源: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才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便是丢脸、出丑。)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学堂门上的锁匙放在先生家里;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我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条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1、用自己的话概括以上三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哪些地方看出母亲既是“慈母”又是“严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体会下列语句所包含的情感。
    “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用你的眼光评价一下文中母亲的教子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主要写母亲对我的管教,学习上的督促和做人的训导。(意对即可)
2、此题可概括叙述,也可答具体事例。如:母亲听了“我”一句轻薄的话后,重重地责罚我;“用舌头舔我的病眼”,充分表现了“我的母亲”既是“严师”又是“慈母”。(意对即可)
3、这些语句质朴、真切,饱醮感情,表现出母亲对“我”的挚爱,字里行间渗透着“我”对母亲的爱戴、感激之情。(不必拘泥于答案)
4、“略”(评价可见仁见智,积极面消极面均可)
举一反三
宛如英雄
       上中学时,教我们音乐欣赏课的老师,五十多岁,常年穿一件旧工作服,颜色像他的脸色一样灰白。他寡言少语好脾气,即使有的同学在他眼皮底下十分调皮,他也从不呵斥。我坐在前排,每次上课总是专注地看着他的眼睛。许多个午后,在沉闷的课堂上,他用一台老式录音机播放许多世界名曲给我们听,引导我们去触摸古典音乐的脉搏。其实,他并不善于表达,当音乐实在精彩而话语又无从继续时,他就猛地转身,用粉笔在黑板上很用力地写下几个大大的形容词。因为太激动的缘故,粉笔常常折断了,他在纷飞落下的粉笔灰中奋笔疾书的样子实在令我难忘。每当他那木讷苍老的脸上显出一种睿智神情的时候,我知道是音乐又一次激活了他。
       一天下午,他为我们讲解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一乐章时,在最初的几个强音过后,他说:“同学们请注意!请注意!”(A)他的双手骤然在空中抓握成拳,一络白发披到领前。这时,我听到一段十分短暂明晰的休止。他说,这休止是智者的沉族,是伟大的沉双。虽然它稍纵即逝,但其中饱含着屈辱、忍耐和孤独,又酝酿着愤怒和杭争。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沉致有时具有比喧嚣更强大的爆发力。
      “听!仿佛险恶巨测的命运在敲门,那种混乱与恐惧就要扼住我们的咽喉。休止的运用仿佛黎明前的黑暗。大师伸出手,抓住了黑夜的幽灵,把它从深渊中驱逐出来。这种拼搏愈演愈烈,越升越高……”他紧握的双拳渐渐伸开,变成向上托着的手掌,语调也变得舒缓起来,“太阳终于升了起来,凯旋的歌声响了起来,所有的昏暗、所有的忧郁在最后欢呼的激流之前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听着贝多芬的音乐,感到那种热情、振奋、激昂潮涌而来,我渴望更多地了解大师的一生和他的作品,渴望对人生有更深的体会,这一切都是从那个休止开始的(B)午后的阳光映着老人的白发,他就像一位遥望天际的向导。
       多年以后,我逐渐明白,沉默并不是死寂,无言并不代表无心,命运坎坷的小人物也许更能从贝多芬的音乐中汲取到精神的力量。今天,我还远不能说已经听懂贝多芬的音乐,但我读懂了我那平凡老师的内心,他在贝多芬的《命运》中获取了悲壮美与幸福感,仿佛是一位凯旋的勇士。这正如贝多芬本人所说:“谁能参悟我的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常人无法自拔的苦难。”
       即使是最卑微的人,在贝多芬的音乐中,也能宛如英雄! 
       注:①[休止]这里指乐曲演奏中的停顿。
1.文中的音乐老师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阅读全文,概括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音乐巨人贝多芬》中,贝多芬对他的客人说:“听我心里的音乐!”本文的音乐老师从《命运》第一乐章的“休止”中听出了贝多芬心里怎样的音乐?(用本文中的语句回答)
    音乐老师听出了贝多芬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音乐。
3.联系全文,说说最后一段文字的含义和作用。
     即使是最卑微的人,在贝多芬的音乐中,也能宛如英雄!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对老师有多处精彩的描写。请从本文两个画线句中任选一句,结合语境作简要赏析。
   (  )句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对一个“休止”的描述,抒写了音乐老师对生命的感悟。生活中一定有一句歌词或一段旋律也曾深深地感动过你,请把你的感受描述出来。(6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⑴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⑵“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⑶后面有几个人笑起来了。他接着便讲述解剖学在日本发达的历史,那些大大小小的书,便是从最初到现今关于这一门学问的著作。起初有几本是线装的;还有翻刻中国译本的,他们的翻译和研究新的医学,并不比中国早。
       ⑷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他们便给新生讲演每个教授的历史。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⑸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
       ⑹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⑺“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⑻“可以抄一点。”
       ⑼“拿来我看!”
       ⑽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但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⑾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⑿“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⒀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
       ⒁“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1、选文出自鲁迅先生的叙事散文《藤野先生》,被收在《     》中,鲁迅先生的这部著作取名的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划线的短语“这一门学问”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模胡”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添改”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⑹段中经过了20年的“我”对“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的时间还记得这样清楚,原因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⑹~⒁段写了哪两件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很吃一惊”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⑾段中“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能否删去?如果不能,请说明它在结构上的作用。(不得超过4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简明的语言概括选段所体现的藤野先生的优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阳光地带
       春季的一天中午,我下班回到家,看见母亲正在晒被子,便也想把被子晒一下。
       我把被子抱出来,晒在了晾衣绳的两端,吃过午饭,我便上班去了。
       下班回来,我一进家门便看见了我的被子。与中午不同的是。它们已经被晒在了阳光最好的地带,夕阳将雪白的被里镀上一层浅浅的金色。而母亲的被子却寂寞地呆在晾衣绳的两端。房屋的阴影默默地在它们身上画着单调而规则的几何图形。
       我走到我的被予面前,用手抚摸了一下,它们是温暖的。
       它们当然是温暖的,温暖如母亲的手心。
       我又抚摸了一下母亲的被子,它们是清凉的。
       它们当然是清凉的,清凉如母亲的手背。
       我的眼睛忽然呈现出往昔的许多情节:家里质地最好的那条床单,方位最佳的那个房间,开得最漂亮的那盆鲜花,做得最好吃的那盘菜,甚至吃饭时图案最精致的那只碗……这些事物如我身处的这段阳光地带一样,都是我的。
       我知道,对于母亲来说,这些情节不是偶然的。
       在人生短暂而漫长的征途上,给你快乐的也许是你的朋友,让你美丽的也许是你的爱人,令你充实的也许是你的事业,但是,使你温暖的必定是你的母亲。她用她的手背为你阻挡着她力所能及的所有风霜,也用她的手心为你释放着绵绵不绝的温暖阳光。
       母亲是永远的阳光地带。
1.第三段画线句的字里行间包含了作者______________的感情。
2.第五段和第七段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其“温暖”“清凉”的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指______________,第二层的意思是指______________,这两段和下文______________相呼应(标明哪一段哪一句)。
3.第八段作者连用了五个“最”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九段中为什么说“这些情节不是偶然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多次写到“阳光地带”,它们有哪几层意思?在全文中起到哪些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文章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和你的实际生活感受,仿照第八段画线句的句式,把省略的内容再补写两句(多写一句奖一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春天的声音
(台湾)王家祥
  ①生命发生的声音有些是听不见,却看得见的。某些声音可以在心中滋长,甚至变得很喧嚣,很庞巨,耳畔却没有任何声响。  
       ②走在春日迷人的山林小径上,耳朵里很安静,鸟叫虫鸣,风拂雨斜,这些,是不吵人的声音。可是,你要静下心来让真正的声音在心头滋长,流动,仔细倾听!没有一种生命是可以暂时停止运转的,停止在生命之河里流动。  
       ③泰国的禅坐大师阿姜查,教导弟子要学习“静止的流水”的心境。弟子们怀疑,世界上哪里有静止不动的流水呢?既然是流动的水,便无法同时保持静止呀!是啊!既然是声音,便不能有听不见的声音呀!听不见的声音又如何叫做“声音”呢?阿姜查说,那是一种心灵状态。保持心灵的静止、安详,并不表示生命与外在的互动会暂时停止;思考仍然在心灵中流动着,智慧容易在其中受孕生成。  
       ④我想,世间的表面不能决定所有的状态。在你心中响起的声音,别人听得见吗?别人心中的声音你又听得见吗?是否有许多的声音不是自耳畔响起,而是自心田深处某个被遗忘的角落,偶尔满溢,或时时回荡于脑海中。某些时空触动起回忆的声音,未来的声音,理想的声音,思考流转的声音。你的心灵的土地上是繁杂吵闹,亦是空荡冷清,毫无声响。也许你是学习安静而易于感受,然后让你的心田喧嚣热闹,充满意志的能量,而不是吵闹得无法倾听。  
       ⑤走在春日喧嚣的山林小径上,耳畔清静,蹲下来,却能看见热闹鼎沸的声音。  
       ⑥一株株细嫩的幼苗刚从柔软的黑泥中探出绿色的新芽。在接受雨水的充分滋养之后,它们迸发出来的生命能量是何等磅礴和温柔。未及等待泥土由寒转暖,一株,两株,三株,一百株,一千株纷纷破土而出,铺满每一处柔软的土地。  
       ⑦植物发芽的声音也许听不见,却看得见,领受得到。仔细低头探视每一处被去年的老株残枝所掩盖的角落,假如你听得见那微弱幼苗群起探头的声音:那多如波浪、不断涌向海岸的声音,在亘古的时代它们便未曾止歇,一直向未来发音,掀起生命的意志。  
       ⑧我们在春季间上山无意便会踩死这些探头的意志。即使已经极力小心,审慎避开每一步可能的错误;然而好些美丽的小生命所展现的强大意志遍布于土地的每一处隙缝,使人不胜其扰。仿佛它们正群集喧嚣地叫着:“小心呀!不要踩死我们呀!不要踩死我们呀!”而我则是被不忍之心逼迫得进退不能,懊恼不已。  
       ⑨从内心里涌现的那一股不忍之心,在近年来愈加强烈,使得春季雨水充沛之后的上山日子变得有点令人不适与心疼。除非必要,或者春日某些特定的华丽太吸引人。否则我宁可满心欢喜地待在家里感谢今年的春雨适时到来,解放我那群干渴一整季长冬的朋友。
       ⑩日本有一段关于春天狐狸嫁女儿的传说,警告人们春天不要进入森林打扰狐狸的婚礼,否则会遭到厄运。印度有支最古老的宗教在数千年前即体会出春天尽量不出门,若不得已也要打赤足外出的教义。印第安人则在春天时卸下马的蹄跌,也不驾马车出门,以免影响大地的胎气;因为他们相信,春天是大地***的季节。  
       我则庆幸自己有了这样谦虚的心境,要向大地表示谦敬是一段不容易体会的人生修行。当你听得见春天幼嫩的生命发出的声音而去在意它时,是比辛勤聆听深奥的道理更接近善念吧!
1.从第①一④自然段看,“真正的声音”具体指是什么?第⑤一⑧自然段中,作者“领受得到”的“热闹鼎沸的声音”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引用春天狐狸嫁女儿等三则材料,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为什么以“春天的声音”为题?请简要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这是一篇兼具抒情色彩和哲理意味的散文,深刻的生命感悟和细腻诚挚的情思相融相契,和婉动人。  B.文章以“声音”为线索,由写倾听心中的声音,到写感受春天的声音,引出对大地的谦敬,脉络清晰,形散神聚。  
C.作者写山林小径,或是“鸟叫虫鸣”,或是“喧嚣”,或是“热闹鼎沸”,目的是以静衬动,表现山林的幽静迷人。  
D.本文运用了拟人和通感的修辞方法,使作者心存善念、敬重生命的情怀得以生动形象地表现。
E.“解放我那群干渴一整季长冬的朋友”表现了盼望“春雨适时到来”的急切心情,因为幼苗与“我”皆为自然之子,便有相怜相惜的手足深情。
题型: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冬天过去了
       ①坎坷中的记忆最难忘却。那年冬天,弟弟患了急性肾炎。于是,父亲东拼西凑弄了些钱,每日背着弟弟去乡卫生院治疗。数九寒天,风雪交加,空着手走路尚且艰难,更何况父亲要背着十来岁的弟弟翻山越岭走上二十余里路。有几次,一不小心陷进雪坑,父亲是背着弟弟慢慢爬上来的;寒风袭来,怕弟弟冻着,父亲又脱下自己的棉袄,裹在弟弟身上。一连几个月啊。有一天,我跟在父亲后面当帮手。回来时,父亲放下背上的弟弟,坐在路边的石头上歇息,望着积雪逐渐消融而变得花白了的山野,他喃喃地说:“冬天快过去了。” 
        ②已经懂事的我,此时,仿佛忽然走进了父亲的内心。是的,冰雪遍地的冬天对于贫弱的家庭是严酷的,孩子御寒的冬衣、屋内取暖的柴火、全家人充饥的饭食,哪一样都操碎了父母的心。这个季节,他们就把自己像柴火一样点燃,让我们围着取暖。我多渴望冬天快过去啊。望着疲惫地坐在冰凉的山石上的父亲,正值中年的他已经生出了许多白发。此情此景永久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③还是一个冬季。有天早上,我磨蹭着没去上学。饭票前天就用完了,家里无米让我背到学校换饭票;借给我饭票的同学家里同样拮据。因此,今天去学校,不仅自己肚皮打发不了,也无法面对帮助过我的同学。父亲得知,喉头蠕动一下,手抚在的头上,说“你先去上学,我不会让你挨饿的。”
       ④果然,中午时父亲扛着一袋米赶到学校来了。他脚步沉重地走在冬天的残雪里,老远就听到他的喘息声。我跟在他后面,几次要帮他一把,都被他拒绝了:“不用不用,你人还小,扛不动。”望着父亲被压得弯弯的腰,我鼻子突然一阵发酸。后来知道,这袋米是父亲向好几个亲威家借来的,他天蒙蒙亮就出门了。到食堂称过米,父亲把换得的饭票交给我:“快去买饭吃吧,饿坏了。”我要父亲一起吃,他无论怎样都不同意,说要赶回去,到家三十里的路呢。走几步,他又回过头来,伸出手将我松开的一粒纽扣扣好,对我说:“熬一熬,冬天快过去了。”我看到,父亲帮我扣纽扣的手在微微发抖,我的鼻子一酸,不知该说什么,朝他点点头。目送着父亲朝校门口走去,我忽然看到,他肩上有一片白渍渍的印迹,那是刚才扛米袋子时留下的灰。我张张嘴想喊住他,帮他拍掉,他已走远了……
       ⑤父亲不是个文化人,说不出什么思想深刻的话语。但那句“冬天快过去了”的喃喃自语,胜过我读过的任何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去年春节期间回故乡,又逢大雪。中午,屋檐在阳光下滴答落水。父亲望着屋外,对绕膝的满堂孙辈吆喝着:“出太阳啦,出去玩吧。冬天过去了。”父亲的话使我一下子生出万千感慨。今天的生活已经彻底告别了“冬天”,与年少时相比,即使用四季如春来形容也不过分,但父亲教给我们的“熬过冬天”的体验使我终身难忘。有了这样的体验,其实就是拥有了一种力量啊。感谢你,父亲。                  1、分别用不超过10个字概括本文详写的两件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冬天快过去了”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冬天过去了” 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⑤节文字的横线上补写一两句话,写出父亲的话对我的影响。注意前后文语言的顺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_____”在文中画出你认为最好的描写片段,并在下面说说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你对第②节中“把自己像柴火一样点燃”这句话的含义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黑龙江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