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首诗张晓风(台湾)          诗诗,冬天的黄昏,雨的垂帘让人想起江南,你坐在我的腿上,美好的宽额有如一块湿润的白玉。         于是开始了我们

第一首诗张晓风(台湾)          诗诗,冬天的黄昏,雨的垂帘让人想起江南,你坐在我的腿上,美好的宽额有如一块湿润的白玉。         于是开始了我们

题型:重庆市期中题难度:来源:

第一首诗
张晓风(台湾)

         诗诗,冬天的黄昏,雨的垂帘让人想起江南,你坐在我的腿上,美好的宽额有如一块湿润的白玉。
         于是开始了我们的第一首诗: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诗诗,简单的字,简单的旋律,只两遍,你就能上口了。你高兴地嚷着,把它当成一支学会的歌,反复地吟诵,不满两岁的你竟能把抑扬顿挫控制得那么好。
       满城的灯光像秋后的果实,一枚枚地在窗外亮了起来,我却木然垂头,让泪水在渐沉的暮霭中纷落。
       诗诗,诗诗,怎样的一首诗,我们的第一首诗。在这样的异乡黄昏,在窗外那样陌生的棕榈树下,我们开始了生命中的第一首诗,那样美好的,又那样哀伤的绝句。
       八岁,来到这个岛上,在大人的书堆里搜出一本唐诗,糊里糊涂地背了好些,日于过去,结了婚,也生了孩子,才忽然了解什么是乡愁。想起那一年,被爷爷带着去散步,走着走着,天蓦去散步,走着走着,天蓦地黑了,我焦急的说:
      “爷爷,我们回家吧!”
      “家?不,那不是家,那只是寓。”
      “家?”我更急了,“我们的家不是家吗?”
      “不是,人只有一个家,一个老家,其他的地方都是寓。”
       如果南京是寓,新生南路又是什么?
       诗诗,请停止念诗吧,客中的孤馆无月也无霜,我不明白我为什么在冬日的黄昏里想起这首诗,更不明白为什么把它交给稚龄的你。诗诗,故乡是什么,你不会了解,事实上,我也不甚了解。除了那些模糊的记忆,我只能向故籍中去体认那“三秋桂子”的故国,那“十里荷香”的故国。但于你呢?永忘不了那天你在客人面前表演完了吟诗,忽然被突来的问题弄乱了手脚。
       “你的故乡在哪里?”
        你急得满房子乱找,后来却又宽慰地拍着口袋说:“在这里。”满堂的笑声中我却忍不住的心痛如绞。
       在哪里呢?诗诗,一水之隔,一梦之隔,在哪里呢?
       诗诗,当有一天,当你长大,当你浪迹天涯,在某一个月如素练的夜里,你会想起这首诗.那时,你会低首无语,像千古以来每个读这首诗的人。那时候,你的母亲又将安在?她或许已阖上那忧伤多泪的眼,或许仍未阖上,但无论如何,她会记得,在那个宁静的冬日黄昏,她曾抱你在膝上,一起轻诵过那样凄绝的句子。
       让我们念它,诗诗,让我们再念: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1、阅读文中划线部分,谈谈作者为什么说“生命中的第一首诗”是“美好的”又是“哀伤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怎样理解题目“第一首诗”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品析下面的句子。
     A.满城的灯光像秋后的果实,一枚枚地在窗外亮了起来,我却木然的垂头,让泪水在渐沉的暮霭中纷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你急得满房子乱找,后来却又宽慰地拍着口袋说:“在这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末尾作者说“让我们再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段话在文章内容和结构上各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爷爷说“人只有一个家,一个老家,其他的地方都是寓。”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不少于50字)
                                                                                                                                                             
                                                                                                                                                            
答案
1、这首诗歌语言通俗易懂,音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诗歌的意境感觉也很美好(诗歌本身的美:韵律、意境等)。但这首诗表达的内容却是游子在外孤独寂寞的思乡之情,令人哀伤。(由诗引出的情感美)
2、第一首诗既是我教儿子读的第一首诗歌,也是我和儿子人生的第一首诗。
3、第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满城的灯光”比作“秋后的果实”,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城市灯光多而美的景象,和后面半句又形成对比,突出了“我”这个身在异乡繁华城市而倍觉孤独的痛苦。第二句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儿子天真可爱的样子。
4、照应前面的诗歌,形成前后照应。总结全文,收束全文。也升华了主题,使思乡的情感更加浓郁。也使文章更富有诗意,使文章更有文化底蕴(诗情画意),点明主旨。
5、“略”
举一反三

红心番薯
林清玄

       ①幼年时,一次我和内地的小孩子吵架,他们骂:“番薯呀!番薯!”我们就回骂:“老芋呀!老芋!”对这两个名词我是疑惑的,回家询问了父亲。他打开一张老旧的地图,指着台湾说:“台湾的样子真是像极了红心的番薯,你们是这番薯的子弟呀!”我指着内地说:“那,这大陆的形状就是一个大芋头了,所以内地人是芋仔的子弟?”父亲大笑起来,抚着我的头说:“憨囝仔,我们也是内地来的,只是来得比较早而已。”
       ②然后他用笔从我们遥远的北方故乡有力地画下来,牵连到所居的台湾南部。我第一次认识到,芋头与番薯原来是极其相似的植物,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判然有别的;也第一次知道,原来在东北会落雪的故乡,也遍生着红心的番薯!
       ③在我居住的地方,巷口本来有一位卖糖番薯的老人,那些番薯长得很细小,却总像记录着什么心底的珍藏。有时我向老人买一个番薯,散步回来时一边吃着,那蜜一样的滋味进了腹中,却有一点酸苦,因为老人的脸总使我想起在烽烟中奔走过的风霜。
       ④老人是离乱中幸存的老兵,家乡在山东偏远的小县份。有一回我们为了地瓜问题争辩起来,老人坚持台湾的红心番薯如何也比不上他家乡的红瓤地瓜,他的理由是:“台湾多雨水,地瓜哪有俺家乡的甜?俺家乡的地瓜真是甜得像蜜的!”老人说话的神情好像当时他已回到家乡,站在地瓜田里。看着他的神情,我才真正知道,番薯虽然卑微,它却连结着乡愁的土地,永远在相思的天地吐露新芽。
       ⑤父亲种的番薯收成后送了一大袋给我,放了许久,我突然想起巷口卖糖番薯的老人,便提去巷口送他,没想到老人因少有人吃地瓜而改行卖牛肉面了。我无奈地提番薯回家,把袋子丢在地上,一个番薯从袋口跳出来,破了,露出其中的鲜红血肉。这些无知的番薯,为何经过三十年,心还是红的!不肯改一点颜色?
       ⑥老人和父亲生长在不同背景的同一个年代,他们在颠沛流离的大时代里,只是渺小而微不足道的人,可能只有那破了皮的红心番薯才能记录他们心里的颜色;那颜色如清晨的番薯花,曾经以卑微的累累球根互相拥抱、互相温暖,他们之所以能卑微地活过人世的烽火,是因为在心底的深处有着故乡的骄傲。 
       ⑦我十岁时,父亲首次带我到都市来,行经一片工地,父亲在堆置的砖块缝中,一眼就辨认出几片番薯叶子。我们循着叶子的茎络,终于找到一株几乎被完全掩埋的根,父亲说:“你看看这番薯,根上只要有土,它就可以长出来。”如今我细想起来,那一株被埋在建筑工地的番薯,是有着逃难的身世,由于它的脚在泥土上,苦难也无法掩埋它。比起我种在高楼阳台的花盆中的番薯,它有着另外的命运和不同的幸福,就像我们远离了百年的战乱,住在看起来隐密而安全的大楼里,却有了失去泥土的悲哀。
       ⑧星空夜静,我站在阳台上仔细端凝盆中的红心番薯,发现它吸收了夜的露水,在细瘦的叶片上,片片冒出了水珠,每一片叶都沉默地小心地呼吸着。那时,我几乎听到了一个有泥土的大时代,上一代人的狂歌与低吟都埋在那小小的花盆,只有静夜的敏感才能听见。
1、通读全文,说说“红心番薯”在文中指代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中,老人为什么坚持把“番薯”称为“地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全文,谈谈你对第④段中“番薯虽然卑微,它却连结着乡愁的土地,永远在相思的天地吐露新芽”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⑥段中为什么说“只有那破了皮的红心番薯才能记录他们心里的颜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父亲”他们这一代人与番薯有着怎样的相似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握住母亲的脚

     (1)有这样一则故事,日本一位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到一家颇具实力的公司应聘面试,主考官只对这位才华横溢的大学生提了一个问题:“你抱过母亲的脚吗?”
     (2)年轻大学生被主考官的提问弄愣了,满脸绯红。主考官接着又说:“明天这个时候,请你再来一次,不过有一个条件,你必须抱抱你母亲的脚。” 
     (3)青年红着脸走了。他弄不明白主考官的用意,但无论如何,自己也要按主考官的要求抱抱母亲的脚。
     (4)青年大学生早年丧父,贫寒的家里只有他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靠替人做佣人才供他读完了大学。(A)青年大学生其实是理解母亲的,也很爱他的母亲。但他压根儿没抱过母亲的脚,他不知抱母亲脚时心头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
     (5)青年回到家里,母亲还没有归来。他想,母亲长年在外奔波,那双脚一定很疲乏,今晚,我一定要替她洗洗脚,然后轻轻按摩一番。
     (6)母亲很晚了才回来。青年请母亲坐下,然后端来一盆热水,右手拿毛巾,左手握母亲的脚。陡然间,他发现母亲的脚竟然像木棒一样坚硬。青年大学生顿时潸然泪下,紧紧将那双脚拥在怀里,久久地不肯松开。
     (7)(B)那晚,青年大学生终于理解了母亲。
     (8)第二天,青年如约去那家公司,心情沉重地对主考官说:“我现在才真正明白,做人是那么不容易,成才又是何等的艰难。你让我明白了一个极其简单的道理,一个人只有理解了母亲,他才可能善待自己!”
     (9)主考官这时笑了,点点头说:“你明天来公司上班吧!”
     (10)主考官旨在考验年轻大学生的悟性,岂料却让一个人的灵魂获得了升华。
     (11)年轻大学生从此铭记着母亲的艰辛,也一刻不忘自己肩负的责任。没几年,他便成长起来,而且做了一家大公司的老板。
     (12)故事一度让我感动,也令我深深羞愧。
     (13)母亲靠着替别人做洗衣工送我读完大学,可对她一生的血泪辛酸,我除了感激,似乎已没了别的表达方式。相反,在我放纵自己的性情干无聊事的时候,又总是把母亲的牵挂当作一种负担,甚至不止一次地抢白母亲说:“我已经长大了,你就甭管了!”每每这时,母亲眼里便一片茫然。
     (14)然而,若干年后,当我看到这则故事,当我抱着比日本大学生更虔诚的心态去替母亲洗脚的时候,我竟情不自禁跪下了,抱着母亲的双脚哽咽不止。我轻抚着母亲脚上冻疮留下的疤痕,亲吻着被岁月磨损的脚踝,擦拭着被生活挤压变形的脚趾,自己仿佛又回到了童年,眼前满是母亲奔波不停的疲惫身影。
      (15)怀里的那双已显衰老的母亲的脚,浓缩了母亲一生一世的沧桑,雕刻着母亲抚育儿子的满腹辛酸。母亲正靠了那双脚,才满世界奔跑,一次又一次为她的儿女们带回希望。母亲的脚踩出了儿女的前程,却送走了自己的青春;母亲的脚曾站立成一棵大树,为儿女遮风挡雨可同时又被岁月剥蚀,风化成炭;母亲的脚,其实已不仅仅是一双脚,那分明是支撑世界的擎天柱,是托起未来与希望的秋千架。
      (16)握母亲的脚在手的那个夜晚,我终于读懂了母亲,也才真正明白了人活着其实就是为了奉献。
      (17)许多年以后,当我终于长成一棵大树,当我坐在偌大的教室里给那些虔诚地唤我老师的朋友谈创作体会的时候,我就告诉他们:一个人要想读懂人生真谛,不妨回去握握母亲的脚,那是一部比任何经典教材都具震撼力的巨著,读懂了它,你就读懂了整个人生。
      (18)我不知我的朋友们是否真回家拥过母亲的脚,但我是记住了这点的。当我飘飘然的时候,当我目空一切找不着自己的时候,当我颓丧甚至快堕落的时候,就会抽时间回到故乡,挑一个有月亮的宁静夜晚,坐在院里,为母亲洗脚,而后轻握着,闭上眼,平心静气地用灵魂去感触那沧桑、那高贵、那凛然。只在眨眼间,整个人就清醒了,亮堂了,没了失落的烦躁,没了落寞的苦恼,没了成功后的自以为是,人回归自然,心态趋于平静。
     (19)握母亲的脚在手,其实握着的是自己一生的命运。
1、本文通过叙述一个故事,揭示了人生的真谛,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___ 。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文中划线的(A)句和(B)句中的两个加黑词语“理解”的含义相同。
     B、“那是一部比任何经典教材都具震撼力的巨著”是比喻句,突出说明母亲的奉献精神对儿女的教育作用之大。
     C、第(4)段第一个句子是插叙,交代了青年的身世,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D、本文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首尾照应,中心突出。
3、青年大学生握母亲的脚时为什么“潸然泪下”?他的灵魂获得了怎样的升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握母亲的脚在手,其实握着的是自己一生的命运。”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文中选出一个你喜欢的语句,然后说明喜欢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仿照文中画线语句,仍以“母亲的脚”为话题,联系我们学校观看的“感恩”教育片,写几句富有哲理的语句或者写出反映母爱的两句名言警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重庆市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美好的时刻

       一个春天的夜晚,我突然醒了,睁开眼睛,看见屋子洒满了月光,四周静悄悄的,一点声音也没有。温暖的空气里充满了梨花发出的清香。
       我下了床,踮着脚轻轻地走出屋子,随手关上了门,母亲正坐在门廊的石阶上,她抬起头,看见了我,笑了笑,拉我挨着她坐下。
       整个乡村万籁俱寂,邻近的屋子都熄了灯,月光是那么明亮。远处,大约一里外的那片树林,黑压压地呈现在眼前。那只看门狗在草坪上向我们跑来,舒服地躺在我们脚下,伸展了一下身子,把头枕在母亲外衣的下襟。我们就这样待了很久,谁都不出声。
       然而,在那片黑压压的树林里却并不宁静——野兔子和小松鼠、负鼠和金花鼠,它们都在那儿奔跳、欢笑;还有那田野里,那花园的阴影处,花草树木都在悄悄地生长。
       那些红的桃花,白的梨花,很快就会飘散零落,留下的将是初结的果实;那些野李子树也会长出滚圆的、像一盏盏灯笼似的野李子,野李子又酸又甜,都是因为太阳烤炙的、风雨吹打的;还有那青青的瓜藤,绽开着南瓜似的花朵,花朵里满是蜜糖,等待着早晨蜜蜂的来临,但是过不了多久,你看见的将是一条条甜瓜,而不再是这些花朵了。啊,在这无边无际的宁静中,生命——这种神秘的东西,它既摸不着,也听不见。只有大自然那无所不能、温柔可爱的手在抚弄着它——正在活动着,它在生长,它在壮大。
       一个8岁的孩子当然不会想那么多,也许他还不知道自己正沉浸在这无边无际的宁静中。不过,当他看见一颗星星挂在雪松的树梢上时,他也被迷住了;当他听见一只鸟在月光下婉转啼鸣时,他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当他的手触到母亲的手臂时,他感到自己是那么安全、那么舒坦。
1.文章的标题“最美好的时刻”具体指的是什么? 
     ①“美好”指的是                                                                                        
     ②“时刻”指的是                                                                                         
2.请简要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3.第三自然段中对“那只看门狗”的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第四自然段中“并不宁静”的景象,与全文的“宁静”矛盾吗?为什么?
                                                                                                                                                              
5.你认为这篇文章有什么特点?请从语言、表达效果等方面任选一点作简要分析。
                                                                                                                                                              
                                                                                                                                                             
  
题型:江西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好一朵木槿花
宗璞
     (1)又是一年秋来,洁白的玉簪花挟着凉意,先透出冰雪的消息。美人蕉也在这时开放了。红的黄的花,耸立在阔大的绿叶上,一点不在乎秋的肃***。以前我有“美人蕉不美”的说法,现在很想收回。接下来该是紫薇和木槿。在我家这以草为主的小园中,它们是外来户。偶然得来的枝条,偶然插入土中,它们就偶然地生长起来。紫薇似娇气些,始终未见花。木槿则已两度花发了。
     (2)木槿以前给我的印象是平庸。“文革”中许多花木惨遭摧残,它却得全性命,陪伴着显赫一时的文冠果,免得那钦定植物太孤单。据说原因是它的花可食用,大概总比草根树皮好些吧。学生浴室边的路上,两行树挺立着,花开有紫、红、白等色,我从未仔细看过。
     (3)近两年木槿在这小园中两度花发,不同凡响。
     (4)前年秋至,我家刚从死别的悲痛缓过气来不久,又面临了少年人的生之闲惑。我们不知道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事,陷入极端的惶恐中。我在坐立不安时,只好到草园踱步。那时园中荒草没膝,除了我们的基本队伍亲爱的玉簪花之外,只有两树忍冬,结了小红果子,玛瑙扣子似的,一簇簇挂着。我没有指望还能看见别的什么颜色。
     (5)忽然在绿草间,闪出一点紫色,亮亮的轻轻的在眼前转了几转。我忙拔开草丛走过去,见一朵紫色的花缀在不高的绿枝上。
     (6)这是木槿。木槿开花了,而且是紫色的。
     (7)木槿花的三种颜色,以紫色最好。那红色极不正,好像颜料没有调好;白色的花,有老伙伴玉簪已经够了。最愿见到的是紫色的,好和早春的二月兰,初夏的藤萝相呼应,让紫色的幻想充满在小园中,让风吹走悲伤,让梦留着。
     (8)惊喜之余,我小心地除去它周围的杂草,作出一个浅坑,浇上水。水很快渗下去了。一阵风过,草面漾出绿色的波浪,薄如蝉翼的娇嫩的紫色在一片绿波中歪着头,带点调皮,却丝毫不知道自己显得很奇特。
     (9)去年,月圆过四五次后;几经洗劫的小园又一次遭受磨难。园旁小兴土木,盖一座大有用途的小楼。泥土、砖块、钢筋、木条全堆在园里,像是零乱地长出一座座小山,把植物全压在底下。我已习惯了这类景象,知道毁去了以后,总会有新的开始,尽管等的时间会很长。
     (10)没想到秋来时,一次走在这崎岖的山路上,忽见土山一侧,透过砖块钢筋伸出几条绿枝,绿枝上,一朵紫色的花正在颤颤地开放! 
     (11)我的心也震颤起来,一种悲壮的感觉攫住了我。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
     (12)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
     (13)我跨过障碍,走近去看这朵从重压下挣扎出来的花。仍是娇嫩的薄如蝉翼的花瓣.略有皱折.似乎在花蒂处有一根带子束住,却又舒展自得,它不觉得环境的艰难,更不觉得自己的奇特。
     (14)忽然觉得这是一朵童话的花,拿着它,任何愿望都会实现,因为持有的,是面对一切困难的勇气。
      (15)紫色的流光抛散开来,笼罩了凌乱的土地。那朵花冉冉升起,倚着明亮的紫霞,微笑地看着我。
      (16)今年果然又有一个开始,小园经过整治后,不再以草为主,所以有了对美人蕉的新认识。那株木槿高了许多,枝繁叶茂,但是重阳已届,仍不见花。
      (17)我常在它身旁徘徊,期待着震撼了我的那朵花。
      (18)它不再来。
      (19)即使再有花开,也不是去年的那一朵了。也许需要纪念碑,纪念那逝去了的,昔日的悲壮?
1.结合文章,说说作者认为文中的木槿花“好”的理由是什么?
                                                                                                                                              
2.文中第11、12两段,作者反复提及“土埋了大半截,还开花!”有何含义?
                                                                                                                                                            
3.本文在描写木槿花的“好”的时候,多处采用了衬托的手法,请你指出其中的一处,并做简要分析。 
                                                                                                                                                                 4.本文语言很有特点,请你从以下甲乙两题中任选一题进行回答。
   (甲)第1段画线句连用三个“偶然”,结合语境说明它们的不同含义,并分析作者寓含在句子中的感情。
    (乙)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第8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题型:广东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桐花声里燕子飞
郑小琼

       ①院子里有数棵梧桐树、榆树、槐树,以及几株苦楝树,春天来了一段时间了,那些榆、槐、楝早已舒展开已绷了一个冬天的愁容,只有临近水井那几株梧桐树还没有一点儿绿意。春风又吹过了几天,那些树早已盛装了,这时梧桐树才像一个姗姗来迟的女子一样,慢慢从闺房里探出头来。牙瓣儿的楝花已洒满了整个院子,淡嫩淡嫩地铺着,你拿起扫帚开始清扫它们,等你清扫干净的时候,在不经意的抬头间,你发现井台边那几株桐树已露出了花骨儿了。又下了一场春雨,几个暖暖的春风天,那些桐花便一簇簇一束束的开了。
       ②村子里人忙着到庄稼地里去了,给隔冬的小麦锄草,或是准备牵牛耕田,浸种下泥,没有一个人有空闲去注意井边那几株桐树开花了。它们站在井台边,默不作声,寂寞地开着,老去,落下。幸好去年相识的几只燕子飞回了,它们落在那桐树上喃喃说过不停,出了一趟远门,见了一些世面,燕子们有很多路上有趣的事儿同这位老友说。
       ③六岁那年,一个小心,我的腿让开水烫伤,疼痛难忍。惊动正在梧桐树下洗衣的母亲,她飞快地跑了过来,顺手从树枝上捋了一把桐花,放在手中揉搓,从那嫩嫩的花瓣儿搓出一些汁来,母亲把它敷在我伤口上,那尖酸的疼痛渐渐淡了下去。如今隔母亲在千里之外,离屋后梧桐也有千里之遥,再深的疼痛也没有母亲与梧桐了,只能自己贴上那没有一点人情味的创可贴了。
       ④ 在故乡,无论谁家,只要生了个女儿,便总会在屋前屋后栽种数棵梧桐,以求女儿成凤凰时,将有梧桐栖,或者女儿们长大以后,用梧桐木做嫁妆。母亲说,我家的井边的那几棵便是生我之时种的,它们在家里院落里开开落落有二十多年了。一直没有引来凤凰栖,却引数只燕子在上面筑巢安家。母亲一直说,燕子是奔波命,年来年去,南来北往的奔波着,我何尝不是一只奔波的燕子,但是人在异乡,也没有梧桐可栖。前些时候收到母亲的来信,说我的年龄不小,家里的那几株梧桐树也有那么大了,是不是该砍了做嫁妆了。我没有回答母亲,只是在电话中问她梧桐树上的燕子们可好。
       ⑤昨夜又是一场春雨,想来在昨夜风雨中,故乡井边那几棵梧桐树又有多少桐花让风雨捋落下来,它们该顺着那涓涓细雨汇成的流水,入河,入江,入海,消融在世界的尽头。那在风雨中的燕子是否安好?
1、在“我”的故乡,为什么有些人家会在房前屋后栽种一些梧桐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读全文,说说“我”和燕子有何相似之处,为何作者说“我何尝不是一只奔波的燕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下面语句的妙处。
     春风又吹过了几天,那些树早已盛装了,这时梧桐树才像一个姗姗来迟的女子一样,慢慢从闺房里探出头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横线的句子写出了一幅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最后一段文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文章这样结尾有何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