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住母亲的脚     (1)有这样一则故事,日本一位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到一家颇具实力的公司应聘面试,主考官只对这位才华横溢的大学生提了一个问题:“你抱过母亲的脚吗

握住母亲的脚     (1)有这样一则故事,日本一位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到一家颇具实力的公司应聘面试,主考官只对这位才华横溢的大学生提了一个问题:“你抱过母亲的脚吗

题型:重庆市期中题难度:来源:

握住母亲的脚

     (1)有这样一则故事,日本一位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到一家颇具实力的公司应聘面试,主考官只对这位才华横溢的大学生提了一个问题:“你抱过母亲的脚吗?”
     (2)年轻大学生被主考官的提问弄愣了,满脸绯红。主考官接着又说:“明天这个时候,请你再来一次,不过有一个条件,你必须抱抱你母亲的脚。” 
     (3)青年红着脸走了。他弄不明白主考官的用意,但无论如何,自己也要按主考官的要求抱抱母亲的脚。
     (4)青年大学生早年丧父,贫寒的家里只有他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靠替人做佣人才供他读完了大学。(A)青年大学生其实是理解母亲的,也很爱他的母亲。但他压根儿没抱过母亲的脚,他不知抱母亲脚时心头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
     (5)青年回到家里,母亲还没有归来。他想,母亲长年在外奔波,那双脚一定很疲乏,今晚,我一定要替她洗洗脚,然后轻轻按摩一番。
     (6)母亲很晚了才回来。青年请母亲坐下,然后端来一盆热水,右手拿毛巾,左手握母亲的脚。陡然间,他发现母亲的脚竟然像木棒一样坚硬。青年大学生顿时潸然泪下,紧紧将那双脚拥在怀里,久久地不肯松开。
     (7)(B)那晚,青年大学生终于理解了母亲。
     (8)第二天,青年如约去那家公司,心情沉重地对主考官说:“我现在才真正明白,做人是那么不容易,成才又是何等的艰难。你让我明白了一个极其简单的道理,一个人只有理解了母亲,他才可能善待自己!”
     (9)主考官这时笑了,点点头说:“你明天来公司上班吧!”
     (10)主考官旨在考验年轻大学生的悟性,岂料却让一个人的灵魂获得了升华。
     (11)年轻大学生从此铭记着母亲的艰辛,也一刻不忘自己肩负的责任。没几年,他便成长起来,而且做了一家大公司的老板。
     (12)故事一度让我感动,也令我深深羞愧。
     (13)母亲靠着替别人做洗衣工送我读完大学,可对她一生的血泪辛酸,我除了感激,似乎已没了别的表达方式。相反,在我放纵自己的性情干无聊事的时候,又总是把母亲的牵挂当作一种负担,甚至不止一次地抢白母亲说:“我已经长大了,你就甭管了!”每每这时,母亲眼里便一片茫然。
     (14)然而,若干年后,当我看到这则故事,当我抱着比日本大学生更虔诚的心态去替母亲洗脚的时候,我竟情不自禁跪下了,抱着母亲的双脚哽咽不止。我轻抚着母亲脚上冻疮留下的疤痕,亲吻着被岁月磨损的脚踝,擦拭着被生活挤压变形的脚趾,自己仿佛又回到了童年,眼前满是母亲奔波不停的疲惫身影。
      (15)怀里的那双已显衰老的母亲的脚,浓缩了母亲一生一世的沧桑,雕刻着母亲抚育儿子的满腹辛酸。母亲正靠了那双脚,才满世界奔跑,一次又一次为她的儿女们带回希望。母亲的脚踩出了儿女的前程,却送走了自己的青春;母亲的脚曾站立成一棵大树,为儿女遮风挡雨可同时又被岁月剥蚀,风化成炭;母亲的脚,其实已不仅仅是一双脚,那分明是支撑世界的擎天柱,是托起未来与希望的秋千架。
      (16)握母亲的脚在手的那个夜晚,我终于读懂了母亲,也才真正明白了人活着其实就是为了奉献。
      (17)许多年以后,当我终于长成一棵大树,当我坐在偌大的教室里给那些虔诚地唤我老师的朋友谈创作体会的时候,我就告诉他们:一个人要想读懂人生真谛,不妨回去握握母亲的脚,那是一部比任何经典教材都具震撼力的巨著,读懂了它,你就读懂了整个人生。
      (18)我不知我的朋友们是否真回家拥过母亲的脚,但我是记住了这点的。当我飘飘然的时候,当我目空一切找不着自己的时候,当我颓丧甚至快堕落的时候,就会抽时间回到故乡,挑一个有月亮的宁静夜晚,坐在院里,为母亲洗脚,而后轻握着,闭上眼,平心静气地用灵魂去感触那沧桑、那高贵、那凛然。只在眨眼间,整个人就清醒了,亮堂了,没了失落的烦躁,没了落寞的苦恼,没了成功后的自以为是,人回归自然,心态趋于平静。
     (19)握母亲的脚在手,其实握着的是自己一生的命运。
1、本文通过叙述一个故事,揭示了人生的真谛,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___ 。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文中划线的(A)句和(B)句中的两个加黑词语“理解”的含义相同。
     B、“那是一部比任何经典教材都具震撼力的巨著”是比喻句,突出说明母亲的奉献精神对儿女的教育作用之大。
     C、第(4)段第一个句子是插叙,交代了青年的身世,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D、本文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首尾照应,中心突出。
3、青年大学生握母亲的脚时为什么“潸然泪下”?他的灵魂获得了怎样的升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握母亲的脚在手,其实握着的是自己一生的命运。”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文中选出一个你喜欢的语句,然后说明喜欢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仿照文中画线语句,仍以“母亲的脚”为话题,联系我们学校观看的“感恩”教育片,写几句富有哲理的语句或者写出反映母爱的两句名言警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握住母亲的脚
2、A
3、青年大学生内心受到强烈震撼。他从未如此强烈地感受到母亲的艰辛不易,所以感慨万千,潸然泪下。青年从原来表面上的了解母亲到真正体验到母亲的辛酸和无私奉献,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灵魂由此得到了升华。
4、握母亲的脚在手,懂得了做人不易的道理,就会时刻不忘肩负的责任,艰苦奋斗,踏实做人,一生都不会懈怠。
5、“略”
6、“略”
举一反三

最美好的时刻

       一个春天的夜晚,我突然醒了,睁开眼睛,看见屋子洒满了月光,四周静悄悄的,一点声音也没有。温暖的空气里充满了梨花发出的清香。
       我下了床,踮着脚轻轻地走出屋子,随手关上了门,母亲正坐在门廊的石阶上,她抬起头,看见了我,笑了笑,拉我挨着她坐下。
       整个乡村万籁俱寂,邻近的屋子都熄了灯,月光是那么明亮。远处,大约一里外的那片树林,黑压压地呈现在眼前。那只看门狗在草坪上向我们跑来,舒服地躺在我们脚下,伸展了一下身子,把头枕在母亲外衣的下襟。我们就这样待了很久,谁都不出声。
       然而,在那片黑压压的树林里却并不宁静——野兔子和小松鼠、负鼠和金花鼠,它们都在那儿奔跳、欢笑;还有那田野里,那花园的阴影处,花草树木都在悄悄地生长。
       那些红的桃花,白的梨花,很快就会飘散零落,留下的将是初结的果实;那些野李子树也会长出滚圆的、像一盏盏灯笼似的野李子,野李子又酸又甜,都是因为太阳烤炙的、风雨吹打的;还有那青青的瓜藤,绽开着南瓜似的花朵,花朵里满是蜜糖,等待着早晨蜜蜂的来临,但是过不了多久,你看见的将是一条条甜瓜,而不再是这些花朵了。啊,在这无边无际的宁静中,生命——这种神秘的东西,它既摸不着,也听不见。只有大自然那无所不能、温柔可爱的手在抚弄着它——正在活动着,它在生长,它在壮大。
       一个8岁的孩子当然不会想那么多,也许他还不知道自己正沉浸在这无边无际的宁静中。不过,当他看见一颗星星挂在雪松的树梢上时,他也被迷住了;当他听见一只鸟在月光下婉转啼鸣时,他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当他的手触到母亲的手臂时,他感到自己是那么安全、那么舒坦。
1.文章的标题“最美好的时刻”具体指的是什么? 
     ①“美好”指的是                                                                                        
     ②“时刻”指的是                                                                                         
2.请简要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3.第三自然段中对“那只看门狗”的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第四自然段中“并不宁静”的景象,与全文的“宁静”矛盾吗?为什么?
                                                                                                                                                              
5.你认为这篇文章有什么特点?请从语言、表达效果等方面任选一点作简要分析。
                                                                                                                                                              
                                                                                                                                                             
  
题型:江西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好一朵木槿花
宗璞
     (1)又是一年秋来,洁白的玉簪花挟着凉意,先透出冰雪的消息。美人蕉也在这时开放了。红的黄的花,耸立在阔大的绿叶上,一点不在乎秋的肃***。以前我有“美人蕉不美”的说法,现在很想收回。接下来该是紫薇和木槿。在我家这以草为主的小园中,它们是外来户。偶然得来的枝条,偶然插入土中,它们就偶然地生长起来。紫薇似娇气些,始终未见花。木槿则已两度花发了。
     (2)木槿以前给我的印象是平庸。“文革”中许多花木惨遭摧残,它却得全性命,陪伴着显赫一时的文冠果,免得那钦定植物太孤单。据说原因是它的花可食用,大概总比草根树皮好些吧。学生浴室边的路上,两行树挺立着,花开有紫、红、白等色,我从未仔细看过。
     (3)近两年木槿在这小园中两度花发,不同凡响。
     (4)前年秋至,我家刚从死别的悲痛缓过气来不久,又面临了少年人的生之闲惑。我们不知道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事,陷入极端的惶恐中。我在坐立不安时,只好到草园踱步。那时园中荒草没膝,除了我们的基本队伍亲爱的玉簪花之外,只有两树忍冬,结了小红果子,玛瑙扣子似的,一簇簇挂着。我没有指望还能看见别的什么颜色。
     (5)忽然在绿草间,闪出一点紫色,亮亮的轻轻的在眼前转了几转。我忙拔开草丛走过去,见一朵紫色的花缀在不高的绿枝上。
     (6)这是木槿。木槿开花了,而且是紫色的。
     (7)木槿花的三种颜色,以紫色最好。那红色极不正,好像颜料没有调好;白色的花,有老伙伴玉簪已经够了。最愿见到的是紫色的,好和早春的二月兰,初夏的藤萝相呼应,让紫色的幻想充满在小园中,让风吹走悲伤,让梦留着。
     (8)惊喜之余,我小心地除去它周围的杂草,作出一个浅坑,浇上水。水很快渗下去了。一阵风过,草面漾出绿色的波浪,薄如蝉翼的娇嫩的紫色在一片绿波中歪着头,带点调皮,却丝毫不知道自己显得很奇特。
     (9)去年,月圆过四五次后;几经洗劫的小园又一次遭受磨难。园旁小兴土木,盖一座大有用途的小楼。泥土、砖块、钢筋、木条全堆在园里,像是零乱地长出一座座小山,把植物全压在底下。我已习惯了这类景象,知道毁去了以后,总会有新的开始,尽管等的时间会很长。
     (10)没想到秋来时,一次走在这崎岖的山路上,忽见土山一侧,透过砖块钢筋伸出几条绿枝,绿枝上,一朵紫色的花正在颤颤地开放! 
     (11)我的心也震颤起来,一种悲壮的感觉攫住了我。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
     (12)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
     (13)我跨过障碍,走近去看这朵从重压下挣扎出来的花。仍是娇嫩的薄如蝉翼的花瓣.略有皱折.似乎在花蒂处有一根带子束住,却又舒展自得,它不觉得环境的艰难,更不觉得自己的奇特。
     (14)忽然觉得这是一朵童话的花,拿着它,任何愿望都会实现,因为持有的,是面对一切困难的勇气。
      (15)紫色的流光抛散开来,笼罩了凌乱的土地。那朵花冉冉升起,倚着明亮的紫霞,微笑地看着我。
      (16)今年果然又有一个开始,小园经过整治后,不再以草为主,所以有了对美人蕉的新认识。那株木槿高了许多,枝繁叶茂,但是重阳已届,仍不见花。
      (17)我常在它身旁徘徊,期待着震撼了我的那朵花。
      (18)它不再来。
      (19)即使再有花开,也不是去年的那一朵了。也许需要纪念碑,纪念那逝去了的,昔日的悲壮?
1.结合文章,说说作者认为文中的木槿花“好”的理由是什么?
                                                                                                                                              
2.文中第11、12两段,作者反复提及“土埋了大半截,还开花!”有何含义?
                                                                                                                                                            
3.本文在描写木槿花的“好”的时候,多处采用了衬托的手法,请你指出其中的一处,并做简要分析。 
                                                                                                                                                                 4.本文语言很有特点,请你从以下甲乙两题中任选一题进行回答。
   (甲)第1段画线句连用三个“偶然”,结合语境说明它们的不同含义,并分析作者寓含在句子中的感情。
    (乙)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第8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题型:广东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桐花声里燕子飞
郑小琼

       ①院子里有数棵梧桐树、榆树、槐树,以及几株苦楝树,春天来了一段时间了,那些榆、槐、楝早已舒展开已绷了一个冬天的愁容,只有临近水井那几株梧桐树还没有一点儿绿意。春风又吹过了几天,那些树早已盛装了,这时梧桐树才像一个姗姗来迟的女子一样,慢慢从闺房里探出头来。牙瓣儿的楝花已洒满了整个院子,淡嫩淡嫩地铺着,你拿起扫帚开始清扫它们,等你清扫干净的时候,在不经意的抬头间,你发现井台边那几株桐树已露出了花骨儿了。又下了一场春雨,几个暖暖的春风天,那些桐花便一簇簇一束束的开了。
       ②村子里人忙着到庄稼地里去了,给隔冬的小麦锄草,或是准备牵牛耕田,浸种下泥,没有一个人有空闲去注意井边那几株桐树开花了。它们站在井台边,默不作声,寂寞地开着,老去,落下。幸好去年相识的几只燕子飞回了,它们落在那桐树上喃喃说过不停,出了一趟远门,见了一些世面,燕子们有很多路上有趣的事儿同这位老友说。
       ③六岁那年,一个小心,我的腿让开水烫伤,疼痛难忍。惊动正在梧桐树下洗衣的母亲,她飞快地跑了过来,顺手从树枝上捋了一把桐花,放在手中揉搓,从那嫩嫩的花瓣儿搓出一些汁来,母亲把它敷在我伤口上,那尖酸的疼痛渐渐淡了下去。如今隔母亲在千里之外,离屋后梧桐也有千里之遥,再深的疼痛也没有母亲与梧桐了,只能自己贴上那没有一点人情味的创可贴了。
       ④ 在故乡,无论谁家,只要生了个女儿,便总会在屋前屋后栽种数棵梧桐,以求女儿成凤凰时,将有梧桐栖,或者女儿们长大以后,用梧桐木做嫁妆。母亲说,我家的井边的那几棵便是生我之时种的,它们在家里院落里开开落落有二十多年了。一直没有引来凤凰栖,却引数只燕子在上面筑巢安家。母亲一直说,燕子是奔波命,年来年去,南来北往的奔波着,我何尝不是一只奔波的燕子,但是人在异乡,也没有梧桐可栖。前些时候收到母亲的来信,说我的年龄不小,家里的那几株梧桐树也有那么大了,是不是该砍了做嫁妆了。我没有回答母亲,只是在电话中问她梧桐树上的燕子们可好。
       ⑤昨夜又是一场春雨,想来在昨夜风雨中,故乡井边那几棵梧桐树又有多少桐花让风雨捋落下来,它们该顺着那涓涓细雨汇成的流水,入河,入江,入海,消融在世界的尽头。那在风雨中的燕子是否安好?
1、在“我”的故乡,为什么有些人家会在房前屋后栽种一些梧桐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读全文,说说“我”和燕子有何相似之处,为何作者说“我何尝不是一只奔波的燕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下面语句的妙处。
     春风又吹过了几天,那些树早已盛装了,这时梧桐树才像一个姗姗来迟的女子一样,慢慢从闺房里探出头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横线的句子写出了一幅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最后一段文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文章这样结尾有何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让孩子拥有高贵的心地
池莉

       亦池在初中的学习成绩一直缓缓进步,比成绩更令我高兴的,是亦池的品德,在12岁到15岁之间,在一个人青春发育过程中最兴奋最迷惘最青涩最莽撞最脆弱的阶段,她健康地走向成熟,一如既往地如她儿时那样,温良、清纯、厚道、安稳,少言寡语,绝不显摆招摇,对他人充满善意,富有合作精神。我知道这才是她将来理想有望实现、事业有望成功和生活得幸福的最根本条件。
       比如亦池是这样处理一件麻烦事的:那是初三时一次课间休息,学生们在操场上运动玩耍。一个男同学打篮球热了,脱下棉袄,要亦池帮忙照看。亦池就将男生的棉袄接过来,挂在旁边的树杈上,自己一旁看守。忽然上课铃声响了,男生大叫:“我的棉袄。”亦池急忙拉下棉袄,扔给男生。可是,树枝剐破了棉衣的下摆,撕开了一道约摸两寸长的口子。男生立刻气势汹汹,不依不饶地索赔,因为这是一件新买的正宗法国名牌阿迪达斯,价值好几百元呢。亦池安静地回答他两个字:“好的。”周末,她把男生的棉袄带回了家,吩咐我说:“你缝一缝自己穿吧,买件新的我赔给他。”亦池居然还很幽默,说:“妈妈,没有想到一个小男生的棉袄你穿着还很神气呢,算我给你一个机会穿穿法国名牌吧。” 
       这就是我的孩子!其实连我们大人都认为这男生太不懂事了,这么小的口子又在下摆,细针密线缝好根本就看不出来,我替他缝补好再赔一些钱就是了,怎么就一定要赔全新的呢?再说亦池还是替他照看呢,做好事还做出麻烦来了?但亦池绝不与人争论,就像大人对小孩子说话那样,不温不火给我们一句话:“算了,人家要赔就赔吧。”
       当然最后的结局是峰回路转,男生的家长得知情况后过意不去,向我们道歉并批评了他们儿子的不懂事。亦池把我缝补好的衣服带回学校还给了男生,此后再无一句闲话。
       在抚育这个孩子的过程中,多少次,趁她酣睡,我都会忍不住深深凝视她,心里冉冉升起一种骄傲。随着她渐渐长大,这一种骄傲从来没有减弱:那就是这孩子的高贵心地与端方品质,是她浑然大度的忍与让。这就是我作为一个母亲最大的收获、最大的宽慰和最大的幸福。这也是我作为一个母亲,能够给予孩子的最金贵的东西,也是足以流传子孙万代的唯一财产。
1.概括本文叙述的这个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母亲眼里,亦池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味下面这个细节的表达作用。
     但亦池绝不与人争论,就像大人对小孩子说话那样,不温不火给我们一句话:“算了,人家要赔就赔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分析本文的结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指出本文的画龙点睛之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摇啊摇啊,采莲船
       时光如梭,童年记忆里的许多人和事已渐行渐远。在不多的记忆片段中,唯有那活跃于乡下的乡村土戏——摇采莲船,犹如一只长了翅膀的小精灵,常常在我的记忆里飞旋盘桓。它是一首首赞美家乡美丽,人民勤劳的咏叹调,如今它又成了留存我心中的那支幽深的思乡歌……
       记得每年的元宵节,总有以我爹为首的好事佬拉起一帮人,自编自唱采莲船”调儿恭贺新禧。那采莲船是由村里心灵手巧的小媳妇们用竹子和各色绸缎编扎而成,色彩艳丽,惟妙惟肖,活脱脱一只洪湖水里的大花船。采莲船的戏班里分打乐组、唱腔组和动作组,六七个人就可组成一套班子开演了。
       别看当时的乡民们日子贫苦,但他们对这种乡土文化的热爱与追求精神,是现在的我们所不能比的。他们把那种土得掉渣的原生态民间小戏当作了精神大餐。当村头的大喇叭通知这天要玩采莲船了,于是大家早早收工,吃完饭,洗个澡,换上新衣服,呼儿唤女出动了。家长们牵着大的,背着小的,提着灯笼,打着火把,挤着赶着涌向戏场子,生怕去迟了抢不到看戏的最佳地儿。
       随着一声长号吹响,场外鞭炮齐鸣,锣鼓喧天,采莲戏开演了。只见由我爹扮演的艄公手握船桨,踩着锣鼓的节拍,一晃三摇地划着船儿出场了。只见漂亮的采莲姑娘随着艄公的唱腔和船儿的摇摆左舞右蹈,他们时儿作轻盈前行状,时儿作迎风冲浪状,时儿又作泊船采莲状……船的尾部还跟着一个穿青衣的小生,摇一把大蒲扇,小丑儿样的尽显滑稽之能事。
       船儿晃晃悠悠,划到稍稍富裕点的汪老大门前,只听见爹扯开他浑厚圆润的嗓子,一板一眼的唱开了:“采莲啊船儿采莲灯,叫声同志们你是呀听——采莲船儿才开锣,我来到汪府送恭贺,一恭贺,二恭贺,恭贺贤东富贵多。采莲船儿把脚跌,门神对子两边贴,左边贴的秦叔宝,右边贴的胡敬德。
       伴着优美的鼓点,爹边划边唱得抑扬有致。吉祥顺耳的唱词乐的汪老大全家出动,满场子发着香烟和瓜子,甚至还塞给戏班子一个红封子
       嚓——嚓——嚓嚓泽……”一阵锣鼓响过,船儿又旋到了胖三嫂家门口,爹又边划边唱:“手拿呀艄杆儿把船划,我今儿到了三嫂的家,三嫂的礼性真是大,又是烟来又是茶。手拿蒿杆儿一仗高,各位同志听根苗,府上的嫂子风格高,好像当年的阿庆嫂!”
       三嫂是村里公认的孝顺贤慧媳妇。听着悦耳的贺词儿,三嫂早已乐颠颠的端出花生,米子糖给大伙儿吃,并给辛苦了大半夜的戏班子成员端来热乎乎的荷包蛋和泡米子……当然,爹的那碗黄里透红的荷包蛋是被馋巴巴的我们兄妹仨瓜分了的。
       那时的我很佩服爹出口成章的口才。他临场编来的唱词幽默诙谐,切合实际,常常惹得满场子人哈哈大笑,掌声不绝。混夹在人群中的还是黄毛丫头的我,那时最大的愿望是快快长大,也去当一回漂亮的采莲姑娘……
       夜已渐深,采莲船已玩遍了大半个村寨,乐队也敲响了收场鼓。这时瞌睡虫也开始袭来,大人们又开始唤各家的娃子归家了。带着满心的欢乐和浓浓的倦意,我跟着火把组成的长龙走向家去。隐隐约约中,听得清远处的鸡已开始打鸣,新的一天已不觉来临……
1.通读全文,用一句话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是以什么顺序记叙摇“采莲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摇“采莲船”在作者的记忆里是什么?请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细读我爹对汪老大和胖三嫂的唱词,从语言欣赏角度举例,说说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本文,一定会勾起你对儿时生活的记忆,请用60字以内写一个你记忆最深的童年游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