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花肉刘心武       一位年轻的女士来我家做客,偶然看见厨房阳台上挂着一块腊肉,先是惊叫了一声,然后便拍着巴掌大笑起来:“啊呀!你吃肥肉……”她是个嫉肥如仇

五花肉刘心武       一位年轻的女士来我家做客,偶然看见厨房阳台上挂着一块腊肉,先是惊叫了一声,然后便拍着巴掌大笑起来:“啊呀!你吃肥肉……”她是个嫉肥如仇

题型:期末题难度:来源:
五花肉
刘心武
       一位年轻的女士来我家做客,偶然看见厨房阳台上挂着一块腊肉,先是惊叫了一声,然后便拍着巴掌大笑起来:“啊呀!你吃肥肉……”她是个嫉肥如仇的人,本来并不能算胖,却要每周三次去健康俱乐部花不菲的费用瘦身,这也使得她视吃肥肉为俗。她本是把我引为雅友的,忽然发现了那块腊肉,故有那样的反应。
       说实在的,那块腊肉并不应以肥肉呼之,那是一块五花肉,是我的朋友老罗不远几千里,巴巴地从家乡带来送给我的。那猪是他自养自宰的,卖掉了大半只的肉,剩下的都腌制成了腊肉。他给我带来的那块,是精选出来的,最外层的那圈肥花确实厚了一点,不过,老罗对肉的审美观与那位女客的审美观大相径庭,他正是觉得那圈肥花白亮得喜人,才特意提来送我。那块五花腊肉限于自家条件的限制,腌得不是很成功,不像北京商场里售卖的那么地道。我们一家虽然都十分感激老罗的真情厚谊,却也很长时间都没有去尝它,主要是不知道究意怎么烹饪,就那么一直挂在阳台上任其风干。
        年轻女士和我笑谈间,忽然瞥见楼下小花园里有个人在捡拾白色污染物,便随口建议道:“咱们城里人谁吃这个?你不如拿下去送给楼下那个捡脏的老头儿!”我朝楼下一看,只觉得仿佛有个宝贵的东西,被人轻率地弄脏了,再也不笑,闷闷地对那位女士说:“那正是老罗,这块五花肉就是他送给我的。”女士吐了一下舌头,满脸的歉意。
       附近的居民,也大都称老罗为“捡脏的老头”,其实,他并非是个拾些破烂拿去卖钱的人,而是绿化队负责我们小区清洁的合同工;而且他与我同龄,逢到节庆日,也舍得花五毛钱坐到露天理发椅上修理一番门面,穿上他最好的衣服,那时他会显得红光满面,挺拔精壮,看去比我还年轻,哪儿能算老头?
       我和老罗从搭话到来往到成为好友,那过程大约有半年左右。我头一回去他们绿化队集体宿舍,正看见他买回来一块肥膘,切碎了在伙房的大锅里炼大油。他们时兴自己做饭自己吃,伙房的场地、用具轮流使用。开头我疑惑,十好几个人,怎么轮得过来?去了几次,发现他们的饭食真是非常地简单,主食往往是大家先用各自的容器装好米或干粮,在同一大锅里焖饭,副食呢,讲究时合熬一些处理贱卖的菜。像老罗,为把每月300元的工资尽量节省下来汇回家里,往往就是一碗米饭,舀一勺搁好花椒盐巴的大油,就着一碗粗茶,呼噜呼噜地吃进去。我目睹时心里既有些不忍,却又很羡慕——因为他总是吃得很香;而我们,有时面对着满桌的鸡鸭鱼肉,却还总是提不起胃口。
       我和老罗为什么投缘?我想我们确实有心灵上的契合点——我们都信奉以诚实的劳动去谋取自身生活的改善。我当然比老罗富裕得多。有时在邮局遇上,他把浸着汗水的钱往家里汇,我拿着汇款单兑稿费,相互就聊起各自的梦想。他想把家里的平房改建成两层小楼,我想攒足了钱买套商品房专用于写作。我告诉他干我这行有个好处,就是稿费里超过国家法定数额那部分应纳的税金,汇稿费的机构一定都会帮我代缴,拿到的都是心安理得的干净钱。他问我超过多少才需纳个人所得税?我说是一次800元,他笑了,摸着后脑勺说他怕永远难有那个财运。
       但有一天老罗汗津津地来找我,我以为他遭到了什么不测。听他细说,原来他在清理绿地卫生时,拾到了一个公文包,马上拿去交给了派出所。那公文包是被盗后,被盗贼掏走了现金,扔在那儿的。失主虽然丢了现金,却因老罗及时上交,得以重获里面的文件、信用卡、护照和机票,而感谢得不得了,一定要奖励老罗1000元人民币;老罗执意不要,失主执意要给,最后民警也笑劝老罗收下,老罗这才收下了。但在回宿舍的路上,老罗忽然想起超过800元的部分要交税的规定,心里不安起来,他来找我,是诉说自己不知到哪儿如何交税的惶恐。我感动地握住老罗粗壮的上臂,一时竟说不出话来。
       老罗曾经跟我商量,自己收下了800元,那200元分给了宿舍里的伙伴,他说他们也该得到奖励,因为那绿地是他们共同的工作场所。这样他省得去交税,良心上也安稳,而伙伴们也皆大欢喜。
       就是那以后过完春节回来,老罗带来一块五花肉,他从车站径直到我家,送给了我。他并没给自己带一块慢慢地用来佐餐。我不能把这块五花肉还给他,更不能转送他人,我应该和家人一起,从中享受人间的一份可贵真情。谁有烹饪这种五花腊肉的绝佳方案?请快快告诉我?
1.给下列词语中的划线字注音。
    (1)制(    ) (2)见(    )(3)合(    ) (4)足(    )
2.对一块五花腊肉,年轻女士、老罗为什么会产生大相径庭的看法?
                                                                                                                                                         
                                                                                                                                                         

3.“咱们城里人谁吃这个?”“我目睹时心里既有些不忍,却又很羡慕”,读了这两句话,谈一谈年轻女士和“我”在对待农村人方面有着怎样的本质不同?
                                                                                                                                                         
                                                                                                                                                         

4.面对老罗不知如何交税的惶恐,怎样理解“我握住老罗粗壮的上臂,一时竟说不出话来”这句话?
                                                                                                                                                              
                                                                                                                                                              

5.五花肉既然有些肥,还做得不“那么地道”,我也不知如何烹饪,吃肥肉还被人认为俗,而老罗生活清贫,为什么不能把五花肉还给他呢?
                                                                                                                                                          
                                                                                                                                                          
 
6.一个作家和一个清洁工的五花肉故事,反映了人间挚情,请你联系自己的社会实际,谈一谈人与人之间的这种挚情。
                                                                                                                                                           
                                                                                                                                                           
答案
1.(1)yān (2)piē (3)qì (4)zǎn
2.年轻女士属于城市富贵一族,以吃肥肉为俗,有着严重的瞧不起农村人的倾向,以标榜显示有钱为荣。老罗属于生活贫困的人,进城打工,五花肉对他来说是难得的美味,这更显示了他的重情谊,完全不是用钱来衡量的。
3.年轻女士对农村人瞧不起;“我”善良、富有同情心,认为城里人不应该看不起农村人,瞧不起劳动人民。
4.这么简单的问题老罗虽然不懂,这200元钱对于老罗又极为重要,但是老罗极为质朴、本分、老实,充分显示了老罗性格极可爱的一面,这深深地感动了“我”。
5.老罗送给我五花肉,这是老罗的一番情谊,决非金钱所能衡量的,“我”是领略到这番真情了。如果还给老罗,就是亵渎了这番情谊,也会伤了老罗的心的。
6.开放性试题,围绕着“人间挚情”这一中心,言之成理即可。
举一反三
现代文阅读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语段阅读
[甲文]
       就在这时,我们的小燕子,一只,二只,三只,在海上出现了。它们仍是隽逸的从容的在海面上斜掠着,如在小湖面上一样;海水被它的似剪的尾与翼尖一打,也仍是连漾了好几圈圆晕。小小的燕子,浩莽的大海,飞着飞着,不会觉得倦么?不会遇到暴风疾雨么?我们真替它们担心呢!
       小燕子却从容的憩着了。它们展开了双翼,身子一落,落在海面上了,双翼如浮圈似的支持着体重,活是一只乌黑的小水禽,在随波上下的浮着,又安闲,又舒适。海是它们那么安好的家,我们真是想不到。
       在故乡,我们还会想像得到我们的小燕子是这样的一个海上英雄么?
       海水仍是平贴无波,许多绝小绝小的海鱼,为我们的船所惊动,群向远处窜;随了它们飞窜着,水面起了一条条的长痕,正如我们当孩子时之用瓦片打水镖在水面所划起的长痕。这小鱼是我们小燕子的粮食么?
       小燕子在海面上斜掠着,浮憩着。它们果是我们故乡的小燕子么?
       啊,乡愁呀,如轻烟似的乡愁呀!
题型: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语段阅读
       我家巷口的路边种了一棵菩提树,这是在纽约少见的一种树,大概也正因此,树旁特别支撑了木架,使它能不怕强风,长得郁郁葱葱。
       今年夏天,正该是菩提树最繁茂的季节,不知怎的,那树却突然枯死了,似乎每个路上的人,都为它的调零而投以惋惜的目光。
       这棵从小就被特别照顾,向来因有木架支撑,而未曾倾倒过的树,为什么长了十多年,几乎要成为一棵大树时,却一下子死了呢?
       有一天我特别走近它,抚摸着它那依然细腻光滑的树皮,作深深的悼念,突然发现树皮上竟被人割了一圈裂口。“是谁***了菩提树?”我沿着刀痕转向树的另一侧,发现居然是一根绑在支架上的铁丝,想必是菩提树幼小时,为了保护它而拴的,岂料随着树的成长,人们竟然忘了那圈小铁丝已经不再适用,渐渐地铁丝嵌入树皮,大家更难以觉察,直到此刻被我发现,却已经迟了。
       许多对孩子的呵护,或当孩子幼小时,为了保护他们灌输的片面观点和加诸的束缚,如果不能在他成长中,逐渐给予解释,常会对孩子造成终生的伤害。对树对人,道理都是一样的。
(1)用简短的一句话概括短文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全文来看,“我”对菩提树的死抱着一种怎样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因为“在纽约少见”,所以菩提树“从小就被特别照顾”,并且在“树旁支撑了支架”,这反映了人们怎样的一种心理?请甲《藤野先生》一文中的一句俗语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菩提树死了,是谁***了菩提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内容上看,第三自然段似与第一、二自然段重复,那么去掉第三段行不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能从现实生活中列举一个有如“为了保护他们灌输的片面观点和加诸的束缚”的例子?并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1.结合文意,说说第二段中加点的“须”字的含义,并简述连用两个“须”字的作用。
     答:                                                                                                                                        
2.第二段两处划横线的句子都是典型的动作神态描写,请说说它们表现了什么?
     答: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太漂亮”在文中指父亲说话不中听。 
     B.本文从“背影”这个独特的视角,通过儿子的眼睛记录了感人至深的一幕,体现了作者构思的精巧。
     C.“我心里暗笑他的迂”,表明我对父亲的关爱不理解。
     D.作者运用清新质朴的语言,表达了父子间最真挚的情感。
4.本文的细节描写,就像电影的特写镜头,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下面表述的内容不属于细节描写的一项是[     ]
      A.施耐庵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三拳打死镇关西的情景描写。
      B.鲁迅的《故乡》中关于杨二嫂外貌肖像的描写。
     C.都德《最后一课》中关于小弗郎士上学时的场景描写。
     D.吴敬梓的《范进中举》中关于胡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的动作描写。
5.请仔细揣摩第三段划线句子,提出一个质疑问难性的问题。
                                                                                                                                                           
                                                                                                                                                           
题型:山东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敲雪
      (1)睡到半夜,忽然觉得好冷。也许,外面下雪了。我想。我蜷着身子,强迫自己再睡。不知过了多久,迷迷糊糊中,我听到了屋前屋后的惊叫声。睁开眼,天亮了,透进屋的亮光,冷冷地泛着朦胧。 
      (2)好久没见过雪了!我顾不上睡觉,一骨碌爬起来,小跑着跨出门。屋檐下,我极目远眺,整个世界全是一片白,白得晃眼。慢慢收回目光,我就看见了父亲。
      (3)父亲站在屋对面的小路上。他眼下,是一丛一丛的雪枝。我知道,托着雪的,是密密麻麻的树枝。每到春天,那些树枝就开出一堆一堆的杏花、李花、桃花,五彩缤纷的,像一片花的海洋。花一天一天地谢了,青涩的果子藏在绿叶间,一天一天地长大了,泛红了。父亲的笑容也多起来,有时不知不觉就到了树下。开始,父亲轻轻掰下枝丫,寻找枝叶间还没完全长出来的果子,偶尔发现米粒大的一颗,也要小跑回家雀跃着向全家人报喜;后来,父亲就踮着脚尖,痴痴地看,痴痴地闻,即使枝丫垂到眼皮下,也舍不得动一指甲,生怕惊跑了它们。果子渐渐成熟了,父亲停了农活,从早到晚蹲在树下守着,守着我们的“书本”。我们兄弟多,家里又没有其它收入,读书全靠它。到了上市季节,父亲就在树下铺几床棉絮,说这样落下的果子就不会摔烂,能卖个好价钱。卖果子的钱,父亲一分一厘也不花,全存着,刚好够我们读一年书。所以,只要我们目不转睛盯着父亲担子里那些红嘟嘟的杏呀、李呀、桃呀的时候,父亲总是拍着我们的头说:“馋了吧?这可吃不得,它是你们的书本啊,不想读书吗?”我们一起点头:“想读!”“还想吃吗?”“不想!”我们一起咽口水,狠狠摇头。从此,我们就把那些杏呀、李呀、桃呀叫书本了。 
      (4)可是,这不是果树开花、结果的季节呀,父亲看那些雪树做啥呢?我很是不解。
      (5)走到父亲面前,父亲看了看我,说:“星期天,多睡会吧?” 
      (6)我不回答父亲的话,不解地问:“你看这树干嘛?春天还早。”
      (7)“真的还早么?快了快了!可是——”父亲顿了顿,脸上露出了忧郁,“这雪太大了,你看,树枝压断了好多。” 
      (8)我细细一看,真的,一些断枝落在地上或是横在树上,全被雪掩住了,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
      (9)“回去拿根竹竿来吧。”父亲沉吟了一阵,对我说。 
      (10)我怔了怔,一下子明白了父亲的用意,于是,忙不迭地回家找来一根稻田里赶鸭子用的长竿。父亲站在树下,竹竿伸到枝头,慢慢地,轻轻地把积雪一点一点敲下来……几十棵果树,父亲整整敲了一个上午。父亲回家,头上、脸上,身上,全是雪。给体温融化的雪水,湿透了父亲的衣服。我连忙烧起一堆旺旺的柴火,父亲骑在火上,还在瑟瑟发抖。
      (11)这天晚上,父亲问我:“今晚还会下雪吗?” 
      (12)“下呀,老师说‘瑞雪兆丰年’,下得越大越好!”我说。
      (13)“我娃儿有长进了,好,那就下吧!”父亲抚摸着我头,频频颔首。
      (14)晚上,果真又下起了大雪。父亲怎么也睡不着,他耳朵支楞着,听着外面的风吹草动。“睡呀,你怎么了?”母亲不耐烦了。“你懂啥?这叫听雪!”父亲的声音很大,传进篱笆墙另一边的我们的耳里,我和弟弟就吃吃地笑,笑父亲不会用词,雪,是能听的么?
      (15)半夜,父亲突然翻身跳下床,惊醒了我们。我们问他怎么了,父亲说:“我听到树枝又断了,一声连一声,我得敲雪去。”我们说这么远,听不到,你那是幻觉,睡吧睡吧。可是父亲不理会我们,拖着竹竿,打着手电就出了门。我们穿了衣服撵出去,在屋檐下看见的已是一束在树下晃来晃去的亮光了。看了一会,冷得不行,我们只得跑进了被窝。 
      (16)天亮,父亲回家,把我们全都摇醒,高兴地说:“一根树枝也没断,你们又能上学了,又有书本了。”父亲的牙齿咯咯直响,磕得不听使唤。
      (17)第二天,父亲就病了。 
      (18)冬天完了,春天来了,夏天也来了,杏呀、李呀、桃呀,比哪一年都大,都红。父亲的病却一直不见好转。我挑了两个又大又甜的桃,捧到父亲床前,说:“爸,你尝尝,好甜呢!”
      (19)父亲挣扎着撑起身子,劈手打掉我手里的桃,怒气冲冲地吼:“谁叫你们吃?这是你们的书本哪!不想读书了?” 
      (20)“想!”我哭着说,“我们没吃,只想你吃一个,你的口味不好!”
      (21)父亲叹了口气,拉过我,给我擦了一把眼泪,说:“拣起来吧,我吃一个!”
      (22)我看见父亲咬了一口桃,父亲的眼泪也一下子流了出来。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选文第(3)段能否去掉,为什么?
                                                                                                                                                          
3.选文第(11)段中,父亲为什么问我“今晚还会下雪吗?”
                                                                                                                                                         
4.分析选文中划线词的表达效果。
      父亲站在树下,竹竿伸到枝头,慢慢地,轻轻地把积雪一点一点敲下来……
                                                                                                                                                         
5.选文第(18)段划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6.请分析选文中“父亲”的性格特点。
                                                                                                                                                         
7.为文章结尾处补充一段能揭示文章主旨的议论性或抒情性的文字。
                                                                                                                                                         
题型:山东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