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句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1.选段开头的句子是什么描写,有什么表达效果?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摸出四文大钱”和前文“排出九文大钱”形成鲜明对比,你认为“摸”和“排”对刻画孔乙己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乙己对自己的事乃至折腿,总是不断地争辩、掩饰,甚至说谎,这表明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以及孔乙己“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品读此处,你认为作者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环境描写;写晚秋的凉意,给孔乙己的末路更增添一种悲凉的气氛;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2.“排出九文大钱”,这个“排”字,生动地表现了孔乙己的虚荣与穷酸相。后文“摸出四文大钱”中的“摸”字,则形象地表明孔乙己境况的悲惨。对比表明孔乙己每况愈下的悲惨境地。
3.死要面子,自欺欺人,至死不悟。
4.批判酒客的愚昧麻木,人与人之间的冷酷麻木也是造成孔乙己悲惨命运的社会原因。(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已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已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1.“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一句中的“绽”字十分传神,结合文意,谈谈它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味选文中画横线的三个句子,然后填空。
(1)第1句“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集中而概括地写出了孔乙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2、3句“他身材很高大……也没有洗”的外貌描写形象地刻画出了孔乙已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
3.“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这里的“窃”和“偷”在意思上是否相同?孔乙己为什么会这样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便排出九文大钱”中“排”字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孔乙己手头拮据,很珍惜这点钱。
B.在只花四文大钱的短衣帮面前显示他的阔气,使人可以想见孔乙己当时得意、夸耀的神态。
C.让“我”放心,他有钱。
D.给穿长衫的人看,他有钱。
5.孔乙己为什么不肯脱下他那又脏又破的长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孔乙己的悲剧令我们反思封建科举教育的弊病,下面这篇小说中的主人公,怀揣高中和大专文凭,却被视为文盲,其间所传达的教育理念同样耐人寻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虎挺幸运,一到广州就找到了“工作”。
  应聘那天,人家问他:“什么学历?”
  “高中毕业,”说着他掏出毕业证给人家看,“我这有证件。”
  “毕业两年啦?又学过什么吗?”人家又问。
  “在家呆着,没学什么。”
  人家抓起印章,“嘭”,就往表格里砍了个“文盲”的字样。大虎急啦,说:“我真是高中毕业呀,您瞧这照片,这钢印!哪有假?”人家也不急,笑道:“不会自学的人,不是文盲是什么?”于是给了他一个扫地板的活儿。
  大虎垂头丧气地对自己说:“什么世道!我爷才是文盲呢!”他说的可没错,村里人都知道那档子事儿。他爷年轻时一个人进城办事,找见了厕所却不知道进哪家的门儿。于是想道:左边的这个字(男)像是“男”字,剃了个平头嘛;右边的那个字(女)像是 “女”字,扎了个小揪揪儿。就这样让他蒙对了。回来逢人便说:“文盲咋啦?不照样找对厕所么?”
  大虎越想越窝囊,好端端的高中毕业生,怎么就成“文盲”了呢?哎,没文凭还是吃不开呀!于是就打定了回乡复习的念头。
  大虎将拖地板的活儿辞了,回到家乡又进了复习班。还真争气,三年后,一张撂地上“当当”响的大专文凭到手了。
  大虎挺幸运,一到深圳就找到了“工作”。
  应聘那天,人家问他:“什么学历?”
  “大学毕业,”说着他掏出毕业证给人家看,“学的哲学专业。”
  “按哲学原理分析,现在咱们两个是什么关系?” 人家又问。
  “这个……书上没说。”
  人家抓起印章,“嘭”,就往表格里砍了个“文盲” 的字样。大虎急啦,说:“我真是大专毕业呀,您瞧这照片,这钢印!哪有假?”人家也不急,笑道:“学了不会应用的人,不是文盲是什么?”于是给了他一个扫地板的活儿。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可变来变去,大虎的工作还是老活儿。你说这是为什么?
1.这是一篇很有现实意义的微型小说,它叙述了主人公大虎的什么遭遇?(用一句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答题。
(1)作者在文中采用了一处插叙,请指出并说说这段插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插叙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通过什么手法塑造了大虎这一新时代下怎样的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极力塑造大虎这个人物形象,有什么用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你的理解给小说拟一个恰当的题目,并谈谈读此文后有何感悟?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赊米
赵丰华
  这天,镇上逢集,牛村长向“二虎米行”走来,裤腰上别着一只塑料袋,在屁股后头一甩一甩的。
  “二虎,给我装一袋米——记账!”
  二虎到剥米车间,盛了一袋米出来:“牛大叔,看我给你装的新米,刚剥出来的,还热着呢!”
  牛村长“嗯”一声,扛起米袋,头也不回地走了。
  二虎干瞪眼,瞅了牛村长背影一眼骂道:“妈的,屁大个官,牛气啥呀?”
  不到一个月,牛村长又来了,腰间仍是一只塑料袋,吼一嗓子:
  “二虎,装一袋米!”
  二虎攥着塑料袋,进剥米车间,装一袋好米,提到牛村长跟前。
  “牛大叔,新米,热着呢——我那宅基地手续,啥时候批下来?”
  “慌啥?你又没在家待过几日。”牛村长扛起米袋,晃悠悠地走了。
  下次来,老子往你米里掺沙!二虎望着牛村长远去的背影,恨得咬牙切齿。
  没过多久,牛村长又来了,还是那只塑料袋,说的还是那句话。
  二虎心里不乐意,可照旧到车间装一袋米出来,照样笑嘻嘻的。
  “狗日的,下次来,老子再给你就不是人!”二虎向着牛村长的背影重重地啐了口唾沫。
  牛村长又来了,腰间仍是那只袋子。
  “牛大叔,又赊米呀?我们把以前的账结一下吧!”二虎皮笑肉不笑地说。
  “我会赖你这点米钱?以后一块儿结!”①
  “姓牛的,你欺人太甚了!村里几百口子人,你……三番五次,只诈我……”二虎的脸黑了。
  “等你爹死了,这账也就结了!”牛村长解下袋子,冲到剥米车间去了。
  “你……难道逼我不成……逼我爹去火化……我……要告你!”二虎气得直哆嗦。
  牛村长扛着米袋子出来,板着脸,理直气壮地走了。
   二虎说到做到,一纸诉状告到了法院。
  法院受理了这个案子。开庭那天,牛村长被传唤到庭,坐在被告席上。
  作为被告,牛村长对二虎的指控全部认账。
  二虎得理不饶人:“还村长哩!次次拿米,都不付钱。还说我爹死的时候,要重重敲我一回。今个,我得讨个说法!”②
  话音刚落,门外跌跌撞撞进来一个老头,衣衫破旧,瘦得皮包骨头。这老头扶着椅子喘了半晌气儿,颤声说道:“我……我来圆这个说法!你……黑了良心的,开着米行,连米都不给我吃……要不是村长,我早饿死了!”
  二虎张大了嘴怔在那里,好久回不过神来。
1.【理清思路】面对牛村长的一次次赊米,二虎的态度是如何变化的?请用文中词句作答。
干瞪眼→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气得直哆嗦
2.【妙笔揣摩】小说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请从原文中摘抄两句能暗示小说结局的语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揣摩语境】小说往往在人物对话前加上适当的神态、心理或动作描写来丰富形象。请揣摩语境,为文中①②两处分别加一段神态、心理或动作描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个性展台】下面是一位同学读了这篇小小说后写的一段赏析,你对此有何评价?请就其中某一点,写一段你的看法。
赏析:《赊米》是写得最到位的一篇,素材不 错,人物鲜活,可感可触。牛村长对于本村中的不孝后生二虎,调教惩罚的方法是向“二虎米行”不断赊米,“赊”得二虎心里直骂娘,七窍生烟,“赊”得他不得不将牛村长告上法庭,上了法庭二虎才得知一个不得不面对的事实——其结果是自己告了自己,因为牛村长向他赊的米,竟全部成了二虎爹的口粮!这一欧·亨利式的结尾,由于前大半部分文字不露声色地厚重铺垫渲染,以至结尾一瞬间产生了强大的阅读视觉情感冲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王明新小说《作文课》,回答问题。
  ①今天上作文课,老师说,我先读两篇同学的作文,这两篇作文是我们上一堂作文课布置的作业,作文的题目是《灯光》。在读这两篇作文之前,我已经征得了这两位同学的同意。谢谢他们。
  ②我先读王枣花同学的作文。
  ③同学们的目光一下子都集中到了王枣花身上。王枣花是大半年前插班进来的,同学们只知道王枣花是从农村来的,她的父母在这个石油小城里打工,干什么活却不知道。坐在后排的王枣花低着头,一只手不停地揉搓着胸前的纽扣。
  ④我的父母都是残疾人,老师开始读王枣花的作文,因此他们在城市里找不到工作,他们只能靠捡废品卖钱。下午放学后,做完作业我也帮父母去捡废品。爸爸虽然只有一条腿,但三轮车却骑得很好,载着我和妈妈一路飞驰。冷风掠过面颊,落叶在车轮下旋转。那时候城市里的灯光已经亮了,家家户户都吃完了饭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我和爸爸妈妈从一个小区到另一个小区,从一只垃圾箱到另一只垃圾箱。我们先把垃圾箱里的纸箱、木板、废铁丝捡出来,再把城里人装垃圾的塑料袋一个个解开,把里面的矿泉水瓶、饮料瓶、易拉罐、装牛奶的纸盒和废纸捡出来,分别装进蛇皮袋中,然后重新把垃圾装好,把垃圾箱周围打扫干净。城市的夜晚很明亮,但几乎所有的灯光都不是为捡废品的人而亮的,因此妈妈只好准备了一只手电筒,为了节省电池手电筒的光常常很弱,我们只能在手电筒很弱的灯光中捡废品。只有一个地方除外,这个地方有几个很大的垃圾箱,我们每天都能在这里得到不小的收获。这几个垃圾箱在一个叫做“阳光花园”的小区里,本来那里离路灯很远,应该很黑,但是离垃圾箱不远的一栋楼房的三楼阳台上总是亮着一盏灯,那盏灯好像是专门为我们而亮的,我知道这当然不是。因为我们与那户人家素不相识,他们也不知道我们天天来这里捡废品,虽然城市很大人很多,但是谁会去注意捡废品的人呢?就是知道他们也不会为一家捡废品的贫穷外乡人照明。这很自然。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感谢他们,每次捡完废品离开那里的时候,我和爸爸妈妈都会抬起头来看看那户人家,然后才恋恋不舍地离开。这时候我总是在心里默默地祝福他们,因为他们无意中帮了我们的忙。
  ⑤王枣花的作文读完了,同学们的目光再次落到王枣花身上,王枣花的头垂得更厉害了。教室里没有一点声音。
  ⑥下面我读牛娜的作文,老师说。
  ⑦春节的时候爸爸买了两只灯笼挂在阳台上,那几天红红的灯笼彻夜亮着,真好看。春节过完,妈妈让爸爸把灯笼摘下来,因为这样太浪费电了。虽然我心里不大乐意,但还是同意了。爸爸非常理解我的心情,吃完晚饭,又看了一会电视,爸爸才在妈妈的一再催促下磨磨蹭蹭准备去摘灯笼。我给爸爸搬了一把椅子放到阳台上,因为灯笼太高了。就在我准备回房间的时候,突然听到楼下不远的地方传来一阵说笑声。我站在阳台上往楼下一看,是一对捡废品的夫妻,他们身边还有个好像与我年龄差不多的孩子。由于光线不是太好,我看不清他们的面目。他们大概已经工作了很久,这会儿累了也饿了,做妈妈的从三轮车上拿出一只塑料桶,他们一家三口从塑料桶里接着水洗了手,然后开始吃东西。他们吃的什么我看不清,但是他们吃得很香。那对夫妻一边吃东西一边说笑着,好像他们不是捡废品的,而是这个城市的白领。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在这样一个寒冷漆黑的夜晚,他们从垃圾箱中翻捡着废品,吃着自带的干粮,却有说有笑,我为他们乐观的精神感动了。吃完东西,做妈妈的又从三轮车上取出一只暖瓶,他们只有一个杯子,三个人从暖瓶里倒了热水轮流着喝。吃完喝完,他们又开始忙碌起来。这时候爸爸过来了,我指着楼下让爸爸看,不一会妈妈也过来了,问爸爸为什么还不把灯笼摘下来。爸爸又指着楼下让妈妈看。妈妈没再说让爸爸把灯笼摘下来,后来我们就回到了房间。
  ⑧爸爸说,要不留下一只灯笼吧,不然他们看不见,怪不容易的。妈妈点了点头,过了一会又说,把灯笼摘掉装一只灯泡吧,这样光线会更好。爸爸点了点头。我为爸爸妈妈高兴,因为他们做了一件好事。同时我也为那一家捡废品的人家高兴,因为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有一盏灯是专门为他们点亮的,虽然他们并不知道。
  ⑨作文读完了,教室里更加安静了。突然,从教室的后排座位上传出一阵轻轻的哭泣声。
          (选自《小小说月刊》2008年7期)
1.阅读第④段和⑦⑧两段,分别概括这两部分主要内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划线句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属于______,联系上下文,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小说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王枣花低头不停揉搓胸前的纽扣一句,神态和动作描写生动地写出她此时的紧张和害羞。
B.第④段,形象写出了枣花一家对灯光的留恋和对幸福温暖的家的向往。
C.三个人从暖瓶里倒了热水轮流喝的细节,传神地描绘了王枣花一家虽贫穷但温馨的生活。
D.小说通过两篇学生作文展开故事叙述,而叙述的故事有着惊人的巧合,构思十分巧妙。
E.小说中的老师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物形象,他通过一节作文课让孩子们懂得了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


题型:天津市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汤姆的午餐》一文,回答1~4题。汤姆的午餐
  在加利福尼亚州某中学有一个班,学生顽劣异常。
  刚从大学毕业的露茜主动请缨,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校长问她:“你知道你正在要求的是什么吗?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位老师能够管得住这个班的学生呢!”露茜注视着校长,坚定地说:“如果您同意的话,我愿意接受这个挑战。”
  第二天早上,露茜就站在了这个班的学生面前。她说:“淘气包们,从今天起我就是你们的班主任了。我知道,想让你们每个人都很优秀,仅靠我一个人的力量是办不到的,我必须依靠你们的帮助!”
  坐在最后一排的是一个又高又壮的男孩,同学们都叫他“大个子汤姆”。他听露茜老师说到这里,就低声对他的同桌说:“嘻嘻,我不需要别人的帮助,就能把小个子汤米揍扁。”
  露茜老师笑了笑,说:“不过,我将允许你们自己制定班规,并将你们的创意写在黑板上。”学生们很兴奋,不一会儿,就在黑板上列出了10条班规。然后,露茜老师就“若违反这些班规该如何处治”向学生们征询意见。汤姆站起来说:“如果谁违反了班规,他就应该脱掉衣服,让您在他的后背上打10木板!”早已习惯了恶作剧的学生们自然是一呼百应。
  在接下来的两三天里,一切都很平静。但是到了第四天中午,汤姆却在教室里暴怒了,原因是他的午餐竟然被人偷吃了!此事涉嫌“偷窃”,露茜老师立刻就此事展开了调查。事情很快便水落石出:是小个子汤米偷吃了。汤米也承认确实是他拿走了汤姆的午餐。于是,露茜老师就问他:“你知道你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吗?”汤米眼含泪花,点了点头。
  汤米这几天穿的是一件厚厚的外衣,他向露茜老师乞求说:“我有错,我愿意接受惩罚,但是,请不要让我脱掉外套。”还没等露茜老师开口,汤姆就气势汹汹地命令道:“你必须脱掉你的外套!”没办法,小家伙开始动手解他身上穿的那件旧外套的扣子。当他脱下外套的时候,露茜老师看见他没有穿衬衫。更糟糕的是,她看见那件外套里面隐藏的竟然是一个极其虚弱和干瘦的躯体。
  露茜老师问汤米为什么不穿件衬衫。小个子汤米回答:“我爸爸死了,我们家非常穷。我只有一件衬衫,可妈妈今天把它洗了。”
  露茜老师站在讲台上,看着这个脊骨和肋骨都从皮肤底下凸出来的后背,她实在不忍心将那根硬硬的木板打在这样一个后背上。但是,她知道她必须执行对他的惩罚,否则,孩子们今后将不会再去遵守那些班规。因此,她狠了狠心,扬起了手中的木板。
  就在这时,原本气急败坏的汤姆再次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他问老师:“班规里有没有说别人不能替犯错者挨打?”露茜老师想了一想,说:“没有。”
  汤姆说:“那好,我愿意替汤米接受惩罚。”说着,他脱掉了外衣,冲老师弯下腰来。
  “你有没有搞错?他吃了你的午餐啊!”
  “嗯,我知道,可他实在太弱小了……”大个子汤姆轻声说。
  露茜老师心里百味杂陈,但她还是打在了那个结实的后背上。一下,二下……教室里寂静得只能听到木板发出的“叭、叭”声。尽管露茜老师竭力控制着自己打下去的力气,但打到第五下的时候,那根旧木板突然从中间断成两截。露茜老师再也忍不住了,把脸埋进她的手掌心里哭了。哭着哭着,她听到教室里一阵***乱,抬起头,她发现所有学生都在用手抹眼泪,而且她的面前竟然多了几个脱掉了上衣的后背!
  “你们都是好样的!”露茜老师显然被眼前的一幕感动了,“从今天这件事上我发现,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都是优秀的,我们的班级也很快会进入优秀之列!”全班同学都含着热泪鼓起掌来。(作者:李荷卿,有删改)
1.请用一句话概述小说的高潮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划线句子“露茜老师心里百味杂陈”,结合上下文,揣摩露西老师此刻心里想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划线句子“教室里寂静得只能听到木板发出的‘叭、叭’声”,说说这是什么描写方式?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谁?并简述其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