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5题 。蚂蚁  ⑴一位朋友向我讲述了在南美洲一片森林边缘发生的故事:那一天,A游客的不慎,使临河的一片草丛起火了,顺着风势游走着的火舌活像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5题 。蚂蚁  ⑴一位朋友向我讲述了在南美洲一片森林边缘发生的故事:那一天,A游客的不慎,使临河的一片草丛起火了,顺着风势游走着的火舌活像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5题 。蚂蚁
  ⑴一位朋友向我讲述了在南美洲一片森林边缘发生的故事:那一天,A游客的不慎,使临河的一片草丛起火了,顺着风势游走着的火舌活像一挂红色的项链,开始围向一个小小的丘陵。这时,明眼的巴西向导B我们叫道:“一群蚂蚁C火包围了!”我们随着他指点的方向看去,可不是,被火舌缩小着的包围圈里已经变成了黑压压的一片。“这群可怜的蚂蚁肯定葬身火海了。”我心里惋惜的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蚁团在火舌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并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烧焦后身体爆裂的声响,但是蚁团却不见缩小,显然,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丝毫,肝胆俱裂也不离开自己的岗位。一会儿,蚁团冲进了河流,随着向对岸的滚动,河面上升腾起一小层薄薄的烟雾……
  ⑵我听着这则蚁国发生的真实故事,像听着一曲最悲壮的生命之歌。小小的蚂蚁,其重不足毫克,真正是比毫毛还要轻上十倍、百倍。然而,在人类往往也要遭到重大伤亡的火灾面前,竟然能如此沉着、坚定、团结一致,不惜牺牲自己,以求得种族的生存,其斗争的韧性,其脱险方式的机警,又是如此感人,怎能不发人沉思,油然生出敬慕的情感来?
  ⑶逐渐地,我自感到原先那种认为“蝼蚁之命,何足挂齿”的想法,实在是太无知、太浅薄了。
1、请在第一段abc三个地方分别填上一个最恰当的虚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段的横线上,原文有以下几句话,你认为怎样排列才恰当?(写出各句的序码,不必抄录原句)
①可万万没有想到
②这区区的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
③火神肆虐的热浪里已夹杂着蚂蚁被焚烧而发出的焦臭气味
④竟开始迅速地扭成一团
⑤突然向河岸的方向突围滚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段中说“外层蚂蚁被烧焦”了,可“蚁团却不见缩小”,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简明连贯地概述这则故事。(不超过25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⑵段“又是如此感人”一句,请准确回答蚂蚁为什么感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由于  向  被
2、③①②④⑤
3、因为死了的蚂蚁仍然抱住蚁团,所以从远处看,蚁团不见缩小。
4、被大火包围的蚂蚁抱成一团,机警地逃离火海。
5、在人类往往也要遭到重大伤亡的火灾面前,蚂蚁竟然能如此沉着、坚定、团结一致,不惜牺牲自己,以求得种族的生存,这种精神令人感动。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一个老人的最后情感
  出乎意料地收到墨痕老师的一封信。信很短,正文仅一句话:
  5月16日是我的七十寿辰,盼你们三个能来老朽寒舍小聚。
  墨痕老师是我小学时代的启蒙老师,我没有理由不回去看望他老人家,何况又恰逢他的七十大寿呢。
  墨痕老师信中提到的“你们三个”指的是麻秆、锅肚和我。当年,我们三个是墨痕老师最器重的学生,也是到目前为止从那个小山村里走出来的最光宗耀祖的三个人尖尖:都上过大学,之后又都分配到县里工作。如今,我是一个暂时不太出名而将来必定大名鼎鼎的作家;麻秆成了一个整天忙着向学生收取各种材料费或辅导费的高中教师;锅肚运气最好,当上了一个以吃喝玩乐为“己任”的局长。
  我把墨痕老师来信的事通知了锅肚。锅肚在电话里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问我,老师为啥只给你写信呢?紧接着又莫名其妙地干笑了几声,提高了嗓门儿说,没问题,准时回去,给老师献一千块寿礼!
  我又给麻秆拔了电话,并向他转述了锅肚对我说过的话。麻秆对回去看望老师没有异议,只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追问我,非得给老师送一千块寿礼吗?
  我们三个乘上了一辆崭新的“奥迪”,那是锅肚的专车。也许是由于这个缘故,锅肚在我们赶往老家的一路上,总是牛气哄哄地大谈特谈他这几年的工作如何出色、县里的大头头们对他又是如何赏识之类的话题。麻秆则窝在一边不声不响,偶尔插两句嘴,也像放小屁似的,显得底气不足。
  远远望见老家村落的时候,麻秆突然抖着手紧紧抓住锅肚的胳膊,颤着声说,锅……锅……锅肚局长,咱们,咱们非要给老师送……送……送一千块寿礼吗?
  锅肚凝眼瞅了麻秆一阵子,又歪头扫了我一眼,打着哈哈说,得啦,我看这么办吧,我再多拿一千,两千块,算咱们三个共同给老师的礼钱,这样行了吧?
  麻秆乐得差一点拍巴掌,连连点头,行啊行啊。停了一会儿,又柔情似水地说,谢谢局长啦。眼前是我们当年就读的沟坎小学。我让司机停了车,走了下来。麻秆和锅肚不知我要搞什么名堂,先是坐着不动,过了一会儿,也走了出来,各自面朝野地撒了一泡小尿。
  从一个作家的角度出发,我深深懂得收集素材的重要性。事实上,我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收集创作素材。这是我积极主张回来看望墨痕老师的主要原因。同样,也正是这个原因驱使我兴冲冲地走进了母校残破的大门。
  一切都跟童年的记忆相距甚远,这种反差使我心里不太好受,但同时也有了些许兴奋:学校的操场凹凸不平,零零落落地生了些杂草;挂着一节锈迹斑斑的铁轨的歪脖树,不知何年何月枯死了,以一种别扭的姿势,静止在那里;看不见一个学生,也听不到琅琅的读书声;苍灰的校舍像个久病的老人,随时有倒下去的可能;几只麻雀从教室的已经没有了玻璃的窗户“啾”的一声弹出来,一直弹进蒙蒙的天际……所有这些都将在我以后创作的小说里再现。
  满头白发而又非常瘦弱的墨痕老师,见到我们说的第一句话是,去学校看过了吗?
  得到肯定的回答后,他又嗓音低沉地说了第二句话,校舍成了危房,学校已经停课两个多月了。
  我没说什么,因为我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麻秆和锅肚也没有说什么,都沉默着。
  墨痕老师的目光缓缓地从我们三个人脸上扫过,轻轻叹了一口气。
 墨痕老师招待我们的是大饼子和小葱拌豆腐。我们都很吃惊,之后又都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假装吃得很香。饭桌上的气氛很沉闷,也很压抑。
  临别时,锅肚掏出两千块钱,墨痕老师坚决不收。一直把我们送到门外,他再也没说一句话,只是连续不断地轻轻叹气。
  两个月后,我又收到了墨痕老师的一封信,信中的话犹如利刃般穿透了我的灵魂,让我的脊背一阵阵发凉:
  你读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不在人世了,我早已病入膏肓……你们都是成年人了,我不能强迫一个成年人去关心他童年的摇篮……我只是为自己感到羞愧,我培养出了三个有出息的学生,却没有培养出一个好人啊……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 )
( )
( )
( )
2.为什么说“我们三个”是“最光宗耀祖的三个人尖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我们”到达当年就读的沟坎小学后,“我”为什么“兴冲冲地走进母校残破的大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对校园景象的描写非常细致。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墨痕老师做寿,其本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谈一谈“有出息的人”和“好人”有什么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临别时,锅肚掏出两千块钱”,墨痕老师为什么坚决不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河北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题。孔乙己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1、文段选自(    )的小说集《______________》。
2、选文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描写了孔乙己这个人物。
3、“便排出九文大钱”的“排”字对刻画孔乙己形象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怎样看待文中酒客们对孔乙己的笑?就你的理解谈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学习本文,你受到那些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山东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问题。小学同学
  ⑴现在我仍记得起那个得肺病的孩子,那个苍白瘦弱身体发软的小学同学。他坐在我的座位的后边,那个位置使他的脚经常穿过课桌的空当踩到我。上课的时候我听得最多的不是教师讲课的声音,而是他咳嗽的声音、吐痰的声音。因为他的肺病,班里的孩子都拒绝跟他玩,拒绝跟他讲话,所以我总记得他一个人坐在那个角落里,目光散漫而空洞。
  ⑵但是他每天都要找我一起上学,他把我看成是朋友。我们居住的地方实际上相距很远,但他总要绕道去我家喊我上学。走在去学校的路上,他一边尖着嗓子很用劲儿地说话,一边不停地往地上吐着痰。他背着一只蓝花布制的书包,里边装着几本书,分量并不重,但他总是塌着腰,不住地咳嗽,一副力不能支的样子。
  ⑶人多的时候我就有点不喜欢他了。因为很多人都不喜欢他。我顺势而行,也故意和他拉开了一点儿距离,他却不能觉察,依然热情地靠近我,执着地诉说着什么,但那时我已觉得是聒噪了。
  ⑷有时我看见他吐出的痰里有血丝,有时吐出的又干脆是血,他总是把那些东西吐到从作业本上撕下来的一页纸上。老师不允许随地扔果皮和纸屑,所以他的课桌里堆满了那种纸。
  ⑸大家都觉得他脏,嫌恶地看待他,很少有人愿意接近他,他总是处于很孤独的境地。
  ⑹一个群体对一个个的疏远孤立是可怕的,它让人丧失正常的认知能力和判断力。那时我很清楚地看到一个群体对个体拥有的那种权威优势和主宰力量,看到个体在这种力量的威压之下的胆怯和软弱、自卑和无助。在学校,他像一只幼鼠一样惶惶不可终日。
  ⑺但他功课却是极好,各科均在前列,几何学这门被我们认为最头疼的课程他学起来如鱼得水。数学老师每次发问,他总是是率先举手,答案总令老师满意。他是试图以此建立自信,以此赢得他人的善意和友爱的。但是这样做的结果使更多的同学敌视他,他发言完要坐下时,凳子就被人从后边抽出去,结果他跌到地上,引来满堂的哄笑,笑声中充满报复的快感和阴谋得逞时的狂欢。
  ⑻人很容易就受到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实际上我并不怎么反感他,但在人群中我对他的态度就变得暖昧不清,我虽然知道一个人在艰难时刻对友谊的需要,一份友谊对他是一种怎样的支持和温暖呵,但我就是不能当众给予他这一份友谊,我甚至当众也参与对他的起哄、攻击和迫害,参与拍手和哄笑。我冷漠甚至残忍地看着他受伤害以后那绝望的目光。
  ⑼他是班里缺课最多的同学,有时上午的课程还没完,他就背书包走了,下午就不来了,有时则是好几天不来,老师也很不满意,他来了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指责他,那些语言的利器不容躲闪地向他。这种时候他也不解释,垂着头发稀黄、面色苍白的脑袋,那细弱的脖子如同秋天枯萎的瓜秧。
  ⑽那时候没有一个人能站出来帮助他。我们依附和顺从在一个群体的意志中,我们被训练得没有个人意志,没有个人情感,没有个人立场,甚至没有爱,没有真诚。老师指责他最凶的那一天,下午他没再找我上学。我一个人去学校,上课铃响过他也没来,然后一连好几天也没能见到他。大家都习以为常,没有人关心他的缺席,甚至没有人过问。
  ⑾第二天,他的姐姐送来了请假条,说他住院了。
  ⑿几天以后就传来了他病逝的消息。他死了,彻底地远离了我们。大家这才懂得流泪,在去他家看望他母亲的时候,面对他的遗像,面对那沉浸在丧子之痛中的母亲,许多孩子都哭了。
  ⒀再后来,我渐渐明白,我们对人的麻木和冷漠一向是通过死才得以震醒的,仿佛只有死才换得来良心的发现。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噪(      )  纸(      )  许(      )  沉(      )
2.为什么那个孩子会给我留下那样深刻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从这孩子的哪一举动中能看出他把我看做“朋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⑶段中“热情”“执着”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⑹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群体”在文中特指________________,“个体”在文中特指________________,“让人丧失正常的认知力和判断力”是指________________,“个体在群体压力之下的胆怯、软弱、自卑和无助”是指________________。
6.第⑼段中“那些语言利器不容躲闪地飞向他”中“飞”一词强调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他”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具体事例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最后一段饱含作者怎样的复杂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平分生命  
  ①男孩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父母早逝,她是他惟一的亲人。所以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
  ②然而灾难再一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液太昂贵,男孩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免去了手术费但不输血妹妹就会死去。 
  ③作为妹妹惟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和妹妹相符。医生问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气承受抽血时的疼痛。男孩开始犹豫,10 岁的大脑经过一番思考,终于点了点头。 
  ④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着邻床上的妹妹微笑。抽血完毕后,男孩声音颤抖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  
  ⑤医生正想笑男孩的无知,但转念间又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在男孩10 岁的大脑中,他认为输血会失去生命,但他仍然肯输血给妹妹。在那一瞬间,男孩所作出的决定是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定了死亡的决心。  
  ⑥医生的手心渗出了汗,他紧握了男孩的手说:“放心吧,你不会死的。输血不会丢掉生命。” 
  ⑦男孩眼中放出了光彩:“真的?那我还能活多少年?”  
  ⑧医生微笑着,充满爱心地说:“你能活到100 岁,小伙子,你很健康!”男孩高兴得又蹦又跳。他确认自己真的没事时,就又挽起了胳膊-- 刚才被抽血的胳膊,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两个每人活50 年!” 
  ⑨所有的人都震惊了,这不是孩子无心的承诺,这是人类最无私纯真的诺言。( 选自《知识文库》,作者崔洁、有改动)  
1.从全文看,“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主要表现在哪两件事上?请概括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⑦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男孩”眼中为什么会“放出光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男孩”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③段中说,男孩“经过一番思考”。根据上下文,发挥合理想像,具体描写男孩的“一番思考”。超过100 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麦当劳的礼物
叶倾城
  大一圣诞节前的那个周末,我回了家,喝着妈特地给我煨的排骨汤,我心里一直在犹豫:该不该向妈妈要这笔钱呢?爸去世得早,自小我便看惯了妈的操劳,从不曾向她要过额外的花费。可是,这次是不同的,因为朱樱。
  常常地,与朱樱徘徊在小径上,不知不觉,走遍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不知怎么样才可以将时光留住。室友们为我出谋划策,建议我趁热打铁,给朱樱一个浪漫的圣诞夜。中式餐厅嘈杂,气氛差,情调好的地方我又消费不起,最后选定了麦当劳。可是该怎么向妈开口呢?滚烫的汤哽在我喉间,我反复思量着,室内满满的全是我喝汤的声音。
  妈坐我对面,静静地看我,忽然说:“前两天,厂里开了个会,说要下岗一批人。”
  我霍地站起,惊恐地盯着妈的脸:“妈,您下岗了?”妈一愣,然后就笑了,笑容里是无限的痛惜与爱怜:“看你吓的。我说要下岗一批人,又不是说我,妈干得好好的呢。”
  我松了一口气,想,妈现在心情应该不错,咬咬嘴唇一口气说出来:“妈,下学期要去工厂实习,学校要交200块钱材料费。” 妈“啊……”了一声,有明显的失望意味:“又要交钱……”我不敢看妈的眼睛:“要不然,我跟老师说……”妈已转开了身,拉开了抽屉:“我给你两张100元的,路上拿好。” 妈找了半天,也只找了一张100元,一张50元,其余的都是10元的。她把每一张钱的角都压平,仔细地数了几遍,把钱折了4折,叠成一个小方块,小心地塞进我书包的夹层里,把双层拉链拉好。送我出门的时候还在反复地叮咛:“车上小心,现在小偷多。”我“嗯嗯”地答应着,却已控制不住自己的脚步,飞奔着,越跑越急,要即刻到朱樱的身边。
  圣诞节的黄昏,下了雪,将圣诞的气息衬得更繁华鲜明。麦当劳里人山人海,我们等了好久,才有一桌人起身。我一个箭步冲上去抢到座位。朱樱伸手招呼:“小姐,清一下台子。”
  一位女服务员疾步走过来,远远地,只见她略显单薄的身影,走路时上身稍稍地前倾,竟是十分熟悉。她走到我们面前,我在顷刻间呆住了:妈!
  怎么会是妈?她现在,她现在应该在上班呀。
  陡然地,我记得在厨房幽暗的灯光下妈黯然的脸色,难道,难道妈在骗我?妈,下岗了?
  妈也在同时看见了我,刹那间,她的眼睛瞪得很大,死死地、用力地盯着我。我看见惊骇、怀疑、失望、痛楚,仿佛巨浪滔天,从妈的眼中无穷无尽地涌出。她的身体轻轻地摇晃了一下。
  然而,妈什么也没说,只是低下头去,利索地开始清理桌子上的残杯剩盘。我想喊她“妈”,可是也许是因为震惊,也许因为周围喧闹的人流,也许只是因为朱樱,我竟一个字也说不出口,只是,愣愣地看着她。
  她再也没有看我一眼,径直到邻台清理。把废物倒入垃圾桶里时,她停一停,伸手印一印额头。当她再一次从我身边走过时,我看见,在她的手臂上,那烙痕一样清晰的,分明是一道长长的泪痕……
  哦,那个周末的晚上,是不是,妈本来是准备告诉我她下岗的消息?是什么让她改了口,是不忍见我那一刻的紧张与焦灼吗?我紧紧地握着口袋中的纸币,第一次知道了钱的分量。
  许多成长岁月中我记得的事,像旋风一样涌上来又翻下去,我竟不能止住自己的泪。泪光里我看见朱樱,她娟秀的眉眼,精美的黑皮衣衬出她的玲珑腰身,忽然知道:对于我来说,爱情是太奢侈的游戏……
  大二开学的时候,我把一叠钱放在妈的面前,说:“有我的奖学金,也有我当家教、打工的钱。妈,下个学期的学费我自己付,您以后不要那么辛苦了。”
  妈久久地看着那些钱,双手突然蒙住了脸。她,哭了。
1.作者为什么要对妈妈给“我”钱进行细节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在麦当劳店里看见“我”后,为什么“眼睛瞪得很大,死死地、用力地盯着我”?用文中的词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在麦当劳未喊“妈”,也许有多种原因,你认为是哪一种?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是什么让她改了口,是不忍见我那一刻的紧张与焦灼吗?”这与前面哪些话相呼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文中的话回答“麦当劳的礼物”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说两次写了母亲哭,分别说说母亲为什么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当初妈妈下岗后为什么不对“我”讲实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