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温陵佳绝处最妙十八景“泉州十八景”评选揭晓  本报讯(记者杨秋香) 历经候选景点推荐、市民投票、景点考察和评选投票,长达8个月的“泉州十八景”评选活动

阅读理解。温陵佳绝处最妙十八景“泉州十八景”评选揭晓  本报讯(记者杨秋香) 历经候选景点推荐、市民投票、景点考察和评选投票,长达8个月的“泉州十八景”评选活动

题型:贵州省月考题难度:来源:
阅读理解。温陵佳绝处最妙十八景
“泉州十八景”评选揭晓

  本报讯(记者杨秋香) 历经候选景点推荐、市民投票、景点考察和评选投票,长达8个月的“泉州十八景”评选活动,昨天有了结果,十八个景点终于产生。
  昨天评选的这十八个景点是:开元寺、崇武古城、洛阳桥、府文庙、牛姆林、清水岩、清源山、西湖公园、深沪湾、天后宫、黄金海岸、仙公山、岱仙瀑布、郑成功史迹、蔡氏古民居、五里桥、东湖公园、涂门街。
  “泉州十八景”评选活动自去年11月拉开帷幕以来,在各级领导重视、各有关部门支持配合和广大市民踊跃参与下,共推荐了85个候选景点。评选办公室根据专家学者意见从中精选出40个,充分发动所辖居民积极参与投票评选。这次投票评选规模空前,评委会共印发60万张选票,基本覆盖到各县(市、区)及市直各单位的社区和乡村,选民包括学生、公务员、农民、工人、解放军和教师等。同时开设免费评选热线和网上评选。有近十万市民参与网上或电话评选活动。在收回55.2万张市民选票、组织评委实地考察的基础上,7月14日,评选办公室召开了全体评委会议,评委以记名投票方式表决。最终,市民评选与评委评选的结果基本吻合,综合市民和评委评选的结果,评选办公室确定了“泉州十八景”。
1.上面这则消息的导语包含几方面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文内容,在下面空白处填入数字,后回答问题。
①“泉州十八景”的参评候选景点有_____个,评选活动长达_____月,共印发_____张选票,收回_____万张选票。
②上面这些数目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面消息,用事实说话,客观真实地报道“泉州十八景”评选活动。也许你也曾参加过这次评选活动的投票,请你为“泉州十八景”评选工作写几句议论性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泉州十八景”评选活动后,评选办公室向社会公开征集“泉州十八景”景名。请你试为其中的一处景点命名(不超过六字),并就景点的相关内容写几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评选过程、评选时间、评选结果。
2.①85 8个 60万 55.2
②“泉州十八景”评选活动,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各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和广大市民的踊跃参与。(意对即可)
3.“略”。
4.“略”。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回答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人民日报开罗4月23日电(记者 黄培昭)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读书本是美好的事情,然而在伤痕累累的伊拉克,因为战争以及战后频繁的各种袭击重创了文教事业,所以读书对不少人来说成了可望不可及的奢侈之举。
  ②20日,又有5名伊拉克大学生在迪亚拉省首府巴古拜附近遭武装人员绑架。自从美国发动对伊拉克战争至今,绑架乃至袭击大学生和教师已经不是新闻,连伊拉克教育部长阿比德·赛义卜·阿吉利本人去年年初都被袭击过。据伊拉克官方数字显示,2003年以来,死于各类袭击和暴力事件的大学教授就多达200余人,大约1.5万名教师离开了工作岗位。同时,由于治安状况太差,不少家庭不敢将孩子送到学校念书,中途辍学的中小学生达100万名之多。 
  ③被绑架、袭击和杀害的不仅仅是伊拉克的教育骨干和知识精英,还有寄托着民族前途的莘莘学子,他们关乎着整个国家的未来。专家警告说,目前伊拉克的整个教育体系已经陷入紊乱,面临全面崩溃和瘫痪的危险,必须刻不容缓地加以遏制,否则前景不堪设想。 
  ④伊拉克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两河流域的灿烂文化至今仍令人津津乐道。伊拉克还曾是辉煌的阿巴斯帝国首都,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伊拉克独立后,长期重视普及和发展教育,以至于在阿拉伯国家中,伊拉克的文教事业一度相当发达。首都巴格达共有5所大学,另外在伊拉克其他城市还有10多所大学。巴格达大学是本国乃至中东地区的知名高等学府。该校许多学生说,安全形势持续恶化,对高校构成了很大冲击。现在,校门口和教室里经常冷冷清清。 
  ⑤阿拉伯人有一句俗语:“开罗在编书,黎巴嫩来印刷,巴格达在阅读”,是说巴格达居民受教育的程度普遍较高,素质很好,都喜欢读书。然而,这一切似乎正在遗憾地成为历史,战争对文化的破坏和摧残让人扼腕慨叹。
1.这篇文章是一则消息,请结合全文内容,给这则消息命一个标题。
2.第②段中列举了大量的数字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对伊拉克的现状,作者流露出了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消息的结构分为五个部分,本文第①段在消息结构上属于__________,②—④段属于__________,第⑤属于__________。
5.每年的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人明日报在4月23日发表这篇消息其用意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湖北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绿色产业”完美转身      
       ——— 迅速崛起的温州森林旅游业

  ①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开始追求一种健康文明、绿色时尚的休闲娱乐方式。到“天然氧吧”中去,共赴一场森林之约,已经成为人们旅游休闲的首选之一。     
  ②温州公园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全市森林覆盖率近60%,已有5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2个省级森林公园,5个市级森林公园。森林旅游规划面积达590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5%。     
  ③温州森林公园前身大都是位于穷山僻壤的国有林场。当初,这些国有林场一方面面临以消耗森林资源为代价的困局,另一方面却拥有良好的旅游吸引物——森林。于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温州国有林场开始寻求变革:建设森林公园,发展森林旅游。1990年,全市第一个森林公园——雁荡山森林公园正式挂牌成立。     
  ④近年来,温州市政府投入大量资金,不断建设和完善森林旅游设施,使森林旅游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全市森林旅游游客接待量从2000年的86万人次,增至2008年的300多万人次,总收入也从2000年的2 600多万元,增至2008年的7.1亿元。从“砍树卖木头”到“种树卖生态”,温州市的国有林场实现了“完美转身”,变成了喜迎四方宾客的森林公园。     
  ⑤实现“完美转身”后,“不候寻常路”的温州人为促进森林旅游业迅速崛起,采取了许多创新措施。首先,精心打造森林旅游品牌,把森林旅游融入大旅游中去。2007年6月,在永嘉县的龙湾潭举办了温州市第一届森林旅游节。2008年5月,在苍南县玉苍山举办了温州市第二届森林旅游节,并升格为浙江省首届森林旅游节。2009年5月,在文成县举办了温州市第三届森林旅游节,规格再次提升,冠名为“中国(温州)森林旅游节”。于是,温州森林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大提升,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举办首届森林旅游节的龙湾潭森林公园,当年游客人数提高了3倍,门票收入是前一年的5倍多,一举成为楠溪江风景名胜区的主要景区。     
  ⑥不仅如此,市林业部门还组建了温州市森林旅游公司,与10家旅行社共同成立旅游“绿色联盟”。这样,加强了与市内外旅游业界的联络,实现了优势互补。     
  ⑦与此同时,温州的森林旅游还以“体验、教育、健康”为主题进行旅游产品的创新,突破观光旅游的框框,相继开发了森林浴、野外探险、动植物考察、野营漂流、攀岩登高等典型森林旅游产品。     
  ⑧温州市正以“绿色、生态、自然”的开发理念,将生态文化融入森林旅游,把森林旅游发展成为全市旅游业的拳头产品和特色产品。     (选自《温州日报》2009年5月15日,有删改)     
1.阅读文章,说说第④段中加粗的“完美转身”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温州市为促进森林旅游业迅速崛起采取了哪三条具体措施?阅读⑤~⑦段并作出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③段画线句中的加粗词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并结合选文,请你就“温州森林旅游产生的影响”这个问题进行探究,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一条发现。
  材料一 2009中国(温州)森林旅游节暨第五届浙江山水旅游节举行前夕,38位温州市民远离都市喧嚣来到铜铃山森林公园,并在“游客纪念林”种下了22棵金钱松,为景区增添新绿。     
  材料二 雁山云影,瓯水波光。五月中旬,温州市百名画家来到玉苍山、龙湾潭等森林公园采风、泼墨,将森林公园的美景尽情挥洒于纸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生命的韧性    
        汶川震后,关于生命的故事,悲喜交合,读来令人唏嘘感叹。那些惊心动魄的情节,那些感人肺腑的细节,让我们有一种直面鲜血和伤痛的震撼。    
        生与死,这不是一个陌生的问题,它是老生常谈的话题,有时平常得甚至让人提不起谈论的兴致。然而,汶川大地震血淋淋的真实境遇所牵引出来的生死话题,却重重地击打着我们的心灵。无需华丽的词藻,无需严密的逻辑,只要一个真实的故事,就足以让我们泣不成声。这是真实生命的真实力量。    
        灾难来临时,很多人猝不及防,死神没有给他们留下太多的机会。但在乱石瓦砾的覆盖之下,生命残存的意志却从未向死神屈服。是的,千斤压顶之下,人的生命显得那样脆弱不堪。然而,也正是在困难重重之中,人的生命又释放出坚忍不拔的力量。正像那个叫何翠清的13岁女孩,地震时她惊觉脱险,但她并没有因为死亡的恐怖而独自逃生,而是勇敢地冲入死神的魔爪,与之抢夺生命。即使在她与同伴被困废墟的情况下,小女孩还是顽强地坚持“活”的信念,并最终获救。在生命与死亡的对峙中,不是希望驱走恐惧,就是恐惧扼杀希望。生命的韧性就在于死亡的恐吓不会让生命自我萎缩。    
        在灾区现场,生命对于生命的呼唤、安慰以及拯救,才使人间许多奇迹得以发生。地震灾难的噩耗传来,各行各业的人们瞬间变成了救援者,纷纷奔赴抗灾一线。灾难的狰狞面目没有吓倒他们,路途上的千难万险没有阻遏他们,他们的善良与悲悯、无私与执著,将他们变成了无敌的斗士。夜以继日,救援者以不屈不挠的斗志,激发着受灾者的生命潜能,也磨砺着自己的生命力。在这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与死亡的抗争中,生命的韧性经受住了艰苦卓绝的考验。    
        已经消逝的数万生命,已成为我们记忆中不可抹去的伤痛。然而,无数人在与死亡擦肩中越挫越勇,使生命焕发出绚烂的光彩。让我们记住在汶川地震中已经远走的生命,也记住在地震中更加坚强的生命。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这是真实生命的真实力量”一句中,两个“真实”的具体内涵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三段写小女孩何翠清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生命的韧性”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并回答问题。
  风度翩翩的何振梁噙住了泪水。面对排着队上前祝贺的国际奥委会委员,何振梁只有用默默的拥抱来感谢支持北京、支持中国的朋友们。
  何振梁在来莫斯科前接受本社记者的专访时说,现在的北京比八年前有了很大的进步,北京应该赢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
  该轮到北京办奥运会了!这不仅是何振梁的自信,也是本社记者在投票结束后采访国际体育界人士得到的普遍回答。一位来自韩国的国际奥委会副主席说:“北京本来就有办奥运会的能力,此次获胜丝毫也不让人觉得意外。”瑞士奥委会主席卡基·瓦特说:“现在是奥运会到中国去举办的时候了。我相信北京一定能举办一次成功的奥运会。”
  北京市市长刘淇与国际奥委会签订完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合同后步入新闻大厅,立刻被中外记者围得水泄不通。刘淇说:“这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时刻。北京一定会举办一次成功的奥运会。”他说,他刚才签字的钢笔无比珍贵,他要永远保存下去。
  兴奋不已的前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对记者说:“北京获胜比我拿世界冠军还高兴。这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社会进步的肯定。”
1.在新闻的结构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包括________、导语和________,其中导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
2.“应该赢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轮到北京办奥运会了!”一个“应该”一个“该”道出了多少感慨,请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分析选段中引用了各界体育人士的话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找出一处细节描写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并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西省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理解。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获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1.第二句中“西起九江”后为什么要加上“(不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句加粗词“冲破”与第三句加粗词“突破”能否调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南京拒绝和平”中的“拒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后一句中“不料”一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