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段,回答问题。神奇的一步 刘 鹏 ①时间指向这一刻度:2008年9月27日下午4时41分00秒。 ②空间定位这一位置:距地球343公里的太空。
题型:浙江省月考题难度:来源: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
神奇的一步 刘 鹏 |
①时间指向这一刻度:2008年9月27日下午4时41分00秒。 ②空间定位这一位置:距地球343公里的太空。 ③历史定格这一画面:中国航天员翟志刚迈出了中国人的太空第一步,五星红旗,挥舞在了迄今为止的最高点。 ④“太阳沐浴在一种闪烁的金黄色的光线中,就像来自梦境。”这是前苏联航天员列昂诺夫在迈出人类太空第一步时,从心灵流出的感叹。“神舟七号向全国人民、向全世界人民问好!”这是茫茫太空中,中国人首次发出的雄浑而沉稳的声音。 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可以信步太空的国家;中国航天事业,又树起了一座里程碑。 ⑥这是真正具有时空意义的经典画面。天地转换,神舟七号像一叶扁舟,浮现在深邃无垠的真空中;地球悬挂于天幕之上,发出蔚蓝色光辉。翟志刚身着中国自行研制的舱外航天服,飘飘“行走”,淋漓尽致地舒发着中华民族浪漫的飞天梦想。 ⑦这是神奇的一步。在发射载人飞船之前,前苏联进行了5次不载人的飞船升空试验,美国进行了8次不载人的飞船发射试验。而中国仅进行了4次飞行试验,就成功地把航天员送上了太空,并在短短5年里,实现了从载人上天到出舱活动的跃进,为建造空间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⑧这一步,是名副其实的飞越。从有形的距离看,19分35秒的舱外活动,翟志刚飞过了9165公里;从无形的距离看,亘古梦圆,一步越千年。 ⑨这一步,让中国完全进入开放的宇宙空间,不仅自信地面对地球,而且自信地面对充满不可知的宇宙;这一步,让13亿中国人注目天外,身未动,心已远。 ⑩太空一小步,__________________。这历史性的一步,显示出中华民族改革开放积蓄的雄厚实力,展示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精神风貌,昭示出中华民族面向未来的雄心壮志。 这一刻,国人骄傲。这一刻,历史永记。 1、中国人太空第一步“神奇”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第十段内容,在横线处填写一句话,注意与前句字数相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七段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链接拓展。 发展载人航天技术,和平开发利用太空,始终是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希望你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拼搏进取,为继续推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节选自《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对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的贺电》) 结合你所了解的材料,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从载人上天到出仓活动的跃进;这一步飞越9165公里且,一步越千年;让中国完全进入开放的宇宙空间,让十三亿中国人注目天外。(抓住7、8、9三段来提炼概括) 2、中华一大步(或民族一大步) 3、对比 能够更鲜明地表现中国载人航天科技发展之迅猛。 4、示例:我们一定要学习“两弹一星”功臣钱学森等著名科学家和航天人热爱祖国、艰苦奋斗、勇于攻坚、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把这种“精神”发扬光大,积极学习,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信念,发奋图强。 (以上主观题意对即可) |
举一反三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
敞开的笼子 |
这两只鸟儿原先都是野生的,我在鸟市上买了它们,我把它们请到笼子里。它们的愤怒是显而易见的,不太爱吃东西,也不叫,只是在笼子里不停地飞,冲撞着笼子。 一年以后,它们对这个人工环境已经习惯,它们在笼子里歌唱着,显得很高兴。每天早晨6点钟,就能听见它们的歌声,它们用歌声叫醒我,和我的全家。 有一天,单位里的同事告诉我,这种鸟儿还可以放到笼外来养,它们不会离开笼子很远,到了晚上,会自己回到笼里。回到家我打开笼子,看见那两只鸟儿并不往外飞,它们围着笼门飞来飞去,跳跃着,好像在试探这敞开是不是真实,或者在考虑这是不是一个更大的危险。当它们最终确认,这确实是一种自由时,才小心翼翼地从笼子里蹦了出来。然而它们却没有飞远,我发现,这鸟好像已经不太会飞,它们飞的高度不超过一尺。它们更擅长的是蹦,它们的翅膀不过是在帮助它们蹦得远一些,离开笼子不久,它们就又回到笼子上。它们站在笼顶上,抬起翅膀啄着羽毛,它们的自由和不自由,原来不过是几厘米的距离。 还没有等到傍晚,它们就又自愿回到笼子里,它们在笼子里吃着食,喝着水,互相啄着羽毛,快乐地嬉戏着。它们对那个敞开的笼门看也不看,在这个有吃、有喝、有快乐的环境里,敞开的笼门又算得了什么呢? (摘自2004年11月5日《检察日报》作者阿宁) 1.“我”刚把两只鸟儿请到笼子里的时候,它们为什么很“愤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年以后,两只鸟儿为什么变得舍不得离开笼子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能从鸟儿的这个变化过程得到什么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细读最后一段,说说假如两只鸟儿回忆起一年前在大自然的怀抱中的生活情境时,它们会怎样想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讲究养鸟的人,有的爱养百灵、八哥。这些鸟会学别的鸟叫,会学狗吠、猫唤、驴呜、马嘶,会几套直至30来套,套类越多越值钱,那是不消说的了。 我听这些鸟的学舌,一回两回还可以,多了就厌烦,因为造作,因为只有点“形似”,没有“神似”,只有“模仿”,没有“创造”。听一两回也只是新奇,没有叫人动心的欢喜。 教会学舌,有时还要使用残忍手段。比如抓只小猫来,拿盆扣住,把鸟笼放在盆上边,小猫憋得难受,当然连声叫唤,哀求呼救。这样三天五天,直到鸟儿学会才算完。鸟儿学会的,不是猫撒欢的叫法,而是小猫的哭泣。 大个子画眉,小个儿洪子,都是亮嗓门。画眉洪亮,洪子清亮,我都爱听,又都不怎么感动。我心里有最美的鸟叫,想想那样的叫法,心里都要飞起来似的。 小时候我在南方住过竹山,常是竹林里“嗤”的一声,箭一般射出来一只鸟,直上半天空。同时叽啾叽啾叫个不住,越叫越快,越叫越欢,越欢越旺跳。到了半天空,摊开翅膀,一边滑翔一边撒来串串生命的欢腾。 这是南方的叫天子,学名云雀。 我在北京常见笼子里养着画眉,体态丰满。洪子则小巧玲珑。百灵脖子上一道黑项圈,也有气派。后来见着一种鸟,像百灵又小一号,没有项圈。一身毛色更加黄里带灰,土名“娥勤”,学名却也是云雀。它的叫声像百灵,但不会学舌,绝没有南方的叫天子的拼命叫出欢喜来。 毛色的不同,可能因环境而异,我打听它在大自然里的叫法,据说从麦田或杂林子里,箭一般地直射天空,飞得有多快,叫得有多欢……那么这是北方的云雀无疑了。 如果养鸟也是社会需要,对丰富文化生活有好处,那么请养百灵吧,它会学舌。请养画眉吧,它蹲在笼子里多富态。请养小巧的洪子吧,它的嗓子清亮。 请不要养云雀,它在笼子里,就丧失了全部长处。让它箭一般射向天空,让它叫尽欢腾的生命。我反对把云雀关在笼子里。 1.作者为何单单喜欢云雀?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分析后两段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本文为借鉴,请你描写一种鸟,不超过2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一个乞丐很早就上路了,当他把米袋子从右手换到左手,正要吹一下手上的灰尘时,一颗大而晶莹的露珠掉到了他的掌心。 乞丐看了一会儿,把手掌递到唇边,对露珠说:“你知道我将做什么吗?” “你将把我吞下去。” “看来你比我更可怜,生命完全操纵在别人的手中。” “你错了,我还不懂什么叫可怜。我曾滋润过一个很大的丁香花蕾,并让她美丽地开放。现在我又将滋润另一个生命,这是我最大的快乐和幸运,我此生无悔了。” 乞丐一下子停住了脚步。 1、从“看来你比我更可怜”这句话,可看出乞丐的生活态度是_____________。 2、“这是我最大的快乐和幸运”一句中的“这”指代什么?(在原文中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乞丐为什么“一下子停住了脚步”?把下面选项中正确的一项填入括号内。( ) A、想要把露珠吞下去。 B、为自己的“可怜”而感到自卑、自惭。 C、被露珠的生活态度所震撼。 D、对露珠所起的伟大作用持怀疑态度。 4、作者通过对露珠的语言描写,反映出露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态度。 |
阅读胡适的《毕业赠言》,完成问题。 诸位毕业同学: ①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一句话吧。这一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 ②以前的功课也许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毕业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的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减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也绝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来少年淘汰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③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需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④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才能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撙衣节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⑤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10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3600多页,30年可读11万页书。 ⑥诸位,11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3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功夫;4圈麻将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 ⑦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⑧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们自己。 ⑨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10年之后成什么器。 1、本演讲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请在下面的横线上进行填写,以显示全文思路: 提出赠言→________________→指出怎样做学问→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文字中有一个句子能突出全段的主要意思,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在第⑤自然段的横线上另外再补充一个恰当的同类事例(5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找一个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组成一个可浓缩全文内容的警句。 不要抛弃学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怜悯和善行的距离 张揆辅 ①瑟瑟的空气中,我跺着脚,焦急地等在长长的队尾,诅咒着这该死的冷天,抱怨着中药房处理事务的缓慢,照这样下去,再有一个小时我也抓不到药。 ②当我在长凳坐下时,注意到旁边的老头——枯瘦的他裹着厚厚的棉衣,头上戴了个滑稽的婴儿绒帽,脸色苍青,在凳上蜷成一小团,马上要进入打盹的状态,“一旦睡着,他肯定要着凉的。”我这样想。 ③一个抓完药的大妈推了推老头:“老张别睡,你儿子呢?”老头遽然睁眼,回答:“回家了。”“怎么把虚弱的老爹单独留在这儿呢?”我可怜起他来。 ④一个护士问了一声,就走到旁边的房间里去,我听见她和别人的高声攀谈:“老张家真可怜,连两百块都拿不出,他儿子回去借钱了。”我是不是帮他些什么,我想。“你冷不冷?要不要我脱件衣服给你?”我问老头。老头愣了一下,随即摇头拒绝了。“或者,我扶你到护士房里的火炉前坐着等?”我再次提议,老头巴巴地往房里望了一眼,犹豫半天,说:“不打紧,我儿子很快就来了。” ⑤“你干什么?”当我还想提议时,过道里突然传来争执声,护士抓着一个汉子,汉子手里,抱着从病房里取出的一床棉被。“没见他快冻死了吗?”汉子过来,用棉被把老头包裹起来,见他这样,护士默许了,老头抬着感激的眼,对汉子说:“谢谢,谢谢。” ⑥我像被狠狠掴了一个耳光,这里的人,几乎都在同情老头,可没人真正为他做些什么,包括我。怜悯和善行之间,有一个不大不小的距离。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文章结尾处这个“不大不小的距离”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说说生活中你与文中的“我”或者“汉子”相似的经历,并谈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