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段,回答问题。敞开的笼子  这两只鸟儿原先都是野生的,我在鸟市上买了它们,我把它们请到笼子里。它们的愤怒是显而易见的,不太爱吃东西,也不叫,只是在笼子里不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敞开的笼子  这两只鸟儿原先都是野生的,我在鸟市上买了它们,我把它们请到笼子里。它们的愤怒是显而易见的,不太爱吃东西,也不叫,只是在笼子里不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敞开的笼子

  这两只鸟儿原先都是野生的,我在鸟市上买了它们,我把它们请到笼子里。它们的愤怒是显而易见的,不太爱吃东西,也不叫,只是在笼子里不停地飞,冲撞着笼子。
  一年以后,它们对这个人工环境已经习惯,它们在笼子里歌唱着,显得很高兴。每天早晨6点钟,就能听见它们的歌声,它们用歌声叫醒我,和我的全家。
  有一天,单位里的同事告诉我,这种鸟儿还可以放到笼外来养,它们不会离开笼子很远,到了晚上,会自己回到笼里。回到家我打开笼子,看见那两只鸟儿并不往外飞,它们围着笼门飞来飞去,跳跃着,好像在试探这敞开是不是真实,或者在考虑这是不是一个更大的危险。当它们最终确认,这确实是一种自由时,才小心翼翼地从笼子里蹦了出来。然而它们却没有飞远,我发现,这鸟好像已经不太会飞,它们飞的高度不超过一尺。它们更擅长的是蹦,它们的翅膀不过是在帮助它们蹦得远一些,离开笼子不久,它们就又回到笼子上。它们站在笼顶上,抬起翅膀啄着羽毛,它们的自由和不自由,原来不过是几厘米的距离。
  还没有等到傍晚,它们就又自愿回到笼子里,它们在笼子里吃着食,喝着水,互相啄着羽毛,快乐地嬉戏着。它们对那个敞开的笼门看也不看,在这个有吃、有喝、有快乐的环境里,敞开的笼门又算得了什么呢?
                        (摘自2004年11月5日《检察日报》作者阿宁)
1.“我”刚把两只鸟儿请到笼子里的时候,它们为什么很“愤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年以后,两只鸟儿为什么变得舍不得离开笼子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能从鸟儿的这个变化过程得到什么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细读最后一段,说说假如两只鸟儿回忆起一年前在大自然的怀抱中的生活情境时,它们会怎样想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因为笼子限制了它们的自由,使它们失去了原先的野生环境。
2.因为笼子里有吃有喝、有安逸自在的生活,而且由于长期生活在笼子里,它们对外面自由的世界变得谨慎小心起来。
3.示例:不要为了贪图享乐而付出了自由的代价;环境可以改变人的个性、习惯。
4.提示:可以从正面立意,指出它们对以往自由生活的怀念,但又舍不得割舍眼前的安逸生活。也可以从反面立意,比如对以往要自食其力的辛苦生活表示后怕,后悔没有早点来到主人的笼子里。
(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讲究养鸟的人,有的爱养百灵、八哥。这些鸟会学别的鸟叫,会学狗吠、猫唤、驴呜、马嘶,会几套直至30来套,套类越多越值钱,那是不消说的了。
  我听这些鸟的学舌,一回两回还可以,多了就厌烦,因为造作,因为只有点“形似”,没有“神似”,只有“模仿”,没有“创造”。听一两回也只是新奇,没有叫人动心的欢喜。
  教会学舌,有时还要使用残忍手段。比如抓只小猫来,拿盆扣住,把鸟笼放在盆上边,小猫憋得难受,当然连声叫唤,哀求呼救。这样三天五天,直到鸟儿学会才算完。鸟儿学会的,不是猫撒欢的叫法,而是小猫的哭泣。
  大个子画眉,小个儿洪子,都是亮嗓门。画眉洪亮,洪子清亮,我都爱听,又都不怎么感动。我心里有最美的鸟叫,想想那样的叫法,心里都要飞起来似的。
  小时候我在南方住过竹山,常是竹林里“嗤”的一声,箭一般射出来一只鸟,直上半天空。同时叽啾叽啾叫个不住,越叫越快,越叫越欢,越欢越旺跳。到了半天空,摊开翅膀,一边滑翔一边撒来串串生命的欢腾。
  这是南方的叫天子,学名云雀。
  我在北京常见笼子里养着画眉,体态丰满。洪子则小巧玲珑。百灵脖子上一道黑项圈,也有气派。后来见着一种鸟,像百灵又小一号,没有项圈。一身毛色更加黄里带灰,土名“娥勤”,学名却也是云雀。它的叫声像百灵,但不会学舌,绝没有南方的叫天子的拼命叫出欢喜来。
  毛色的不同,可能因环境而异,我打听它在大自然里的叫法,据说从麦田或杂林子里,箭一般地直射天空,飞得有多快,叫得有多欢……那么这是北方的云雀无疑了。
  如果养鸟也是社会需要,对丰富文化生活有好处,那么请养百灵吧,它会学舌。请养画眉吧,它蹲在笼子里多富态。请养小巧的洪子吧,它的嗓子清亮。
  请不要养云雀,它在笼子里,就丧失了全部长处。让它箭一般射向天空,让它叫尽欢腾的生命。我反对把云雀关在笼子里。
1.作者为何单单喜欢云雀?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分析后两段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本文为借鉴,请你描写一种鸟,不超过2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一个乞丐很早就上路了,当他把米袋子从右手换到左手,正要吹一下手上的灰尘时,一颗大而晶莹的露珠掉到了他的掌心。
  乞丐看了一会儿,把手掌递到唇边,对露珠说:“你知道我将做什么吗?”
  “你将把我吞下去。”
  “看来你比我更可怜,生命完全操纵在别人的手中。”
  “你错了,我还不懂什么叫可怜。我曾滋润过一个很大的丁香花蕾,并让她美丽地开放。现在我又将滋润另一个生命,这是我最大的快乐和幸运,我此生无悔了。”
  乞丐一下子停住了脚步。
1、从“看来你比我更可怜”这句话,可看出乞丐的生活态度是_____________。
2、“这是我最大的快乐和幸运”一句中的“这”指代什么?(在原文中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乞丐为什么“一下子停住了脚步”?把下面选项中正确的一项填入括号内。(   )
A、想要把露珠吞下去。
B、为自己的“可怜”而感到自卑、自惭。
C、被露珠的生活态度所震撼。
D、对露珠所起的伟大作用持怀疑态度。
4、作者通过对露珠的语言描写,反映出露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态度。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胡适的《毕业赠言》,完成问题。
诸位毕业同学:
  ①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一句话吧。这一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
  ②以前的功课也许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毕业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的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减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也绝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来少年淘汰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③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需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④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才能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撙衣节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⑤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10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3600多页,30年可读11万页书。
  ⑥诸位,11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3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功夫;4圈麻将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
  ⑦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⑧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们自己。
  ⑨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10年之后成什么器。
1、本演讲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请在下面的横线上进行填写,以显示全文思路:
提出赠言→________________→指出怎样做学问→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文字中有一个句子能突出全段的主要意思,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在第⑤自然段的横线上另外再补充一个恰当的同类事例(5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找一个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组成一个可浓缩全文内容的警句。
不要抛弃学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福建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怜悯和善行的距离
                   张揆辅
  ①瑟瑟的空气中,我跺着脚,焦急地等在长长的队尾,诅咒着这该死的冷天,抱怨着中药房处理事务的缓慢,照这样下去,再有一个小时我也抓不到药。
  ②当我在长凳坐下时,注意到旁边的老头——枯瘦的他裹着厚厚的棉衣,头上戴了个滑稽的婴儿绒帽,脸色苍青,在凳上蜷成一小团,马上要进入打盹的状态,“一旦睡着,他肯定要着凉的。”我这样想。
  ③一个抓完药的大妈推了推老头:“老张别睡,你儿子呢?”老头遽然睁眼,回答:“回家了。”“怎么把虚弱的老爹单独留在这儿呢?”我可怜起他来。
  ④一个护士问了一声,就走到旁边的房间里去,我听见她和别人的高声攀谈:“老张家真可怜,连两百块都拿不出,他儿子回去借钱了。”我是不是帮他些什么,我想。“你冷不冷?要不要我脱件衣服给你?”我问老头。老头愣了一下,随即摇头拒绝了。“或者,我扶你到护士房里的火炉前坐着等?”我再次提议,老头巴巴地往房里望了一眼,犹豫半天,说:“不打紧,我儿子很快就来了。”
  ⑤“你干什么?”当我还想提议时,过道里突然传来争执声,护士抓着一个汉子,汉子手里,抱着从病房里取出的一床棉被。“没见他快冻死了吗?”汉子过来,用棉被把老头包裹起来,见他这样,护士默许了,老头抬着感激的眼,对汉子说:“谢谢,谢谢。”
  ⑥我像被狠狠掴了一个耳光,这里的人,几乎都在同情老头,可没人真正为他做些什么,包括我。怜悯和善行之间,有一个不大不小的距离。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文章结尾处这个“不大不小的距离”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说说生活中你与文中的“我”或者“汉子”相似的经历,并谈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低姿态

   在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看到了那尊被称为“镇馆之宝”的跪射俑。导游介绍说,跪射俑被称为兵马俑中的精华,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作。陕西省就是以跪射俑作为标志的。
  我仔细观察这尊跪射俑:它身穿交领右衽齐膝长衣,外披黑色铠甲,胫着护腿,足穿方口齐头翘尖履。头绾圆形发髻。左腿蹲曲,右膝跪地,右足竖起,足尖抵地。上身微左侧,双目炯炯,凝视左前方。两手在身体右侧一上一下作持弓弩状。据介绍:跪射的姿态古称之为坐姿。坐姿和立姿是弓弩射击的两种基本动作。坐姿射击时重心稳,用力省,便于瞄准,同时目标小,是防守或设伏时比较理想的一种射击姿势。秦兵马俑坑至今已经出土清理各种陶俑1000多尊,除跪射俑外,皆有不同程度的损坏,需要人工修复。而这尊跪射俑是保存最完整的,是惟一一尊未经人工修复的。仔细观察,就连衣纹、发丝都还清晰可见。
  跪射俑何以能保存得如此完整?导游说,这得益于它的低姿态。首先,跪射俑身高只有1.2米,而普通立姿兵马俑的身高都在1.8至1.97米之间。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兵马俑坑都是地下坑道式土木结构建筑,当棚项塌陷、上木俱下时,高大的立姿俑首当其冲,低姿态的跪射俑受损害就小一些。其次,跪射俑作蹲跪姿,右膝、右足、左足三个支点呈等腰三角形支撑着上体,重心在下,增强了稳定性,与两足站立的立姿俑相比,不容易倾倒、破碎。因此,在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岁月风霜后,它依然能完整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由跪射俑想到处世之道。初涉世的年轻人,往往个性张扬,率意而为,不会委曲求全,结果可能是处处碰壁,而涉世渐深后,就知道了轻重,分清了主次,学会了内敛,少出风头,不生闲气,专心做事。像跪射俑一样,保持生命的低姿态,避开无谓的纷争,避开意外的伤害,更好地保全自己,发展自己,成就自己。
  老子说,当坚硬的牙齿脱落时,柔软的舌头还在。柔软胜过坚硬,无为胜过有为。学会在适当的时候,保持适当的低姿态,绝不是懦弱和畏缩,而是一种聪明的处世之道,是人生的大智慧、大境界。
1.为什么跪射俑被称为兵马俑中的精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对跪射俑的哪些方面详细地进行了刻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都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具体说说跪射俑保存得完整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由跪射俑想到处世之道”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怎样理解“处世之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