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 题。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 来。  鲁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 题。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 来。  鲁迅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 题。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 来。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 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的。
  “字不一定要写得好,但必须得使人一看了就认识, 青年人现在都太忙了……他自己赶快胡乱写完了事,别人看了三遍五遍看不明白,这费了多少工夫,他不管,反正这费的工夫不是他的。这存心是不太好的。”
  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鲁迅先生吃的是清茶。其余不吃饮料,咖啡、可可、牛奶、汽水之类,家里都不预备。
  鲁迅先生的休息,不听留声机,不出去散步,也不倒在床上睡觉,鲁迅先生自己说:“坐在椅子上翻一 翻书就是休息了。”
1.你认为第一段刻画了鲁迅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概括第二段的内容。 这段中加粗的词“轻捷”还可以用哪些词来替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段中加粗的“之”指 的是什么?鲁迅先生对青年人写信字迹潦草是什么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你的学习生活,谈谈你对写作业字迹潦草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乐观和开朗。
2.写出了鲁迅先生走路的特点。还可以用“轻快”“敏捷”来替换。
3.指青年人写信太草率。深恶痛绝之,但总是极认真地对待每一封信。
4.可以从学习习惯说起或以其他方面谈。答案“略”。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4题。
  我的父亲丰子恺,平日作画,喜欢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取材。记得抗战前在故乡时,他曾画过一个人牵着几只羊,每只羊的颈上都系着一根绳子。画好了挂在墙上,正好被帮我家挑水的青年农民看到了。他笑着说:“牵羊的时候,不论几只,只要用一根绳子系住带头的那一只,其余的都跟上来了。”父亲听了恍然大悟,同时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他重画了一张之后就把那故事讲给我们听。他说从前有个杜处士,珍藏着一幅“斗牛图”,是唐朝名画家戴嵩的作品。有一天他把画拿出来挂在门上晒,一个过路的牧童看到了,说:“画错了!画错了!”杜处士听了心里想,一个乡下小儿竟敢批评起名画家来了,这还了得,便很不以为然地问错在哪里。那牧童说,两牛相斗,牛最用力的是两只角,尾巴总是紧紧地夹在两股中间;画上的两只牛,尾巴都翘了起来,这不是画错了吗? 父亲在结束故事时感慨地说:“看来要画好画,不能光凭想象,必须仔细观察事物,还应该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父亲说到做到。有一次为了画一幅背纤图,他事先特地到河边去进行实地观察,发现来往货船走在最前面的纤夫大多是倒走的,经过了解,才知道倒走能够掌握航船的动向,可以随时通知其他的纤夫改变纤法。他便按观察所得画了这幅《背纤图》。
1.用“_______”在文中画出能表现这篇文章中心意思的句子。
2.文中记了三件事,根据记叙要素的知识,你认为第一件事的结果是( )
A.父亲听了恍然大悟,同时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
B.父亲画的画被青年农民看到。
C.父亲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把那故事讲给我们听。
D.父亲接受了青年农民的意见,重画了一张。
3.第二件事和第三件事之间有一个过渡句,找出来,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丰子恺先生对子女说“应该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这句话强调了什么?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6题。 我的信念
  ⑴生活对于任何一个男女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最要紧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对每一件事情都具有天赋的才能。并且,无论付出多大代价,都要把这件事完成,当事情结束的时候,你要能够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
  ⑵有一年的春天,我因病被迫在家里休息数周。我注视着我的女儿们所养的蚕,蚕结茧了,这使我很感兴趣。望着这些蚕固执地、勤奋地工作,我感到我和它们非常相似。像它们一样,我总是耐心地集中在一个目标上,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正如蚕被鞭策着去结它的茧子一般。
  ⑶近五十年来,我致力于科学的研究,而研究,基本上是对真理的探索。我有许多美好快乐的记忆。少年时期,我在巴黎大学孤独地度过求学的岁月。在后来献身科学的整个时期,我丈夫和我在简陋的环境里艰辛地研究,我们专心致志,像在梦幻之中一般。后来我们发现了镭。
  ⑷我一生中,总是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竭力保持宁静的环境,以免受人事的干扰和盛名的拖累。
  ⑸我觉得,在科学方面,我们是有对事而不是对人的兴趣。当皮埃尔·居里和我决定应否在我们的发现上获取经济上的利益时,我们都认为这是违反我们的纯粹研究观念的。因而我们没有申请镭的专利,也就是抛弃了一笔财富。我坚信我们是对的。诚然,人类需要追求现实的人,他们在工作中获得很大的报酬,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科学研究强烈地吸引着他们,使他们忘我地工作,没有闲暇,也没有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我唯一的奢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我从不认为这种权益是理所应当的,因为在二十四岁以前我一直居住在被占领被蹂躏的波兰。我估计过法国自由的价值。
  ⑹我并非生来就是一个性情温和的人。我很早就知道,许多像我一样敏感的人,即使受了一言半语的呵责,也会过分懊恼,因而我尽量隐藏自己的敏感。从我丈夫温和沉静的性格中,我获益匪浅。当他猝然长逝以后,我便学会了忍耐。我年纪渐老,我愈会欣赏生活中的种种琐事,如栽花,植树,建筑,对诵诗和眺望星辰,也有一点兴趣。
  ⑺我一直沉醉于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我认定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只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他更像一个小孩儿,沉醉在如同神话故事一样的大自然中。科学的这种魅力,就是使我终身能够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的主要因素了。
1、第⑴段中居里夫人认为对待生活应有哪两种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居里夫人对“蚕结着茧子”感兴趣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⑵段中说“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这“某种力量”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⑸段中的“寻求现实的人”与“梦想家”有什么区别?居里夫人对这两类人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⑺段中“他更像一个小孩儿,沉醉在如同神话故事一样的大自然中”一句强调了科学家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科学的这种魅力,就是使我终生能够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的主要因素了”一句中“科学的魅力”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完成下面1—6题。开出良心的处方
  王瑞锋是一家有名的私家医院的院长,当我问及他的创业史,他竟带着几分与他的年龄和阅历不相称的腼腆,向我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我最初工作的医院有一条规定,医生的工资和奖金都与业务量挂钩。在这种机制的鼓舞下,许多医生为了自己的利益,不管患者病情如何,总要你去各个辅助科室走一遭,做没有必要的化验与检查。开处方时,能用贵一点的药,就不开便宜的。最初,我也这么做,并没有感觉有什么不妥。直到有一天,一个农民哀伤的眼神让我看到自己卑贱、猥琐的灵魂。
  那天,一个衣着破旧的农民走进我的诊室,我为他检查后,确定他患的只是平常的肠道寄生虫病。我正要开处方,不经意抬起头,见他正怯怯地看着我,“医生,我的病严重吗?要治得花多少钱?”
  我一愣,开处方的手不由自主地停下来。见我犹豫,农民的脸一下子变得惨白,“钱多我就不治了,回家等死去。孩子他娘去年得子宫癌,一年多没治好,最后还是死了,欠的债至今还没还完呢。不能再因为我,让两个孩子这辈子翻不了身啊。”他嗫嚅着,眼泪顺着干枯的脸淌下来。
  深深的愧疚啮噬着我。作为医生,本应以救死扶伤为天职,我们却为一己私利,公然违背良心与职业道德,让这些贫穷善良的人,对高额的药费望而却步。原本微不足道的小病,因得不到及时的医治而延误。十几年学医,难道就是为了中饱私囊吗?
  那张满是褶皱的脸,让我羞愧难当,我发誓再也不开泡沫处方了。也正是这个决定,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最初几个月,我甚至拿不到别人工资的1/4。一年后,才渐渐有一批固定的病人。许多病人,一进门便直接找我。虽然,许多时候我看三四个病人,不如别的医生看一个病人的收入高,但那一束束信任的目光,让我体会到被人尊重的滋味,那不是钱所能买到的。
  别的医生纷纷向院长反映,说我夺去了他们的病人。我一气之下辞职,自己开办了一家小诊所。我原来的病人,好多不惜辗转几十里路,找我给他们看病。那种被人信任的感觉,一次次激励我将诊所支撑下来。
  后来,我的一位病人看重我的人品,为我投资建起市里第一家私人医院。现在我们医院招聘员工时,我都会给他们提一个要求:面对病人,请开出你良心的处方。
  王院长的创业史,和德国西门子电器公司的创始人维尔纳先生有许多类似的地方。过去的一百多年里,西门子公司为世界架起第一部长途电话机,最早发明并运用发电机,研制出世界第一辆电车……这个具有传奇色彩的老人,在他晚年谈到自己的创业史时,曾经说过一句很耐人寻味的话:“我的一生中,所选择的研究总是以大众利益为前提,但到最后最大的受益者却总是我自己。”        (选自《特别关注》)
1.文章第一段和后文是什么关系,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划线句中“泡沫处方”的具体含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让我看到自己卑贱、猥琐的灵魂”的一件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我”取得事业上的巨大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结尾说,王院长的创业史和维尔纳先生“有许多类似的地方”,你认为他们最为相似的一点在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文章内容,从怎样做人的角度自行设计一条“人生格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A
  (1)我称之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力量取胜的人,而仅仅是因其心灵才伟大的人。正如他们中最伟大的一个,亦即我们将叙述其生平的那个人所说:“除了善良,我不承认还有其他高人一等的标志。”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而只有一些为群氓而立的腹中空空的偶像,时间会将它们统统摧毁。成败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伟大,而不是显得伟大。
  (2)我们试图在此为之立传的这些人,他们的人生几乎都是一种长期的受难。或是悲剧性的命运使他们的灵魂在肉体和精神、贫困和疾病的磨难中经受锤炼;或是目击同胞遭受不可名状的苦难和羞辱的折磨,从而使他们的生命受到摧残,心灵为之撕裂,使他们每日都在痛苦中受煎熬。他们的伟大固然来自坚强的毅力,同时也来自所经历的忧患。不幸的人们啊,切勿过分怨天尤人!人类中最优秀的人物与你们同在。从他们的勇气中汲取营养吧;如果我们太虚弱,就把头枕在他们膝上稍事休息。他们会抚慰我们,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涌流着公正之边和强大之善的激流。甚至无须询问他们的作品、倾听他们的声音,仅从他们的眼睛、从有关他们生活的记述中,我们就能读懂:生活从来不曾像在患难中那样伟大、丰盈和幸福。
B
  “亲爱的贝多芬!多少人已赞颂过他艺术上的伟大,但他远不止是音乐家中的第一人,而是近代艺术中最英勇的力。对于一切受苦而奋斗的人,他是最大而最好的朋友。当我们对着世界的劫难感到忧伤时,他会到我们身旁来,好似坐在一个穿着丧服的母亲旁边,一言不发,在琴上唱着他隐忍的悲歌,安慰那哭泣的人。当我们对德与恶的庸俗斗争到疲惫的辰光,到此意志与信仰的海洋中浸润一下,将获得无可言喻的裨益。他分赠我们的是一股勇气,一种奋斗的欢乐……”
1.分别用一句话概括A、B两个文段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1)段关于伟大论述,出现了两个概念:“伟大”、“显得伟大”,你认为贝多芬属于哪一种?为什么?请在B段中选取内容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2)段中说“从他们的勇气中汲取营养吧”,读了《贝多芬传》,你从贝多芬身上汲取了什么营养?请结合贝多芬的事迹,谈谈你的体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广东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6题。 游侠
李白

  ①李白的生命是由西域移植到大唐版图的。
  ②异域情调、漂泊情怀其实充满李白所有诗文。李白是没有故乡的,或者说无处不是故乡,醉酒的地方就是故乡。他由碎叶入蜀,由蜀入荆楚入山东,由山东又辐射到大唐各地,沸腾的血液使他不能在任何一个地方安住,他永远行走在漂泊的长路上,饮他的酒,洒他的泪,唱他的歌。“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暑,百代之过客。”(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这是诗人眼中的时间和宇宙——天地间只有逆旅和过客。诗人拒绝根的存在。这是彻底的漂泊情怀:把生命看做一场纯粹的漂泊,并这样实践着,在中国文化史是没有第二人的。
  ③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他的浪漫、癫狂、爱恨情仇、寂寞与痛苦、梦与醒,他的豪气义气,他的漂泊,全都达于极端。“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所有读书人心目中的偶像却不是他的偶像。他有时也说孔丘几句好话,那是他向往功名富贵了。在他眼里,游侠比皓首穷经的儒生光彩多了。“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意轻千金裘,顾向平原笔。吾亦坦荡人,拂衣可同调。”(李白《古风其十》)只有鲁仲连这样的侠客才是可与之同调的朋友。李白自称“十五好剑术”,传说中他曾手刃数人。他二十几岁便“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维扬(今扬州)不到一年,“散金三十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这都是此游侠行径。他与朋友吴指南游楚,吴不幸病死于洞庭,李白抚尸大哭。大约那时洞庭一带还是很荒凉的,老虎来了,李白坚守不动。老虎走了,他将朋友权且葬下,后又返回旧地,起出朋友骨殖,就着湖水洗将,背着这骨殖走了很远的路,为朋友重新选择了葬地。有这份超乎功利之上的痴情,就是一位真正的游侠了。即命名闯进了朝廷,他那强横的乃至有无赖的游侠脾气也不是改的。力士脱靴,贵妃捧墨,御手调羹,他要求权贵尊重他,皇帝也应把他当朋友待才好。他不习惯仰视。他之信任自己远胜过别人对他的信任。这一切足令权贵齿冷,令谦谦君子瞠目结舌。
  ④鲁仲连功成却拒绝平原君赏赐给他的富贵功名,因而取得了不仰视权贵,进而折服权贵的资格。李白大呼要功名,要富贵,要酒,要女人,要朋友,却仍然要求权贵与平交,不得小看他。这个李白呀,他不知道这是怎样一个妄想!
  ⑤在喀什、若羌、阿勒泰、伊犁这些西域城市之间跋涉,每个地方的人文地理都给我有力的震撼,几十个世纪以来,这片广袤的大地为游牧民族提供了表演的舞台,今日,我们仍能感受到游牧者后裔的单纯与猛烈。昆仑山、天山、阿勒泰山,像横亘中亚细亚的三架竖琴,将咚咚的马蹄声传递到最遥远的地方。骑士们贲张的血脉不理会任何荒凉。成吉思汗的马队从塔尔马哈台从伊犁河从阿勒泰山掠向中原,将浩瀚的里海变成内陆湖。多么凶蛮单纯而强烈的节奏啊。这个“只识弯弓射大雕”的大汗可真是大手笔啊。李白从另一个方向来了,大地高山冰川骏马胡姬,他为他精神的马队。他不在意中原已有的温柔敦厚细腻空灵,大笔横扫,狂飚突进,给大唐诗坛注入西域骑士的剽悍与纯粹,令所有***人墨客为之一惊。沿庭烟波,赤壁风云,蜀道猿啼,浩荡江河,全都下子飞扬起来。
  ⑥游侠李白飒沓而来,他的双脚和诗等生动了大唐山水。(选自《散文》2003年第12期,有删改)
1、第②自然段中“诗人拒绝根的存在”一句,“根”指的是_________诗人拒绝根的存在的原因是因为他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而他把生命看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请联系文章第③自然段,按要求分条表述。(每条不得超出四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④自然段说“他不知道这是怎样一个妄想”,为什么说是一个“妄想”?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李白没有取得像鲁仲连那样的功名
B、李白也没有像鲁仲连那样拒绝功名富贵
C、李白像鲁仲连那样不追求世俗也不阿谈权贵
D、李白像鲁仲连那样追求世俗却不阿谈权贵
4.仿照下列句子的形式,另写一个句子。
例句:昆仑山、天山、阿勒泰山,像横亘中亚细亚的三架竖琴,将咚咚的马蹄声传递到最遥远的地方,传递到最遥远地方的山谷和旷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在第⑤自然段中概括描绘了“昆仑山”、“骑士”和“成吉思汗的马队”等诸多形象,有什么作用?请按要求填空回答。
这些形象都具有西域的特征,描绘这些形象是为了引出李白诗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西域风格特点,是为了引出李白独特的诗风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
6.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章的开篇从李白独特的性格特点着笔,以抒清的笔调,艺术地再现了诗人孤独的人生之路。
B、李白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光阴者,百代之过客”、“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这些诗句都体现了“侠”对李白的影响。
C、作者重走西域之路,目的不只在于欣赏地方性的人文地理风貌,其用心更多的是探寻当年的西域文化给李白带来的影响。
D、文章通过脱靴的力士、捧墨的贵妃、不仰视权贵的鲁仲连与李白的对比,充分渲染了李白洒脱不羁、蔑视权贵的个性。
E、文章的结尾形象而生动,含蓄点明了李白独特的诗风对大唐诗坛的影响以及他在唐代诗坛上的重要位置。


题型:四川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