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考查(12分)材料一:西风东渐,洋节流行,捧为时尚。据调查,在中国人喜欢的西方节日中,排名前几位的分别是:圣诞节、母亲节、情人节和愚人节。中国人喜欢过

综合性学习考查(12分)材料一:西风东渐,洋节流行,捧为时尚。据调查,在中国人喜欢的西方节日中,排名前几位的分别是:圣诞节、母亲节、情人节和愚人节。中国人喜欢过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综合性学习考查(12分)
材料一:西风东渐,洋节流行,捧为时尚。据调查,在中国人喜欢的西方节日中,排名前几位的分别是:圣诞节、母亲节、情人节和愚人节。中国人喜欢过西方节日,其动机主要是:表达情感(亲情、爱情、友情);凑凑热闹,轻松自己;追赶时尚,炫丽自己。
材料二:中国的传统节日同样魅力无限——那悠久的历史文化与节日盛会交融在一起。如春节团圆、除夕数岁、中秋赏月、清明踏青、重阳登高、端午赛舟、元宵闹灯……绚丽壮观,流光溢彩,妙趣横生。
小题1:请用一段简要的文字对材料一的主要信息进行概括。 (2分)
                                                                               
小题2:我国许多独特的民间传统节日都被文人墨客记录在了笔下,请你根据下列诗句判断诗人反映的是我国哪一个传统节日,在横线上填写节日的名称。(4分)
①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②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③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挑换旧符。                        
④中庭地的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小题3:每一个节日都是我们的一个传统,一份文化,当今社会不断地倡导弘扬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现在请你从传统节日中选取一个,仿照示例对所选节日进行精彩的场景描写(60字),用来起到宣传的作用。(6分)
示例:五月五日端午节赛龙船。龙船形如柳叶,船头船尾刻有彩色的龙头与龙尾。水手们穿红着绿,一人击鼓,一人举旗,阵容整齐。比赛开始,锣鼓齐鸣,但见水手们和着鼓点,浆起浆落,动作刚劲。龙船如飞,争先恐后,紧张激烈。岸上的人们也拼命地呐喊助威。场面蔚为壮观。
                                                                                            
                                                                                      
答案

小题1:西风东渐,洋节流行,捧为时尚。
小题2:①元宵节 ②重阳节 ③春节、除夕 ④ 中秋节
小题3:略(必须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根据题目中“材料一的主要信息”的要求,读材料一可知,第一句“西风东渐,洋节流行,捧为时尚”概括了材料一前半部分的主要内容。“中国人喜欢过西方节日,其动机主要是”概括了材料一后半部分的主要内容。因此,如果没有字数限制,我们可以概括为:洋节流行的现状及中国人喜欢过洋节的动机。
点评:理解材料时,要注意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如提示下文的语句等,然后根据这些关键语句,把材料中的信息总结出来,组成切题的语句来作答。
小题2:试题分析:“元夜、花市灯如昼、人约黄昏后”点明是元宵节。“遍插茱萸”的习俗及此诗的题目《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可知是重阳节。“一岁除、新挑换旧符”可知是我国的春节,也就是除夕。“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根据诗中的“秋、月明”可知,是中秋节。
点评: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所以我们不仅要在课内学习,还要在课外积累。平时我们要培养自己对多种知识的兴趣,积累一些成语故事、名人名言与事例、俗语、歇后语、诗句、民俗、名胜古迹、家乡习俗等,并不时的与同学进行交流。这样,不仅可以促进自己的积累,还可以在考试时,备不时之需。
小题3:试题分析:根据示例可知,要写出哪个节日,有什么习俗,这个习俗有什么内容(场面如何)等,能起到宣传的目的。根据小题二的提示,我们可以写春节。比如,春节有贴对联、包饺子、放烟花鞭炮等习俗。可以选其中熟悉的一个描写出来。注意要达到最基本的字数的要求。
点评:平时要养成多看、多想、多说、多写的好习惯,最好能养成读书、记笔记、记日记的好习惯,把好的语句积累下来,并勤于练笔,加以模仿。这样,天长日久,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语言的能力一定会突飞猛进。
举一反三
综合性学习(共11分)
2012年11月8日“十八大”在北京顺利召开。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十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培养学生爱国精神,学校举办了“数字十年”专题展览。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小题1:下面两则材料来自“数字十年——中国科技”专栏,请分别提取其主要信息,并用一句话概括我国科技发展的趋势。(4分)
【材料一】
2002~2011年我国发明专利授权量比较图

【材料二】
2006年,攻克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等三大世界性工程难题的青藏铁路全线建成通车,成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创造了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一大奇迹;2008年,应用航天技术克服低温、低压、缺氧、大风等难题研制的奥运火炬,首次在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熊熊点燃;2010年, “天河一号”以每秒2570万亿次的实测运算速度跃居世界第一;到2012年,我国仅用27年时间就实现了发明专利授权总量从1件到100万件的目标,成为世界上实现这一目标历时最短的国家……
(1)主要信息:  ①  ,   ②  
(2)趋势:      
小题2:下面两则材料来自“数字十年——中国民生”专栏,请根据这些材料,写出我国在社会民生方面的两大变化及一个结论。(4分)
【材料三】
2005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了废止农业税条例的决定草案,新中国实施了近50年的农业税条例被依法废止,这项惠农政策正式上升为国家法律。自2006年1月1日起,中国8亿农民不再需要缴纳农业税,从公元前594年春秋时期鲁国实施“初税亩”开始,历史上曾经实行了2600年的“皇粮国税”退出历史舞台。
【材料四】
截至2012年8月,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体系框架已经初步形成。全国所有的2853个县级行政区全部启动了“新农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绝大多数县级行政区启动了“城居保”(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工作。全国已经有4.32亿城乡居民被纳入“新农保”和“城居保”这两项制度当中,再加上城镇职工2.95亿的参保人群,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覆盖人群已经超过了7亿人。
(1)两大变化:  ①  ,    ②  
(2)结论:          
小题3:请根据以上材料,续写某同学在“数字十年”专题展览留言簿上所写寄语的下句。(要求:与上句语意相关、句式相同、字数相等)(3分)
上句:观趋势,科学技术成就显著;
下句: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语文活动。下面有两幅图,请选择其中一幅,仔细观察并认真思考后,说说自己从图中读出了什么。(读出的内容要求准确、具体。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水平考查。(共12分)
某社区(村委会)将举办一次主题是“生态与文明”的图片展览,下面是这次展览的部分素材。假设你是这次展览筹备工作的参与者,请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来完成以下几项任务。


小题1:请将下面提供的语言材料重新组织润色,使之成为一段思路连贯、中心明确、语言畅达的文字,作为展览中的“写在前面的话”,来介绍举办展览的目的意义。(可以调整顺序和添加适当文字。4分)
(1)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2)为所欲为 肆无忌惮
(3)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    (4)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                                                                      
小题2:图片共分A、B两组,请任选一组拟出恰当的标题。(2分)
小题3:请为A4(车上让座)、B2(人为山火)两幅图片分别配上精练的说明文字。(4分)
小题4:展览室中将挂上一副对联,别人已写了上联,请你写出下联。(内容须与展览主题吻合。2分)
上联:提高文明素养创建美好家园
下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结合语境,将下列语句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莫高窟可以傲视异邦古迹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千多年的层层累聚。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  ①  。一千年而始终活着,血脉畅通、呼吸匀称,这是一种何等壮阔的生命!  ②  ,每个艺术家又牵连着喧闹的背景,在这里举行着横跨千年的游行。
A.①把一千年的生命看活② 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前仆后继向我们走来
B.①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② 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前呼后拥向我们走来
C.①把一千年的生命看活② 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前呼后拥向我们走来
D.①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② 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前仆后继向我们走来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共11分)
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国务院决定从2009年起,每年8月8日为“全民健身日”。 2012年8月8日为第四个“全民健身日”,请阅读材料,完成下面的任务。
小题1:
分析下图,提取主要信息,并回答从中得出什么结论。(5分)

①主要信息:                                   
②结论:                                       
小题2:
请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概括北京与天津举行“全民健身日”活动的两个共同特点。(3分)
【材料一】
8月8日,为期14天的第二届北京奥运城市体育文化节开幕式暨第三届北京奥运城市发展论坛在“全民健身日”这天于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在活动期间,大多数体育场所免费向市民开放。据了解,第二届北京奥运城市体育文化节涵盖四大类共56项文体活动,举办周期自8月8日至21日,文化节还包括全民健身夏日广场、北京市中小学校园足球赛、北京国际体育电影周,以及全市各场馆和社区同期举办的大型群众体育文化活动。
【材料二】
在第四个“全民健身日”活动期间,天津各区县和各单位组织各项活动将达到95项。来自有关区县、高校和企业的健身队伍,表演了精彩的街舞、拉丁舞、广播体操、太极柔力球等节目,赢得观众阵阵热烈掌声。市体育局还安排了体质检测车,免费为市民进行体质检测。
共同特点:                                                                 
小题3:
有一位市民为“全民健身日”写了一副对联,请你续写下句(3分)
运动是线,健身为梭,梭穿线织强体魄;
:       ,       ,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