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是中国的多事之秋,也是考验中国人民的一年,根据过去的一年所发生的事情,写一写自己的体会。(5分)(不少于100字)

2008年是中国的多事之秋,也是考验中国人民的一年,根据过去的一年所发生的事情,写一写自己的体会。(5分)(不少于100字)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008年是中国的多事之秋,也是考验中国人民的一年,根据过去的一年所发生的事情,写一写自己的体会。(5分)(不少于100字)
答案

解析
本题是一道开放题。结合2008年中国发生的大事来写自己的感受即可。
举一反三
根据对话情境,完成小题。(7分)
厦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人行道自行车道要建林荫路,引起了同学们的热议。
同学甲:太好了,这样我以后漫步在大街小巷上,能更加赏心悦目地感悟到“幸福的厦门”了。
同学乙:这固然是好,厦门可以满眼绿意,更适合人居,让我们充分领略生命的多彩。但是如果要以牺牲原有的树木、花草的生命为代价,我则满怀痛惜与不舍。
同学丙: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向市政园林局建议将未达林荫路标准的路段因地制宜补植树冠大树荫浓的乔木,以达到林荫路标准呢?
同学丁:我们是不是可以借鉴苏州杭州的城市彩化经验,大量运用色叶植物和灌木进行搭配种植,使绿化彩化植物配置合理,层次丰富,色彩对比明显,形成绿化彩化的大色块效果呢?
同学甲:我也有合理的建议……
小题1:同学甲、同学乙和同学丙争论的焦点是:(   )(2分)
A.厦门是否要争创国家森林城市
B.争创国家森林城市是要以牺牲原有的树木、花草的生命为代价的
C.厦门该如何更好地争创“国家森林城市”
小题2:下面说法与同学乙的观点不相符的一项是:(   )(2分)
A.他支持厦门在人行道自行车道上建林荫路
B.他不支持厦门在人行道自行车道上建林荫路
C.他希望厦门在争创国家森林城市的同时能尊重原有植物的生命。
小题3:假如你是同学甲,你会发表怎样的合理建议?请将你的理由说清楚。(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12分)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培根说:“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温家宝总理告诉我们“不读书的个人是没有前途的,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为了喜迎第17个世界读书日(4月23日),我校推出了“书香盈我心”的读书节系列活动,请你参与此次活动:
小题1:【诗之品】
在读书节即将拉开帷幕时,让我们重温朱熹的《观书有感》以展现情景、启迪心智:(4分)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①请你将第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②你从第三、四句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小题2:【表之思】
在第十七个世界读书日(4.23)即将来临之际,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项目4月19日在京公布调查结果:



①从上面的统计表格中,你获取的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②结合下面有关手机阅读的统计资料,谈谈你对现在中学生读书现状的思考。(3分)
资料:调查中发现,手机阅读主力人群呈现“学历越低,阅读率越高”的现象。手机阅读人群的学历大多集中在大专、高中和初中,这三个群体在手机阅读人群总体中几乎占到八成(79.0%)。而高等学历(本科及以上)仅占17.9%,低学历者(小学)仅占3.1%。手机阅读人群平均每天进行手机阅读的时长接近40分钟,平均每年花费在手机阅读上的费用约为20元。
思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我之见】
为了进一步营造“书香校园”,争做幸福的读书人,我们厦外可以开展怎样有意义的读书活动呢?请你为学校或语文老师出一个金点子吧,并简述你的理由或具体操作方法。(2分)
小题4:【书之荐】
“带一袭书香进校园,传一脉薪火照人生”,为了酿造更为浓郁的书香,我校心理社和读书社开辟了厦外“心灵书吧”,希望同学们能踊跃将自己平时所读到的最为喜爱,最有体会的一本书暂时奉献给“书吧”,并仿照例句在书的扉页上写上你的推荐词。(2分)
例句:《水浒传》—— 一幅北宋末年的生活画卷,一曲梁山好汉的英雄赞歌。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语文综合实践。(12分)
第八届江苏读书节以“同享阅读快乐、共建美好江苏”为主题,从4月20日起至10月31日,将组织开展12项活动。由省语委、省教育厅、省文明办主办的“中华诵·爱祖国爱江苏爱家乡”经典诵读系列活动作为其中一项重要活动,将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据此,新华中学九(2)班开展语文专题活动——《走近文学大师》,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小题1:活动一:寻找大师,景仰魅力
文学天空,群星璀璨,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文学大师呢?同学们认为“文学大师”必须是在文学领域有突出成就、为大家所公认,且德高望重的作家,必须具有伟大的作品和深邃的思想。
请你说出下面四位大师分别是谁,并仿照示例从中选择一位进行介绍,说说选中他们为“文学大师”的理由。(6分)
示例:屈原——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创造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审美意象。代表作《离***》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1)四位大师分别是:                                   
(2)(2分)
姓名
 
入选理由
 
小题2:活动二:走进经典,走向大师
我等一百八人,上应天星,生死一处。今者天子宽恩降诏,赦罪招安,大小众人,尽皆释其所犯。我等一百八人,早晚朝京面圣,莫负天子洪恩。汝等军校,也有自来落草的,也有随众上山的,亦有军官失陷的,亦有掳掠来的。今次我等受了招安,俱赴朝廷。你等如愿去的,作速上名进发;如不愿去的,就这里报名相辞。我自赍发你等下山,任从生理。       (选自《水浒传》)
(1)这段话出自作品中的哪一个人物?        (1分)
(2)从这段话中可知粱山好汉一百单八将上梁山的具体原因各不相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请各举一例加以说明。(3分)
①官逼民反型,代表人物是:         。②战败投降型,代表人物是:           
③自愿上山型,代表人物是:         
小题3:活动三:走近大师,走进生活
大师如璀璨夜空中的繁星映照苍穹。他们的思想能量是可以感受到的,有时甚至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可以注入读者的精神世界。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被革命者囚禁在狱中时,读了伏尔泰和卢梭的著作,哀叹说:“这两个人亡了法国!”而斯托夫人的一部《汤姆叔叔的小屋》引发解放黑奴的南北战争 ……
请结合你的学习经验,简要说说应该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才能做到“走近文学大师”?(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学校开展“关注语文”的调查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习题。(3分)
【关注一】临阵磨枪来不及
现象:(A)初一的小明同学,发现自己语文学习出现了困难,(B)语文成绩的提高比较缓慢,不像某些科目,临阵磨枪就能收效显著。如果语文成绩不能提高,(C)学习就成为语文最大的绊脚石。(D)对此,他极为困惑却又无能为力,深感烦恼。
对策:语文学习要广泛积累。
【关注二】只背经典有局限
现象:初二的小磊同学在小学时就背诵了《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国学经典,但谈起现在的语文学习,他还是一头雾水。
对策:语文学习要             
【关注三】             
现象:进入初三,小飞同学天天在语文的题海中拼搏,可是语文成绩仍然徘徊不前。
对策:语文练习要适度、得法。
小题1:【关注一】中有一处画线句有语病,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1分)
【答】(   )处有语病,应改为:                                                
小题2:给【关注二】写出一条对策。(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给【关注三】拟定一个标题(限7个字)。(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答题。(共8分)
材料一:今年三月以来,有关“杜甫很忙”的一切话题在网络上被疯狂转载,而与“杜甫”相关的课本,T恤等也销路顺畅。对于面临工作压力和个人空间日益狭小的现代人,这不过是民众在快餐文化下的一场狂欢。但是,粗糙低俗的快餐文化长期成为我们的精神食粮,就会引起“精神沙化”:形形色色的文化快餐,大面积地侵占了我们的精神领域,人们在接受快餐文化的同尊,逐渐失去了高雅的品位,导致价值取向的迷失。
材料二:在某中学,同学们就原著改编的影视剧等“文化快餐”态度不一:(甲)接受。他们认为把严肃的题材以原著改编的影视剧的形式表现出来,同样也能体现其中所要包含的主要思想,与看名著相比较,差别并不很大。(乙)拒绝。不少同学认为观看根据原著改编的影视剧,观众会被演员的表演所左右,会随着演员的演绎来理解作品,甚至会误导观众。如果我们要了解作者想要说什么,想要表达什么,还是要去读原著。
小题1: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2个字)(2分)
小题2:材料二中的两种态度,你同意哪一种?请结合自己阅读体验,简要说明理由。(3分)
小题3:班级举行《师生共同读经典》读书交流会,请你扮演不同的角色参加活动。(3分)
①下面开场白中的划线句有搭配不当的语病,请加以修改。(1分)
经典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经典,如同与大师共同携手,可以扩大水平,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经典。
修改:____
②给对联应对活动拟写一个下联。(2分)
上联:品美文若饮甘露,
下联: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