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天、地、人,共同铭记这一天!中国载人航天史上的第一次太空课,于2013年6月20日上午10时开讲。神舟十号三位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开展基础物理实验,为全国青

材料一:天、地、人,共同铭记这一天!中国载人航天史上的第一次太空课,于2013年6月20日上午10时开讲。神舟十号三位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开展基础物理实验,为全国青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材料一:天、地、人,共同铭记这一天!中国载人航天史上的第一次太空课,于2013年6月20日上午10时开讲。神舟十号三位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开展基础物理实验,为全国青少年进行天空授课。浩瀚壮阔的中国太空第一课,从苍茫宇宙向中华大地点燃了中华民族的科学梦想。
材料二: 2013年6月17日,在德国莱比锡开幕的2013年国际超级计算机大会上,中国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峰值计算速度达到每秒54.9千万亿次,持续计算速度达到每秒33.86千万亿次,成为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综合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1)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什么?
(2)青少年的科学精神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两院院士晶绪说:“如果年轻一代对科学技术不感兴趣,只想着当官当企业家赚钱,我想中国不可能强盛。”请你谈谈学校应如何培养青少年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答案

(1)说明了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我国已经建立起坚实的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已走在世界的前列。(4分)
(2)①学校要实施科技教育,营造创新环境和创新氛围;
②开设科普教育的学科,提高学生对科技的兴趣;
③举办科技讲座,成立科技活动兴趣小组,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
④每年定期开展科技节,举办科技创新大赛。
(每点2分,其他言之有理的也可以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回答材料题的基本要求是从材料中读出教材的基本观点。这要求学生读材料要细致,站准立场,课文知识需牢记否则容易答偏或材料与教材脱节。材料一阐述我国在航天领域的科技成就。材料二说明我国在电子领域的科技成就。这些都是创新的成果,并且在世界上已处于前列。
(2)培养青少年对科学技术的兴趣最主要的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那在解答中可以列举营造学习科技的具体活动。这是开放性的题目。只要符合题意就可以。
举一反三
据报道,某报社与某市总工会联合发起的“关爱农民工子女上学,构建和谐社会”主题活动,共筹资80万元,为325名家庭困难的农民工子女免除杂费,这一主题活动
A.彻底解决了受教育问题
B.无法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难问题
C.有利于教育的均衡发展         
D.是社会主义法律规定必做的行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3 年1 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2012 年度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党和国家领导人向为国家科技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获奖代表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这说明 (    )
①我国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②我国坚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③我国重视高新科技,积极推进民主法治建设 
④我国尊重知识,重视人才。
A.①④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能体现科技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事例是
①中国的“天河二号”成为当今世界运算速度最快、综合技术领先的超级计算机
②全球最强超级台风“海燕”于2013年11月8日重创菲律宾
③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④美国科学家发现了可延长一些动物机体生命的“长寿”基因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规范招人用人制度,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一切影响
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这主要体现了我国
A.坚持教育优先发展B.加快科学技术发展
C.实施人才强国战略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68.5%,石油占比17.7%,水能7.1%,天然气4.7%,核能占0.8%,其他占1.2%。2012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36.2亿吨标煤,消耗全世界20%的能源。中国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美国的3.3倍,日本的7倍,同时高于巴西、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中国每消耗1吨标煤的能源仅创造14000元人民币的GDP,而全球平均水平是消耗1吨标煤创造25000元GDP,美国的水平是31000元GDP,日本是50000元GDP。
材料二:2013年12月,全国许多城市的检测点PM2.5指数超过300,即空气质量为严重污染;由此造成的全国大范围雾霾天气使得公路上交通事故频发,城市各大医院呼吸内科、过敏源测试科等接诊人数在短短几天内飙升了几倍。
注:1.GDP是国内生产总值,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2.PM2.5是衡量我们所呼吸的空气质量的好坏标准的数值;其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
(1)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中蕴含的信息。(6分)
(2)面对材料二反映的问题,我国应该做出怎样的选择?请联系国情说明理由。(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