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1)写出图中河流所属的水循环环节。根据图中②、③两处的地貌类型,说出其成因并据此简述水循环的地理意义。(3分)(2)由于人口增长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1)写出图中河流所属的水循环环节。根据图中②、③两处的地貌类型,说出其成因并据此简述水循环的地理意义。(3分)(2)由于人口增长

题型:综合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写出图中河流所属的水循环环节。根据图中②、③两处的地貌类型,说出其成因并据此简述水循环的地理意义。(3分)
(2)由于人口增长,图中①、④两处的森林正在被日益扩大的耕地所取代。简述这一现象的发生对当地气候或河流水文特征产生的影响(任选其一回答),并说出这种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影响所体现出的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6分)
煤矿透水事故是指矿井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地表水和地下水通过裂隙、断层、塌陷区等各种通道无法控制地涌入矿井工作面,造成作业人员伤亡或矿井财产损失的水灾事故。
(3)若图中甲、乙两处为地下采煤矿区,请写出易发生透水事故的地区,并说明原因。(3分)
(4)若图中丙、丁两地是地震高发区,根据自然灾害的关联性特点,分别写出⑤、⑥两地极易诱发的自然灾害。(2分)
答案

(1)水循环环节:地表径流。
成因:②、③处均为流水沉积作用形成。
地理意义:塑造地表形态。
(2)对气候的影响:降水减少;气温日、年较差增大。
或对河流的影响:含沙量增大;水量季节变化增大。
体现出的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甲处。原因:位于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水体容易在此汇集。
(4)⑤地为海啸,⑥地为滑坡、泥石流。
解析

(1)河流属于地表径流。②、③均为流水堆积地貌。这说明水循环可以塑造地表形态。(1)森林破坏,会导致降水减少,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增大;河流含沙量大,水量季节变化大。
(2)甲为向斜,会发生透水事故,乙为背斜,会发生瓦斯爆炸事故。
(3)⑤位于沿海,地震会引发海啸,⑥位于山区,地震会引发滑坡和泥石流。
举一反三
下左图为我国某河流河道示意图,甲为一河心沙洲,下右图为该洲一年内面积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河位于我国的
A.西北地区B.东北地C.东南地区D.西南地区
小题2:对于该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P河道为该河主航道,则该河段的流向为东北流向西南
B.若河流上游修筑水坝,则河心洲面积增长速度减慢
C.若该河段为自西向东流,则Q河道将慢慢变浅
D.河心沙洲常发育在河流上游水流较快的地方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甲图为南美洲局部地区图,乙图为甲图中E地区的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A地附近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其开发困难的原因可能是
A.气候干旱,水源短缺B.受寒流影响,阴天多
C.缺少天然海港,外运不便D.周边人口稀少,市场需求小
小题2:D地区葡萄种植的经济效益比C地区更好的原因可能是
A.C地区的阴天日子多,光照条件差B.D地区昼夜温差更大,葡萄质量更好
C.C地区人烟稀少,市场需求量小D.D地区夏季降水比C地多,单位产量更大
小题3:乙图中B河流定期改向的原因可能是
①全区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②全区全年高温,蒸发稳定
③E附近区域地势平坦                ④植被覆盖良好,水土流失少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18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多瑙河流域简图。

材料二:多瑙河是欧洲第2大河,也是欧洲极为重要的一条国际河道,流经10个中欧及东欧国家,是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全长2857千米,流域面积81.7万平方千米,有大小300多条支流,平均流量为6500立方米/秒。
材料三:芦苇,禾本科。多生于低湿地或浅水中。多瑙河三角洲是世界上最大的野生芦苇产区,该区域的罗马尼亚芦苇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3。
(1)简述多瑙河上游甲地河段汛期出现的季节并分析原因。(6分)
(2)多瑙河年通货量巨大,高达上亿吨,请解释原因。(8分)
(3)分析多瑙河三角洲芦苇广布的原因。(4分)
题型:综合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读图中甲、乙两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28分)
                      
(1)说明A、B两山脉的走向,结合两地区大气环流的特点,分析其对各自所在区域冬季气候的影响。(10分)
(2)与b河相比,a河最突出的水文特征及其原因是什么?(8分)
(3)世界旅游日,主题是“旅游业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许多国际旅行社把“末日游”看作是巨大的商机。水城威尼斯成为“末日游”景区中的一员,其直接原因可能是 (      )(2分)A.海水回灌     B.珊瑚虫大量死亡     C.沿岸降水增多     D.冰川消融
(4)B山脉以北的高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分析该地在能源开发过程中,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指出该地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8分)
题型:综合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2012年10月,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莫言的乡土作品充满着“怀乡”的情感,写的是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
小题1:莫言故乡所在地域文化区的传统民居是
A.泥瓦房B.四合院C.窑洞D.碉房
小题2:莫言故乡所处的温度带及其农作物熟制为
①中温带 ②暖温带 ③一年一熟 ④二年三熟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小题3:适宜在莫言故乡大面积播种的农作物有
①小麦  ②水稻  ③棉花   ④甜菜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③D.②④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