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区域地理特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保护生态,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基本要求。图为我国东北部、辽东半岛附近地区年等降水量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21分)(1)

认识区域地理特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保护生态,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基本要求。图为我国东北部、辽东半岛附近地区年等降水量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21分)(1)

题型:综合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认识区域地理特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保护生态,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基本要求。图为我国东北部、辽东半岛附近地区年等降水量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21分)

(1)归纳甲图所示区域年降水量分布规律,试从海陆位置、地形两方面分析A、B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形成原因。(5分)
(2)简述甲图中C地农业生产的特点。(6分)
(3)D地是我国荒漠化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请依据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结合图乙,描述该地荒漠化的演变过程。(6分)
(4)试分析C地江河干流航运条件。(4分)
答案
(1)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1分)A地距海更近,受海洋的影响更大(或B地距海更远,受海洋影响小)(2分),A地处山地迎风破,所以降水量大(或B地处山地背风坡,降水量小)(2分)。
(2)生产特点:生产规模大;粮食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每点2分)
(3)人口增长导致粮食需求增加,农作侵入牧区,过度开垦使的草地变成旱地;草场面积缩小,导致牧场进一步超载;并向环境脆弱地区转移,荒漠化进一步加剧;农作物需要较多劳动力,又会造成新一轮的过度垦牧。(6分)
(4)有利:地形平坦,流速稳定;河流流量相对较大;沿河地区经济发达运输量大(3分)
不利:河流结冰期时间长,通航时间较短。(1分)
解析

举一反三
干燥度是指潜在蒸发量(一时段内植物的蒸腾与土面蒸发之和)与降水量之比。图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一年内不同时段的干燥度等值线分布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该省区干燥度分布的正确表述是                                       
A.与等高线分布有密切的关系B.大体由南向北递增
C.由内陆向沿海依次递减D.由西北向东南递减
小题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时段③地干煤度较①地大B.b时段③地干燥度较②地大
C.a时段当地为夏季D.b时段黄河正值汛期
小题3:最有利于该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水利工程是                  
A.引黄济青工程B.南水北调工程
C.引滦入津工程D.趵突泉恢复工程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我国某地1月等温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甲处北部的山脉(0℃等温线上的山脉)是           (   )
A.阴山B.天山
C.秦岭D.大兴安岭
小题2:甲处地形是           (   )
A.塔里木盆地B.黄土高原
C.四川盆地D.江淮平原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读下图 “我国东部某地一月等温线分布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1、2、3、4四地气温大小比较      (   )
A.3〉2〉1〉4B.2〉3〉4〉1
C.2〉1〉3〉4D.3〉2〉4〉1
小题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①1地海拔较2地高             ②1地海拔较2地低 
③图示区域是温带季风气候       ④图示区域7、8月份常出现旱灾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下图是某地区等降水量线分布图。读图,回答各题。

小题1:①地降水丰富的原因是(   )
A.位于沿海地区,且有暖流经过
B.处在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C.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D.冷暖气团长期在此地交汇,多锋面雨
小题2:关于②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气东输工程的起点
B.重要的棉花产区
C.我国地势最高的大盆地
D.地表土是紫色土
小题3:根据等值线分布规律和该地地形,判断A等值线的数值是(   )
A.50B.200C.400D.800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图是2010年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30°N、48°N两条纬线的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月份,下列地理现象不可信的是(   )    
A.印度盛行东北季风B.庐山瀑布处游人如织
C.松花江衅银装素裹D.珠江口出现严重咸潮
小题2:当处于图反映的季节时,下图中盛行西北风且处于多雨季节的是(   )
A.M地B.N地C.Q地D.P地
小题3:该月份,关于甲乙丙丁四地的叙述,不正确说法是(   )
A.风向:甲地与乙地不相同,原因:气压梯度力的方向不同
B.风力:乙地>甲地,原因:乙地气压梯度大、摩擦力较小
C.风力:丙地>丁地,原因:丁地气压梯度力小、高山阻挡
D.风向:丁地与丙地不相同,原因:丁丙分别位于高压东西部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