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为6月22日甲乙两地太阳高度日变化示意图,回答下题。关于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位于乙地的东北方向B.该日甲地船上的旗帜飘向西南C.乙地气候常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下图是为6月22日甲乙两地太阳高度日变化示意图,回答下题。
关于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位于乙地的东北方向 | B.该日甲地船上的旗帜飘向西南 | C.乙地气候常年炎热干燥 | D.甲地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 |
|
答案
C |
解析
试题分析: 读图,根据图中的日出、日落时间判断,甲地正午12点时,北京时间是16点,所以甲地经度为60°E。乙地正午12点时,北京时间是20点,乙地经度是0°经线。在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乙地位于北回归线上。甲地正午太阳高度约75°,昼长时间约12小时,所以甲地只能在赤道附近,如果是在北回归线以北,则昼长大于12小时。所以甲地位于乙地的东南方向,A错。该日,气压带风带北移,甲地受东南信风影响,旗帜飘向西北,B错。乙地位于回归线上,大陆西部,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常年炎热干燥,C对。甲地是沙漠区,主要外力是风力侵蚀,D错。 |
举一反三
闰秒是指为保持“协调世界时”接近于“世界时”时刻,由国际计量局统一规定对“协调世界时”增加或减少1秒的调整。当基于地球自转的天文测量而得出的“世界时”和以原子振荡周期确定的“原子时”之间相差超过0.9秒时,就把世界时向前拨1秒或向后拨1秒。我国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的时间基准实验室在北京时间2012年7月1日7时59分59秒和全球同步进行了闰秒调整,出现了7时59分60秒的特殊现象(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我国出现7时59分60秒的特殊现象表明A.地球自转速度加快 | B.地球自转速度减慢 | C.地球公转速度加快 | D.地球公转速度减慢 | 小题2:此次闰秒调整前后一周内A.北极圈内的极夜范围逐渐扩大 | B.北极圈内的极夜范围逐渐缩小 | C.南极圈内的极夜范围逐渐扩大 | D.南极圈内的极夜范围逐渐缩小 | 小题3:此次闰秒调整时,美国密西西比河下游(采用美国中部时间)的高中生可以看到 |
下图中,ABC为昏线,AD、BE为纬线的一部分,BD、CE为经线的一部分,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若A与B的时差与B与C的时差之比为1:2时,则E点的日出时间比D点
A.早12小时 | B.早8小时 | C.晚12小时 | D.晚8小时 | 小题2:若BD与CE的长度之和为一年中的最小值,则下列现象最有可能出现的是A.华北平原小麦返青 | B.天山牧民迁往高海拔地区的草甸牧场 | C.长江三峡大坝的水位不断下降 | D.欧洲的圣诞树销售火爆 |
|
下图为“一年中某段时间晨线与昏线交点的运动轨迹”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晨线与昏线交点的纬度位置取决于A.该日太阳直射点位置 | B.该日昼夜长短 | C.该地太阳高度 | D.该地正午日影长短 | 小题2:当交点位于①点时,北京时间为A.12 点 | B.3 点或者 15 点 | C.15 点 | D.0 点或者 12 点 | 小题3:当交点从②移向④期间,下列现象可确定的是A.北半球各地白昼变短 | B.衡水的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增大 | C.南半球各地白昼变长 | D.衡水的昼夜长短差异不断增大 |
|
下图中Q、P是晨昏线与纬线交点。读图完成小题。
小题1:当P点地方时为5:45时,Q点的地方时为 ( )。A.17:45 | B.18:15 | C.18:45 | D.19:15 | 小题2:一年中,Q、P重合点所处的纬度范围是 ( )。A.0°~23°26′ | B.23°26′~66°34′ | C.66°34′~90° | D.0°~90° |
|
北京时间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搭载有三名宇航员的神舟十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飞船在轨飞行15天,其中12天与天宫一号组成组合体在太空中飞行;6月26日,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安全返回地面。据此回答小题。 小题1:当神舟十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时,纽约(40°N,74°W)的区时为( )A.6月11日4∶38 | B.6月11日6∶38 | C.6月12日6∶38 | D.6月12日8∶38 | 小题2:三名航天员在太空停留期间,北京的昼夜长短及变化情况是( )A.昼长夜短,昼先变短,后变长 | B.昼长夜短,昼先变长,后变短 | C.昼短夜长,昼先变短,后变长 | D.昼短夜长,昼先变长,后变短 | 小题3:当神舟十号飞船遨游太空时,全球不同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最接近下图中的(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