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某地区中学的地理研究小组对学校所在地区进行了经线和纬度测定实验。下图是某天实验的示意图(MN弧是测杆阴影端的连线)。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0分)(1)图上_

我国某地区中学的地理研究小组对学校所在地区进行了经线和纬度测定实验。下图是某天实验的示意图(MN弧是测杆阴影端的连线)。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0分)(1)图上_

题型:综合题难度:困难来源:不详
我国某地区中学的地理研究小组对学校所在地区进行了经线和纬度测定实验。下图是某天实验的示意图(MN弧是测杆阴影端的连线)。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上_______(填哪条线段)反映了当地的经线,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发现某天,阴影OP的长度刚好处在一年之中的平均值,这天可能的节气是_____________;若测杆的长度和阴影OP相等,这天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_____
(3)分析(2)小题的计算结果,当地纬度是   __   
答案

(1)OP  OP是最短的阴影,属于正午太阳位于最南点时的照射状况,指示南北方向
(2)春分或秋分   45°   
(3)45°     
解析

试题分析:
第(1)题,应利用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出现的时间判断当地的经度,故结合图示OP位置为当地正午时的杆影位置,故可据此判断当地的经度。
第(2)题,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特征,夏半年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则日影长度较短;冬半年正午太阳高度较小,则日影长度较长,故阴影OP的长度刚好处在一年之中的平均值应判断为春分日或秋分日。测杆的长度和阴影OP相等可利用直角三角形原理计算其正午太阳高度为45°。
第(3)题,根据春秋分日,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45°,结合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纬度差即为太阳直射点纬度和当地纬度的距离可计算当地纬度。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能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的周日、周年变化判断日影方向和长短的变化是解题的关键,并能结合正午太阳高度的公式计算分析。
举一反三
图中X、Y分别为晨昏圈与纬线圈的切点。据图回答题。

X、Y两点情况相同的是(  )
A.太阳所在方向B.所在时区
C.正午太阳高度D.白昼长短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图地球部分地区昼夜分布示意图,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读图回答问题。(20分)

(1)据图判断,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经度        ,纬度       甲、乙、丙三地的月份与日期是       
(2)比较甲、乙、丙三地,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最小的是          地。
(3)一年中甲、乙、丙三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是            
(单项选择)
A.甲地最大B.乙地最大C.丙地最大D.三地相同
(4)若甲、乙、丙三点中,相邻两点的经度相差30,则甲、丙之间区时相差     小时。                      
(5)在乙地向正北方向发射导弹,导弹实际飞行方向是              
题型:综合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2012年7月24日,我国最南端的地级市——三沙市在永兴岛正式成立,管辖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图1为南海附近区域图。据此回答题。

小题1:三沙市成立时
A.三沙市的自转线速度慢于北京市
B.去南极科考的最佳时期
C.三沙市白昼时间短于威海市
D.地球公转速度最慢
小题2:关于三沙市说法正确的是
A.一年有一次阳光直射
B.夏至日受到阳光直射
C.一年有两次阳光直射
D.春分、秋分时受到阳光直射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党的十八大于北京时间2012年11月8日上午9:00举行开幕式,11月14日上午9:00举行闭幕式。据此完成题。
小题1:远在美国纽约(西五区)的中国留学生要准时收看十八大开幕式,打开电视机的时间应不迟于
A.11月7日20:00B.11月8日20:00
C.11月7日8:00D.11月8日8:00
小题2:能正确反映十八大闭幕时的日照图是
A.AB.BC.CD.D
小题3:十八大会议期间,太阳直射点移动箭头的代号是图中的
A.aB.bC.cD.d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中国第28次南极考察队乘“雪龙”号自2011年11月3日从天津(A)正式出发,11月29日抵达中山站,并于2012年4月8日完成考察任务返回上海港,历时164天,航程3万余海里。图是航行路线,图是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港码头(B)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图是地球公转示意图。


(1)考察队出发时,A此时的气候特点是                 。B处的气侯类型是               ,此时的气候特点是          ,原因是        。(4分)
(2)考察船出发途经②附近时,航行速度变       ,原因是        ;经过③时很艰难,原因是                          。(3分)
(3)从①→②→③体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形成的基础是     。(2分)
(4)从出发到抵达中山站期间,地球运行在图中公转轨道A、B、C、D四段中的        (填字母),此期间公转速度的变化特点是             。(2分)
(5)图中甲处的节气是_______。当地球公转到乙位置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的范围是                                     ,此时威海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4分)
(6)①自然带近年来遭受人类破坏的程度越来越严重,这对全球气候产生的重要影响是                      。(1分)
题型:综合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