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甲和图乙是同一时刻地球上两区域昼夜分布情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⑴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题型:综合题难度:困难来源:不详
图甲和图乙是同一时刻地球上两区域昼夜分布情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
⑴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2分) ⑵图示季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分)A.北京地区正午树木的影子最短 | B.纽约的白昼逐渐变短 | C.巴西高原草木葱茏 | D.珠峰雪线海拔达到一年中的最高 | ⑶该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 。(2分) ⑷该日,Q、P两地的夜长大小关系是 ,M地昼长为 。(4分) ⑸Q地位于M的 方向。(2分) ⑹该日,游客在泰山观日出时,日出方位应位于泰山的 方向。(2分) ⑺在图中画出此日Q地对趾点的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用折线)。(2分)
|
答案
(1)20°S 120°W (2分) (2)C (2分) (3)从南纬20°向南北两侧递减(2分) (4)Q地夜长大于P地夜(2分) 14小时(2分) (5)东北(2分) (6)东南(2分) (7)如图
|
解析
本题考查局部光照图的综合分析。(1)根据图甲,白昼的平分线为120°W,故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120°W;图示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为70°N,且70°N以北出现极夜,故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0°S。(2)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0°S,确定为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的夏季,故C项正确。(3)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为:自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4)图示P点的纬度低于Q点,而Q点出现极夜,故夜长Q地大于P地。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120°W,即地方时为12时,可计算135°E的时间为5时,故计算M地的昼长为14小时。(5)根据Q地(70°N,120°W)和M地(34°S,135°E),判断两地的方位。(6)结合上述分析,此时为北半球的冬季,故北半球昼短夜长,泰山日出东南,日落西南。(7)Q点的对趾点刚好出现极昼,故0时日出,24时日落。纬度为70°S,则计算正午太阳高度为40°。故画图即可。 |
举一反三
2003年11月20日,中星20号成功定点于103°E赤道上空,天津某课外活动小组拟观测该卫星。回答问题 小题1:一天中,观看到卫星被阳光照射面积最大的时间(北京时间)是A.1时前后 | B.7时前后 | C.11时前后 | D.13时前后 | 小题2:每天同一时间,观测到卫星被阳光照射面积最大的一天在 |
一天,我国某城市于北京时间4时30分日出,18时30分日落。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该城市的经度为 ( ) 小题2:该城市应位于天津的 小题3:该日,太阳直射在 ( )A.北回归线 | B.南回归线 | C.赤道到南回归线之间 | D.赤道到北回归线之间 |
|
读图(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回答问题
小题1:若此刻西半球为夜半球,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 )A.东经70º | B.东经90º | C.西经70º | D.西经:110º | 小题2:此日在 ( )A.3月21日前后 | B.6月22日前后 | C.9月23日前后 | D.12月22日前后 |
|
该表是地球不同纬度地区二分二至日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日总量(焦/平方厘米·日)状况。完成问题。
| 3月21日
| 6月22日
| 9月23日
| 12月22日
| 90°N
| 0
| 4 644
| 0
| 0
| 70°N
| 1 322
| 4 364
| 1 305
| 0
| 50°N
| 2 481
| 4 268
| 2 452
| 757
| 30°N
| 3 343
| 4 205
| 3 301
| 2 008
| 0°N
| 3 862
| 3 406
| 3 816
| 3 636
| 30°S
| 3 343
| 1 883
| 3 301
| 4 489
| 50°S
| 2 481
| 711
| 2 452
| 4 556
| 70°S
| 1 322
| 0
| 1 305
| 4 661
| 90°S
| 0
| 0
| 0
| 4 958
| 造成同一纬线上太阳辐射量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黄赤交角的存在 B.公转速度的变化 C.自转速度的变化 D.日地距离的变化 |
一架飞机从甲地(40°N,116°E)出发,以1110千米/小时的速度向北方向绕经线圈飞行,若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9小时后到达乙地,则乙地为 ( )A.40°N,64°W | B.50°N,64°W | C.40°N,64°E | D.50°N,116°E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