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回答下列问题。(1)地球公转至图中A、B、C、D四位置时,对应的节气分别是:A               B               

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回答下列问题。(1)地球公转至图中A、B、C、D四位置时,对应的节气分别是:A               B               

题型:综合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公转至图中A、B、C、D四位置时,对应的节气分别是:
A               B               C           D             
(2)地球公转至C位置时,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                  (2分)
(3)地球公转从D到A过程中,秦皇岛昼长变化情况是:                     。(2分)
(4)地球公转从A到B过程中,公转速度变化情况是                        。(2分)
答案
(1)夏至 秋分 冬至 春分
(2)由南回归线向两侧的逐渐递减
(3)昼变长 
(4)先变慢,后变快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图示的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判断,A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则判断为北半球夏至日;C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判断为冬至日;结合地球公转方向判断,B为秋分日,D为春分日。(2)结合上题结论,C位置表示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上,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自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3)从D到A为春分日到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则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4)从A到B即夏至日到秋分日,中间经过远日点,故公转速度先变慢,再变快。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地球运动的基础性试题,学生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在公转轨道图上,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判断二分二至日;②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判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③根据地球公转轨道上与近日点、远日点的位置关系判断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对于地球运动的试题,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对解题基本方法和规律的整理和归纳。
举一反三
下图是北京时间2012年11月18日四个不同地点的昼夜长短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完成题。

小题1:图中四地,自北向南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B.丙丁乙甲C.乙甲丁丙D.甲乙丁丙
小题2:图中四地,最有可能为石家庄的是
A.甲B.乙C.丙D.丁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在广东肇庆美丽的七星岩仙女湖畔,有一座长达1000多米酷似卧佛的天然石山。卧佛头北脚南,头部的五官和螺髻极易分辨。每年都有几天,可见一轮红日从卧佛口中徐徐落下,形成“卧佛含丹”的地理奇观。该地主管部门据此将每年的10月3日定为“卧佛含丹”节。读图文资料,回答题。
小题1:游客该节若想在拍摄位置看“卧佛含丹”,最佳方位是该山的
A.西南B.东南C.西北D.东北
小题2:下列哪一时段,最有可能观赏到“卧佛含丹”景观的是
A.中国植树节B.劳动节
C.中国教师节D.圣诞节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图2中AB是晨昏圈的一部分,此时北京昼长夜短。读图回答题。

小题1:此时地球上出现极昼的纬度范围是   
A.70°N~90°N
B.70°S~90°S
C.66°34'N~90°N
D.66°34'S~90°S
小题2:此时新一天的范围占全球的比例是   
A.四分之一B.八分之一
C.八分之五D.八分之三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图3为整个夜半球俯视图, C点昼长8小时,据此回答题。

小题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
A.23°26′N, 30°EB.23°26′N, 150°W
C.23°26′S, 30°ED.23°26′S, 150°W
小题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C点与D点关于赤道对称分布B.A点与B点在同一经线上
C.B点位于D点正南方向D.A点的经度为150°W,E点日出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图中横坐标为某日正午太阳高度,读图完成题

小题1: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 (   )   
A.d – b – a - cB.c – d – b – a
C.b – d – c – aD.a – d – b – c
小题2:图中a、b、c、d四个地点该日按昼长时间由短到长是 (  )
A.b – c – d – aB.a – d – c – b
C.d – c – a – bD.a – b – c – d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