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分)读新疆局部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图中甲河的主要补给类型及在我国境内的流向。(6分)吐鲁番盆地最低海拔-154.3米,1975年夏季极端最高气

(36分)读新疆局部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图中甲河的主要补给类型及在我国境内的流向。(6分)吐鲁番盆地最低海拔-154.3米,1975年夏季极端最高气

题型:综合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36分)读新疆局部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甲河的主要补给类型及在我国境内的流向。(6分)
吐鲁番盆地最低海拔-154.3米,1975年夏季极端最高气温达49.6℃,被称为我国的“热极”。
(2)分析吐鲁番盆地成为我国“热极”的原因。(6分)
图(a)是乙地典型的地貌景观,其岩石有明显的层状结构。
(3)说明该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6分)
(4)评价图中所示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10分)
《天山北坡经济带发展规划》于2012年11月获国务院正式批复。该经济带东起哈密,西至伊宁,通过与中亚和欧盟的合作,建立外向型加工基地。近年来,番茄制品、石化产品、太阳能发电设备等成为出口新的增长点,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重逐步增加。
(5)简述天山北坡经济带建立外向型加工基地的社会经济优势。(8分)
答案

(1)冰川、积雪融水,大气降水,地下水;自东南向西北。(6分)
(2)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晴天多,大气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强;地形闭塞,热量不易散失(海拔低,气温高);植被稀少,夏季陆面升温快。(6分)
(3)地壳下沉;接受沉积,形成沉积岩;长期在风化作用和风力侵蚀下形成。(6分)
(4)优势: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景观独特性强;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科学价值。(6分)
不利条件:景点分散,集群状况较差;干旱地区旅游环境容量低(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距离东部发达地区远,远离客源市场等。(答对其中两点得4分)
(5)有阿拉山口、霍尔果斯等边境口岸,中亚和欧盟国际市场广阔;有第二欧亚大陆桥和公路等,交通较便利;特色农产品为加工业提供原料;国家政策支持;科技力量逐步增强。(8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河流的补给类型包括以下几种:
①降水补给,这种补给量一般比较大,因气候不同而不同;
②高山冰雪融水,温度最高时补给最多,一般分布在高山高原有长年积雪的地方,夏汛明显;
③季节性冰雪融水,一般是春季融雪,因此,春汛较明显;
④地下水补给,这种事最稳定,但是补给量最少的类型,一年四季都会发生。
结合以上分析,甲河位于我国西北高山地区,主要水源有冰川、积雪融水,大气降水,地下水。河流由高处流向低处,根据图中山脉可判断该河流自东南向西北。
(2)影响温度的因素:
①纬度,决定了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和白昼的长短,从而决定了该地获得的热量的多少;
②地形,地势高气温低;地势低,气温高;
③大气状况:天气晴朗,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气温高;多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低;
④海陆位置:距海近,冬暖夏凉,居内陆,冬冷夏热;
⑤洋流,暖流,温度高,寒流温度低。
根据区域地理知识,吐鲁番盆地深居内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晴天多,大气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强;地形闭塞,热量不易散失(海拔低,气温高);植被稀少,夏季陆面升温快。
(3)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三大类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构成了地壳物质的循环运动。
①岩浆岩: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冷却、凝固而成,在地表以下形成侵入岩(如花岗岩);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叫喷出岩,又称火山岩(如玄武岩)。
②沉积岩: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形成,具有层理结构,可能含有化石。常见岩石如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等,以及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正常情况下,沉积岩层呈上新下老的关系,亦可根据所含化石确定时间先后顺序。物质构成和化石还可以反映当时的沉积环境,如煤层说明以前是湿润的森林,石灰岩层说明以前是温暖的浅海环境等。
③变质岩:由其它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而成。如石灰岩受热成为大理岩,页岩受挤压形成板岩。
材料提到该处岩石层状结构明显,故判断为沉积岩。形成沉积岩说明此处发生沉积作用,地势较低。从图片来看,岩石已经不完整,当地干旱风力作用显著。
(4)旅游资源的开发评价考虑因素:旅游资源(价值、集群状况、地域组合)、交通、市场距离、基础设施等。市场距离需要考虑到经济发达地区的距离,评价提示我们需要说出优点和缺点。

(5)天山北坡经济地带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正式批复,说明有政策支持。资料提到“与中亚和欧盟的合作”,结合图知道有“靠近边境口岸”这个优势。通过“番茄制品”可得出原料丰富的优势,文中最后能得出科技水平逐渐提高。
举一反三
下图为桂林和张家口两地的梯田景观。关于两地叙述正确的是

甲广西桂林的龙脊梯田       乙 河北张家口的塞北梯田
A.两地梯田景观反映出两地自然环境相同
B.两地梯田土地生产能力相同
C.甲地梯田种植水稻需要引水灌溉
D.两地修建水平梯田都可以有效的防治水土流失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读欧洲第四纪冰川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与欧洲大陆西侧第四纪冰川冰盖距陆地距离南北差异关联度最大的是
A.纬度B.海陆位置C.洋流D.地形
小题2:第四纪冰期时,A地所受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冰川侵蚀B.冰川堆积C.流水侵蚀D.流水沉积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与下图中①、②最符合的是(   )
A.风化作用、外力搬运B.风化作用、地质作用
C.侵蚀作用、外力搬运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科罗拉多大峡谷匍伏于凯巴布高原之上。它的宽度在6公里至25公里之间,平均谷深1600米,谷底宽度762米。由于人们从谷壁可以观察到从古生代至新生代各个时期的地层,被誉为“活的地质教科书”。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关于科罗拉多大峡谷的成因,最可能的是(   )
A.沉积作用——地壳抬升——流水侵蚀
B.流水沉积——地壳抬升——风力侵蚀
C.地壳抬升——板块张裂——风力侵蚀
D.泥沙堆积——板块张裂——冰川侵蚀
小题2:大峡谷地区年降水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属于地中海气候
B.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C.位于谷地产生焚风效应
D.接近副热带,东西两侧高山阻挡海洋水汽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羚羊峡谷(36.51"28"N, 111.22"20"W)位于美国西部科罗拉多高原,岩壁高耸约有20米,总长约150米,宽的地方不过3-5米,窄的地方只能容下一个人穿行。由于地形限制,进入羚羊峡谷前,必须在景区入口处停车,在沙地上步行约3公里后到达峡谷。现在所有的游客都必须搭乘保护区的大型四驱越野车,取消了步行的许可。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羚羊峡谷形成原因最主要的是
A.冰川侵蚀B.断裂下陷
C.流水侵蚀D.石灰岩溶蚀
小题2:取消步行许可,是为避免游客
A.迷失方向B.发生跌倒意外
C.在烈日下步行发生意外D.破坏旅游区脆弱的生态环境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