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游历我国某地,有如下描述:“遥望东界遥峰下,峭峰离立,分行竞颖,复见粤西面目。……穹复危崖之下,结体垂象,纷若赘旒,细若刻丝,千萼并头,万蕊簇颖

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游历我国某地,有如下描述:“遥望东界遥峰下,峭峰离立,分行竞颖,复见粤西面目。……穹复危崖之下,结体垂象,纷若赘旒,细若刻丝,千萼并头,万蕊簇颖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游历我国某地,有如下描述:“遥望东界遥峰下,峭峰离立,分行竞颖,复见粤西面目。……穹复危崖之下,结体垂象,纷若赘旒,细若刻丝,千萼并头,万蕊簇颖,有大仅如掌,而笋乳纠缠,不下干百者,真刻楮雕棘之所不能及。一徐氏所述地理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最可能是
A.风力侵蚀B.流水侵蚀C.冰川侵蚀D.岩浆活动

答案
B
解析

举一反三
读图(图中A、B、C分别表示河流的上、中、下游)完成14—16题。

小题1:B点流水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是(   )
A.侵蚀作用B.搬运作用
C.沉(堆)积作用D.侵蚀作用和搬运作用
小题2:C地的地貌类型有(   )
A.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B.冲积扇
C.冲积平原D.河口三角洲
小题3:如果该河位于中南半岛,下面四幅河床剖面示意图中,最能代表A河段的是(   )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   )
A.太阳辐射能B.重力能C.地热能D.核能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依据我国黄河每年输沙量平均为16亿吨,渤海水深变化不大的现象,可以推断(   )
A.黄河带来的泥沙不在渤海海域沉积
B.渤海海底地壳无升降
C.黄河带来的泥沙不断沉积
D.渤海的海底地层不断下沉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读下图,回答14—15题。

小题1:甲、乙两图中地貌形成的共同原因是(   )
A.地壳运动B.侵蚀作用C.堆积作用D.岩浆活动
小题2:甲图中峡谷的成因是(   )
A.断裂下陷B.地壳上升,河流下切
C.冰川侵蚀D.流水溶蚀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读下面四幅地貌图,回答19~20题。

小题1:主要是由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A.甲B.乙C.丙D.丁
小题2:对甲、乙、丙、丁四幅图所示地貌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图地貌是由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B.乙图所示地貌在我国新疆分布较典型
C.丙图所示地貌为河流三角洲D.丁图地貌主要是由内力作用造成的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