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某一天,图中的天气系统由A移向B(1)当该系统的东部大面积影响到B与西部快要离开B时,试描述这二时段B点的风向与气温的变化情况。(2)C城街道两旁路灯多由
题型:综合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7月的某一天,图中的天气系统由A移向B
(1)当该系统的东部大面积影响到B与西部快要离开B时,试描述这二时段B点的风向与气温的变化情况。 (2)C城街道两旁路灯多由风力发电提供能量而不是由太阳能提供,请从自然地理角度分析其合理性。 (3)D处山区的山脉名称?该山区猎手反映“近年来,D山脉的草甸位置越来越高,那些逐草而生的某些动物分布也越来越高”。试解释该现象,(在降水量不变情况下),并推测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 |
答案
(1)东部大面积影响B时为偏南风,暖热,西部快离开时为偏北风,凉爽。 (2)地处滨海,又位于西风带所以风能丰富。该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多阴雨天气,太阳辐射受到削弱明显,故太阳能资源贫乏。 (3)阿尔卑斯山脉,温室效应,导致该地区气温上升,则草甸位置升高,动物取食高度也就随着升高。该地雪线可能上升,山地冰川融化量增加,冰川面积可能减少,山区流水侵蚀能力提高。 |
解析
略 |
举一反三
杭州在梅雨过后,会出现“伏旱”天气。形成“伏旱”天气的天气系统是: |
读下图,回答问题。
⑴从性质上看,甲图中B是________气团,C、D、E三地中气温最高的是________地。 ⑵甲图为________锋天气图。该锋面过境后,E地气温会________,气压会________。 ⑶乙图所示天气系统从气压状况看为________,从气流状况看属________;该天气系统位于________半球,在其控制下多为________天气。 ⑷ 下列天气现象受图中甲天气系统影响形成的是________。 A.江南地区的春雨 B.福建沿海登陆的台风 C.北方的秋高气爽 D.寒潮 |
(12分)请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0年5月7日凌晨,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突袭广州。5月7日至14日,一周之内,广州暴雨倾城。暴雨过后,广州多个地下车库惨遭没顶,水浸街多达44个,21条道路严重堵塞,白云机场出现大面积延误,经济损失超过10亿。广州再次遭遇城市内涝之困。 材料二:第16届亚洲运动会将于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在广州举行。 (1)夏秋季节,能够给广东沿海地区带来降雨的天气系统主要是 和 。)(2分) 5月份广州暴雨倾城的原因有哪些?(3分) (2) 从气象因素考虑广州亚运会选在11月举行的原因什么?(4分) (3)一般年份的7、8月份,控制长江流域的天气系统是 。 在其控制下的天气特征是 ,原因是 。(3分) |
远眺得多了,便发现了一个规律:每当“风和日丽”的天气,既无风和的开朗感觉,更不见丽日在哪里。早晨,太阳在北京市区的上空,就像一池子灰水上面浮泛的一只破旧篮球。而西山呢?大概那里盘古尚未开天,更是一片混沌,连山光的影子都看不见。而一旦起了风,那景观立刻就不同了。一夜大风过去,红日蒸腾,京城如洗,西山如画,一切都看得那么清晰。此时我才发现,北京是那么美。于是,我感到:北京,需要风;北京昐风!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文中划线部分所描述的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可能是A.受高压天气系统控制,大气污染严重 | B.臭氧层破坏,大气污染严重 | C.大气中酸性气体比例过大 | D.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多,气温升高 | 小题2:文中一夜大风过后的天气状况可能是A.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晴朗 | B.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晴朗 | C.湿度增加,产生降雨 | D.气温降低,有风沙 |
|
2002年7月,我国华北地区持续出现高温天气,从7月9日开始至15日高温范围已经扩大到华北、黄淮、长江中下游、华南、贵州、四川以及陕西中南部,日最高气温升到了39℃左右,山东省出现了近几十年最严重的夏秋连旱现象。有人在抗旱中,发现《水经注》中有一段关于三峡地区古代土著“祈雨”的记载:“天旱,燃木崖上,推其灰烬,下移渊中,寻即降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造成上述罕见高温天气的天气系统可能是( )小题2:山东省历史上多发旱灾的原因是( )A.夏季太阳高度大,蒸发量大 | B.地形多低山丘陵 | C.位于季风区,降水不稳定 | D.北方冷高压控制时间长 | 小题3:2002年7月16~17日开始,从北方南下的一股冷空气可能( )A.给我国东部带来降温减湿天气 | B.给华北地区带来寒冷干燥天气 | C.给我国东部带来降水降温天气 | D.给我国华南地区带来寒冷干燥天气 | 小题4:“寻即降雨”的“祁雨”神效,并非是古人的祭祀活动感动了神灵,而是蕴含着某种科学道理。其主要原理是( ) ①温度升高,加快江水的蒸发 ②灰烬增加了大气中凝结核的数量 ③造成空气的不稳定性,形成上升气流 ④气压降低,引导热带气旋深入峡谷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