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的是四个地区的气温和降水等气候资料,据此回答1~2题。1.图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气候类型正确的是 [     ]A.①-- 热带季风气候         

下图表示的是四个地区的气温和降水等气候资料,据此回答1~2题。1.图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气候类型正确的是 [     ]A.①-- 热带季风气候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来源:四川省模拟题
下图表示的是四个地区的气温和降水等气候资料,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气候类型正确的是 [     ]
A.①-- 热带季风气候                
B.②-- 亚热带季风气候
C.③-- 地中海气候                  
D.④-- 温带海洋性气候2.当②地处在气温最高月时,从马六甲海峡经北印度洋海区驶往红海的轮船航行时将 [     ]
A.顺风顺流      
B.逆风逆流        
C.顺风逆流          
D.逆风顺流
答案
1.C
2.B
举一反三
下图为某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A地的气候类型是   [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2.a河春汛的主要补给来源是   [     ]
A.雨水              
B.冰川融水        
C.积雪融水        
D.地下水3.a河口附近等盐度线弯曲最大的季节是   [     ]
A.冬季              
B.春季            
C.夏季            
D.秋季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图为某山地的一次特大暴雨雨量与海拔关系图。读图完成1~3 题。


1.降水量最多地区的海拔高度约为   [     ]
A.2 000 m          
B.1 500 m          
C.1 000 m        
D.500 m2.该图所示的降水分布规律是   [     ]
A.海拔越高降水越多
B.海拔越高降水越少
C.海拔高度对降水的影响不大
D.先是随海拔升高降水增多,超过一定高度后海拔越高降水越少3.影响图中降雨量从山麓到山顶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
A.山地的海拔高度                                  
B.大气中的水汽含量
C.前段是山地的海拔高度,后段是大气巾的水汽含量    
D.气温的高低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图示意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单位:mm )分布,读图完成1~2 题。

  1.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①农牧活动   ②距海远近   ③盛行风向   ④纬度位置[     ]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2.甲地降水较丰富,与之关联的资源有  
 ①草原 ②水能  ③石油   ④森林   [     ]
A.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②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热带雨林就像若干块翡翠串成的“绿色腰带”环绕地球,对于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世界某区域图(下左)。

 材料二: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上右)。
材料三:迁移农业造成的土壤肥力变化示意图。

 (1)简述材料一中乙、丙两地的气候类型及其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热带雨林与亚寒带针叶林的生物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生物体的干物质重量。单位为千克/平方米.年)差异并分别说明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A为原始森林情况下土壤肥力状况,依据材料二回答热带雨林中的土壤为什么一般比较贫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综合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图文材料,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得梅因位于美国“玉米带”中,以前这里除种植玉米外,还轮种牧草和麦类,近年来又轮种大豆,并用这些农业产品加工成精饲料来发展养畜业c 因而,原“玉米带”现已成为 “玉米-- 大豆带”和“玉米-- 肉畜带”o 这种转变使农业达到种植业和养畜业相互促进,有机结合,农业生态系统形成了良性循环;农民能够有效地安排农业生产活动;使农产品更能适应市场的需求。
材料二:19 世纪70 年代开始的第二次技术革命,极大地推动了北美地区工业的发展,匹兹堡成为了美国“钢都”0 20 世纪50 年代以来,匹兹堡已经失去昔日的辉煌,其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从25% 下降至12 .4%,1978~1987 年制造业失业人数累计达10 万人以上o 为了改变经济衰退的局面,匹兹堡推出庞大的经济复兴计划,使之由“钢都”演变为“知识城”。

 (1)对比图中纽约与得梅因两地此时温度高低的差异并分析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一中得梅因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简要说明转变后的经营方式有哪些合理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二,简述匹兹堡由“钢都”向“知识城”演变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综合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