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循环包括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左图是某地水循环示意图,右图为城市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小题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 )A.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水循环包括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左图是某地水循环示意图,右图为城市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 )A.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降水 | B.降水、地表径流、蒸发、跨流域调水 | C.跨流域调水、下渗、地下径流、蒸发 | D.降水、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 | 小题2: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 A.a流动速度加快,容易出现城市内涝 | B.b下渗加强,出现地下漏斗区 | C.c流量减少,周边地下水位下降 | D.d水汽蒸发增加,周边空气湿度增加 |
|
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由图可知①②③是自然循环中的环节,①是水汽输送的下游环节,与人工降雨相并列应为大气降水;②是大气降水的下游环节并且能补给地下水,所以②是地表径流;③是地表水体(液态水)与水汽输送(气态水)的中间环节,应为蒸发;④是社会循环中的环节,在输水的上游应为跨流域调水。所以答案应选B。 小题2: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主要是想增加地表水的下渗(b),从而减小地表径流(a)、增加地下径流(c)、增加城区的蒸发和蒸腾(d),所以答案选D。 |
举一反三
下图是我国南方某低山丘陵区某小流域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由于人类某种活动使该地植被减少,蒸腾显著减弱时,可能直接导致该区域A.降水增加 | B.地表径流变化增大 | C.水汽输送量增加 | D.地下径流增加 | 小题2:欲增加该区域年降水量,可行性较差的措施是A.封山育林 | B.退耕还林 | C.增加水汽输送量 | D.修建小型水库 |
|
下左图是某地区水系分布图,下右图是甲河流域某一水文站,在某年7月18 日至20日的水文曲线图,而且该测站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趋于好转。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比较甲、乙两河水系特征的不同点。(6分〉 (2)据图描述甲河两侧地形地势特征的差异。(4分) (3)近年來,在相同的降水量,该地水文曲线的“洪峰”点有所降低并右移,试推断该现象最有可能的原因,并判断右图中A点的移动趋势。 (4分) |
下图中甲是我国东部河流某河段示意图,丙是河流A、B两水文站测得的水位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题。
小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B段河流由东南流向西北 | B.E岸河床较缓,F岸河床较陡 | C.由于地球的自转使河水流向发生偏转,F岸遭受冲蚀力大 | D.水位B处低于A处 |
|
在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当地面气温上升至0℃以上时,在高空中则会出现0℃层,此时0℃层所对应的海拔高度就是气象学上说的0℃层高度。下图为我国某地某季节0℃层高度与河流年径流量组合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据图中信息推测,该地最可能是 小题2:图示季节应该是 |
下图是2006—2011年各年5月中下旬长江中游洞庭湖和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对比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时期两湖水体面积变化的特点是( )A.两湖水体面积均持续减少 | B.两湖水体面积变化基本同步 | C.洞庭湖水体面积变化逐年减小 | D.2009—2010年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最大 | 小题2:该时期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鄱阳湖流域降水量的变化 | B.鄱阳湖流域蒸发量的变化 | C.鄱阳湖出水量的变化 | D.长江干流入湖水量的变化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