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河的一条支流与干流之间存在“吞吐”关系,下图示意该支流出口处1970-2000年间年净径流量(输出径流量与输入径流之差)和年净输沙量(输出泥沙量和输入泥沙量

某大河的一条支流与干流之间存在“吞吐”关系,下图示意该支流出口处1970-2000年间年净径流量(输出径流量与输入径流之差)和年净输沙量(输出泥沙量和输入泥沙量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某大河的一条支流与干流之间存在“吞吐”关系,下图示意该支流出口处1970-2000年间年净径流量(输出径流量与输入径流之差)和年净输沙量(输出泥沙量和输入泥沙量之差)。根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小题1:下列各时间段中,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最接近的是(  )
A.1970~1976年B.1977~1984年
C.1980~1989年D.1989~2000年
小题2:该支流流入(  )
A.黄河B.长江C.辽河D.黑龙江
小题3:1983年以来 ,年净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支流流域(  )
A.建设用沙量增加B.兴建水库和森林覆盖率提高
C.矿产资源开发力度加大D.连续干旱

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B
解析

小题1:本题主要考查读图、析图能力。结合图例,分析选项所给时间段,可知1970—1976年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最接近。
小题2: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河流的特征。黄河全河多年平均径流量约为580亿立方米,长江全河多年平均径流量近10 000亿立方米,辽河全河多年平均径流量较少,黑龙江全河多年平均径流量近3 000亿立方米。根据该支流净径流量多年平均值1 500亿立方米;再根据该支流净输沙量多年平均值可知,该支流流入长江。
小题3:1983年以来,年净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说明该支流流域的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得到较好的控制,兴建水库拦截一部分泥沙,建设用沙量增加和连续干旱对该支流出口处年净输沙量没有影响,矿产资源开发力度加大则可能增加年净输沙量。
举一反三
读下图,回答2题。

小题1:该河段水位季节变化最大的年份是
A.1970年B.1980年C.1990年D.2000年
小题2:2000年较1990年水位变化减小,其原因最有可能是流域内
A.年降水量增大B.上游围湖造田C.植被覆盖增加D.水土流失加剧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图表示某河流水文测站春夏秋冬四季气温、降水量和径流分配状况。

小题1:该河流可能分布在
A.恒河流域B.尼罗河流域
C.长江流域D.亚马孙河流域
小题2:该地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是
A.积雪融水补给为主B.雨水补给
C.地下水补给D.湖泊水补给
小题3:该地河流的径流量最低的月份出现在
A.1月B.2月C.11月D.12月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从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该河流的补给水源包括(    )
①大气降水   ②高山冰雪融水 ③湖泊水
A.①②③B.只有①②C.只有①③D.只有②③
小题2:若在图中甲处修建一水库,该工程对水循环影响最大的环节是    (    )
A.蒸发B.水汽输送C.植物蒸腾D.地表径流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黑龙江和松花江水量丰富而含沙量小的主要原因(   )
A.气温低,降水多 B.地势平坦,水流平稳
C.气候湿润,森林茂密D.大陆性气候强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图表示岩石圈与水循环的关系。A、B、C表示三大类岩石,甲、乙、丙、丁为海陆间循环各环节,箭头a、b、c、d为岩石圈与水循环各环节的作用。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A、B、C中,其形成与水循环类型有密切关系的组合正确的是(  )
①C—海陆间循环
②B—海陆间循环
③B—陆地内循环
④C—陆地内循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小题2:若乙为水汽输送,a、b、c、d的含义和下列地理现象成因相符的是(  )
①a—四川盆地多夜雨
② b—云贵高原多地下河
③c—东非高原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④ d—长江三角洲的形成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