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中。下图中序号代表碳循环的过程,回答下列小题。小题1:右图中A.①开采矿产来自岩石圈,对水圈无影响B.②排放的气体是破坏臭氧层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中。下图中序号代表碳循环的过程,回答下列小题。小题1:右图中A.①开采矿产来自岩石圈,对水圈无影响B.②排放的气体是破坏臭氧层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中。下图中序号代表碳循环的过程,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右图中
A.①开采矿产来自岩石圈,对水圈无影响B.②排放的气体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
C.③可降低温室气体浓度,减弱温室效应D.④需要在变质或者重熔再生作用下进行
小题2:若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则
A.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减弱B.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
C.石灰岩地貌的侵蚀作用变缓D.亚寒带针叶林向较低纬扩展

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海底石油也是来自岩石圈的,但对水圈有影响,A错;②排放的是二氧化碳气体,而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是氟利昂,B错;绿色植物可通过光合作用大量吸收氧气,从而降低温室气体浓度,减弱温室效应,C对;④需要经地壳变动后经长时间变质形成煤炭和石油,而非在重熔再生作用下形成,D错。
小题2:若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会使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增强,A错;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增强,B正确;气候变暖会加快石灰岩地貌的侵蚀作用和亚寒带针叶林向较高纬度地区扩展,因此C和D错。
举一反三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
①生物量提高 ②生物量降低 ③植株密度改变 ④植被分布改变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小题2: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
A.植株数量B.总生物量C.地上生物量D.地下生物量
小题3: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
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C.灌木植物茂盛、草本植物萎缩
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茂盛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沙漠中植被的出现可对沙丘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主要作用机制是
A.降低风速进而增加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
B.增加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而减少堆积
C.促进风沙流携沙能力的增强而增大侵蚀
D.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某国幅员辽阔,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陆之一,这里有阳光灿烂的海滩、五彩缤纷的珊瑚、独特众多的珍禽异兽……。该国最可能是(   )
A.印度B.英国C.南非D.澳大利亚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
A.①B.②C.③D.④
小题2:最能表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
A.⑤B.⑥C.⑦D.⑧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公元3世纪以前,位于我国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的楼兰及其周围地区河湖众多,胡杨林茂盛,土地肥美,楼兰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但到了公元4世纪,楼兰的名字突然从中外文献中销声匿迹了。如今人们看到距塔里木河尾闾不远处,楼兰古城的遗址默然静卧,残垣断壁向人们诉说着昔日的辉煌和沧桑。
材料二:据《汉书》记载,罗布泊“为西域巨泽……东西二百余里,南北宽百余里,冬夏不盈不缩”。后来,罗布泊北移,胡杨树枯死;同时人们为增加田地烧荒,砍伐林木,罗布泊不断萎缩、干涸……接着,狂风肆虐,流动沙丘逼近。楼兰城水源枯竭,居民弃城而走,楼兰城被沙丘掩埋。今天的罗布泊炎热、寒冷、干燥、风沙四起。
材料三:近百年来全球年平均气温的变化图。

(1)说明材料体现的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性。
(2)楼兰消失、罗布泊完全干涸与全球气候的变化关系如何?人类在其中的作用是什么?
题型:综合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