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四地山地植被垂直分布示意图”,甲地位于南半球,其余均位于我国。读图回答题。小题1:当甲地西坡山麓植被凋零时,四地昼长由长到短的排序是 (  ) A.甲&

下图为“四地山地植被垂直分布示意图”,甲地位于南半球,其余均位于我国。读图回答题。小题1:当甲地西坡山麓植被凋零时,四地昼长由长到短的排序是 (  ) A.甲&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下图为“四地山地植被垂直分布示意图”,甲地位于南半球,其余均位于我国。读图回答题。

小题1:当甲地西坡山麓植被凋零时,四地昼长由长到短的排序是 (  )
A.甲>丁>丙>乙B.丁>甲>丙>乙
C.丁>乙>丙>甲D.乙>丁>甲>丙
小题2:丙地可能是 (  )
A.天山 B.大兴安岭
C.秦岭D.阴山

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甲地山麓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故判断甲地位于热带地区;西坡山麓植被为热带草原地区,冬季植被凋零,而甲地位于南半球,故此时为南半球冬季,而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故全球昼长分布规律:越往北昼越长,越往南昼越短;乙丙丁都位于我国,根据其山麓的自然带分布判断,乙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位于温带地区;丙山麓为常绿阔叶林带,故判断位于亚热带地区;丁山麓为针阔叶混交林,故判断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属于中温带地区,故此时甲地位于南半球,昼长最短;丁地位于最北,昼长最长,其次为乙地、丙地。
小题2:结合图示,丙地山麓自然带南侧为常绿阔叶林,北侧为落叶阔叶林,故判断该山脉应位于我国亚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上,故判断为秦岭。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能根据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基带自然带判断该山脉的位置,丙能结合南北半球的季节差异分析昼长分布规律。注意读图比较分析。
举一反三
表中序号①至⑥为我国六座城市。据此回答题。
序号
一月月均温
七月月均温
年均温

-0.3
27.3
14.2

4.7
29.3
17.2

13.3
28.4
21.8

-2.9
26.6
12.7

2.1
28.3
15.7

15.8
28.8
22.9
 
小题1:⑥→⑤→④城市一月月均温的变化体现了(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
小题2:①②③均为我国东部地区城市,影响它们年均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B.海陆位置C.地形D.人类活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喜马拉雅山南坡和北坡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简述山地垂直自然带产生的原因并分析喜马拉雅山地北坡没有森林植被分布的原因。(4分)(2)分析喜马拉雅山南坡比北坡自然带多的原因。(6分)
题型:综合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读甲、乙两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题。

稀树草原

 
小题1:甲地某高度上,北坡为针叶林,南坡为灌木草甸,可能是因为(  )
A.南坡为向阳坡B.北坡为向阳坡C.南坡为迎风坡D.北坡为迎风坡
小题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山位于南半球
B.甲山位于地中海气候区,乙山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
C.甲乙两山自然带的递变规律是由热量差异造成的
D.甲地纬度高于乙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从①到②的自然景观变化体现了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B.非地带性现象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D.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小题2:从③到④自然景观变化的主要影响因是     
A.热量B.海陆分布C.海拔D.水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水分在地表结冰而不能渗入土壤,会使麦苗窒息或遭受冻害。为指导农民科学、合理地进行灌溉,中央气象台适时发布北方冬麦受旱区适宜灌溉气象等级预报。如图是中央气象台发布的2011年2月20日~24日的预报图,读图回答5~6题。

小题1:影响图示地区适宜灌溉气象等级的主要因素是
A.降水B.气温
C.地形D.海陆位置
小题2:灌溉气象等级的分布规律与下列何种地域分异规律相近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