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自然景观从①一②一③一④的变化所表现出来的地域分异规律是_____       ______   

读“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自然景观从①一②一③一④的变化所表现出来的地域分异规律是_____       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读“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自然景观从①一②一③一④的变化所表现出来的地域分异规律是_____       ______     ___ ;自然景观从③一⑤一⑥的变化所表现出来的地域分异规律是______________。(2分)
(2)自然景观从①一②一③一④的变化是以______为基础产生的。这种地域分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 。(2分)

(3)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体现了_______分异规律,这近似于______(A.①一②一⑨一④
B.③一⑤一⑥)的变化,产生的原因是____  __                      。(3分)
(4)自然景观从③一⑤一⑥依次呈现森林、草原、荒漠景观,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变化所表现出来的地域分异规律在__________(低、中、高)纬度表现较为明显。(2分)
(5)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对人类的农业生产有什么指导意义?(1分)
答案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2分)
(2)热量  太阳辐射在各纬度分布不均(2分)
(3) 垂直  A 地势越高,气温越低(3分)
(4)距海远近不同,受海洋水汽影响程度不同   中(2分)
(5)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生产(回答合理均可得分)(1分)
解析
沿①一②一③一④方向自赤道向两极自然带递变,属于自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以热量变化为基础,其根本原因在于太阳辐射在不同纬度的分布差异;沿③一⑤一⑥方向从沿海向内陆自然带递变着,属于自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基础是水分的变化;这种变化在中纬度地区最为明显。喜马拉雅山自山脚向山顶反映了垂直方向的地域分异,类似于自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因为高度变化气温随着有规律变化着。农业生产也是一种对植物资源培植、种植的过程,要需要一定的水热条件,不同农作物需求水热条件不同,可以类比到相应的自然带。
举一反三
下列地理现象与其形成原因的组合,不正确的是( )
A.塔里木盆地沙漠广布——气候干旱,风力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明显
B.东部季风区土壤较肥沃——气候暖湿、多森林植被
C.青藏地区气候寒冷、冰川广布——海拔高度影响
D.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纬度位置影响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小明想参加“乘火车进拉萨”的夏令营活动,如果他从北京出发,沿京广线-陇海线-青藏铁路进藏,途中可能看到的景观是
A.河湖密布的平原景观B.一望无际的肥沃黑土
C.地表起伏的喀斯特地貌D.千沟万壑的黄土地貌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形象地反映了(     )
A.从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以上都不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山地中垂直自然带最丰富的是 (    )
A.富士山B.乞立马扎罗山C.勃朗峰D.泰山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读图“沿20°经线所作的剖面图”,回答16—18题。

小题1:造成A—F自然带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地形B.水分C.热量D.洋流
小题2:G山的成因是
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的
B.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形成的
C.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的
D.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的
小题3:关于K、R两地叙述正确的是
A.K地的盐度比R地盐度低
B.船由K地向东经霍尔木兹海峡到印度洋
C.船由R地向西经直布罗陀海峡到大西洋
D.船由K地向西穿过海峡时逆水而行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