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全球温室效应影响图,读图回答题小题1:结合图5中信息可以判断,受温室效应影响粮食产量有所增大的国家是(    )A.巴西B.埃及C.南非D.俄罗斯小题2:

下图为全球温室效应影响图,读图回答题小题1:结合图5中信息可以判断,受温室效应影响粮食产量有所增大的国家是(    )A.巴西B.埃及C.南非D.俄罗斯小题2: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下图为全球温室效应影响图,读图回答题

小题1:结合图5中信息可以判断,受温室效应影响粮食产量有所增大的国家是(    )
A.巴西B.埃及C.南非D.俄罗斯
小题2:下列关于温室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其原理是二氧化碳增多,可以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
B.全球各地均升温,但升温幅度不同
C.温室效应主要与矿物燃料燃烧和植被破坏有关
D.海平面上升对我国的影响比小岛国家影响大

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直接根据图示“作物栽培带向北移动地域”判断,俄罗斯的作物栽培带扩大最为明显。
小题2:温室效应的基本原理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了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加强,而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A错误;受温室效应影响,全球大部分地区气温均有升高,但不能表明是全球所有地区,B错误;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和大面积的毁林,C项正确;受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导致了一些小岛国家的“灭顶之灾”,故D错误。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提取有效信息,并能结合全球变暖的原因、基本原理、危害等内容分析,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举一反三
2008年,加拿大北极地区现存的5座冰架之一的“马克姆冰架”8月初与埃尔斯米尔岛分离,漂浮在北冰洋上。另外,还有2块总面积为122平方千米的冰体脱离了塞尔森冰架。冰架是指与陆地相连的巨大浮动冰层。研究人员认为,大量断裂事件表明,北极地区气候正发生迅速变化,大部分地区气温上升速度超过全球平均气温上升速度。据此完成题。
小题1: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能大量吸收(  )
A.太阳辐射中的可见光B.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C.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D.地面的红外线辐射
小题2:北极地区气温升高,将使北极地区(  )
A.极地高压势力增强B.极地东风势力减弱
C.极地生物活动范围南扩D.极地冰川全部融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有关过去的全球气候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地质时期发生过多次大冰期
B.间冰期出现时,冰川从高纬度向低纬度推进
C.在人类历史时期,气候一直比较温暖
D.在有气象观测记录时期,气温有逐渐变冷的趋势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2009年联合国日的口号是“用爱温暖世界,而非二氧化碳”。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相关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阻挡了地面长波辐射B.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C.二氧化碳强烈反射地面短波辐射D.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太阳短波辐射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对野象生活习性研究表明,野象喜欢生活在温暖湿润的森林环境里。图为中国历史时期野象活动地点分布图,读图回答题。

小题1:据图可以分析得出,公元前550年至公元1838年野象活动北界
A.不断北移B.不断南移
C.不断东移D.不断西移
小题2:公元前500年前,黄河流域的气候状况可能是
A.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多
B.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少
C.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少
D.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多
小题3:关于该历史时期气候与现代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个时期气候变化趋势基本吻合
B.现代气候变暖使全球陆地面积增大
C.该历史时期雪线不断降低,现代则趋向升高
D.该历史时期我国1月份0 ℃等温线的位置北移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温度距平是指该年平均气温与多年平均气温的差距。读图回答题。

小题1:下列各时段中,全球气温均高于平均值的是
A.1880~1900年B.1900~1940年C.1940~1980年D.1980~2000年
小题2:下列有关图示气温变化的主要人为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植被破坏,导致沙尘天气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
B.冰箱、空调使用时释放的氟氯烃化合物造成“臭氧空洞”,使紫外线增加
C.毁林,以及矿物能源的大量燃烧,使大气中CO2量增多
D.近现代地壳运动频繁,火山喷发导致大气中的热量剧增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