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人口流动的原因除流出地的推力(气候严寒、文化落后等)和流入地的拉力外,还受到中间阻力(如技能、费用、亲情等)的影响,此外,人口流动还会受到流入地的反推力(如

造成人口流动的原因除流出地的推力(气候严寒、文化落后等)和流入地的拉力外,还受到中间阻力(如技能、费用、亲情等)的影响,此外,人口流动还会受到流入地的反推力(如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造成人口流动的原因除流出地的推力(气候严寒、文化落后等)和流入地的拉力外,还受到中间阻力(如技能、费用、亲情等)的影响,此外,人口流动还会受到流入地的反推力(如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等)的影响,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造成发达国家逆城市化的主要推力是:
A.乡村地区环境优美B.铁路和高速公路向郊区延伸
C.城市环境质量下降D.城市就业机会多
小题2:造成我国民工潮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条件的差异B.人口密度的差异
C.人均寿命的差异D.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小题3: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科技发展水平B.经济发达程度C.人口受教育水平D.资源丰富程度
小题4:淮安历史上是我国商业贸易最繁荣的城市之一,后来却逐渐衰退,其主要原因是:
A.水源供应不足B.战争迫使人口迁移
C.政治中心的转移D.交通条件的变化
小题5:农谚“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反映农业生产具有:
A.计划性B.地域性C.季节性D.周期性
小题6:造成“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差异B.气候差异C.技术差异D.耕作制度差异

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D
小题4:D
小题5:C
小题6:B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逆城市化的原因。发达国家逆城市化的主要推力是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城市环境的恶化;城乡之间的交通联系便捷。造成发达国家逆城市化的主要推力是城市环境质量下降。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2:目前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人口迁移的方向是从农村向城市,从内地向沿海(迁入人口较多的是上海、广东、北京)和工矿城市。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小题3: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其中资源的丰富程度和科技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而资源状况则是影响人口承载力大小的首要因素。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小题4:本题考查交通运输方式与布局对商业网点的影响。淮安交通条件的变化,铁路和海运的兴起,使淮安的交通地位下降,所以商业中心的地位下降。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小题5:农谚“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反映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的特点。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6:造成“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差异,南部为亚热带气候,北部为暖温带气候。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举一反三
通常我们以65岁以上人口超过7%作为人口老龄化的标准,下图为2009年中国各地区65岁以上老年比重资料,回答10~11题。

小题1:从上图中的数据可以看出
A.只有东部发达地区的老龄化程度才比较严重
B.新、藏、青、宁四省区人口结构较为年轻
C.豫、吉也进入老龄化的地区行列
D.唯有西北地区人口结构较年轻
小题2:地区之间老年化程度的不同预示着一段时间内将出现                            
A.流动人口加剧B.老龄化速度减慢
C.国家将采取鼓励生育的政策D.从大量接收海外移民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据统计,2009年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外出农民工为9076万人,占全国外出农民工总数的62.5%。图12为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9年农民工流向变化情况。据此回答2l~22题。

小题1:2009年,农民工主要流向
A.东部地区B.中部地区
C.西部地区D.沿海地区
小题2:针对材料反映的现象,东部地区应采取的措施有
A.降低生活成本B.加快产业升级C.改善投资环境D.提高农民工待遇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我国某省人口数值统计表(表1),回答15~16题。
表1
 
第Ⅰ阶段
第Ⅱ阶段
第Ⅲ阶段
城市工业状况
以乡镇企业为主
大量装配、加工型外资企业进入
鼓励外企和民企发展;制定较高的企业准入“门槛”;动员一些早期进入的企业转产或迁往苏中、苏北、安徽等地
郊区土地利用
我国重要商品粮棉油基地的组成
粮棉需从东北、苏北等地调入;蔬菜、花卉、瓜果种植面积扩大,部分出口
许多农民出租土地,或建简易房出租;粮食基本从外地调入,蔬菜、花卉,瓜果和副食品也部分从外地调入
 
小题1:据表1可以推论:1990-2010年,该省
A.家庭户数呈减少趋势B.社会负担明显加重
C.城市化速度逐渐加快D.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上升
小题2:导致上题问题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家庭观念变化B.医疗卫生事业进步
C.人均GDP快速增长D.老龄化人口比例增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根据联合国标准,如果某地区65岁以上的人口达7%,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图5为“1964~2000年中国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读图5,回答第8、9题。

小题1:1964~2000年我国人口增长状况是
A.人口的出生率迅速升高
B.0~14岁年龄段人口比重持续增加
C.15~64岁年龄段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D.65岁及以上年龄段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小题2:进入2000年,我国面对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但就业压力仍较大
B.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劳动力严重短缺
C.人口出现负增长,人口数量日趋减少
D.人口自然增长率偏高,每年新增人口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图,回答17--18题。

小题1:关于我国第一次到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总数一直递增而且增幅越来越大
B.人口总数一直递增但增幅一次比一次小
C.第二次到第三人口普查期间人口总数迅速增加,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迅速增加
D.增幅从第三次开始呈下降趋势
小题2: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提高人口增长率
B.加快产业转型与升级
C.降低人口死亡率
D.控制人口性别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