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下图表示我国1990-2009年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变化轨迹(我国几何中心位于104.90E,36.2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下图表示我国1990-2009年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变化轨迹(我国几何中心位于104.90E,36.20N)。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1990-2009年间A.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一直在几何中心的东北 | B.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之间的距离在不断缩小 | C.人口重心移动幅度小于经济重心移动幅度 | D.经济重心一直在向东南方向移动 | 小题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有助于缩小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的距离 | B.人口重心南移主要是因为南方经济发展迅速,吸引大量人口迁入 | C.2004年后,经济重心西移是因为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 | D.2007年后,人口重心西移是因为中西部经济发展较快、人口自然增长率增高 |
|
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将1990-2009年间的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经纬度与我国几何中心经纬度104.90E,36.20N比较可得出,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一直在几何中心的东南;1991年人口重心在经济重心偏西,1991年到1993年人口重心向西南移动,经济重心向东南移动,两者之间的在增大;1990-2009年间人口重心经、纬度最大移动幅度均小于0.2°,经济重心经、纬度移动幅度均大于0.3°,人口重心移动幅度小于经济重心移动幅度,选项C正确;2008年到2009年经济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D选项错误。 小题2:相对而言,我国人口重心偏西、经济重心偏东,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有利于经济重心西移,有助于缩小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的距离;改革开放后,南方经济发展快,在经济因素的驱动下,人口大量迁入,导致人口重心南移;2004年后,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是经济重心西移的原因;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2007年后,中西部人口仍然保持较低的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增高错误,选D。 |
举一反三
下图为“中国部分省区人口承载力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估计下列省级行政区2025年粮食供养人口数量大于实际人口数量的有 ①安徽 ②江苏 ③湖南 ④广东 ⑤福建 ⑥广西小题2:图中云南、广西、贵州等省区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对应正确的一组是A.滑坡、泥石流频发——植树种草,增加绿地面积 | B.水土流失——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退耕还林还草 | C.土地退化——增加化肥使用量,增强加土壤肥力 | D.水资源短缺——跨流域调水,补充水资源 |
|
(8分)目前中国是世界番薯种植第一大国,番薯是我国未来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随着 生活水平的提高,番薯也成为平衡膳食结构,促进人们健康长寿的营养食物。 资料一 番薯在明朝中期从美洲引入我国,并在全国各地广泛种植。番薯耐旱抗涝,亩产 可达三千公斤以上,是我国明清以来人口高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资料二 著名科学家袁隆平长期致力于杂交水稻攻关项目,2004年实现了亩产800公斤,2011年实现了亩产900公斤,计划在2020年实现亩产1000公斤。 资料三国家粮食局局长称,我国每年浪费的粮食达到600亿公斤以上,足可以养活两亿人口。 结合上述资料,说明提高我国环境承载力的主要途径。(8分) |
结合下表信息进行两国比较,可知 表(2008年数据)
| 人口 (万人)
| 面积 (万平方千米)
| 可开采石油储量 (亿吨)
| 年可再生水资源量 (立方千米)
| (美元)
| 菲律宾
| 9270
| 29.97
| 0.19
| 457
| 1746
| 俄罗斯
| 14100
| 1710
| 361.9
| 4498
| 12000
| A.俄罗斯环境承载力较大 B.俄罗斯达到了人口合理容量 C.菲律宾劳动人口比重较小 D.菲律宾人口老龄化现象 |
下列关于我国城市承载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南方城市优于北方城市 | B.沿海城市优于内陆城市 | C.规模越大的城市城市承载力越高 | D.长三角城市群中,受到环境承载力的严重制约,其中上海的承载力极低 |
|
读下面“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回答题。
小题1:下列对“环境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①环境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环境容量在不断地加大 ③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可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量 ④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小题2: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按从优到劣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