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1981年及2011年我国某城市布局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1)初期该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是________。(2分)(2)该城市的地势特征是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读1981年及2011年我国某城市布局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初期该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是________。(2分) (2)该城市的地势特征是________。(2分) (3)根据材料简述该城市城市化的表现。(6分) (4)国道改道的主要原因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从环境因素考虑,该城市化工厂的布局是否合理,并简述理由。(8分) |
答案
(1)交通 (2)西高东低 (3)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出现明显的城市功能分区;(第二、第三产业增加)。 (4)为了缓解城区的交通拥堵状况(减轻城区交通压力)。 (5)化工厂布局不合理。(2分)因为化工厂产生大气污染和水污染,(2分)布局在盛行风(最大风频)的上风向,对居住区的污染较大,(2分)且位于河流的上游方向,污染水源。(2分)或者直接回答:应分布在最小风频上风向和河流下游。(若判断错误,理由不给分) |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初期的城区分布,主要位于国道沿线,故判断交通条件是其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2)直接根据图示的200米等高线和河流流向判断,该地区大部分地区海拔低于200米,以平原为主,且结合河流流向判断,地势西高东低。(3)城市化的主要表现包括城市规模扩大、城市数量增多、城市人口增多、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等,结合图示分析即可。(4)过境干线经过市区,会加大对市内交通的干扰和加重城市的噪音污染、大气污染等,故国道应迁出市区。(5)化工厂生产有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故应布局于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河流的下游。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城市合理布局的综合性试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解题需要把握以下几点:①能根据河流的流向判断地势高低;②掌握城市化的主要表现,并能结合图示分析;③掌握过境干线的合理布局原则;④掌握化工厂的主要污染类型和准确的布局原则。 |
举一反三
读“城市六边形服务网络图”,据图判断城市等级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
A.甲乙丙 甲丙乙 C.乙丙甲 D.丙乙甲 |
读我国某市1978~2008年30年间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图,回答题。
小题1:1988年该市的城市化水平约为小题2:有关该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30年间该市的农村人口数量逐步减少是因为人口出现负增长 | B.自1978年以来该市的城市化水平总体在提高 | C.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城市化发展的主要拉力 | D.城市人口的快速增加会导致城市环境压力增大 | 小题3:1998年以来该市农村人口减少的可能影响因素是 ①农村生态环境改善 ②城乡经济收入差距加大 ③城市交通条件便利 ④城市就业机会多 ⑤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 |
读“2000年和2010年江苏省不同地区城镇人口及比重表”。据此完成题。
| 城镇人数(万人)
| 城镇人口比重(%)
|
| 2000年
| 2010年
| 年增长率(%)
| 2000年
| 2010年
| 增长百分点
| 苏南地区
| 1467
| 2288
| 4.54
| 59.6
| 70.3
| 10.7
| 苏中地区
| 636
| 917
| 3.73
| 37.7
| 56.0
| 18.3
| 苏北地区
| 983
| 1533
| 4.54
| 31.2
| 51.5
| 20.3
| 小题1:有关江苏省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苏北、苏中和苏南城镇人口增长速度相同 | B.十年间苏南城镇人口数量增加最少 | C.2010年苏中城镇人口比重高于苏南和苏北 | D.苏北城镇人口增长幅度较苏南和苏中大 | 小题2:关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地下径流增大 | B.生物多样性增加 | C.热岛效应增强 | D.土壤肥力提高 |
|
阅读下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7分)。 材料一 世界城市化进程图。 材料二 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关系图。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主要不同点。(4分) (2)结合材料二,指出经济增长与城市化的一般关系。(2分) (3)材料二中①至⑤点能表示中国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点是________。(1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