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4中箭头①②③④分别表示资金、技术、工业、人口流动方向,读图回答。小题1:产生图中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A.中心城区环境质量下降,地价上涨B.市区交通通达度低C

图4中箭头①②③④分别表示资金、技术、工业、人口流动方向,读图回答。小题1:产生图中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A.中心城区环境质量下降,地价上涨B.市区交通通达度低C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图4中箭头①②③④分别表示资金、技术、工业、人口流动方向,读图回答。

小题1:产生图中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A.中心城区环境质量下降,地价上涨
B.市区交通通达度低
C.郊区比市中心经济更发达
D.郊区生产协作条件好
小题2:下列城市中,这一现象最不明显的是
A.伦敦B.东京C.上海D.泰州

答案
小题1:A小题2:D
解析
本题考查逆城市化现象。
小题1:根据图示资金、技术、工业、人口均由市中心向郊区扩展,故判断为逆城市化现象,市中心环境污染严重,地价较高,而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和乡村、小城镇地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是主要原因,故A项正确。
小题2:逆城市化主要发生于经济发达的特大城市,而泰州不符合。
举一反三
城市人口数量的多少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聚落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进行生产活动的场所。下图是居住场所、工作场所、休闲娱乐场所变化情况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

小题1: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下列关于休闲场所变化的叙述:①逐渐与居住场所分离②数量由少到多③规模逐渐变大④呈集中发展的趋势⑤种类日趋附于多样化,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小题2:演化到第三阶段时,该地区就业人口结构应该为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下列某地区示意图,回答10——11题。

小题1:图中a.b.c.d四处位置中,最易形成城市的是
A.aB.bC.cD.d
小题2:若b城市不断向郊区发展,乡村成了“都市中的村庄”。这种发展对城市的积极影响表现为
A.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休闲方式
B.保护敞开地,防止非法倾倒垃圾
C.有利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D.改善城市小气候,美化城市环境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图2为某国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读图回答5-8题

小题1:1982年该国城市化水平约为
A.10%B.20%
C.30%D.40%
小题2:该国家可能是
A.美国B.中国
C.印度D.墨西哥
小题3:1982年-2006年,该国城市化总趋势表现为
A.乡村人口持续增加
B.城镇人口缓慢减少
C.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D.进入老龄化阶段
小题4:目前该国城市化进程可能是
A.滞后城市化B.虚假城市化C.逆城市化D.郊区城市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关于城市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城市发展史大致经历了时间相等的三个阶段
B.产业革命以前,农业是社会经济的基础,城市居于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
C.产业革命以后,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
D.二战以后,新增加的城市多以政治职能为主,城市和乡村相结独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