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8分)⑴描述甲图中有效风能的分布特点,并分析江苏省开发利用风能的主要原因。(3分)乙图中的玛曲湿地是维系黄河生态安全

阅读材料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8分)⑴描述甲图中有效风能的分布特点,并分析江苏省开发利用风能的主要原因。(3分)乙图中的玛曲湿地是维系黄河生态安全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材料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8分)

⑴描述甲图中有效风能的分布特点,并分析江苏省开发利用风能的主要原因。(3分)
乙图中的玛曲湿地是维系黄河生态安全的天然屏障,黄河流过玛曲后平均年径流量由137亿立方米增加到164亿立方米,被称为“黄河蓄水池”。有专家指出:若这个“屏障”被破坏,刘家峡水库每10年就得清淤一次。
⑵简述玛曲湿地面积减少对黄河A段产生的主要影响。(2分)
⑶说明甘肃省河西走廊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3分)
答案

⑴由海洋向陆地减少。原因:江苏省风能资源丰富;风能属于清洁、可再生能源;经济(工业)发展对能源需求量大。
⑵径流量减小(河流补给量减小);含沙量增加;生态安全受到威胁(生态系统更加脆弱)。
⑶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丰富; 水能、石油等能源丰富;土地、劳动力价格低;政策支持等。
解析

试题分析:
第⑴题,借助海陆轮廓,根据图中等值线变化趋势可知:甲图中有效风能的分布特点是由海洋向陆地减少。江苏省开发利用风能的主要原因是江苏省风能资源丰富;风能属于清洁、可再生能源;经济(工业)发展对能源需求量大。
第⑵题,考查湿地的作用。玛曲湿地面积减少对黄河A段产生的影响,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如题目中提到的“黄河蓄水池”,“刘家峡水库清淤”,这些都是答题的关键字眼。
第⑶题,考查甘肃省河西走廊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可从资源、能源、土地、劳动力价格、政策等方面分析。
点评:本题组试题综合性强,难度适中,看似复杂,其实都可从材料中教材中找到试题答案的影子,这样就降低了试题的难度,这也考查了同学们对试题学以致用的能力。
举一反三
读下图,回答问题。

(1)在右图中用箭头示意出澳大利亚的北部和西南部七月份的风向(4分)
(2)甲、乙两地每日日照时数较长,试分析其原因(4分)
(3)图中丁地冬季和夏季的每日平均日照时数差别很大,试分析原因。(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材料和下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 色林错流域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属于内流区。监测表明,色林错湖面面积从1975年的1621.77K㎡增长到2008年的2171.46K㎡,已超过纳木错面积,成为西藏第一大咸水湖。
材料二

(1)色林错流域所在区域的地形为           ,它的地势特点为             。说明判断的理由。(4分)
(2)说出色林错流域的水循环类型,结合水循环的原理,分析色林错成为咸水湖的原因。(4分)
(3)说出上世纪70年代以来色林错湖面变化的特点,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图(一)、图(二)分别为“德国和日本不同等级城市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比较德国、日本的城市等级特点及分布特点。(4分)
(2)图(一)中甲工业区是              ,试分析该区域工业集聚的优势。(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1年5月,影响我国气候的副热带高压势力较往年整体偏弱,且湖区气温比往年同期偏高,鄱阳湖大幅“瘦身”,部分湖区变成了“大草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试分析鄱阳湖“瘦身”的主要原因。(4分)
(2)简要评价图示区域大力发展炼铜工业的有利条件,以及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4分)
(3)据报道,江西省拟在鄱阳湖入长江口处建一座长2.8千米的大坝,以控制鄱阳湖水量。对于这一建坝计划,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右图示意东南沿海局部区域

材料二 向莆铁路是海峡西岸经济区拓展中西部腹地的一条重要铁路线,也是福建首条连接中部和内陆省份的现代化铁路。建成后将大大改善沿线地区陆路以公路为主的运输格局,有效完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材料三 大型国企鞍山钢铁公司决定把投资总额30多亿的冷轧钢板生产基地落户海西新兴港口城市——莆田市,建成后将年产100万吨冷轧钢板,年创产值约80亿,并为国家和地方增创税收8—10亿。
(1)说出沿向莆铁路走向(由莆田至向塘)年降水量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4分)
(2)说明向莆铁路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主要不利自然条件。(3分)
(3)简述向莆铁路建成后对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