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1是中国某次赴南极科学考察航线,此次中国南极科考队仍乘“雪龙号”考察船于某年11月20日在上海港启航出发,先前往中山站 (南纬 69°22" 24",东经7

图11是中国某次赴南极科学考察航线,此次中国南极科考队仍乘“雪龙号”考察船于某年11月20日在上海港启航出发,先前往中山站 (南纬 69°22" 24",东经7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图11是中国某次赴南极科学考察航线,此次中国南极科考队仍乘“雪龙号”考察船于某年11月20日在上海港启航出发,先前往中山站 (南纬 69°22" 24",东经76°22" 40")完成大陆南极科考任务后,再经长城站(南纬62°12" 59″,西经58°57"52")于次年3 月20日返回上海港。图12 是美国阿盟森—斯科特科考站。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1)此时期赴南极科考较为理想。请至少从两方面加以说明。 (6分)
(2)图11中①、②分别示意此次科考的前往与返回航线,请结合图示往返航线概述科考队乘“雪龙号”在往返航程中需要应对与克服的主要困难,并指出由中山站前往长城站航线上最北点的经纬度(地理坐标)。(8分)
(3)中山站时间2009 年2月2日9 时25 分,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中国南极昆仑站(南纬80°25′01″,东经 77°06′58″,海拔 4087米)正式开站。请分别指出昆仑站开站 时的北京时间和昆仑站与中山站之间的大致距离。 (6 分)
(4)美国在南极点己建立了阿盟森—斯科特科考站(图12所示)。
a.在图11中标注该站位置,并说明确定该位置的方法。(6分)
b.阿盟森—斯科特科考站的旧站采用的是穹顶状建筑,而新站采用的是高脚式建筑。请结合图 12 和所学知识分别简要说明原因。(6分)
(5)当阳光直射曾母暗沙时,我国在南极地区三座考察站中的        站和    站为白天。(4分)
答案
(1)因为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此时期赴南极考察:一是可利用南极地区的极昼期和温暖期;(4分)二是可避开南极烈风与紫外线辐射(臭氧空洞最严重)强的季节。(2分)
(2)需要克服南半球西风带内的狂风巨浪和躲避南极大陆边缘浮冰与冰山。(4分)西经 30 °,南纬58 °(57-59 °)(4分)
(3)2009 年2月2日12 时 25 分(3分)   1228(1220-1230)千米。(3分)
(4)a.标注点位(2分)
找出任意两个不同的经线圈(经度间隔180°)在南极大陆上的交点,即为南极点阿盟森一斯科特科考站位置。(4 分)
b.南极地区的烈风和暴雪是科考站设计与建设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穹顶状建筑主要考虑烈风的影响,忽略了暴雪的堆积:高脚式不但可减少强风和暴雪对科考站的影响,而且还可减少室内热量散失。(6分)
(5)中山站 昆仑站(4分,顺序不限)
解析

举一反三
2009年入冬以来,中央气象台多次发布暴雪警报,我国北方较多地区受暴雪影响严重,图16为某日海平面气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 根据图16中气压分布状况,在图中画出等压线,并用正确的图例画出锋线(4分)
(2) 图16所示,雨雪主要分布在_______(2分)
A内蒙古东部   B 黑龙江东部  C 新疆北部  D 华北东部
(3)每次大雪过后都伴随大幅度降温,导致降温最主要原因是_____(2分)
(4)严重的大雪除了压垮建筑,影响农民生活,还会对_____部门长生影响(2分)
(5)请用所学知识评价大雪对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________(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5分)图甲示意我国某区域的水系分布。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图甲中的M地进行实地考察,并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近30年来M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图乙示意M地的等高线分布,表格示意M地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描述M地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8分)
小题2:根据图表材料分析M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原因和对R河水文特征的影响。(6分)
小题3:N湖泊周围的平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试评价其成为商品粮生产基地的条件。(6分)
小题4:为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请你就M地农业发展方向提出合理化建议。(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青海省气象局提供的资料显示,2004年到2008年,环青海湖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431.3毫米。比1971年一2000年平均值增加了13%。
材料二:随着水位的上升,青海湖的面积也在逐渐“长大”。青海省气象局遥感监测与生态评估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2008年,青海湖的面积比2004年增加了132平方公里,达到4317平方公里。
材料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供的数据表明,喜马拉雅山脉所在地区的气温正以年均0.06摄氏度的速度持续上升。尼泊尔水文气象局的资料则显示,气温上升使该国一些冰川正以每年10米的速度快速退缩。冰川融水注入一些冰川湖后,冰川湖面积已经显著增大,决口危险大增。
材料四:高原北部可可西里地区的苟仁错(错:藏语湖的意思),资料记载1990年时湖泊面积23.5平方公里,平均深1.3米以上,不到10年的时间竞完全干涸。高原东北部若尔盖地区的兴错,60年代3.3平方公里的湖泊面积现在仅存一片2平方公里的沼泽。
材料五:从2002年起,青海省在环湖地区开始实施大面积退耕还林还草等工程,累计完成退耕还林还草47万亩,保护天然林84.9万亩,治理沙化土地4875万亩,封山育林6万亩。这些措施使青海湖周边植被明显恢复,有效遏制了沙漠化的发展。
(1)根据上述材料,说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气候发生了哪些明显的变化   ?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8分)
(2)青藏高原地区的湖泊从水量的变化看有两种,即水量的增加和减少,分析青海湖的面积也在逐渐“长大”的原因是?(14分)
(3)简要回答青藏高原湖泊补给的主要类型?根据材料三,推测未来冰川湖水位可能的年际变化趋势?(1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2.材料一:在新疆西北部天山果子沟一处隧道承担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施工任务的12名工作人员,2008年3月13日上午10时左右因雪崩被埋,目前已经确认4人死亡。下图为天山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下图为世界洋流分布示意图,图中CD为晨昏线,A、B为同一条纬度上的两点。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1)~(5)问题:
(1)根据材料一,判断判断天山A、B两坡坡向:__________是北坡,__________是南坡。图中冰川B坡分布下限低于A坡,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关天山果子沟处发生雪崩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有
A.时值冷空气路径上,降雪量大
B.果子沟地形复杂,背阴处容易形成厚重的积雪
C.植被差是形成雪崩的主要条件之一
D.施工震动诱发
E.雪崩多发生在春季,冬季没有
根据材料二回答:
(3)随着气候变暖,图中A、B两地冬季气温差将__________(增大或减小),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图中洋流E、F、G、H中势力明显加强的是__________,08年元月份以来我国南方特大雪灾的形成与__________(厄尔尼诺现象或拉尼娜现象)发生有关。
(5)当我国南方发生特大雪灾时,图中晨昏线CD为__________线,此时澳大利亚西北部盛行__________风。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和气候统计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⑴ 该地最有可能是______(鲁中、苏南、琼中、滇西),属于______气候。简述该地区气候条件对农业的有利影响。
⑵ 图中①、②、⑦、⑧四个地点,冬季气温最高的是__。理由是什么?
⑶ 图中序号(①缺少水源林的丘陵区,②丘陵梯田区,③灌溉农田区,④城镇地区)表示的几个地区中,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是__。本地区为了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可采取哪些措施?
⑷ 本地区解决农村能源不足的理想途径有______、______。
⑸ 为了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在2010年3月14日结束的两会上,国务院提出我国应调整产业结构,说明该地区所在城市带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原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