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分)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成渝地区简图材料二:李冰修都江堰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28分)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成渝地区简图材料二:李冰修都江堰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8分)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成渝地区简图

材料二:李冰修都江堰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摘自《华阳国志》卷三《蜀志》
材料三:川气东送被列为继西电东送、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之后的第五大工程。该工程西起四川普光气田,跨越四川、重庆、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6省2市,管道总长2170公里,年输送天然气120亿立方米,相当于2009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的1/7。
(1)材料一中的等温线,属于    (一、七)月,M处气温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偏  (高、低),原因是                                                  。(8分)
(2)形成该地区水电站众多的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四川省输出最多的非可再生能源是___________,该能源最合理的运输方式是_____。简述能源跨区域调配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和环境的影响。(8分)
(4)成渝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        ,根据材料,运用地理原理分析成都平原在古代成为“天府之国”的有利条件。(8分)
答案

(1)一(2分)  高(2分)  盆地地形,散热慢;北部有山地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4分)
(2)地势高差悬殊,落差大(2分);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充沛,河流水量大(2分)
(3)天然气(2分) 管道运输(2分)  缓解能源紧张状况,促进经济发展,(2分)优化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减轻酸雨危害(2分)
(4)水稻(2分)  ①地处平原,土壤肥沃;②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③都江堰水利工程为水源和防治洪涝灾害提供保障;④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⑤地形闭塞,受外界影响小,生产环境好(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答案合理酌情给分,但不得超过6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材料一中的等温线值为2°可知为一月份,等温线向北弯曲,则说明M处气温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高,由于M处于盆地地形,散热慢,北部有山地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
(2)形成该地区水电站众多,说明该地区水能资源丰富,水能资源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水量和落差两方面来回答。
(3)此问注意概念的理解,水能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四川省输出最多的非可再生能源是天然气资源,天然气适宜用管道运输,天然气跨区域调配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和环境的影响可以参照书上案例来回答,缓解能源紧张状况,促进经济发展,优化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
(4)成渝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成都平原在古代成为“天府之国”的有利条件实际上就是回答成都平原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主要从地形、气候、土壤和水源等方面。
举一反三
(28分)2012年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攀西-六盘水”(攀枝花-西昌-六盘水)资源富集区成为国家规划的西部重点开发区之一。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攀西-六盘水”资源富集区示意图

材料二:甲河段水文站测绘的2001-2011年输沙量变化图

材料三:攀枝花钒钛产业多呈中小企业零星分布,产品主要是钛白粉、高钒铁等,以含钒钛材料为主的机械制造业仍处在起步阶段,同时,一些关键技术瓶颈尚未突破。
2011年攀枝花工业产值统计表
产业
2011年产值(亿元)
比上年增长(%)
钢铁产业
456.32
23.1
化工产业
72.58
41.7
能源产业
236.76
32.5
钒钛产业
66.54
46.7
工业
969.33
34.0
(1)“攀西-六盘水”资源富集区共跨我国四川、云南和    三个省,其优势能源主要有                   。(6分)
(2)(4分)“攀西-六盘水”资源富集区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最容易产生的自然灾害和生态问题分别是               、                
(3)(6分)目前,攀枝花工业中主导产业是            产业;            产业发展速度最快,影响其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4)(6分)描述2001-2011年甲河段年输沙量的总体变化特征,并分析其主要成因。
(5)(6分)攀枝花市正在全力打造“中国钒钛之都”,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若我国华北地区4、5月降水比正常年份偏多,这将
A.有利缓解该地区春旱B.加剧沙尘暴的影响
C.有利于春小麦的播种D.加剧该地区洪涝灾情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8分)地处长江入海口的上海市,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上海市由制造业中心向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发展,促进了周边地区的城镇化进程。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材料一:长江口及上海市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苏州河沿岸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河流水质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下表是苏州河沿岸土地利用类型和水质的变化趋势
 
苏州河沿岸土地利用类型比例(%)
苏州河水质污染综合指数(指数高污染严重)
年份
工业用地
居住用地
城市绿地
道路用地
其它用地
1989
44
22
2
12
20
7.2
2000
32
29
4
13
22
4.8
2006
18
34
8
16
24
4.4
(1)图中甲、乙两地,年平均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形成图中丙岛的外力作用方式是________作用。(4分)
(2)图中化学工业区布局的合理性在于________、________。(4分)
(3)苏州河水质不断变好,其原因主要是工业用地面积____、城市绿地面积________。(4分)
(4)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是如何带动周边地区城镇化发展的?(8分)
(5)简述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对当地发展的影响。(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为我国沿30°N纬线方向,几个地理参敷(见纵坐标)的变化趋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三条曲线代表的地理事物分别足
A.①7月均温②地势③年太阳辐射量
B.①地势②7月均温③年太阳辐射量
C.①年太阳辐射量②地势③7月均温
D.①7月均温②年太阳辐射量③地势
小题2:关于a、c两地说法正确的是
A.a地水患不断,c地环境污染突出
B.a地纬度地带性明显,c地垂直分异突出
C.a地多滑坡、泥石流,c地多地震
D.a地草地退化,c地气象灾害多发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8分)近年来,湖南省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与广东省的经济联系日趋紧密。根据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湖南省、广东省简图

材料二:广东省各地级市城市化水平差异情况

材料三:2009年广东省内四个区域的三次产业构成图

(1)甲河流域的地势特征是      :影响该流域的气象灾害主要是寒潮、旱涝和     等。(4分)
(2)乙河流域是本省最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该流域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          ;近年来,该流域的粮食生产地位不断下降,其原因主要有                      等。(6分)
(3)湖南省发挥矿产资源优势,发展的特色工业是           ;但在资源开发利用中容易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等。(6分)
(4)四个区域中经济发展水平位居二、三位的是                      ;全省城市化水平最大差距是           ;珠江口西岸三个城市城市化水平最低的是           。(8分)
(5)根据给出的材料,从地理角度分析湖南和广东两省在发展经济过程中,扬长避短、加强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的途径。(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