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经济格局模式图”,回答问题小题1: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格局是A.由资源丰富区资源贫乏区推进B.由区域发展核心向周边地区推进C.由沿海向内陆及沿边地区推进D.

读“我国经济格局模式图”,回答问题小题1: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格局是A.由资源丰富区资源贫乏区推进B.由区域发展核心向周边地区推进C.由沿海向内陆及沿边地区推进D.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读“我国经济格局模式图”,回答问题

小题1: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格局是
A.由资源丰富区资源贫乏区推进
B.由区域发展核心向周边地区推进
C.由沿海向内陆及沿边地区推进
D.重点是向海外拓展
小题2:图中f若代表资源流动方向,其应该是
A.西气东输B.西电东送C.南水北调D.北煤南运

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图示反映我国的改革开发格局:a 是亚洲太平洋沿岸的经济地带,b是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地带,c是长江沿线经济地带,d 应属于我国重要的铁路沿线经济带主要是沿京广线、 陇海一兰新线、沪杭一浙赣线、湘黔——贵昆线等,故图示反映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格局由沿海向内陆和沿边地区推进。
小题2:图示f所示资源流向京津唐、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故判断为西电东送工程。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要从图示资料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我国的资源输送工程的分布判断。
举一反三
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
B.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
C.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
D.水资源分布及数量
小题2:图示区域内,与古代相比,当代(  )
A.河流水量更大
B.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
C.交通线离山地更远
D.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三江平原湿地变化图回答问题

小题1:三江平原湿地形成因素组合正确的是
①纬度较高,气候冷湿,蒸发较弱 ②地形低平,不利排水
③ 土壤存在冻土层,不利地表水下渗 ④河流较多,汇集水分较多
⑤植被稀少 ⑥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小
A.①②③⑤⑥B.①③⑤⑥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⑥
小题2:湿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过度开荒垦殖
B.气候变化
C.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
D.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发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示意图”,回答问题。

小题1:甲区的自然景观与乙区截然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甲区深居内陆、降水量少
B.乙区日照时间长,积温高
C.乙区人类活动历史悠久,人口密度大
D.甲区全年气温低、光照时数少
小题2:对乙自然区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B.河流流量大,无结冰期
C.热量丰富
D.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小题3:综合考虑纬度、地形、气候等因素,三大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最大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在陕西这块黄土地上,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陕西人(关中人)在衣、食、住、行、东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式。外地人对此十分好奇,经过汇集称之为“陕西十大怪”(即“关中十大怪”):
面条似腰带,锅盔像锅盖,碗盆难分开,辣子是道菜,泡馍大碗卖,板凳不坐蹲起来,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帕帕头上戴,唱戏大声吼起来。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由于陕西关中地区以种植    为主,才形成了“面条似腰带、锅盔像锅盖”的饮食习惯。
A.玉米B.小麦C.大豆D.高粱
小题2:“姑娘不对外,帕帕头上戴”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这里风沙大,在陕西冬春季节常刮
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西北风
小题3:该表是2001年我国a、b两省区农作物的播种面积(万公顷),a、b两省区分别是(   )
省区
稻谷
小麦
甘蔗
甜菜
a    
242.4
1.5
57.5
-----
b     
156.7
42.3
-----
18.2
A 内蒙古、江苏      B 广西、黑龙江      C 湖北、甘肃       D 河南、新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有关中国自然区域内部差异及其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东北地区因气温较低,故只能发展一年一熟的农业
B.秦岭—淮河以南的华中区、华南区因夏季雨热同期,故它们均可发展水田农业
C.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东部因距海相对较近,降水相对较多,故可发展旱作农业
D.青藏高寒区只有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有农业的发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